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应用于食用菌栽培,存在降温增湿能力有限、温湿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只能栽培小部分高温型食用菌品种。通过结构改造将传统负压式湿帘转换成正压式,使之具备内循环与通风循环两种制冷模式。进一步采用单因子变换方式,对改造后的系统进行空培养调节测试,测定通风模式、循环水流量、循环水温等因子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干热空气经通风筒多次过帘循环,可有效消除菇房温度与湿度分层现象,菇房内温度差小于1.5℃,相对湿度变化小于4%;内循环模式下,当循环水温下降到20℃时,可使室内平均温度达到24℃以下,降温过程中相对湿度可保持在90%以上,可适应更多类型食用菌种栽培;更换室内空气时,合理设置通风模式的开启频次与时长,可将室内温湿度波动稳定在较小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玻璃温室夏季组合降温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阐述了夏季温室内几种主要组合降温措施,即自然通风+外遮阳系统、机械通风+外遮阳系统、湿帘风机+外遮阳系统和湿帘风机+外遮阳+屋顶喷淋系统等降温措施,与此同时对温室内的温湿度环境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降温措施分别使温室内、外温度差分别为-0.6℃、-1.2℃、-3.6℃和-7.4℃,由此可见湿帘风机+外遮阳+屋顶喷淋系统降温效果最佳;温室内、外湿度差分别为-10.5%、-6.5%、8%和6.8%.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设施栽培降温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峡库区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通过比较湿帘-风机、风机-外遮荫、湿帘-外遮荫、自然通风-外遮荫、强制通风-侧窗降温系统的降温幅度的试验,指出在适合三峡库区的最佳降温方式为湿帘-风机的降温系统。试验表明:在天气晴朗,温室内空气湿度增大不多的条件下,采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可使温室内气温比室外降低5~13℃,降幅可达10℃左右,并且温度的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4.
塑料温室中湿帘风机通风条件下降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充分了解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在嘉兴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降温效果,以及温室中温度分布特征,在一个占地面积约3 072 m2,安装有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8连栋塑料温室中进行了相关因素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相对湿度62%的情况下,使用湿帘风机降温时,温室内部平均温度降幅可达到4.8 ℃左右。证明湿帘风机系统在高温高湿的南方夏季也具有一定的降温能力。温室中水平方向上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风机一侧与湿帘一侧的温度差为2.5 ℃,沿水平方向的温度梯度为0.063 ℃m。温室中垂直方向上也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正午前后室外高温期间,温室中心部位垂直方向2个相差2 m位置点的温度差为2.6 ℃。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华南地区大型连栋玻璃温室在湿帘-风机通风条件下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变化情况,探究该通风方式下,温室内的通风降温性能,以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示范基地的连栋玻璃温室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稳态和瞬态计算,将稳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温室内监测点得到的数据进行对照,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并对湿帘-风机通风工况进行瞬态计算,得到温室内直观的温度和速度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启湿帘-风机系统后,湿帘侧最初风速可达1.6 m/s,通风过程中逐渐发展为从湿帘入口贯通风机出口的高速气流场,气流速度最终稳定在0.8 m/s;温室内温度场从湿帘侧到风机侧表现出梯度降温的变化特征,同时伴随着温室全局性的微小幅度降温;将风机流量增加1倍后,温室内气流的湍动程度增加,降温速度明显提高.得到的结果将为华南地区连栋玻璃温室的正常运行和精准调控温室内的小气候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温室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现代温室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科学设计和有效运行提供依据,从系统特性、实际降温效果、理论温度分布以及相应温室适宜长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对比了目前常用的另外一种蒸发降温方式-细雾降温系统,阐述了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在安装、管理、维护、用水效率、降温效果以及植物安全生产性等方面存在的优势.通过对北京、上海和日本爱知县现代生产性温室的试验测试,证实了这一降温系统的实际降温效果,即3栋温室平均降温幅度分别达3.6℃,2.7℃和2.3℃,很好地保证了温室夏季生产的正常进行.通过模型计算,进一步探讨了湿帘风机降温温室在不同温度、湿度、太阳辐射以及室内气流速度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温度分布,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温室可能的最大适宜长度,为该降温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减小夏季玻璃温室的降温成本,本文针对减小湿帘风机循环运行降温的成本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上午时段,利用Eldar控制系统控制湿帘风机的运行时间,当把温室内的温度设定在32~35℃时,在153min的时间段内,湿帘系统中水泵运行了43min,风机运行了68min;温室内温度与湿度成反比关系,温度越低,湿度越高; Eldar控制系统设定的温度差越大,湿帘风机开启的次数越少,运行的时间也越短。  相似文献   

8.
