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池塘修建、河蟹放养规格、时间、密度、生产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探讨了宁夏银川地区池塘养殖河蟹技术,试验养殖的河蟹产量达6 393.0 kg/hm2、平均135.3 g/只,经济效益达18 840元/hm2,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美蛙稻田生态养殖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稻蛙共生养殖技术,美蛙产量达25 975 kg/hm2,产值达34.3万元/hm2,平均利润15.7万元/hm2。水稻平均产量8 000 kg/hm2,利润16 300元/hm2。该模式可缩短美蛙养殖周期,饵料系数由1.2下降至1.0,回捕率98%。  相似文献   

3.
于2013年4月对宿松龙湖地区河蟹养殖模式进行调查,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家鱼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宿松地区主要以成蟹养殖为主,主要是池塘精养,河蟹平均产量为1 200 kg/hm2,平均利润为87 675元/hm2。考虑到河蟹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河蟹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较好,养殖利润比传统家鱼养殖高,可以在安徽省沿江地区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2.27 hm2的低洼稻田中,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0 m、深1.5 m的环形沟,进行中稻与湘云鲫同位耦合养殖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共产稻谷20 838.6 kg,平均为9 180.00 kg/hm2,与普通中稻种植平均产量相当;共收获湘云鲫1 452.0 kg,平均为639.65 kg/hm2,平均纯利润为2 965.81元/hm2,投产比1.00∶1.86。  相似文献   

5.
赵镖 《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84-184
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甲鱼试验,甲鱼平均产量达1 950kg/hm2、水稻产量达8 865kg/hm2。结果显示,稻田养殖面积宜小不宜大,可便于管理,提高甲鱼产量;在调节水质上用微生物制剂、甲鱼病害防治时施用中草药,生产出来的甲鱼和水稻都达到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标准,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三疣梭子蟹传统养殖方式中的同类相残、雌雄争偶以及集中上市而价格低迷等问题,2002年,分别在河蟹幼蟹培育池、虾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竹笼吊养及散养对照试验。2003—2004年,利用河蟹幼蟹培育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的笼式吊养生产,养殖面积13.34hm2,收获0.300kg/只以上商品蟹分别为104720.0kg和118625.0kg,商品蟹平均产量分别为7850.1kg/hm2和8892.4kg/hm2,产值分别为628006.00元/hm2和711394.30元/hm2,利润分别为368227.80元/hm2和407940.50元/hm2,年养殖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8%和73%,2004年产量、利润及成活率分别较2002年虾池散养对照试验提高了70%、87%和52%,增收189867.00元/hm2。该项技术利用空闲的河蟹幼蟹培育池,采用笼式吊养全雌梭子蟹,方式新颖,效果明显,技术水平国内先进。  相似文献   

7.
青铜峡市稻田河蟹生态种养新技术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铜峡市大坝镇试验基地,采取种植水稻与养殖河蟹相结合的综合生态种养技术,对水稻的单产、产值和河蟹的单产、规格、肥满度、产值以及稻田收入等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春季池塘暂养河蟹苗种,延长了生长时间,提高了河蟹规格;对稻田进行田间工程建设,及时放养蟹种,利用河蟹清除稻田中的杂草,降低了生产成本;河蟹消灭水稻病虫害的幼体,减少了农药用量;河蟹的蜕壳物、粪便为稻田增加肥力,提高了产量;水稻、河蟹生态种养,增加了收入。经过试验,平均667m2产"蟹田稻"537kg,增产18.5%,产值3007元;平均667m2产"稻田蟹"20.5kg,产值820元;"水稻+河蟹"生态种养模式降低成本17%;667m2均利润达到1981元。  相似文献   

8.
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2.27hm2的低洼稻田中。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0m、深1.5m的环形沟,进行中稻与湘云鲫同位耦合养殖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袁明,共产稻谷20838.6kg,平均为9180.00k加m2,与普通中稻种植平均产量相当;共收获湘云鲫1452.0kg,平均为639.65kg/hm2,平均纯利润为2965.81元/hm2,投产比1.00:1.86。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高淳池塘生态养殖河蟹放养密度对平均育成规格、产量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蟹平均育成规格(Y)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Y=215.15-0.007x(R2=0.962)(P<0.05);河蟹产量(Z)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Z=270.97 0.079x(R2=0.960)(P<0.05);河蟹成活率与放养密度的关系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根据市场对河蟹规格的需求,调整放养密度,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在幼蟹规格为120~140只/kg,成活率为75%左右,平均育成规格达到170 g/只以上,高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目前最佳放养密度不宜超过6 000只/hm2。  相似文献   

