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分离世代粒色与种子含油量、胚含油量、皮壳含油量及皮壳率间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关系。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粒色与种子含油量,胚含油量及皮壳含油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皮壳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黄籽群体内,粒色与皮壳率间无相关,与种子含油量及胚含油量的相关趋于不显著,与皮壳含油量可能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粒色只与皮壳率和皮壳含油量偏相关显著,与种子含油量及胚含油量间的偏相关不明显。文中讨论了粒色与种子含油量呈显著简单相关的原因和高含油量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油大豆和高产大豆进行杂交,专门配制高油组合,同时大量分析了亲本、杂交后代、辐射后代和品系的含油量,早代测产并在高肥水条件下进行多点鉴定。与此同时,在海南岛进行繁育,加快了育种进程。分析了1168份材料的含油量,表明含油量呈常态分布,离中越远样本越少,含油量在18.50%~19.00%的材料最多,占13.20%。育成的新品种中黄20(中作983)含油量3年平均达23.50%,2002年辽宁、北京和天津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审定推广,2003年2月经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此外,我们还育成一大批高油大豆品系,正在参加各地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陈社员  官春云  王国槐  李构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1,25(6):554-555,644
湘杂油631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黄籽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黄籽率稳定在90%以上.试验表明,湘杂油631平均产量达2 468.4 kg/h m2,比对照增产13.84%,种子含油量为45.8%,比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高3%~5%.介绍了湘杂油631在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含油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种新型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育种材料进行连续自交三代,结果发现,自交系的含油量能够遗传,通过对果穗和单粒的选择,S3群体平均含油量已达到(21.65±2.21)%,比S2留种群体含油量高,遗传进度为0.28%;对各果穗的平均粒重与含油量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从S2选取的33个果穗计算的相关系数r1=0.275,未达到显著水平,S3选取69个果穗计算其相关系数r2=-0.023,也未达显著水平,这表明果穗的平均粒重与含油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湘杂油763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双低高产高含油量核不育杂交油菜新组合,种子含油量达45.71%,芥酸含量0.1%,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8.15μmol/g。在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菜油产量比对照增产11.3%。该组合冬前长势强,中熟,抗病、抗倒,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长江中游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一种国产近红外仪分析油菜籽三种主要品质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制的NYDL-3000智能型多参数粮油品质速测仪分析了油菜籽含油量、硫甙和芥酸含量,测定结果与传统化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其中含油量结果与PC-120核磁共振仪和MATRIX-I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做验证。内部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含油量、硫甙和芥酸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4 3、0.985 3和0.982 3,均方差分别为0.0469 、0.419 8和0.160 4,T检验显示三种品质参数交叉验证集的近红外光谱法(NYDL-3000)预测值和化学值差异均不显著。外部检验结果表明:硫甙含量、含油量两种方法测定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 6和0.951 7,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7.54%和0.02%,均在平均绝对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成对数据双尾t检验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和化学法两者结果差异不显著。芥酸分析中,NYDL-3000将342份样品中3份低芥酸材料判定为高芥酸,近红外光谱法和化学法两者结果符合率达99.12%。含油量的测定结果显示:NYDL-3000和PC-120、MATRIX-I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 6和0.901 5,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78%和3.06%。研究结果表明,利用NYDL-3000智能型多参数粮油品质速测仪所建立的品质模型可以满足油菜育种对早代材料芥酸、硫甙含量和含油量的快速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7.
范弘伟  宋同明  张林 《玉米科学》2004,12(Z2):17-19
通过对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给C型胞质不育玉米单交种授粉得到的子粒与高油玉米子粒进行品质分析,发现前者除淀粉与含油量、蛋白质间呈负相关(r=0.36,r=-0.76)、含油量与赖氨酸、能量密度之间呈正相关(r=0.47,r=0.88)、赖氨酸与能量密度呈正相关(r=0.35)外,含油量与蛋白质间,淀粉、蛋白质与赖氨酸、能量密度之间相关系数未达到5%显著水平,含油量(3.96%~8.47%)每提高1%,淀粉含量减少0.57%,赖氨酸增加0.008%,能量密度每100g增加27.42 kj;而后者除淀粉与能量密度相关不显著外,其它营养成分之间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含油量与蛋白质、赖氨酸、能量密度呈正相关(r=0.83,r=0.95,r=0.70),淀粉与含油量、蛋白质和赖氨酸呈负相关(r=0.87,r=0.78,r=0.84),赖氨酸和蛋白质、能量密度呈正相关(r=0.85,r=0.66).含油量(7.18%~14.09%)每提高1%,淀粉含量减少1.74%,蛋白质含量增加0.36%,赖氨酸含量增加0.0164%,能量密度100g增加16.83 kJ.高油玉米(含油量7.1%~16.09%)给常规玉米(含油量3.71%~4.26%)授粉,含油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的花粉直感效应值分别为0.37、-0.27、0.27和0.24.  相似文献   

8.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建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备高含油量品质的甘蓝型油菜品系1481、1489以及1481×206的F1代为供体材料,对影响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部分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小孢子培养密度、小孢子培养的合适时期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1481和1489获得的DH系种子含油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材料1481的小孢子产胚量较高,达34.9个/蕾;三种材料的小孢子培养合适密度均为3蕾/皿;大田种植的甘蓝型油菜产胚量以初花至初花后1周左右的时间最高;所获得的40个DH系含油量中有21个DH系的含油量与对照中双4号的含油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13个DH系的含油量比供体亲本高,其中WD-33、WD-34两个DH系的含油量高达47%以上,可以作为选育或转育高含油量新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种质选育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以种子含油量达到50%为主攻目标,自1998年以来采用品种间杂交和系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以含油量起点较高的群体为选择对象,运用种子含油量的正向选择与种皮色泽负向选择相结合的筛选技术,育成了HOC1、HOC2和HOC3等3个种子含油量达到50%的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其年度间含油量性状较为稳定,综合性状良好。同时还比较了同一遗传背景下高、低油分品系角果皮与种子油分积累的差异,高含油量品系角果皮具有较强的油份积累与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的品质性状、产量及所在地海拔、纬度作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与蛋白质以及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含油量、亚麻酸与产量间的遗传性正相关极显著,且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大正值,其余性状大都与产量呈负相关。海拔高度与含油量、棕橺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产量、亚油酸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极显著正相关。纬度除与产量正相关显著外,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创制突变体库是甘蓝型油菜品种选育和重要性状遗传解析的重要基础。