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粮食产量的丰歉,历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焦点问题。河南省安阳市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600毫米左右,属半湿润偏旱地区,全市有耕地36万公顷,其中旱地8万公顷,占总耕地的22%。多为中低产田,且年降水量低而不等,由于近几年气候变化,连续干旱,水资源递减,加上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大量开采地下水,严重影响了这些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生长,严重制约了该市的粮食生产。为使该市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抓好机械化旱作农业,改造中低产田是增加粮食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内容及其发展  机械化旱…  相似文献   

2.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技术简介   我国农业耕地面积中,干旱面积约有 7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51.9%,其中北方旱地面积 5300万公顷,南方 1700万公顷,分布于 20余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且水资源在地理和时空方面分布不均,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旱地作物比有灌溉条件作物每公顷产量低 1200~ 3000kg。所以,加速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深耕、深松以及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等。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大部分属于旱作农业区。改变传统耕作方法推广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广大北方旱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是以农业机械化技术措施为主,与其它农艺措施配套实施的一项农业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对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土壤抗旱能力,从而实现旱地作物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1、机械深耕(1)对土层较厚的旱地深耕。长期以来用畜力或小型拖拉机耕地,其耕深一般在10cm左右,耕层下形成了一个5~10cm的坚硬的“犁底层”。这层土壤孔隙度小、容重大、透水性差、作物根系难以下扎,严…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应当说发展农业条件较优越。但由于雨量分布不匀,每年7,8,9月伏旱,10,11月秋旱和12月以及次年4月冬旱为浙江省3个旱期,跨越时间约半年,而雨量仅占全年的30%左右。另外,浙江省境内山势陡峻,水系源短流急,地表径流大多集入江河,汇入海洋。可供利用水量不多,人均水资源2135m3,低于全国水平。按1990年水利工程供水水平,若遇保证率90%的干旱年份,浙江省约缺水58亿m3。缺水、干旱成了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浙江省山区27万hm2以上的旱地多无灌溉条件,许多旱地是小旱歉收、大…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机械化的现状龙南县渡江镇莲塘村位于龙全公路旁,距县城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723户、2700人、935个劳动力,外出打工500多人,耕地面积115公顷,其中水田100公顷,旱地15公顷,人均耕地0.04公顷,可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人均纯收入2560元。2001年,全村粮食总产达114.2吨,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扩大经济作物面积40多公顷,土地流转13.3公顷。该村50年代只有用于抽水的2台柴油机,70年代末拥有中型拖拉机1台,小型拖拉机9台…  相似文献   

6.
一、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内容 机械化旱作农业就是针对旱地缺水和雨季降水分配不均的特点,在地力瘠薄的自然劣势下,把传统农艺与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机械化配套作业手段,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以实现旱地作物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结合山西省农业十年九旱且旱地面积比重大的实际,重点就发展旱作农业必须依靠注入科学技术的问题,以及当前在旱地耕作过程中应主要推广的基础技术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加快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全省的土地资源大体为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现有耕地342万hm^2,其中山地和旱地就占到总耕地面积的70%,而且,水资源严重不足,全省人均水资源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耕地水资源不足全国的1/4,水土流失、沙化。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农业发展难度越来越大。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对包括农机化科技人员在内的农业科技战线的广大工作者提出了艰巨任务和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年际间常有5亿kg~15亿kg的波动。这个波动的原因主要是旱地单产的波动;指出山西农业的发展应遵循“有水用水,水路不通走旱路”的两条腿走路策略,剖析了旱作农业的机理是通过建设看不见工程的旱地农田工程,修筑没有坝堰的“土壤水库”。提出了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应达到的标准和在机修梯田上全面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的方法;介绍和分析了当前山西省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应依作物和地区划分的三大类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日本旱地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几点启示李文(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100081)1日本旱地灌溉概况日本属于湿润多雨地带,年平均降雨量为160mm,超过2000mm的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3。从地势上看,它山多地少,森林面积约为66%,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农机》2003,(2):18
中中江县是丘陵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18万亩,近70%是旱地,且水资源贫乏,灌溉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全面开展,我们抓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机遇,做好旱地机械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得到了农民群众、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去年我县开展的3000亩机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其宏大的规模、先进的设计,已成为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大亮点。一、选准工程项目实施区该工程项目规模大、要求高,对此,省局和县政府十分重视,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多次进行实地调…  相似文献   

12.
薛焕霞 《农业工程》2021,11(1):127-131
魔芋产业已经成为发展农业经济的新宠,安康市是我国魔芋种植核心区和优势区.分别从安康市魔芋产业分布现状、产量、种植面积和产值等角度对当地魔芋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安康市魔芋产业具有资源和品质优势,但依然存在优质种芋繁育慢、病虫害问题突出、产品加工创新能力较弱和魔芋生产企业资金紧缺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偏关县机械化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以及机械化设施农业工程的实施对生态农业发展建设所起的作用,论证了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是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根据昌图县玉米田垄沟间隔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推广实践,提出适合辽北旱作农业的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应用方案,以期为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孝义市地处吕梁山脉东麓,晋中盆地西南隅,市域总面积945.8km^2,辖7镇5乡5个街道办事处,379个行政村。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是孝义市的典型气候特征。由于全市旱地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抗御旱灾、提高旱地产量一直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所想所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孝义市首次运用机械化耕作技术解决旱地农业问题,率先在吕梁市推广应用了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安世才,1981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现任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项目《旱地系列农机具中试转化》课题首席专家,主持甘肃省科技厅重大专项5项。甘肃省往于祖国内陆,自然降雨稀少,十年九旱,70%的耕地为山旱地。多年来,甘肃省农机化技术推广系统紧密围绕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产  相似文献   

17.
临沂作为鲁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方面,具有自己的市情。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多地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人口1008万,农村人口占86.8%。二是县区之间发展差距比较明显,南部县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北部山  相似文献   

18.
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最南端,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易旱地区。年日平均气温11.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达628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左右。农业种植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以谷子等小杂粮为辅,种植模式为一年两作模式和一年一作模式。基于较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和较高的农业发展水平,泽州县被确立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和全省十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19.
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是建立节约型农业的根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全国广大农机推广人员把推广农机化新技术作为建立节约型农业的根本措施来抓,着力推广了精少量播种、保护性耕作、秸秆粉碎还田、化肥深施、旱地节水穴灌精播等农机化新技术,实现了节本增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属干旱、半干旱的土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2%,其中不能灌溉的完全旱地有3600万hm2。这些土地粮食产量长期以来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各地实践已证明,机械化旱作农业工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从故城县魏家院旱作农业试点的成功经验,谈谈衡水市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