10.
苇田综合高效养殖与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盘锦滨海湿地芦苇优质高产的前提下,利用苇田养殖河蟹、鲈鱼、南美白对虾,实现一水多用、一地多用,芦苇平均产量8 250kg/hm2,蟹、鱼、虾利润2 397元/hm2,总效益4 774.5元/hm2,为盘锦乃至全国芦苇湿地养殖,创造了全新的苇田科学养殖模式,使芦苇湿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252-253
稻田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规格和产量,而设置稻田环沟是改善养殖环境的重要措施。进行了环沟对水稻生长及河蟹养殖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田设置环沟可增加水稻产量,并能促河蟹生长,提高其产量,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通过淡化驯养,可以适应内陆地区纯淡水生长,在内陆地区推广养殖,平均产量2973.3kg/hm2,最高产量5850.0kg/hm2,最低产量1027.5kg/hm2,平均饲料系数2.3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从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河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养殖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平均产商品蟹981 kg/hm2、鳜鱼300 kg/hm2,加上配养的青虾、细鳞斜颌鲴、鲢鳙鱼,平均产值110 255元/hm2,利润达50382.5元/hm2。  相似文献   

14.
稻蟹共生系统河蟹放养密度对水稻和河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田陆基围隔方法,研究了成蟹放养密度对水稻产量、河蟹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并对稻田放养不同密度的河蟹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河蟹的放养密度对稻田土壤化学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河蟹的放养密度对河蟹的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放养不同密度河蟹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表明,0.75只/m2稻田养蟹的净利润最高,而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稻田养殖成蟹的最佳放养密度为0.75只/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江西农业学报》2022,(4):145-146
南美白对虾通过淡化驯养,可以适应内陆地区纯淡水生长,在内陆地区推广养殖,平均产量2973.3kg/hm2,最高产量5850.0kg/hm2,最低产量1027.5kg/hm2,平均饲料系数2.3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县稻田养鱼始于清朝末期.近年发展很快,每年约2 000hm2(3万亩)常规稻田养鱼,自1998年来由于鲜鱼价大幅下滑,经济效益不太好.为了调整养殖品种,我县河蟹养殖示范基地从温州引进中华绒螯蟹苗,2000年6月10日在3hm2(45亩)的稻田投放试养,规格8~10g/只,12月底回捕,成蟹最大个体374g,平均个体达200g.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的稻田种养结合是当今朝阳发展产业,也是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发挥了较大作用.克氏原螯虾主要养殖方式已由池塘养殖转变为稻田综合养殖,约占克氏原螯虾产量85%.本研究通过对南京江宁和东台两地稻田克氏原螯虾的实践调查,对水稻-克氏原螯虾共生的种养规模、减肥减药和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养结合农户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面积宜在3.33~13.33 hm2,单个田块在1.33~3.33 hm2间易于管理;稻田克氏原螯虾的水稻产量7 650~7 950 kg/hm2,克氏原螯虾产量3 500~4 200 kg/hm2,稻田的克氏原螯虾净效益2.0万~5.4万元/hm2;稻田克氏原螯虾化学氮肥投入节省30%左右,化学农药节省60%以上;并对稻田克氏原螯虾受疫情影响、产业存在问题及关键技术需求进行展望,以期为稻田克氏原螯虾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辽河蟹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10月,从北京引进辽河蟹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进行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均规格在100g/只的河蟹产量45kg/667m2,产值2700元/667m2,利润迭1645元/667m2.此外蟹池套养的鲢鱼,规格平均1.52kg/尾,产量152kg/667m2,产值912元/667m2.河蟹养殖相对成本少,劳动强度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养殖潜力.  相似文献   

19.
采取80∶20科学养殖模式与红田鱼无公害稻田养殖技术,于稻田内投放4~6 g/尾的红田鱼鱼种160尾,经155~160 d精心饲养,红田鱼平均规格达到609 g/尾,取得产量1 350.0 kg/hm2、净增144.2倍、成活率92.3%、投入产出比1∶4.07的显著成绩,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开展不同施钾量对稻田脱毒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稻田马铃薯增施钾肥有增产作用,在纯N(150 kg/hm2)、P2O5(750 kg/hm2)肥料用量相同的前提下,施用不同K2O肥用量(0~375 kg/hm2),随着K2O肥用量加大,稻田脱毒马铃薯产量增加,当K2O用量增至375 kg/hm2时,稻田脱毒马铃薯产量、产值和纯收益达最大,分别为28 764.4 kg/hm2、34 517.28元/hm2、3 077.16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