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絮凝—光催化处理实际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絮凝-光催化氧化工艺成功地处理了实际染料废水;研究了COD光催化降解动力学。COD和BOD5浓度分别为2179mg/L、295mg/L染料废水,经絮凝-光催化处理后,出水COD和BOD5分别为214mg/L、18.5mg/l,FCU B去除率分别为90.1%、93.7%。  相似文献   

2.
硫铁矿烧渣基固体混凝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固体混凝剂--硫酸低铁、高铁复合型水处理剂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产品对废水的色度去除率为90%、COD去除率为76%,最佳投药量为0.4-0.6g/L,与无水三氯化铁的处理效果相似;而与无水三氯化铁的处理相比,具有和速度快、污泥体积小、处理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化粪池出水人工快滤与水培复合处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土快滤池对三级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SS,N和P的去除率分别为67%,92.7%,73.6%,49%和78.9%,其出水水质达到二级生化处理排放标准;再经水培通菜和生菜处理利用后,整个处理系统对滤出水中COD,BOD5,SS,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0.0%,98.2%,96.9%,86.3%和87.3%,水培蔬菜利用后的排出水水质达到三级处理水平,可作为中水回用于农田灌溉或城市绿化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人工快滤处理后回灌的作物效应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城市污水相比,人工快滤处理出水具有两个显的特点:(1)滤出水中的COD,BOD5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90%,96%和95%,溶解氧(DO)从零增加到5mg/L同时还保留了一定数量的N、P等营养成分。(2)具有较窄的C/N比值,试验表明,滤出水灌溉不仅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的活性,而且调节了土壤的C/N比,增加了作物对N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三种植物对COD的耐受极限与净化效果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使水生植物能在待处理的有机废水中正常生长,并有最佳效果,以COD为主要研究指标,利用水葫芦、水花生和蕹菜进行了水培试验。测定了培养液中COD、悬浮物、色度、全氮量和植株中的全氮量。结果表明,有机废水中COD1000mg/L左右是水葫芦和水花生正常生长的上限,而蕹菜在1300mg/L以上,3种植物对有机废水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不但去除COD和氮素的能力与对照有显差异,而且对悬浮物也有一定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筱曼 《农业环境保护》1997,16(2):82-83,64
天津大港炼油厂排放的废水经土地处理后,高含量的氯化物影响COD的测定。实验证明,加入等当量AgNO3,按水样中加入K2Cr2O7溶液与Ag2SO4-H2SO4溶液体积比为30:17,改变酸度,可成功地排除Cl^-干扰,准确测定COD值。  相似文献   

7.
杨国栋  杨靖辉 《农业环境保护》1998,17(6):255-257,267
以O3和H2O2作联合氧化剂对含酚废水进行光解氧化去除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氧化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酚,在适宜条件下6h对酚的去除率达75%。该方法适宜处理低浓度含酚废水。  相似文献   

8.
离子色谱法测定粮食中的硫和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样品经干法灰化处理,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浸提液中的SO4^2-和Cl^-。在标准阴离子色谱条件下,相对标准偏差RSD〈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98%。  相似文献   

