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评价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贵州省森林公园2010-2014年旅游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该时间段内贵州省森林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以及旅游生态赤字等进行计算,结果表明:5年间,贵州省森林公园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人均旅游承载力和人均旅游赤字都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2010年0.0483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28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10年的0.0194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090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10年的0.0289 hm2上升到2014年的0.0196 hm2;生态足迹指数由2010年的-1.49下降到2014年的-2.19;生态压力指数由2010年的2.49上升到2014年的3.19。总旅游生态足迹、总旅游承载力和总旅游赤字都呈缓慢的增长趋势,而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都反映出了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是2012年后这种不可持续状态逐年有所缓解。通过生态足迹的变化找出影响因素,为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比较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承载力,对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包括生物资源消费、能源消费)进行计算,得出2005年该市人均生态足迹为4.488 207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为0.285 67 hm2,人均生态赤字4.202 537 hm2。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是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5倍,生态赤字远大于生态承载力。这反映了南京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城市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偏大。最后,针对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利用特征,提出了缓解南京市城市生态压力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黑龙江省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传统以及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9995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16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5827 hm2;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485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8629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256 hm2。两种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地区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王彤  赵兴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97-4999,5001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聊城统计年鉴2007》,对聊城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减缓聊城市生态赤字的对策。结果表明,2006年聊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为2.641 7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65 9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775 8 hm2。较大的生态赤字反映出聊城市对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已经严重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昌乐县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昌乐县2003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计算和分析了生态足迹.结果表明,昌乐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1099hm2,而昌乐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422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771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6328hm2.昌乐县的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2倍,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昌乐县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的增加,区域生态系统已经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状态之下.  相似文献   

6.
张掖市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张掖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耕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说明该市的生态供给过分依赖于耕地和草地;张掖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39 hm2,人均承载力为1.3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2 hm2,人均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之比为1∶1.72,总人口生态赤字为1 049 090 hm2,表明张掖市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在区域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张掖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2004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2005年西安市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西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07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3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4 hm2,较大的生态赤字反映出目前西安市对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已经严重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利用压力之下,其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最后提出了减缓西安市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以江苏省2008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2007年的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93798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88743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2.549238hm2,比2006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上升了近6%。随着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已经远超过其自身承载力范围,人均生态赤字的加剧更表明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此外,还提出应对生态足迹赤字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陕西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载力的定量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此提供了一套简明而又综合的工具。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陕西省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310 hm2,人均生态生产面积为0.8018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292 hm2,化石能源地在生态足迹和赤字中占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西昌市1985—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剖析了西昌市20a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空间表现,以及生态承载力变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总平均从1.1753hm2.人-1增加到5.2479hm2.人-1;除建设用地人均承载力上升,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人均承载力均下降,总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85年的1.0372hm2.人-1下降至2005年的0.7769hm2.人-1;人均生态赤字呈现显著上升,生态足迹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恩施州2003~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进行计算并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显示,2003~2009年恩施州人均生态足迹从0.941 7 hm2增长至1.333 9 hm2,人均生态承载从0.490 6 hm2增长至0.476 0 hm2。总体而言,恩施州的土地利用状况呈现生态赤字,从人均-0.451 1 hm2减少至-0.857 8 hm2。2003~2009年恩施州土地利用表现为不可持续性。同时,恩施州的万元GDP所占的生态足迹也有明显的降低。经过预测,恩施州的生态足迹将会呈现加大趋势,其土地不可持续的程度也会继续加大。  相似文献   

12.
靳慧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83-11884,11886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榆林地区1997、2001和2005年3个时间序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榆林地区1997、2001和2005年的生态足迹分别为1.047946、1.165550、1.866326hm2/cap,呈现出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1997~2001年增长11.2%,2001~2005年增长60.1%);同时,该地区生态承载力呈现逆向变化,3年的生态承载力分别为2.036859、1.977902、1.807088hm2/cap,共降低11.3%;1997和2001年全区尚处于生态盈余状态,1997年生态盈余0.988913hm2/cap,2001年生态盈余0.812352hm2/cap,但到2005年全地区生态盈余消失,生态赤字0.059238hm2/cap。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兰州市生态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兰州市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兰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引入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并以5年时间序列克服生态足迹动态性不足的缺点.改进后的模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确立了指标,改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2.022 3hm2上升到2009年的2.107 2hm2,增长了4.15%,人均生态容量由2005年的0.562 7hm2下降到2009年的0.524 0hm2,下降了6.88%,5a平均生态足迹约为生态容量的3.8倍,人均生态赤字达1.541 7hm2.表明兰州市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超过承载力3.8倍,差距仍在逐年增加,其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最大;草地的退化是导致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转变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改造生态环境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95~2007年新疆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近10年的耕地生态足迹,评价该区域耕地是否处于可持续利用的状态.[方法]生态足迹模型.[结果]在研究时段内新疆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经历5个变化阶段,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 1995年的0.420 8 hm2 上升至2007年的0.495 7 hm2,增加了17.80;.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总体上则是呈现减少趋势,从1995年的0.215 5 hm2下降到2007年的0.198 7 hm2,下降了7.80;.耕地的生态赤字呈小幅变化,整体处于增强趋势,由1995年的0.205 2 hm2增长为2007年的0.297 1 hm2.在分析时段内,耕地生态超载指数呈小幅度变化,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1995年的0.95增加到2007年的1.50.[结论]研究时段内,耕地生态超载指数均大于零,说明新疆的耕地承载力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敦化市2009-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利用现有数据分析得到敦化市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预测值。通过对比计算结果,研究敦化市土地利用结构,厘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向。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2009-2012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2.549 1 hm~2/人增长到2.830 6 hm~2/人,在2009-2011年期间,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528 6 hm~2/人减少到3.508 1 hm~2/人,到2012年有所增加,达到3.515 4 hm~2/人,生态盈余从0.979 5 hm~2/人减少到0.684 8 hm~2/人,敦化市的发展属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发展预测数据显示,敦化市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763 1 hm~2/人,202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为3.263 6 hm~2/人,生态盈余为0.500 5 hm~2/人。敦化市可以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实现土地信息科学合理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武川县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定量评价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现行土地利用方式,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处于该地区中部的内蒙古武川县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武川县生态足迹1.29hm^2/人,生态承载力0.95hm^2/人,生态赤字0.34hm^2/人;目前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提出武川县应通过控制人口,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多种方法来减小其生态赤字,促进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计算过程中发现的生态足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陕北资源型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靖边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根据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11年靖边县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足迹结构、生态容量结构和生态赤字结构。结果表明:靖边县人均生态足迹为5.8372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容量为1.6426 hm2,生态足迹是生态容量的3.5倍,生态赤字为4.1946 hm2,区域内生态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其发展是资源耗竭型的,是不可持续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靖边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