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等方法,测定了籼-粳杂交稻稻曲病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稻曲病田间空间分布主要为非随机性的聚集型分布。m~*-x回归分析表明,稻曲病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Taylor幂法则分析显示,稻曲病病株聚集度依赖于密度。不同取样方法准确度比较结果指出,稻曲病田间抽样调查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稻曲病田间理论抽样公式和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曲病近年为害严重。为探讨该病在田间的可靠抽样方法,提高产量损失估算的准确性,1985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
中华稻蝗已成为局部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笔者于1989—1990年对该虫蝻在田间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进一步探讨了抽样技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方法: 在中华稻蝗蝻处于二、三龄(低龄阶段),五、六龄期(高龄阶段)分别调查不同类型田块8块,再定一块田从蝻孵化至羽化定期调查扩散行为。调查时采用目测1m~2样点等距离取样方法,统计时以每块田为单位,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和频次分布检验法判断空间分布型,并根据分布型计算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及不同抽样方法可靠性比较。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空间分布型的调查是采用连片调查法,调查时,选择不同发病程度的田块,在田间划出800—1000丛,然后调查每丛病株数(叶瘟或穗瘟),并将病株数记载在相应的座标纸上,然后将原始数据依次输入电子计算机内,计算稻瘟病的空间分布型。空间分布型采用 Taylor 法和 Iwao 法及多种聚集指标进行判断,结果是:不论叶瘟或穗瘟其空间分布型多呈聚集分布,在发病  相似文献   

5.
对长春市菊芋白粉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菊芋白粉病的空间分布型在发病初期(平均病级数小于3)为聚集分布;随着病害发生程度增加,病害的聚集程度逐渐变小。当植株的平均病级数为3~5时,病害的分布型会转交为随机分布;当植株的平均病级数达到7以上时,病害的分布型会转变为均匀分布。菊芋白粉病的理论抽样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见的发病条件下(每个植株的病级数为1~4),若想获得精确的调查结果(容许误差值为0.1),大约需要调查130~857个植株。如果想获得较为精确的调查结果(容许误差值为0.2),大约需要调查32~214个植株。还制定了指导防治工作的序贯抽样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稻粉虱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经测定稻粉虱幼虫和蛹在田间的分布型为核心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分布随着种群密度的提高而渐趋向于随机分布。经种群聚集均数 (λ)测定 ,其聚集原因是由于稻粉虱自身的聚集性所引起 ,λ随平均密度(X)的增加而呈直线增加。采用Iwao的抽样模式 ,大田调查当种群密度较低时 (株平均虫量 <5头 ) ,可抽样50~100株 ;株平均虫量 >5头时 ,取样15~30株。  相似文献   

7.
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是富阳市复掀的地域性小麦害虫.在近两年田间监测、调查的基础上,试验采用Iwao回归分析法,对其幼虫的空间分布、理论抽样数进行了测算,并对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的聚块性指标大于1,属聚集型空间分布;当防治指标为1-3头,样方、置信水平1.64时,理论抽样数为18个;序贯抽样的防治下限方程为d0=1.3n-2.1、(n),上限方程为d1=1.3n+2.1(n).  相似文献   

8.
韦永家  费大华 《杂草科学》1991,(2):39-40,11
眼子菜是稻田的恶性杂草之一。在我县沿河、低洼等局部稻区发生严重。为了选择正确的抽样方法,准确估计其危害损失,指导防除工作,于1990年我们进行了该草的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一、材料与方法 (一) 调查方法:以眼子菜叶片作为分布型的调查对象。因为眼子菜在水面匍伏生长,当田间叶片覆盖水面一定面积时,株与株之间很难区分,株数的调查数值与实际数量往往差  相似文献   