玻璃温室夏季单项降温措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阐述了夏季温室内的主要单项降温措施,即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湿垫风机以及外遮阳等降温系统;同时,对温室内温湿度环境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4种降温措施的温室内外温度差分别为1.1℃,0.4℃,-2.6℃和-1.2℃.由此可见:湿垫风机降温效果最佳,温室内外湿度差分别为-13%,-6%,8%和1%.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试光伏温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降温效果及光伏板布局对光照的影响效果,对已建光伏温室进行了室内外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数据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开启的条件下,对比室外环境条件,降温范围可达0.5~7.8 ℃,湿度差值范围为12.3%~33%;在光伏板布局采用间隔排列的情况下,透光率范围为32.64%~80.96%,平均透光率为66.27%。由此可见,光伏温室中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光伏板布局的光照可以满足作物需要,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猪舍纵向通风流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育肥猪舍为研究对象,以CFD理论为基础,运用CFX软件对风机安装在一边端墙上和风机安装在猪舍四角两种情形的猪舍内纵向通风气流场与温度场进行三维稳态模拟.模拟结果为:两种纵向通风形式气流分布都比较均匀.风机在一边端墙上的纵向通风时,在靠近出口处的大部分区域,空气温度基本为30~31℃;风机在猪舍四角的纵向通风时,整个猪舍的大部分区域空气温度低于30℃.结果说明,对纵向长度较大的猪舍进行纵向通风布置时,宜采用湿帘在中间、风机在四角的气流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1.
环流风机布置对温室内流场影响的CFD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肩高连栋玻璃温室夏季机械通风时室内流场分布,提高机械通风的降温效果,建立了6m肩高温室机械通风工况下的CFD模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和试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6. 70%,平均相对误差为2. 87%,显示CFD数值模型有效。在CFD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环流风机布置下机械通风的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环流风机可提高机械通风的降温范围,在湿帘风机方向上实现气流的"接力",温室作物冠层南北温度差减小0. 5℃,32℃以下区域增加了20%;在环流风机安装方向上,不同横向截面上反向布置时室内冷热空气混合更好,室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2.
海南地区几种常见设施大棚热环境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地区热带岛屿型气候特征使得栽培设施具有独特的特点。为此,通过以岛内常见设施类型(圆拱形薄膜温室、防雨大棚、防虫网棚等)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热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各类设施内温度场受室外温度影响较大,圆拱形薄膜温室室内外最高温差达到6℃、防雨大棚为3.7℃,圆拱形薄膜温室室内最高温度达4 3.9℃;防虫网棚室内外温差较小;防虫网平棚内部相对湿度最高,其他两种温室室内相对湿度均低于室外;防虫网棚的透光率高于膜覆盖的防雨大棚和薄膜温室。由此可见:防雨棚和防虫网棚更适合海南地区夏秋季的设施生产,可根据栽培作物是否要求防暴雨来选择防雨棚和防虫网棚。  相似文献   

13.
