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瓜杂交制种中细菌性果腐病的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瓜类细菌性果腐病是近年来威胁全球瓜类作物的严重病害,是典型的由种子带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对我国的冲击首先表现在西瓜制种业,是影响种子进出口的最大障碍。细菌性果腐病主要通过伤口、气孔侵染,借风力、雨水、灌溉水、喷灌和昆虫等传播。西瓜制种整枝去雄的伤口、污染的刀具和器皿及人为的传播均有助于病害的流行;病害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的种子、鲜果和病果。病原主要在种子和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初侵染源。长时间低温阴雨反常天气是其大发生的主要诱因。根据本所对该病多年的研究,探讨西瓜人工杂交制种过程中对细菌性果腐病的预防措施,对于保证种子质量,促进西瓜产业发展和提高制种效益,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郑州市西瓜常年种植面积1万hm2左右,分春季棚栽和夏季露地栽培2种栽培模式。近年来随着棚栽、日光温室等保护地种植模式的推广,西瓜蔓枯病在郑州市上升为西瓜重要病害。该病具有发病早、危害重、损失大等特点。重发年份如2003年病  相似文献   

3.
<正> 引言西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和萎蔫病,瓜农通称倒秧病。西瓜枯萎病是国内外西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年年发病,轻则减产,重则毁产,引起瓜农的担心和科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以西瓜品种"绿之秀"的种子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病原菌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sp.citrulli,Aac)的流行因素、种传方式及其在西瓜幼苗的定植情况,并调查了西瓜病果种子不同部位带菌情况。结果表明:发生BFB的西瓜病果采得的种子不完全带菌,种壳和种仁均可带菌,而且种壳带菌率明显高于种仁带菌率;接种菌液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BFB发生的重要因素;Aac在西瓜幼苗生长过程中先侵染幼苗子叶,随后沿叶脉侵入下胚轴,侵染过程中有一定的潜伏期,最终引起幼苗下胚轴发病,但不侵染西瓜幼苗的根部。  相似文献   

5.
<正>蚜虫是西瓜病毒病的主要传毒害虫,6月后随着小麦的收获,麦田里大量的蚜虫就近转移到西瓜田继续迁飞、繁殖、危害的同时,也在瓜田传染病毒病。此时蚜虫、黄守瓜和西瓜病毒病、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等主要病虫害陆续发生、为害。做好以病虫综合防治的田间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其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如下:1西瓜主要病虫1)地下害虫。危害西瓜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系鞘翅目害虫,主要危害西瓜幼  相似文献   

6.
邹涛 《中国瓜菜》2009,22(4):38-38
<正>1发病症状和病原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种植中常发生的严重病害,一旦发病,很难救治。西瓜枯萎病俗称"死秧病",发病初期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在高温天气的中午更为明显;发病前2d(天),在早晚天气变凉时植株尚能恢复正常或者症状  相似文献   

7.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发生最广泛、最重要的病害,它的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7~8年.而根据农民经验,西瓜需要10年以上的轮作才能有效克服枯萎病.枯萎病危害很重又没有特效药剂防治.黑龙江省集贤县兴安乡是种西瓜大乡,几年来很多农民靠种西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近几年能种西瓜的地越来越少,靠轮作种西瓜越来越受到限制.用砧木嫁接西瓜可有效防治枯萎病,是一项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在老瓜区具有重大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且在国外也是防治西瓜枯萎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西瓜(品种欣大)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生物有机冲施肥对西瓜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冲施肥明显促进了西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瓜藤粗壮,叶片大而多,光合面积大,生长旺盛,地上部生物量大;增加了果实的横径和纵径,单瓜重显著提高,产量大幅度提高,比对照和常规施肥分别增产40%和11%。施用生物有机冲施肥明显改善了西瓜果实的品质,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Vc含量均比对照和常规施肥的高,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施肥。生物有机冲施肥减少了炭疽病、枯萎病和蔓枯病的发生,有效提高了西瓜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吉林蔬菜》2010,(5):9-9
<正>1症状主要危害西瓜、袖珍西瓜基部老叶,沿叶缘或叶脉间产生直径1~2毫米的圆形至近圆形的褐色小斑,密布于叶面上,但不引起叶枯,湿度大时病斑表面长有黑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  相似文献   

