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吉鹍 《猪业科学》2022,39(2):84-88
文章所述的天然植物饲料原料特指2021年版《饲料原料目录》第三部分中,原料编号“7.6”下的117种可饲用天然植物。这些药食同源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具有多种营养活性、无或低毒副作用、不易产生抗药性,能够维持肠道健康,提高机体的消化吸收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发病率,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饲料报酬,提升包括胴体品质、奶品质、蛋品质等在内的产品品质与风味。  相似文献   

2.
随着无抗时代的到来,各式各样的饲用替抗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涌入畜禽养殖产业.大量研究表明,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和中草药在畜禽健康养殖中的运用,是当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研究热点.文章从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和中草药本身的药食同源功效出发,综述了常见植物及植物提取物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对生猪胴体性状、肉品品质的影响及其在无抗猪肉生...  相似文献   

3.
2020年12月30日,由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称联盟)归口制定的《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黄芪干燥物》(T/TCVMA0002-2020)等12个团体标准在国家团标网上正式发布! 自2019年联盟启动"中医药+标准化元年"开始,历时一年多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了"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团体标准"的征集、公示、立项、征求意见,以及联盟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12月30日,由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称联盟)归口制定的《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黄芪干燥物》(T/TCVMA0002-2020)等12个团体标准在国家团标网上正式发布!自2019年联盟启动"中医药+标准化元年"开始,历时一年多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了"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团体标准"的征集、公示、立项、征求意见,以及联盟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5.
饲用植物及其提取物在饲料替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用植物是指农业农村部相关文件批准可以用于商品饲料生产的有一定应用功能的植物,收录于《饲料原料目录》7.6其他可饲用天然植物,具体产品表现形式有以干燥粉或粗提物为基础的饲料原料和以精提取物为基础的饲料添加剂。饲用植物及其提取物含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具有抗微生物、抗炎、抗氧化、促生长、防治腹泻、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道健康等作用,是饲料替抗产品和替抗技术开发的重要来源。文章综述饲用植物及其提取物在饲用替抗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以期为饲用植物及其提取物相关替抗产品开发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424—2018代替 GB/T19424—200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 19424—2003《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通则》。与GB/T 19424—2003相比,本标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明确为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通用要求;——对天然植物饲料原料进行了分类定义(见3.2、3.3、3.4和3.5);——规定了天然植物、辅料的品种和质量卫生要求(见4.1);  相似文献   

7.
张吉鹍 《中国奶牛》2022,(10):25-29
本文介绍了中兽医“治未病”的预防疾病理论,指出在饲料中添加食药同源天然植物饲料原料组合物(Food and drug homology natural plant feed material composition, NFC)预防动物疾病宜在疾病初发的早、中期病浅阶段,到了疾病后期的病深阶段,此时再在饲料中添加NFC进行疾病防控已无实际意义。文章并以奶牛气虚血瘀证为例,介绍了NFC预防奶牛气虚血瘀证的作用及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药食同源"理论是远古先人们在长期与疾病、饥饿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结晶。"药食同源"发展到今天,应用更加规范,更加安全。药食同源植物饲料添加剂兼具药性和食用性,赋予了饲料添加剂的活力。植物饲料添加剂营养素与活性成分并存既为动物带来机体所需的营养素,同时又对畜禽机体提高了免疫力。长期以来,畜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抗生素滥用、药残超标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严控抗生素的使用成为大趋势。通过"限抗""减抗"手段遏制滥用,"无抗养殖"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大方向,运用天然、无残留性和无抗药性的地道的中兽药作为植物饲料添加剂,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农业部目前正在抓紧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重点是在逐步提升现有饲料原料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完善饲料卫生安全强制性标准,转基因和动物性饲料检测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10.
《北方牧业》2006,(5):11-11
农业部目前正在抓紧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重点是在逐步提升现有饲料原料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完善饲料卫生安全强制性标准、转基因和动物性饲料检测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11.
张吉鹍 《猪业科学》2022,39(7):41-45
尽管在我国动物生产中饲料端已经严禁使用抗生素,在养殖端亦尽量减量使用治疗用抗生素,但多年来的抗生素滥用所带来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仍然是困扰我国动物生产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在饲料端禁抗、养殖端减抗新形势下,如何在保证动物生长、生产健康高效前提下,发挥其最佳遗传潜能且又能避免细菌耐药性问题,是多年来国内外动物营养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他们也试图找到抗生素的“替代产品”。已做的探索表明,常用于替代抗生素的产品主要有中草药提取物(含包括食药同源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在内的植物提取物)或其千目超微粉、酵母培养物、益生菌、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等。此外,还有卵黄抗体、免疫球蛋白、噬菌体及其裂解酶等产品。这些在理论上颇具替代抗生素潜力的产品,具有多种营养活性: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2)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维持菌群平衡与肠道健康(如肠道上皮物理屏障功能、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以及生物屏障功能精准营养的相对性与动态性及其在食药同源天然植物饲料组学产品替代抗生素的猪只日粮中的应用张吉鹍(1.江西中成人药业有限公司,江西进贤331700; 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基金项目: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32BBF60043)资助作者简介:张吉鹍(1964-),男,江西武宁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系统动物营养与食药同源天然植物饲料原料的研究与应用,E-mail:346884018@qq.com等); 3)提高日粮营养物质在动物肠道的消化吸收率。营养物质在肠道消化率的增加,一方面可以减少小肠内未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后消化道(大肠)的数量,从而减少后消化道病原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避免造成微生物菌群结构失调与肠道屏障功能异常、危害肠道健康,最终影响到肠道的免疫功能,增加致病菌入侵致病的概率,并可避免受损的肠道上皮细胞反过来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可以拓展饲料原料的选择范围。然而,迄今为止,尚无一个产品可以“一对一”地完全取代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117种"药食同源"饲用天然植物的中医保健文化以及组成饲料的营养物质、营养活性物质、兼性营养物及反营养物质,并以菊花、甘草、枸杞子、乌梅、莱菔子、肉豆蔻、酸枣仁作为117种药食同源饲用植物的示例,通过分析其营养组分及营养活性物质组分,展示了药食同源饲用植物"食(饲料)"与"药(功能)"的物质基础。本文还以母猪中草药催情组学产品的研制为例,阐明了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的研制方法,并就营养活性物质组学理论、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及其作用机制等进行了逐条注释。  相似文献   

