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旱地春小麦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两因素正交设计,研究氮磷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制约旱地春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磷肥,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可计算出肥料的效应函数。  相似文献   

2.
针对豫西丘陵旱作区小麦生长期内降水少,土壤干旱,施肥量少,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小麦耕作管理粗放,产量低而土稳的实际,分析了旱作小麦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了实现旱作区小麦增产的主要技术:深耕蓄水、以肥调水、以种节水、以管保水的“四水一早”栽培技术,和“开沟点播、地膜覆盖、干籽寄种”旱地小麦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吴卸根 《茶业通报》1994,16(1):13-14
试论提高低丘红壤茶叶品质技术吴卸根(浙江省十里丰农场)低丘红壤茶园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瘠薄,蓄水保肥能力差,茶树生长势差,加之受气候、人为因素的影响,其茶叶品质不如高山茶好,这是众所周知。但是,若能根据低丘红壤茶园土壤特征,茶树生长、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两因素正交设计,研究氮磷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制约旱地春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磷肥。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可计算出肥料的效应函数,其函数为:Y=961.76 9.4580X1 6.5431X2-0.0161X1^2-0.0174X2^2-0.0092X1X2。  相似文献   

5.
硫酸钾镁肥在红黄壤茶园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黄壤茶园中,以施用相同氮磷肥为基础,通过增施几种不同品种钾肥对茶树生长状况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硫酸钾镁肥处理对茶树的生长效果最好,与单施氮磷肥处理相比,茶树春梢长度和着叶数分别提高了6.23%和11.1%,茶叶叶面积的增大率为11.17%,茶叶的芽头密度和百芽重分别提高28.88%和21.43%,茶叶鲜叶产量增加14.27%。增施硫酸钾肥处理和氯化钾肥处理对茶树的生长也有较明显的促进效果,前者(增施硫酸钾肥处理)对茶树春梢的着叶数、叶面积、芽头密度和茶叶产量的效果较好,而后者(增施氯化钾肥处理)对春梢长、百芽重的增加效果较好。施用45%复合肥处理能比单施氮磷肥处理表现出略为促进茶树生长的效果。增施硫酸钾镁肥比增施45%进口复合肥(农民习惯施肥法)可增加效益3226.5元/ hm2,值得在红黄壤区茶叶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谷子是敖汉旗主要栽培作物之一,是重要粮食和饲料来源,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谷子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很适应敖汉旗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谷子可以长期储存,是重要储备粮,也是粮草兼用作物,谷草含蛋白质粗脂肪含高饲料价值接近豆科牧草,价格每公斤 1 元以上,谷糠是猪鸡的饲料,小米是北方人重要粮食。敖汉旗是严重的贫水区,实施节水节肥增效增粮行动,全面推进节水增粮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核心技术为用好天上水,使好地下水,农田墒情保墒,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技术等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粮食稳产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培肥地力藏粮于地,推广实用技术藏粮于技,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的使用,可以让土壤结构的组成得到有效改善。与此同时,对于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的破坏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研究的重要方向。但是该种植技术在试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将其与旱作春小麦的实际种植情况进行结合,以此更加深入地对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该技术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在“夏玉米→花生-冬小麦”的两年三熟制的种植周期内,采用定点不同时期取土化验的方法来研究沙地土壤的的供肥特点;运用最小养分率的原理来研究三种作物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在冀东沙地,土壤中速效N、速效P含量的变化趋势呈一个“波谷”形状,而速效K含量的变化趋势呈一个完整的“波形”;沙地土壤中N和K是三种作物产量的共同的限制因子,根据这两个结论,提出合理有效地施肥技术措施:夏玉米要N、K肥并重,P肥可以不施;花生要增施K肥,稳施N肥,兼顾P肥;冬小麦要三者兼顾,以N、K肥为重点,从而减少因盲目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小麦根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培肥条件下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活性的变化情况。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铬、镉和铅三种重金属对小麦根重的影响,利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氮磷化肥、氮磷化肥+低秸、氮磷化肥+中秸、氮磷化肥+高秸、氮磷肥+厩肥、氮磷肥+低秸(休闲田)以及无肥对照区等七种不同培肥条件下重金属铬、镉和铅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铬对小麦的根重影响较大,这三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对小麦根重的影响要比单因素条件下的影响要明显;在不同肥料条件下重金属对土壤环境内的铵态氮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氮磷肥料条件下,重金属对土壤铵态氮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氮磷+低秸(休闲田)条件下,重金属铬、镉与铅对土壤铵态氮的抑制性显著降低,铵态氮总量基本影响较小。通过研究表明,不同培肥条件能够影响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可以通过控制土壤培肥条件达到降低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减轻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在高寒阴湿区的春小麦生产中,选择生育期113-116天,灌浆期23-26天左右的中早熟品种;增施磷肥,氮磷合理配施,即N:P2O5约为1:2;推广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小麦拔节,抽穗,开发末期喷施600ppm硫酸锰液,可基本解决该地小麦生产中的青第问题。  相似文献   

