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末亡果树秋梢老熟、冬梢萌动前,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25g/株浇灌木亡果树根,对木亡果树生长安全,药后10d、20d、30d对冬梢的控梢效果在58.85%~93.40%之间,末亡果增产率在84.06%~99.63%之间,对末亡果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杧果末级梢质量及其萌动期与开花着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杧果釆收后可抽生秋梢或冬梢2~3次,末级梢是次年的结果母枝.据报道,末级梢放梢期的早晚影响新梢的生育期、开花期、成花率、两性花率和着果;末级梢质量与其成花率也存在相关性.广西多数杧果园存在着放梢期不确定性、随意性,对末级梢质量提高缺乏科学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3.
比哈小爪螨在3种南方果树上的发育与繁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探明比哈小爪螨在龙眼、荔枝、杧果上的种群增长情况,采用以上3种果树叶片为寄主材料进行饲养,以观察其发育、存活及繁殖。结果表明,比哈小爪螨取食龙眼世代发育历期最短为14.57d,取食杧果最长为20.71d;世代存活率龙眼最高为93.8%,荔枝最低为83.8%;产卵量以龙眼最高为46.63粒,杧果最低7.32粒;内禀增长率以龙眼最大为0.1328,杧果最小为0.0467;种群趋势指数的顺序为:龙眼>荔枝>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多效唑对杧果开花结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定植9~10年的紫花杧和25%多效唑悬浮剂为试材,在10月下旬杧果秋梢稳定后,对根部土壤浇灌不同剂量(1.50、2.25、3.00及4.50g/株,以有效成分计)多效唑,翌年对试验树的花量、结果量、株产量及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杧果树使用多效唑后,每穗花量增加113%~154%,每穗结果量增加63%~240%,单株产量增加297%~341%,提高显著。施用多效唑对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海南杧果幼树整形修剪技术、成年结果树的修剪技术以及整形修剪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海南杧果成花调控技术中所涉及的杧果物理方法控梢促花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梢促花技术以及推迟花期技术,为杧果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 对Haden杧果品种进行了3年试验,于9月、10月和11月对4、5.5、10月龄的新梢喷布10—160g/L硝酸钾。结果表明,喷布硝酸钾的杧果开花比对照树平均提早21天,以11月19日对10月龄新梢喷布10g/L硝酸钾的处理效果最好,喷施后7天便诱导杧果开花。硝酸钾喷布处理对杧果的座果和产  相似文献   

7.
1果树促控剂(PBOG)在果树上应用樱桃:在花前3~15d喷施500倍液,膨果期喷施350倍液,着色前喷施300倍液,可使樱桃果大色艳,味道甘甜而微酸,汁鲜肉嫩,早熟7~15d。猕猴桃:花前7~10d喷施600倍液,可提高坐果率;膨果期喷施400倍液,可加速膨果、增糖、增加果肉硬度,果肉酸甜适中;采摘前30d喷施300倍液,可起到控梢和促进花芽分化、着色、脱酸及耐贮、耐运的作用。李子:为了防止冻害和提高坐果率,可在花前3~15d喷施500倍液,膨果期再喷施1次300倍液,可加速膨果、着色、增糖,使果实酸甜可口,皮色艳丽,精品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吡脲[(1-(2-chloropyridin-4-yl)3-phenylurea,CPPU]处理对采后杧果(Mangifera indica L.)贮藏保鲜的影响,为杧果贮藏保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芒6号’杧果为试验材料,采后经25 mg·L-1的CPPU浸果处理5 min后,在25℃条件下贮藏,采用气相色谱定期测定乙烯释放量,并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测定杧果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外源CPPU处理杧果,可以有效降低杧果果实在贮藏期间的病情指数,延缓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在贮藏15 d后,处理果实的病情指数比对照果实低20.99%,TA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高出73.37%、30.42%;同时,在贮藏过程中,CPPU处理推迟杧果呼吸乙烯高峰2 d、延缓了PG(polygalacturonase)和Cx(cellulase)2个酶活性高峰3 d;同时,CPPU处理延缓了果实POD(peroxidase)和CAT(catalase)酶活性峰值的到来。【结论】外源CPPU处理杧果可以有效延缓采后杧果的衰老进程,是采后杧果贮藏保鲜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郑重禄 《西南园艺》2005,33(5):52-52
杧果炭疽病是杧果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杧果新梢、嫩叶、花穗和果实,导致叶斑、花疫、果实糙皮、污斑和腐烂等,严重影响杧果的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也是杧果果实不耐贮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高接换种是实现杧果品种更新换代,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广西百色杧果产区,最常用的杧果高接换种方法是:采果后对主枝或副主枝短截修剪促发新梢,翌年在新梢上进行嫁接换种,虽然嫁接成活率高,但高接树要间隔1 a后才能挂果.  相似文献   