春性甘蓝型油菜开花不需漫长的春化过程,生育期短,在创制突变体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春性油菜862种子,以构建春性油菜EMS诱变突变体资源库。通过比较8种不同浓度EMS(0~1.4%,间隔0.2%)对发芽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使用0.8%的EMS作为最佳处理浓度,发芽率为37.2%。田间种植筛选与表型统计初步鉴定了M2代1823个单株的形态学性状,突变频率为3.91%,主要包括叶色、叶形、株高、株型、角果长短、种粒大小、种皮颜色、种子含油量以及其它性状变异等,突变类型十分丰富。该突变体库的构建为油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表型多样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China is one of the major rapeseed production countries in the world,but harvesting mechanization was still backward,and high harvest loss was a key inhibiting factor for rapeseed production.To obtain optimum harvesting date for winter rape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China,artificial simulated combine harvesting and artificial two-stage harvesting were adopted to find correlations between harvesting date,rape variety,seed oil content,protein content,grain moisture rate,rapeseed straw moisture content,rapeseed unthreshing rate,grain drop loss rate,thousand seeds weight(TSW),and harvesting economic coefficient(HEC).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rapeseed oil content,protein content and TSW were correlated with rape variety;HEC was correlated with harvesting method and rape variety.Rape variety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of rapeseed oil content,protein content,TSW and HEC.Grain moisture rate,un-threshing rate,grain drop loss rate and straw moisture content were correlated with harvesting method and date.Harvesting date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of rapeseed moisture rate,un-threshing rate,grain drop loss rate and straw moisture rate.Single factor tests further proved that harvesting date had less impact on rapeseed oil content,protein content,TSW and HEC.It showed little correlation with rapeseed quality except grain moisture rate.The optimum harvesting date could be known by change in straw moisture content.The combined harvest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grain moisture content of 15%-20%with TSW stabilized in the highest level.The twostage harvesting cutt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at the grain moisture content of 35%-40%.This research offered a reference to harvesting method and date for rape cultiv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EMS突变体库构建及抗除草剂突变体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利用诱变技术快速创造变异类型丰富的油菜新材料用于油菜遗传改良,分别用0.4%、0.8%、1.0%和1.2%的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对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结果发现:(1)1.0%的EMS溶液是处理中双9号干种子的最适浓度,4种不同浓度处理M2代表型变异率依次为11.26%、14.82%、27.19%和12.38%;(2)EMS诱变具有器官特异性;(3)M2代突变体库中筛选到3株苯磺隆抗性突变体,突变率约为10-4。现已创建了包括子叶、叶片、花器、株型、角果等多器官变异类型的突变体库,为油菜遗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摘要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试验结果表明,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2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2代脂肪含量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试验结果表明,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2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2代脂肪含量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微波预处理对油菜籽及菜籽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评价其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风险,以8个省14产地的57份油菜籽样品为材料进行微波预处理,并对微波前后的油菜籽进行压榨,得到冷榨菜籽油。采用优化后的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油菜籽和菜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考察油菜品种、油菜产地以及微波预处理对油菜籽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国标方法相比,优化后样本分析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显著提高分析通量。研究发现,产地对油菜籽和冷榨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小,品种对菜籽和冷榨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不同品种的油菜籽和对应冷榨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高芥酸菜籽的花生一烯酸、芥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低芥酸菜籽的6.89倍和64.50倍,油酸的平均含量仅为低芥酸菜籽的71.48%。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油菜籽与对应的冷榨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微波预处理不会显著影响油菜籽和菜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水平,同时也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等风险因子,微波处理后,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以7个亲本配制6个杂交组合,除一个组合外,其余组合F_2油分含量均呈正态分市,加性效应明显.F_2油分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平均为0.44,预期遗传进度平均为0.67.大多数组合的F_2油分含量与百粒重和单株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大豆高脂肪组合F_4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F4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人,F4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世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4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儿率高F4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油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籽叶绿素含量不一致,直接影响其加工成本和菜籽油品质,亟需建立成熟期油菜籽中叶绿素快速无损检测技术。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50份代表性油菜籽样品中叶绿素含量,并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一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进行波长选择,建立了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交互检验结果显示,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446,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36mg/kg。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为油菜籽品质快速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