11.
Correlations of Soil Fertility Factors with Tea Quality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土壤肥力的水分含量、土壤空气、土壤温度等物理因子与土壤pH、土壤养分状态等化学因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严重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相互协调的土壤环境,是获得茶叶高产优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实践证明,依据“磷肥突破、氮磷平衡”的高产理论,提出的瘠薄地小麦增施磷肥,调整氮磷配比(1:1)的高产栽培技术是解当决前华北地区小麦中低产以及停滞不前的老高产区快速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套袋苹果坑贮节灌配肥旱作集成技术是我县干旱果树生产区开发的一项简单实用的新技术,该技术集节灌、追肥、深翻技术于一体,克服了传统方法肥水分离、表土漫灌、土壤板结、蒸发量大、盲目施肥和肥水利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养分配比对温室土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氮磷钾养分配比对土壤栽培黄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磷素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适量氮钾肥配合增施磷肥可以增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适量氮磷肥配合增施钾肥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5.
胡启山 《科学种养》2009,(12):15-15
小麦是一年生或越年生(生产上分春小麦和冬小麦)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适应性强,产量高,各地都有栽培。小麦生产能力的发挥与土壤肥力条件和栽培水平有很大关系,下面介绍冬小麦的需肥特点及其施肥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淮北砂姜黑土地力贡献与培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杨柳点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和相关小麦施肥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力贡献与小麦施肥产量、地力贡献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高产田块地力贡献在小麦施肥产量中占主要地位。砂姜黑土地力贡献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速效钾含量尚不是限制因子。长期连续施肥条件下,不同的土壤养分指标受有机无机配比的影响不同。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偏低的土壤,要通过增施有机肥加以培肥,磷素或钾素养分偏低的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化肥来培肥。  相似文献   

17.
烟碱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来烟草生产上一直存在的烟叶尤其是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烟叶可用性降低的问题,通过分析品种,气候、土壤、海拔等生态因素以及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移栽期、种植密度、打顶、留叶数、生长调节剂等栽培措施对烟碱含量的影响。提出了①培育烟碱含量适宜品种;②烟叶种植向生态适宜区转移;③适量施用氮磷肥、平衡施用微量元素;④合理确定移栽期、打顶密度和留叶数;⑤采用生长调节剂;⑥超临界CO2萃取降低烟碱;⑦微生物降解烟碱等降低烟碱,提高烟叶可用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锌锰微肥对苜蓿生产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河南省气候土壤特点、锌锰钼肥的生理功能以及牧草生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Zn、Mn两种微肥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优质牧草生产中的配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有效范围为400~500mg/kg,最佳浓度为430mg/kg。430mg/kg的Zn肥与380mg/kg的Mn 肥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可使牧草产量提高约10.7%,种子产量提高13.7%。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延安地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水土流失与干旱,伴随而来的是土壤瘠薄和耕作粗放,使农业生产的“小生境”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小生境”条件反映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薄、粗、旱”,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为农业生产开辟了道路。推广“四法”种田,实行旱作农业以后,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反映出来群众的缺粮、缺钱和地薄、干  相似文献   

20.
绿肥生产是农田循环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是我国江南丘陵区一个重要农业省份,绿肥生产具有历史久、面积大、发展快的特点,绿肥生产尤其是冬季绿肥生产对培肥农田土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概述了江西绿肥资源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种植绿肥在农田土壤培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讨论了江西绿肥生产的发展及其模式、技术与成效;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肥生产、不断培肥农田土壤的若干对策和措施.全文对当前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