9.
赵静  王德荣 《农业环境保护》1997,16(1):27-28,39
进行BOD5、COD、SS、LAS不同水质培养产幼苗的处理时,小麦幼苗在BOD5≥200mg/L,COD≥270mg/L,SS≥300mg/L时,出现中毒症状,幼苗茎叶,根的生长弱于对照,全株植物干物质积累少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用0,15%,25%,35%聚乙二醇(PEG)溶液处理甘薯叶圆片模拟干旱胁迫,导致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累积量的增加,且都与PEG浓度呈正相关。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类的活性在不同品种中有不同表现。这些酶类的活性在渝薯20中始终高于农大红。在相同的干旱胁迫下,渝薯20膜结构的破坏程度及MDA的累积量都低于后者,因此被认为是更耐旱的品种。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POD活性无论在耐旱的渝薯20,还是不耐旱的农大红中都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在渝薯20中呈波浪式变化,在农大红中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则在两个品种中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用陶粒处理含镍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用陶粒处理含镍废水试验中陶粒用量,废水酸度,接触时间等因素对除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PH=3-10、Ni^2+浓度为0-200mg/L范围内,按镍/陶粒生日一比为1/400投加陶粒进行处理,镍的去除率达99%以上。处理后的废水可达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广东集约化养猪业的环境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分析和评价广东省的养猪场粪尿废水排放总量、污染物排放强度和废水治理现状,指出集约化养猪业对地表水、地下水、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养猪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总量超过生活垃圾与工业固体废物总量:COD排放总量与生活废水及工业废水排放COD总量接近,并且排放量的N、P、K等营养盐。养猪业已成为主要的有机污染源和N等营养盐污染源。分析了养猪业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综合的防治的方法解决广东省集约化养猪场污染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苄嘧黄隆和甲黄隆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1)5%OV-101/Chro-mosorbGAWDMCS(0.25~0.18mm);(2)5%新戊二醇己二酸聚酯/ChromosorbGAWDM-CS(0.25~0.18mm)的两条色谱柱,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标准偏差(SD)≤0.064%,变异系数(CV)≤2.1%,平均回收率为96.7%~98.8%。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在模拟试验中净化水质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模拟试验,应用光合细菌,测定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水质中NH3-N、COD、DO变化情况,表明光合细菌在净化养殖环境中的水质方面有一定效果,为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方面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甲鱼养殖废水蔬菜土培处理系统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选取的4种土壤上,用甲鱼温室排放的富含营养物的养殖废水和商品营养液作对比进行了生菜栽培试验。试验表明,不同的土壤对甲鱼废水显示出不同的适应性,土壤对甲鱼废水中的铵氮和磷的去除率较高,4种土壤中以红壤为最,分别达95.3%和96.8%。甲鱼废水既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效态K,Ca的含量,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减少因甲鱼废水的任意排放而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6.
SOD冻干粉及口服液分别在4KGy和6KGy辐照剂量下,灭菌处理可达到卫生标准,活性损失<5%,SOD冻干粉及口服液分别在6KGy和8KGy辐照剂量下,达到完全灭菌,活性损失分别为7%和8%左右。SOD在辐照后的理化性质及氨基酸组成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7.
从鱼油中提取分离高纯度EPA和DHA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进行了硝酸银络合与超临界CO精馏相结合的方法,从鱼油中提取高纯度EPA和DHA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该两步法可同时获得纯度为90%以上的EPA和DHA。  相似文献   

18.
污水湿式催化氧化处理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琦  赵建夫 《农业环境保护》1997,16(2):53-57,78
湿式催化氧化(CWAO)法处理高浓度有毒、有害和非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具有独到优点。当进水COD大于2000mg/L,系统产能可自我维持。本文综述WAO发展过程,流程演变,原理,动力学模型和催化氧化的研究领域以及该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邓仕槐  荣继发 《土壤农化通报》1996,11(3):126-126,F003,119
化学耗氧量(COD)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应用新面世的HH-Ⅲ型化学耗氧量测定仪监测不同水样COD的含量,与化学方法测得结果一致,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999。而前一种方法操作简单,既省时又节约试剂,同时克服了化学方法的不足,还扩大了检测范围。因此,应用HH-Ⅲ型化学耗氧量测定仪监测水质COD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温堆肥对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高温堆肥方法,研究比较了堆肥对堆肥原料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及其异构体和衍生物的降解特点。六六六4种异构体的去除率大小顺序为δ-666〉γ-666〉α-666〉β-666,其降解性能随着原料中污染物含量的啬而降低,滴滴涕及其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相对较强,其中o,p’-DDT、p,p’-DDD和p,p’-DDT经堆肥处理后(除南口添加化肥处理的p,p’-DDD外),去除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