10.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西瓜水浸病,果实腐斑等,是由国外传入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晚熟大型果西瓜生产中,发病率较高,减产幅度较大,严重的影响了西瓜的商品价值.有些瓜农将该病误认为西瓜疫病,使用药剂和防治方法不对,经济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1.
正阜新地处辽宁西北部,春季日照充足,多晴少雨,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适合西瓜种植,且若管理得当,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病虫害。阜蒙县卧凤沟乡是阜新地区西瓜的主产区,也是阜新具有代表性的西瓜种植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小麦的收获,麦田里大量的蚜虫就近转移到西瓜田继续繁殖、为害,同时在田间传播病毒病。此时蚜虫、病毒病、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等主要病虫陆续发生、为害,做好病虫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其主要病虫防治技术如下:1病毒病1)症状表现。西瓜病毒病是由西瓜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几种病毒引起的,蚜虫是传毒的主  相似文献   

13.
西瓜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西瓜枯萎病1.1症状在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尤其在结瓜前至膨大中期,此时温度高、湿度大。发病时白天凋萎,早晚恢复,经4~5天后死亡,植株基部皮层纵裂,流出胶质,为病菌侵染维管束所致,是老瓜区西瓜的主要病害之一。1.2病原及发病条件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西瓜尖镰孢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存活5~6年,部分可存活10年以上。土温低于23℃、高于34℃时发病轻。土壤含水量高、湿度大时发  相似文献   

14.
生物有机冲施肥对西瓜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瓜(品种欣大)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生物有机冲施肥对西瓜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冲施肥明显促进了西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瓜藤粗壮,叶片大而多,光合面积大,生长旺盛,地上部生物量大;增加了果实的横径和纵径,单瓜重显著提高,产量大幅度提高,比对照和常规施肥分别增产40%和11%.施用生物有机冲施肥明显改善了西瓜果实的品质,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Vc含量均比对照和常规施肥的高,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施肥.生物有机冲施肥减少了炭疽病、枯萎病和蔓枯病的发生,有效提高了西瓜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西瓜枯萎病,又名蔓割病,萎蔫病,瓜农称倒秧病,枯萎病是省内外西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每年都大量发生,轻则减产,重则毁产。其特点是发病急,面积大,蔓延快,难以防治。过去采取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无病株采种,种子消毒常  相似文献   

16.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 ,其病原为西瓜尖镰孢菌 ,近年来田间发病严重 ,特别是连作地或遇连阴雨天气 ,极易发生此病 ,并在坐瓜期迅速蔓延 ,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1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从老叶向前端逐渐萎蔫似缺水状 ,中午尤为明显 ,早晚可恢复 ,3~ 6d(天 )后 ,整株叶片枯萎下垂 ,不能复原 ,最后全株枯死。植株茎蔓基部缢缩 ,有的病部出现褐色病斑或琥珀色胶状物。病根变褐腐烂 ,茎基部纵裂 ,病茎纵切面上维管束变褐 ,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出粉红色霉状物。2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小果型西瓜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5,(5):62-63
<正>河南省是我国西瓜栽培第一大省,每年西瓜播种面积均在20万hm2以上,主要是露地和小拱棚栽培,在中牟、内黄等地有一定面积的塑料大棚栽培,基本以中大果型西瓜为主。近年来,小果型西瓜以其适宜小家庭的果个、果皮薄、糖分高、瓜瓤细腻等优势在河南省发展较快,经济效益显著。但小果型西瓜在栽培管理上与大果型西瓜有许多不同,作者根据小果型西瓜的特性,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小果型西瓜设施栽培关键技术,以期对河南省小果型  相似文献   

18.
<正>1症状又称西瓜、小西瓜靶斑病。过去该病主要发生在华东,近年华北、西北也有发生。主要危害西瓜叶片,初在染病叶片的正面生浅褐色小斑点,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9.
<正> 西瓜枯萎病也叫蔓割病、萎蔫病等。属世界性病害,我国各西瓜产区都有发生。其发病率一般都在5%左右,多者发病30%以上,甚至绝产。特别是近几年来,西瓜种植已成为我国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  相似文献   

20.
西瓜细菌性果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广熊 《中国蔬菜》2006,1(1):56-56
西瓜在广西桂林市各县区大面积种植已有多年的历史。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和栽培面积的扩大,近年来在桂林市永福县、临桂县、雁山区等地西瓜生产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病害——西瓜细菌性果腐病。该病是由国外传人的毁灭性病害,发病率高,减产幅度大,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商品价值。有些瓜农将该病误认为是西瓜疫病或炭疽病,使用药剂和防治方法不对,防效差,经济损失很大。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观察与防治实践,将该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