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养鱼》2008,(4):44
一、紫菜养殖筏架的设置1.养殖筏架的结构主要由网帘、筏架(包括固定筏架的橛、缆,浮子等部分)组成,网帘是紫菜的附着基质,筏架是张挂网帘的框架,并兼有浮动的作用。网帘由网片、网纲组成,网帘规格为(1.6~1.8)米×18米,网目为边长26~30厘米的正方形;网片绳为78~108股维尼纶和低压聚乙烯混纺绳;网纲直径为网片绳直径的2倍。  相似文献   

2.
筏式养殖筏架虚拟设计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养殖筏架是深海养殖的重要工程技术装备。应用虚拟设计技术进行筏式养殖筏架结构参数化设计,并利用该三维模型进行筏架结构动力学建模和分析,综合考虑风浪流载荷、缆索形式、材料参数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对浮筏抗风浪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选择加强的PVC材料缆索可以抵抗深海风浪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山东半岛南部浅海养殖,在苏山岛海域采用“顺流筏架、大筏距、多浮力、浅水层”等技术,大面积养殖海带成功,1992年试养200亩,平均每亩效益1583元;1993年试养450亩,平均每亩效益1638元,皆高于荣成桑沟湾海区海带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马粪海胆筏式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2003年,山东省荣成市瓦屋石渔业公司利用养殖海带的筏架,进行海胆养殖试验,经过两年的实践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由于龙须菜在南方海区难以正常渡夏,如何解决大面积养殖所需要的种苗成为关键。2002年,我区进行了龙须菜自然海区渡夏试验并获得成功,解决了我省去年第一茬龙须菜生产的用苗需求问题。现将龙须菜渡夏技术介绍如下。一、海区选择选择沙泥底质,海水比重不低于1.018,透明度不太高的海区。海区风浪要求较小,潮流畅通,且无逆撞流、涡漩流。二、筏架设置1.渡夏方式龙须菜南方渡夏主要是解决台风来临时的大风大浪袭击和水温超过龙须菜生理上限问题,我们通过对原有的单式筏架形式进行改进,增加一条浮绠为双层浮绳筏架形式,即浮球系在上层浮绠,苗绳挂…  相似文献   

6.
2002~2003年,山东省荣成市瓦屋石渔业公司利用浅海筏架,进行海胆养殖实验,经过两年的实践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鲍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作者在福建省莆田县南日岛开展皱纹盘鲍海区筏式吊养技术研究工作,购平均壳长19.7毫米的鲍苗,经过16~19个月的吊养,平均体长达66.4毫米,平均体重达42.38克/只,成活率达83.53%,投入产出比为1∶2.76,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将其技术规程总结如下,供海区筏式养鲍者参考。一、海区选择养鲍海区水深不应小于4米。水流畅通(最大流速时,养殖箱吊绳与筏架平面的倾斜角≤45度),水质清新,pH值在7.8~8.2,溶氧≥4毫克/升,氨氮≤80毫克/米3,常年比重在1…  相似文献   

8.
养成扇贝所需物资的一次性投资费用比较高。据统计,1台60米长的浮筏,约需直径18—20毫米的筏身及橛缆20余公斤,按每公斤单价14元,台投资280元;约需玻璃浮子60个,单价2元,台投资120元,仅上述两项物资合计每台约需一次性投资400元,而这两项物资又是浮筏养成必不可少的材料。为了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9.
为拓展人工鱼礁的聚群功能,实现网箱及筏架多层次养殖的现代海洋牧场新模式,在网箱附近构建一定形态的人工鱼礁群,采用CFD软件并进行二次开发,模拟往复潮流,对鱼礁区流场分析。结果显示:网箱附近放置部分鱼礁,在海底流速为1 m/s的情况下,礁区内布置的网箱(围栏)养殖区域内的流速为0. 60~0. 80 m/s;在礁区后方形成较大范围的涡流区,流速在0. 2~0. 67 m/s。根据大型网箱、围栏的投饲情况,分析了礁区内往复海流对养殖固形物携带能力。验证了人工鱼礁群、网箱及养殖筏架综合布局新模式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人工鱼礁群落对内部放置的网箱具有一定的阻流作用,在鱼礁群落的后侧,适合贝类及藻类的筏架养殖。该研究为现代化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降低海上筏式养鲍死亡率之良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鱼的养殖经过多年的试验,海上筏养方式已备受养殖的喜爱,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使养鲍单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促进筏养鲍鱼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建议养殖单位应当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使筏养的鲍鱼的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现笔结合生产实践,略论降低筏养鲍鱼死亡率的良策。以供广大养鲍参考。  相似文献   

