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困倦,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为斜颈,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现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鸭养殖户,鸭舍建在鱼溏边,存栏鸭为30日龄小白鸭,共有5000只。2004年7月22日发现有个别鸭倦怠,缩颈,不食或少食,眼有分泌物,淡绿色腹泻,不愿走动或行动跟不上鸭群。23日突然死亡12只,发病5d后,累计死鸭256只。2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杨碧容 《畜禽业》2004,(10):25-25
2004年5月,我区某鸭场5000只5日龄雏鸭突然发生以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大小不等出血斑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达74.48%。经综合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尔后采取相应防制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发病经过5日龄鸭突然发病,一夜死亡758只,疫病发生后曾采取消毒,并采用口服青霉素1IU/只和庆大霉素5000U/只等治疗措施,但均无效,至13日龄停止死亡,整个病程共死亡3724只。2临床症状病鸭精神萎顿,缩颈、翅下垂,行动呆滞,厌食,有些病鸭排出淡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全身抽搐。病鸭多侧卧,两腿阵发性向后反复踢蹬,进而出现脖颈强直、僵硬,头…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6,(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症状。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以及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为特征。死亡率为5%~70%,甚至高达95%以上。耐过的鸭生长迟缓、增重减  相似文献   

4.
韩国利 《畜禽业》2015,(4):84-85
<正>建平县某养殖户饲养艾维茵肉鸡发生一种以表现为共济失调,头向后或向下或向侧面扭转,后仰,步态不稳,时而向前或向后冲,两腿发生痉挛性抽搐,翅膀和腿呈不完全麻痹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无传染。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脑炎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4年9月初,该户从北票购进1日龄艾维茵肉鸡5 000余只。7日龄ND-IBH120二联苗2倍量滴鼻点眼,14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7月份,我镇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24日龄雏鸭突然发生一种以精神沉郁、败血症、下痢、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鸭链球菌病,现将有关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鸭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羽毛蓬乱,头部有出血,并出现下痢,粪便呈绿色或淡黄色。病鸭不愿行动,步行蹒跚或两腿交叉运步,驱赶时勉强走几步即倒下,或翻身后不易翻转过来,濒死鸭出现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ytys Duckling),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a anatspestifer).我国部分地区又把本病叫做新鸭疫、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败血症等.本病临床上以头颈歪斜、腿翅瘫软、共济失调、眼鼻有分泌物及纤维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胸膜炎或(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特征.本病是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尤其是小鸭的一种高发病率并有一定死亡的传染性疾病.因本病常常导致小鸭的大批死亡或生长发育迟滞,给养鸭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养鸭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各养鸭地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一、红腿病1.症状①病虾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变红,鳃区呈黄色或浅红色,尾扇浅红而后深红,步足红点渐多。②甲壳变硬,体表无黑斑。③病虾最初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大减,胃部仅有少量食物或完全无食,而后离群独游,行动呆滞,不能控制行动方向,或在水面打转或在池边爬行,重者伏在池边2~4小时开始死亡。2.病原副溶血弧菌侵入虾体血液而引起全身性疾病。多发生在清淤不彻底、消毒不严格,水中理化因子恶化或变化频繁的池塘。14~31℃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常呈急性型暴发,死亡率高达90%。3.预防①放养前必须对池塘彻底清淤、严格消…  相似文献   

8.
罗妃娟 《畜禽业》2006,(18):50-51
鸭是我国水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几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饲养环境和卫生相对比较差,发生疾病比较多。2005年3月中旬,贺州市铺门镇罗某的鸭场发生一起拉黄白色稀粪、出现神经症状等为主的雏鸭疾病,发病后1周内死亡雏鸭285羽,死亡率达21.9%。笔者应邀就诊,对鸭场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通过对病鸭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后,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后经有关科研单位检查确诊为大肠杆菌和里默氏菌混合感染),并及时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7d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期间死亡165只,治愈率为83.74%,效果显著。现报告…  相似文献   

9.
张贵民 《畜禽业》2003,(6):47-47
1发病情况2002年8月27日,临沂市兰山区某特种动物养殖场饲养的1500余只76日龄的绿壳蛋鸡突然死亡14只,病程长的出现精神萎顿、闭眼缩颈、两翅下垂、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甩鼻、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死亡率较高。2临诊症状病鸡精神萎顿、缩头曲身、两翅下垂,体温达43~44℃,食欲减退或不食,饮欲增加,排出带泡沫的黄白色或黄绿色稀便。部分鸡咳嗽、甩鼻、呼吸困难、口角流少量粘液,嗉囊内充满气体和液体。冠和肉髯部发绀呈黑紫色,病程稍长的病鸡出现共济失调、转圈等神经症状。3剖检变化剖检病死鸡10只,其典型病变基本一致,均见喉头气管粘膜…  相似文献   

10.
鸭常见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本病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特征病变为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1~8周龄鸭易感,尤以2~3周龄的小鸭多见,白鸭、水鸭、番鸭均可感染三病,从现场调查看,麻鸭对本病似乎不易感.本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受饲养管理和各种应激因素影响变化很大,有的感染鸭群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到75%.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复杂,且无交叉保护,造成使用疫苗预防的效果不稳定.很多鸭场使用药物防治,但大大增加了饲养成本,同时从效果看亦不理想.近年来,本病在我省广泛存在,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养鸭时间较长的鸭场几乎场难以根治,平均损失鸭达20%左右,成为鸭病中头号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怎样看出池塘里鱼生病了? 主要从鱼的活动、体色及吃食等情况看,健康鱼体色正常且有光泽,好集群,活动灵敏,摄食旺盛,投饵后很快来食场吃食;病鱼通常体色发黑,有的显现各种斑点,有的鳍条边缘呈镶边状或烂鳍,常独游或活动缓慢或阵发性狂游急窜,或拥挤成团于水面不下沉,而且食欲减退或不食。  相似文献   