9.
应用种群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对稻槎菜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泾县稻茬油菜田稻槎菜的空间分布型均符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着杂草密度的增大而增强。这种分布在杂草密度较低时由环境因素造成,在杂草密度较高时由杂草自身特性或与环境的共同作用造成。对其抽样技术进行研究,6种取样方法中Z字形和双对角线式取样误差率较低,以Z字形抽样最佳。同时,利用空间分布的有关参数,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给出了不同杂草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水稻鼠害田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频次拟合法和Iwao法,对水稻不同生育期鼠害田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稻田鼠害株多属负二项分布,即以个体群为基本成分,呈现聚集分布型。根据田间分布型信息,得到了水稻鼠害田问调查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以及由鼠害丛率(M)估算鼠害株率(Y)和平均密度(X)的回归估值抽样模型(经X~2检验,P>0.05)。最后,应用估值抽样模型计算鼠害防治指标,并以此建立鼠害防治的序贯决策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13.
枣树缩果病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集指标法和Taylor幂指数及Iwaom*-m回归分析法测定了枣缩果病病株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病株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风雨气候因素、病菌本身生物学特性和刺吸式昆虫吸食传毒扩散共同引起的。运用Iwaom*-m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β值,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1.96=3.842/D(1.463/m+0.083),N1.64=2.69/D(1.463/m+0.083);序贯抽样模型:T0(n)=5n±6.0053n,确定了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提高了调查抽样的效率,可为枣缩果病林间抽样调查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几个发病因素和损失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来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在我县年年有所发生,山区丘陵较重,已成为二晚穗期的重要病害。特别是1982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稻曲病在江南稻区发生面积大,发病重,为历史上少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为弄清稻曲病的发病因素及对产量损失的影响,1981~1982年我们进行了稻曲病田间发病调查和室内考种工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法、Taylor幂法则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病叶的空间分布是随机趋向聚集的分布类型;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的大小与病叶密度的大小有关.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主要与病害自身特性或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抽样方法中.以双对角线抽样方法为最佳,其次是平行线和棋盘式抽样.同时利用空问分布的有关参数,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给出了不同病叶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我国马铃薯恶性入侵害虫。本研究利用聚集度指标检验、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检测各虫态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聚集主要是由马铃薯甲虫各虫态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所致。建立了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田间抽样方法,成虫应采用大五点、对角线法;幼虫最适应采用Z字型法;卵最适应采用对角线法。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对沈阳地区稻曲病病菌孢子捕捉发现,稻曲病病菌分生孢子始见于7月下旬,飞散期为7~9月.其中8月为飞散盛期,9月初进入消退期.自捕捉到孢子20d后田间开始陆续发病.稻曲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与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2,Sig=0.007<0.01),与积累降雨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774,Sig=0.014<0.05),与田间病情扩散动态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两种育秧方式下稻水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稻水象甲幼虫在贵州高原山地环境下空间分布结构,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研究了旱育秧和两段式育秧方式对其空间分布型的影响.2种育秧方式稻田中稻水象甲幼虫均呈密度依赖性负二项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旱育秧稻田稻水象甲幼虫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所致,而两段式育秧稻田幼虫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与昆虫本身聚集习性共同引发.当防治阈值为12头/丛、置信水平为1.96时,旱育秧稻田幼虫序贯抽样公式为:T1(n),T0(n)=12n±15.2943√n;两段式育秧稻田为T1(n),T0(n)=12n±17.7580√n,两类稻田中百丛虫量分别达到1 353头和1 378头以上时需要进行防治.旱育秧稻田稻水象甲幼虫最适宜的抽样方法为平行线取样法,而两段式育秧稻田则为棋盘式取样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对黑条矮缩病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水平,对浙西北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侵染循环及空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病病丛的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或趋随机分布为主,其次为均匀分布.在丛发病率较高或较低时,为聚集分布型.根据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在田间以聚集分布居多的特点,抽样调查以选择单行或双行直线平行跳跃法等较宜.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1.96)2/D2(1.08541/m-0.1786).  相似文献   

20.
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率的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一、研究方法 1.在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类型田7块,每块田调查250~310个样点,每个样点为10株,记载各样点病株数,绘出田间分布实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