11.
杧果白粉病是由气传性杧果白粉菌Oidium mangiferae Berthet引起的真菌病害。近年来白粉病对于杧果的为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杧果树开花、着果,造成产量损失。本文对杧果白粉病病原菌、病害症状及其侵染发生规律进行了阐述,并对抗病性鉴定、抗性种质资源及防治策略等国内外新近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今后杧果白粉病抗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绿额翠尺蛾Thalassodes proquadraria Inouce是为害荔枝、杧果等热带果树的重要害虫。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4~28℃、湿度70%~90%)观察了荔枝等11种热带果树对绿额翠尺蛾发育历期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荔枝、杧果、龙眼、莲雾等4种热带果树上绿额翠尺蛾均能完成世代发育及后代能正常繁殖,为其寄主植物,菠萝蜜、杨桃、香蕉、番荔枝、枇杷、番石榴、柚不是其寄主植物;取食龙眼的世代历期和成虫寿命最长,显著长于荔枝、杧果、莲雾,存活率和产卵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种群趋势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荔枝杧果莲雾龙眼,荔枝是绿额翠尺蛾最适宜的寄主,其次是杧果和莲雾,龙眼是最不适宜的寄主。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境内杧果、荔枝、龙眼和柑桔等4种果树主产区花期蓟马进行了采集调查。结果表明,杧果、荔枝、龙眼和柑桔4种果树花期分别采集到蓟马6 848、4 078、4 427和3 790头,经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共有12种蓟马,隶属于锯尾亚目(Terebrantia)蓟马科(Thripidae)5属10种和管尾亚目(Tubulifera)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1属2种。其中杧果花12种,荔枝花5种,龙眼花6种和柑桔花7种。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在调查的4种果树花期蓟马中均为优势种,占比分别为38.38%,69.10%,51.66%和48.23%。  相似文献   

14.
对黑龙江省宁安市地区主要果树栽培果园,以随机取样的方式,采用RT-PCR法检测了小苹果上主要果树病毒并明确带病类型,同时对果树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发病严重的果园,新梢生长量仅占正常树新梢生长量的33%~40%,病株率达40%~65%,病死树率达13%~40%。平均单果重仅占正常果的30%~50%大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细胞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杧果叶片、果实上的侵染过程,并研究了温度、湿度、刺伤对其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杧果炭疽菌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可在3h内萌发并侵入寄主组织;伤口可促进杧果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但不利于附着胞的形成。20~28℃之间,温度越高发病越重;湿度69.2%~85.4%之间,湿度越高发病越重,且伤口可加重杧果炭疽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乙烯利对龙眼冬梢的疏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是靠枝梢顶端抽穗结果的亚热带果树。其结果树,特别是幼龄结果树,营养生长旺盛,容易抽发冬梢,严重影响成花。而冬梢一方面消耗树体养分,不利于花芽分化,另一方面冬梢产生大量的赤霉素(GA),抑制了花芽分化。冬梢抽出后,如不加处理,翌年将很少有果或完全无果,所以生产上常进行人工剪除冬梢,但耗工大,树体高大时难以操作。为探索处理冬梢的捷径,笔者于1988年11月试用乙烯利处理,效果较好,现整理出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13头杧果食叶性象甲和5头杧果果核象甲Sternochetus mangiferae(Fabricius)mtDNA-COI基因进行序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杧果象甲mtDNA-COI基因序列长度611~658 bp,平均碱基组成为A 29.78%、T 35. 60%、G 15.93%、C 18.70%,碱基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表现出明显的A+T偏好性特点。NJ系统发育树将18份杧果象甲分为2大类群,象甲1-4、1-6与其他象甲亲缘关系较远,组成类群I;其余16份象甲组成类群II。其中象甲1-2与5份杧果果核象甲的遗传分歧最小,结合形态特征鉴定其为杧果切叶象甲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它们共同组成亚类群IIa;其余10头象甲聚为亚类群IIb,18份杧果象甲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歧。研究证实了mtDNA-COI基因多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杧果象甲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适用于杧果象甲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可为进一步开展杧果象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杧果对细菌性黑斑病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是杧果上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各杧果产区造成严重的危害,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因此本试验对海南19个栽培品种进行了田间人工接种,测定了其对细菌性黑斑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杧果古铜色叶、淡绿色叶和深绿色叶3种叶龄叶片中,古铜色叶最抗病,病害在同一叶龄叶片上的潜育期长短在不同杧果品种之间有差异,但大部分的潜育期为6 d左右;其次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越杧较感病;封顺无核杧、金穗杧、四季杧、红杧、粤西1号、紫花杧、生紫杧、马切杧、台农、爱文杧、热杧和凯特中等抗病;香蕉杧、米杧、龙井、大白玉、红象牙杧和桂香较抗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杧果为试材,在经历2008年春长时间低温寡照之后,对15个品种的抗冷害能力和花序再生力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受严重冷害,顶生花芽(或花序)大部分干枯死亡,仅金煌杧的抵抗力稍强;供试品种均具有腋花序再生能力,但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再生力强的品种有农院14号杧、台农1号杧、凯特杧、金穗杧、紫花杧、桂热杧120号、桂热杧82号,较强的有红象牙杧、吉尔杧、秋杧、桂香杧,中等的有红金煌杧、金煌杧,较差的为贵妃杧和爱文杧;再生花序数与再生花梢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6年1月下旬福建遭遇的低温寒潮,在冻害发生后对福州杧果种质资源圃的33份品种资源的组织褐变程度和枝条恢复生长能力进行调查评价,同时对福州、云霄、东山3个种植区的主栽品种金煌杧和贵妃杧的枝组进行电导率测定,以分析品种资源和主栽品种在种植区内的抗寒能力差异性。结果表明,杧果形成层组织褐变程度达到浅褐色是个临界,33份资源主干均有活力,都能萌发抽梢,其中24份资源主枝能萌发抽梢,12份资源侧枝能萌发抽梢,仅1份资源2年生枝萌发抽梢,33份资源1年生枝均受冻死亡。在同一产区,贵妃杧相对金煌杧抗寒性强;同一个品种在3个产区的受冻表现为福州受冻最严重,其次为云霄,东山最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