猪舍蒸发降温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猪舍蒸发降温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各种蒸发降温系统的优缺点.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较适合应用于低湿地区的密闭式猪舍;高压喷雾降温系统较适合应用于低湿地区的开放式和密闭式猪舍.高湿地区夏季可考虑给猪洗澡或间歇性喷水的方式对猪体进行降温.除湿降温系统是特别针对高湿地区设计的,但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蒸发降温系统降温能力有限,可结合遮阳网、保温屋顶等其它的降温方式使用.随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是猪舍环境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ZY-2喷头组合喷灌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CR1000自动传感器,测试了ZY-2摇臂式喷头组合喷灌条件下,高度1、3、5、7、9 m处干湿球温度,目的是研究喷灌对不同高度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喷灌导致1 m和3 m高度处空气温度降低和相对湿度增大,温差、相对湿度差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00及16:00左右,温差值、相对湿度差最大值分别达到13.8℃、49.7%,最小值出现在05:00左右,分别为0.1℃、5.2%。组合喷灌对温度、相对湿度的影响一般是持续到喷灌结束后20 min。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中国北方地区多间日光温室每个屋子的温湿度分布和夜间散热过程,利用Penmane-Monteith法土壤水分蒸发理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进行环境温湿度模拟分析。试验时,在温室内布置了温湿度传感器、热通量传感器和土壤温度(水分)传感器,并进行了多点测试。测试分析得出:多间日光温室的室内最高温度为37℃,夜间温度为5℃,凌晨最低温度为2℃左右。利用Penmane-Monteith蒸发公式算出温室土壤的蒸发速率得出白天和夜间的蒸发率分别为6.07×10-5kg/m2·s和2.28×10-6kg/m2·s。通过模拟发现:室外平均风速0.5m/s时,室内最大流速能达0.33m/s(出现在屋子Ⅱ)。最终研究得出:该类型温室需要加强保温措施才能满足中国北方地区温室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DL104型电热鼓风干燥箱试验装置,采用静态法分别测得香菜在温度为25℃和35℃、相对湿度为1 0%~9 5%范围内的解吸和吸湿平衡含水率数据,绘制了相应的香菜解吸和吸湿等温线,分析了温度和环境相对湿度对香菜平衡含水率的影响,确定了香菜干制品的安全贮藏条件。结果表明:香菜的平衡含水率存在吸湿"滞后"现象;环境相对湿度比温度对香菜平衡含水率的影响更大;当香菜样品干基含水率大于50%时,出现霉变现象;当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时,霉变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栽培菇房生产规模化和大型化的发展,对通风部件和控制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以草菇栽培菇房为研究对象,进行环境测量试验,建立菇房CFD模型,进行CFD非稳态模拟,分析其内部环境分布情况,并讨论了通风部件参数对菇房内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模拟值与试验数据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3℃,吻合性较好;菇房的通风方式为紊流...  相似文献   

18.
半封闭温室是具有高可控性、高均匀环境条件、低通风率、正压和高效节能特点的一种新型温室。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地区的连栋温室为例,对半封闭温室夏季降温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升级改造温室原有风机,记录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风速等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半封闭温室适合规模化生产需要,降温所需布置风机湿帘数量少,与普通温室相比,半封闭温室内部温度均匀度高,节能效果明显,夏季运行防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多次涝渍胁迫间歇作用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雨湿润地区,夏秋作物在生长季节多次遭遇涝渍综合胁迫比较常见,研究这一问题对农业涝渍灾害评价和减灾有重要意义。采用测坑试验研究了棉花遭遇多次涝渍胁迫问题,分析表明,从蕾期—吐絮初期,棉花遭遇间歇性、多次涝渍综合胁迫显著影响产量,其中以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的胁迫影响最大;作物相对产量与各阶段受涝时间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7月中下旬大气温度与湿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其他时段,该阶段气温日较差和大气相对湿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在棉花主要生长阶段天气无剧烈变化时,涝、渍对作物的影响居于首位;当5 d内温度变幅>9℃或空气饱和差>8 hPa的天气过程频繁发生时,涝、渍对作物的影响居于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