12.
刘贵生  李冰 《畜禽业》2003,(2):48-48
2001年6月,我县托古乡某养鸭场饲养的1500只5日龄雏鸭部分发病,2天后逐渐增我,发病后3~5d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大肠杆菌病。1发病情况该村民于6月5日从外地购进1日龄雏鸭1500只,放在自家房子内育雏。于6月10日开始发现有30多只雏鸭精神不振,不饱食,拉稀粪,到6月16日。共发病523只,发病率为34.2%,死亡301只,死亡率为20%。2临床症状病雏鸭精神沉郁,不吃食,缩颈离群,衰弱无力,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喙触地,流涎,流泪,喘气,喉头发出…  相似文献   

13.
季燚 《畜禽业》2013,(6):85-86
<正>2012年12月,姜堰区某肉鸭养殖场饲养的6000雏鸭发病,其主要特征是下痢、消瘦、死亡率高,还有部分病鸭有神经症状,场主使用抗菌药物效果不佳。通过综合分析,诊断为鸭伤寒,并采取防治措施,病情得到了控制。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鸭群19日龄时发病,病程2~5d,场主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病鸭死亡较多。接报后我们立即赶往现场诊治,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相似文献   

14.
鸭舍易潮湿是养鸭业的难题,同时也是鸭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潮湿的环境不仅为蚊、蝇、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繁衍孳生创造条件,也为鸭皮肤病、腿病、各种细菌感染的发生增加了机会.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鸭舍的环境湿度是每个养鸭场、养鸭户考虑的实际问题.笔者结合工作经验,认为以下方法较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鸡睡眠病,其主要特征是昏睡。鸡发病后常表现为持续性下痢、消瘦、少食或不食,严重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蛋鸡的产蛋率。急性流行时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1 病原   鸡睡眠病的病原主要是鸡链球菌和粪链球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2 症状及主要病变   最急性型病例都无明显临床症状。急性型病例,往往表现为精神沉郁、离群呆立、冠髯苍白或发绀、食欲废绝、消瘦、下痢等,时间稍长,有麻痹现象,死亡率一般为10%~15%,高时达50%以上。慢性型病例主要见于产蛋鸡,除具备一些共同症状外,还表现为深度昏睡、蹲地等,少数病例还可能有结膜炎。 剖检后,可见鸡体明显消瘦,肝、脾肿大,肝脏常发生变性,有些表面有灰黄色坏死小结节。产蛋鸡有严重的卵黄性腹膜炎等。  相似文献   

16.
1.产后不食 1.1.临床症状 猪开始少食不饮,体质逐渐消瘦,被毛粗乱,肋骨可数,皮温不整,四肢末稍发凉,可视粘膜苍白(白皮猪皮肤淡白(.卧多立少,不愿运动,驱之行走则出现步样蹒跚,体躯摇摆.后期肢端浮肿,心跳急速,肠音废绝,排粪迟滞或排1-2个干硬粪球表面附有粘液(膜),如不及时治疗终至死亡. 1.2.治疗 10%葡萄糖200~30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酸A10mg,10%安钠加5~10ml,5%维生素C 10~2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同时肌肉注射2.5%维生素B110~20ml. 人工盐30~50g、龙胆酊20~30m1,干酵母片0.2g×100片,小苏打片0.5g×10片,复合维生素B液30~50ml,内服,每日1次. 中药: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0g、当归15g、熟地10g、川芎8g、白芍10g、陈皮15g、枳壳15g、黄芪15g、三仙各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17.
<正>雏鹅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病的总称,包括脐炎、肿头症、结膜炎、心包炎、腹膜炎等等。其病原为大肠杆菌,各种年龄的鹅均可感染,雏鹅多发,死亡率高达到65%以上,本病主要通过种蛋、空气中的尘埃、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在春末夏初或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雏鹅的发病多与种蛋污染有关,雏鹅呈败血性经过。1临床症状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两翅下垂,衰弱无力,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喙触地,流涎,流泪,喘气,喉头发出呼噜声,食欲减退或不食。急性型表现败血症,发病急,死亡快。慢性型病程3~  相似文献   

18.
<正>猪链球菌病是由几种血清型链球菌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急性败血型表现为突然死亡,患者体温升高至41~43℃,震颤,废食,便秘,发绀,浆液性鼻漏,眼结膜潮红、流泪。在耳、颈及腹下皮肤出现紫斑。个别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病猪出现共济失调,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病的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常在1~3d死亡,死前天然孔流出暗红色血液,病死率80%~90%以上。脑膜脑炎型常发生于仔猪,病初发热(40.5~42.5℃),不吃食,便秘,有浆性  相似文献   

19.
1.投饲原则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投喂饲料时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2.投饲场所投喂颗粒饲料的精养池塘,投喂食场的选择很重要。食场应选择在池塘的下风头或偏下风头处,一般水深在0.8~1.5米处为宜,食场处底质较硬,淤泥少。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7,(6)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鸭肝炎表现为发病突然,病程短促、食欲废绝、运动失调、倒地呈游泳状,死后角弓反张。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养禽业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之一。介绍该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