11.
3.鲍的筏式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 (1)养殖海区的选择 水深要求低潮时10米以上,水越深,水环境相对越稳定,养殖水层的调节越灵活。但太深时,筏架设置投资较大,一般15~20米为宜。 养殖区应远离工业排污和城市排污口,水质应达到国家颁布的渔业水质标准。盐度周年变化幅度不应超过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扇贝养殖筏架进行裙带菜海带立体养殖,经5个月的养殖,裙带菜单株均长136.5cm。单产2530kg;海带单株均长175.6cm,单产3750kg,亩产值2.118万元,利润1.618万元。  相似文献   

13.
1太平洋牡蛎的养殖方式福建省大体有3种养殖方式。一是筏式:适宜于潮时水深5米以上的海区.每筏为80平方米.用3层共30根毛竹构成。底层6很长10米的简竹纵排.中层20根长8米的毛竹等距横排,上层每边各2根10米长毛竹捆压在筏架两边。毛竹重叠处皆捆好.四角分别用4根木桩和聚乙烯绳顺流固定.木桩间距40米,大潮平潮时绳与水面成45度角。每台用6~8个各150公斤浮力的浮球使筏架上浮.每台佳400申。二是延绳式:亦适宜于干潮水深5米以上的浅海。用2条100多米绳平行且间隔5米顺流设置,4根桩间距为5米和100米。用数根5米的缩成毛竹为根档固定…  相似文献   

14.
常忠岳 《现代渔业信息》2005,20(9):26-27,29
鲍鱼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如何提高鲍鱼存活率也是单位最关心的问题。作者就降低海上筏式养殖死亡率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筏式养殖贝类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耀泉 《齐鲁渔业》1996,13(3):33-33
筏式养殖贝类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吴耀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贻贝、扇贝和牡蛎等贝类是浅海筏式养殖的主要对象,其中扇贝养殖发展最快。随着筏式养殖面积的盲目扩大和养殖密度的过高,出现了养殖区水体得不到充分交换、港湾浅海水质恶化的现象。而...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海区筏式吊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区设筏架进行皱纹盘鲍吊养,于1998年4月和10月分两批投苗,共投苗27万只(平均体长19.7mm),饲养期间投喂鲜海带,坛紫菜或其干品,经过16-19个月的吊养后出售,平均体长达61.4mm,平均体重达42.38g/只,成活率达82.3mm%,总共出售10172kg,收入325.2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76,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红螺养殖新路子,开发近海筏式养殖新物种,变低质贝类为优质产品。龙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1998年至1999年利用贻贝套网进行红螺养殖试验,经过科研人员的精心管理,红螺试养获得成功。亩产红螺1400kg,产值2.2万元,利润0.8万元。现将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一、海区条件与筏架的设置 筏架设在近海及浪较小的浅海区,水深为7~8m,流速为0.3~04m/s,透明度1~1.2m,盐度为27‰~30‰,海底平坦,泥沙底质,水质无污染。 贻贝套网筏架吊养红螺,每亩设台筏架,筏架间距10m,横流…  相似文献   

18.
荣成市俚岛镇在鲍鱼筏式养殖上取得成功经验。本文是荣成市筏式养鲍技术协作组在推广该镇养殖经验过程中的技术总结,是适合我国北方海域鲍鱼筏式养殖的操作规程。本文对筏养鲍鱼的海区条件、苗种饵料选择、日常管理方法、病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突出可操作性。按本技术要求操作,筏养10万头鲍鱼,经三年养成,成活率80%以上,年亩纯益达4万元,是筏养海带扇贝的20多倍。  相似文献   

19.
贻贝浅海筏式养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贻贝作为我国较早养殖的贝类品种之一,其养殖面积曾一度占据了浅海养殖的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栉孔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的兴起,大量繁殖的贻贝又成了浅海筏式养殖的一种负担,养殖单位曾想尽一切办法清除养殖筏架上的贻贝,以防影响其它品种的生长。但随着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情况的发生,贻贝苗种的易附着、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势又显现了出来,再一次成为部分地区的主导养殖品种。2001年日照市东港区的养殖单位创造了每台筏架产贻贝4000 kg,产值2000元的高效益,现将其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郑永和 《现代渔业信息》2007,22(12):30-31,25
本文扼要介绍黑鲍海上筏式健康养殖技术,主要包括养殖区的选择、黑鲍的养殖设施、鲍鱼的苗种放养以及黑鲍养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