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薄荷叶两种腺毛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扫描电镜及薄切片技术研究薄荷叶的盾状腺毛和头状腺毛的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它们的腺毛原始细胞均来源于原表皮,都经二次平周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个顶细胞,两者的发生和早期发育相同。以后的发育过程中,由于有的腺毛的柄细胞迅速分化,其顶细胞不再分裂,从而形成单个分泌细胞构成头部的头状腺毛;有的腺毛的柄细胞保持分生组织状态,其顶细胞继续进行多次垂周分裂,从而形成由8个或16个横向扩展的分泌细胞构成头部的盾状腺毛。在腺毛分泌期,盾状腺毛分泌细胞的外壁出现明显的角质层下间隙,其中充满挥发油,而头状腺毛无明显的角质层下间隙。因此。薄荷腺毛发育中丙细胞分化状态决定其腺毛的类型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广藿香2种表皮毛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石蜡切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广藿香的茎、叶上密集分布着腺毛和非腺毛2种表皮毛,二者的外部形态及发育过程明显不同.根据腺毛头部形状可把腺毛分为盾状腺毛和头状腺毛,二者均发生得很早,它们的原始细胞都来源于原表皮,一般在茎尖第1和第2片叶原基的原表皮细胞以及茎的1~2节间原表皮细胞中开始发生.其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始细胞形成期、基细胞形成期、柄细胞形成期和头部的形成4个阶段.非腺毛的发生晚于腺毛,但发生时期却较长.它一般在第2对幼叶上开始发生,而且在成熟叶和具初生结构茎上也可发生、发育.原始细胞产生后,开始进行平周分裂,形成基细胞核头部细胞,头部细胞经一次或多次分裂发育形成非腺毛的数个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肉豆蔻天竺葵是一种含有精油的植物,其精油被广泛应用于香料与化妆品.然而其精油的产生部位腺毛的结构与发育过程尚未有研究,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视电子显微镜对肉豆蔻天竺葵腺毛结构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肉豆蔻天竺葵叶的表皮上具有腺体毛和非腺体毛两种结构形态.在研究中发现,肉豆蔻天竺葵只有头状腺毛(由头细胞、柄细胞和基细胞三个部分组成),其头状腺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类型Ⅰ和类型Ⅱ.肉豆蔻天竺葵腺毛是由表皮细胞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   

4.
紫苏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紫苏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紫苏腺毛起源于原表皮细胞,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由2个或8个分泌细胞构成的头部3部份组成。根据头部分泌细胞的数目及其大小,紫苏腺毛可分成两类:大腺毛具有8个分泌细胞的头部,分布于叶脉之间;小腺毛头部有2个分泌细胞,位于叶脉之上。  相似文献   

5.
以原产于神农架地区的神农香菊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神农香菊表皮毛结构及腺毛密度,通过GC/MS分析腺毛分泌物。结果表明:神农香菊表皮毛的主要类型分为不具有分泌功能的T型非腺毛、具有分泌功能的头状腺毛。神农香菊叶片分别生长到3、4、5个月时,头状腺毛密度分布规律由多到少分别体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花部腺毛分泌物主要为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双戊烯、樟脑、合成右旋龙脑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及不同处理时间对荆芥次生代谢的影响,为优化荆芥栽培技术、提高其药用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测定4个MeJA处理浓度(0、50、100、250μmol·L-1)和6个处理时间(0、6、24、72、120、168 h)下荆芥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腺毛密度以及腺毛分泌物等指标,初步确定有利于其药用品质提升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结果]MeJA处理的荆芥叶片总酚、总黄酮含量增加,抗氧化活性增强,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0μmol·L-1MeJA处理120 h时达到峰值。荧光显微镜下荆芥叶表皮腺毛在不同波长条件有不同响应,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分别在紫外光(512~542 nm)和蓝光(435~485 nm)下具有荧光现象。50μmol·L-1 MeJA处理的荆芥叶片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密度显著增加。MeJA处理对荆芥腺毛分泌物各组分所占比例影响较大,其中单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倍半萜类含量下降。胡薄荷酮相对含量在50μmol·L-...  相似文献   