13.
农业部《饲料原料目录》《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及有关发酵饲料标准对发酵饲料的强制性标识要求、出厂检验项目等均有相应规定。发酵饲料生产企业除需配备常规检验仪器外,还应配备强制性标识所规定的指标,以及产品标准中出厂检验项目指标所需的检测设备,才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发酵饲料产品类别不同,需配备的检测仪器设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正一、天然植物饲料原料产业迎来发展暴发期1.减抗替抗释放政策红利。为切实防止抗生素滥用,保护动物健康生长,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第194号公告,决定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进口兽药代理商停止进口相应兽药产品,同时注销相应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  相似文献   

15.
张吉鹍 《猪业科学》2021,38(10):80-83
文章介绍了车前草的营养活性,为在非洲猪瘟常态下,研发饲料中替代抗生素的药食同源天然植物组学产品中,科学利用车前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黄曲霉污染严重制约了饲料业和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我国目前饲料端全面禁抗背景下,天然植物原料作为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被推崇。杜仲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将其提取物或原粉添加到饲料中可有效遏制黄曲霉污染,并提高畜禽品质,是理想的饲料替抗物。文章阐述了杜仲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以及在养殖中的有益作用,旨在为其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每种饲料原料中都有某种潜在的抗营养因子。对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了解有助于设计饲料配方时科学地应用各类饲料原料,把不良影响减小到最低。通过限量添加含有抗营养因子的饲料原料、合理的配制技术、加工处理工艺或添加酶制剂可减少或消除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1 植物原料及其抗营养因子植物中天然存在的这类化合物有:蛋白酶抑制因子、促甲状腺肿素、生物碱、草酸盐和植酸盐等,这些成分影响饲料中养分的利用和畜禽生长。饲料中其它抗营养因子大都是真菌或微生物代谢的产物,或植物自身为抵御损伤或感染产生的天然物质。一些副产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药食同源中草药栀子的营养活性物质及其抗菌、抗内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等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并对以这些生物活性为基础的栀子示例组方及其组合效应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新的替抗栀子饲料组学产品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畜牧杂志》2006,42(5):62-62
农业部目前正在抓紧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重点是在逐步提升现有饲料原料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完善饲料卫生安全强制性标准、转基因和动物性饲料检测方法标准。近期重点是尽快制定饲料生产和畜禽等饲养过程中使用禁用药品的速测方法标准,以及允许使用的主要的药物饲料添加剂检测方法标准。农业部门将通过实施饲料安全工程,改善饲料检测机构的基础条件,利用5年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与畜牧》2004,(2):1-5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的定义,规定了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产品的组方原则、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及标志、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的通用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植物(或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及其预混合饲料。该标准可作为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及其预混合饲料产品标准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