7.
应用石蜡切片制片方法,研究了黄花蒿腺毛状分泌腺的起源和发育.结果表明,黄花蒿腺毛状分泌腺由叶原基表皮的1个细胞发育而来,该细胞经1次纵裂和1次横裂形成4个细胞,位于表皮内的2个细胞经1次纵裂形成4个基细胞,位于表皮外的2个细胞经3次横裂形成2个柄细胞和6个分泌细胞.成熟腺体由12个细胞构成,包括4个基细胞,2个柄细胞,6个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烤烟烟叶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的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烤烟烟叶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原始细胞均来源于原表皮,都经过两次平周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个顶细胞,两者的发生和早期发育相同,在以后的发育中,由于柄细胞和分泌细胞的不同分裂方式分别形成长柄单细胞腺头腺毛、长柄多细胞腺头腺毛和短柄多细胞腺头腺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藜蒿试管苗的分泌结构。[方法]以离体培养的藜蒿试管苗及移栽的试管苗花序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制片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试管苗的分泌结构。[结果]藜蒿试管苗表皮上有腺毛分布,根状茎的皮层薄壁细胞和髓部薄壁细胞比试管苗地上茎的体积大,壁薄,胞间隙发达。藜蒿地上茎和地下茎均具分泌囊,并分布在皮层。藜蒿的分泌囊属于裂生式分泌囊。藜篙试管苗嫩枝、幼叶和花序上分布着分泌腺。一种为腺毛状分泌腺,一般由10个细胞构成,2个基细胞,2个柄细胞,6个腺毛状细胞,排成2列,成熟时为扇形囊状;另一种为非腺毛状,由管状腺细胞构成。[结论]该研究为大规模培养藜蒿生产天然产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 var.aromaticum)为材料,用紫外光UV–B对其进行辐射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CK)、1、3、5、7 d,研究其对叶片表皮毛形态、密度和叶片表面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处理后的头状腺毛中部出现不规则凹陷,甚至扭曲;"T"形非腺毛出现顶细胞破裂、脱落现象;头状腺毛和"T"形非腺毛的密度均随处理天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两者均在处理1 d时达最大,此时叶尖、叶中、叶基的头状腺毛密度每视野分别为16.00、13.67、18.67根,叶片下表皮的"T"形非腺毛密度每视野达43.84根;叶片表面分泌物中α–蒎烯、α–荜澄茄油烯的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而杜松萜烯、1–石竹烯的相对含量变化较大,均在处理3 d时相对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9.45%和14.71%;樟脑类物质和醇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第1天或第3天达到最大值,第7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腺毛作为植物表皮细胞的特化结构,在植物与环境互作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不同类型腺毛在镉(Cd)胁迫中所发挥的作用,以非分泌型烟草品种T.I.1112和分泌型烟草品种T.I.1068为材料,研究二者对Cd胁迫的耐受性差异、腺毛形态和叶片中Cd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分泌型烟草品种T.I.1068对Cd的耐受性明显高于非分泌型烟草品种T.I.1112。显微观察发现,Cd胁迫下分泌型烟草品种和非分泌型烟草品种叶面腺毛密度都明显增加,但腺毛类型保持不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检测发现,烟叶中的总Cd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分泌型烟草品种和非分泌型烟草品种叶片的总Cd含量基本一致,但二者叶表面的Cd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分泌型烟草叶面的Cd含量远远大于非分泌型烟草。表明分泌型腺毛能排出烟叶中的Cd,降低烟叶中的镉含量,对提高烟草对Cd胁迫的耐受性具有重要作用,结果为烟草品种改良、提高烟草制品安全性及土壤修复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体积分数和不同处理时间的茉莉酸甲酯喷洒神农香菊,对其叶片表皮毛密度及其分泌物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茉莉酸甲酯体积分数和处理时间的增加,神农香菊叶片正面和背面T-形非腺毛和头状腺毛的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叶尖部位比叶中和叶基变化明显。分泌物中萜烯类的相对含量随着茉莉酸甲酯体积分数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4-亚甲基-1-(1-甲基乙基)双环[3.1.0]2-己烯和石竹烯变化最明显,苯类和醇类在相对含量达到最高后即下降;在茉莉酸甲酯体积分数为0.5%(24 h)或48 h(0.25%)处理下,对/间伞花烃、香树烯的含量开始下降,α-人参烯、马榄烯、愈创木烯和cis-桧萜醇则降为0。这表明茉莉酸甲酯能够诱导神农香菊叶片表皮毛及其分泌物,并在体积分数为0.25%、处理时间为24 h时的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烤烟品种(系)叶片组织结构、腺毛及分泌物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烤烟品种(系)叶片组织结构差异、腺毛发育及腺毛分泌物代谢特点,应用扫描电镜、数字显微镜及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对高香气品种(系) 8306、豫烟11号等8种烤烟品种(系)的叶片组织结构、腺毛密度及腺毛分泌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长柄腺毛是优势腺毛。上表皮腺毛普遍多于下表皮腺毛。豫烟11的短柄腺毛密度、8306的长柄腺毛密度、K326的保护毛密度分别较其他烤烟品种高;西柏三烯二醇是腺毛分泌物组分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赖百当化合物包括冷杉醇和赖百当二醇,仅在豫烟11、8306、12451中少量存在,在其他烤烟品种(系)中均未发现;(3)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厚/叶厚、腺毛密度及腺毛分泌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高香气烤烟品种(系)的叶片组织结构、腺毛密度、腺毛分泌物总量均显著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4.
烟叶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对烟叶香气有重要作用,因此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在烟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烟叶腺毛类型、腺毛分泌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烟叶腺毛密度和分泌物的影响因素,以及腺毛分泌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与烟叶香气的关系。展望了烟叶腺毛及其分泌物的研究方向和途径,提出烟叶腺毛及其分泌物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以期为烤烟烟叶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烤烟叶片腺毛发育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扫描电镜对烤烟叶片腺毛生长发育过程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腺毛发育进程不一致,长柄腺毛发育较短柄腺毛早;单细胞腺头腺毛和分枝腺毛在叶片成熟过程中,腺头开裂-溢泌-干缩-脱落的过程比多细胞腺头腺毛快:当叶片生长到定长时,长柄腺毛腺头颜色加深,表面开始皱缩并开裂,随后内含物从开裂处溢泌出来;叶片成熟时,腺头与柄连接处细胞开始萎缩,腺头细胞内含物全部溢出,并可观察到短柄多细胞腺头腺毛出现二次发育现象;叶片进入过熟阶段。腺头开始断折,分泌物大量干缩、脱落,或者整个腺毛从叶表脱落。  相似文献   

16.
烟草叶表腺毛密度与白粉病发生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叶表腺毛密度有明显差异的烤烟品种为供试植物材料,分析了烟草叶表腺毛密度对白粉病发生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4种供试烟草旺长期植株中部叶片的叶表腺毛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大白筋599(6.3个/视野)、云烟85(5.6个/视野)、CF205(3.4个/视野)、革新3号(3.2个/视野),且大白筋599和云烟85的腺毛密度显著大于CF205和革新3号(P<0.05),充分发病后,大白筋599和云烟85叶片上的白粉病发生程度则极显著低于CF205和革新3号(P<0.01)。这表明烟草叶表腺毛密度越大,其白粉病发生程度越轻,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腺毛及其分泌物对烟草叶表物理性状的修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