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水稻柱头性状影响不育系繁殖与杂交稻制种产量。本文就柱头长、柱头外露率等性状的遗传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柱头外露性是受细胞核控制的数量性状;柱头外露率的广义遗传力高,其基因的表达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并存在基因间互作;花柱长,柱头长和柱头宽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通过选择高柱头外露率的保持系可选育出高异交率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2.
水稻柱头外露率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陶  陈一吾 《作物学报》1987,13(4):314-321
改良水稻雄性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对于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柱头外露率属数量性状,各世代均呈连续性变异;该性状不存在细胞质遗传现象,但不育性可能对该性状有增进效应;在控制该性状的各基因效应中,以显性最为重要,其次为加性,上位性的影响较小;各组合柱头外露率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为0.90左右,  相似文献   

3.
长药野生稻导入系柱头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柱头性状影响不育系繁殖与制种产量。本研究利用长药野生稻导入系T821B和籼稻保持系G46B构建的F2群体,对柱头长(STL)、柱头宽(STB)、花柱长(SYL)、花柱和柱头总长(SSL)、柱头单外露率(PSES)、柱头双外露率(PDES)和柱头总外露率(PES)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控制柱头性状的22个QTLs,分布于第1、第2、第3、第6、第7、第9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柱头总外露率和柱头双边外露率的两个主效QTL(qPES-9和qPDES-9)的LOD值分别为22.61和16.71,贡献分别为76.60%和40.82%,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T821B,具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柱头性状是影响水稻不育系异交繁殖和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重要性状。为创制长柱头、高外露率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提供遗传信息,调查了短柱头、低外露率的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和长柱头、高外露率的温敏核不育系紫泰S及其杂交、自交获得的F_1、F_2群体(350个株系)和F2:3群体(320个株系)的4个柱头性状,分析了4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2个世代4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柱头性状间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262和0.895之间。柱头长度、花柱长度、柱头和花柱总长度(以下简称柱花总长度)均表现出受2对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除F_2群体中柱花总长度的2对主基因表现为等加性效应和等显性效应外,其余均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3个性状均表现出以主基因间的上位性效应为主;F_2群体柱头外露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而F2:3群体则表现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以主基因间的加性效应为主。2个世代中的4个柱头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辣椒花器特征及其相关性,并为选育具有优良花器性状的种源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81个辣椒品种的8个花器性状(花长,花宽,花药长,花药宽,柱头长,柱头宽,花柱长,柱头外露长度)进行了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宽与柱头宽、花柱长与柱头外露长度、花长与花药宽间达到极显著的正偏相关,花药长与柱头长、花宽与花柱长间为极显著的负偏相关;柱头外露长度和柱头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101.11%、43.72%,以上两个性状通过选择育种改良的可能性较大;聚类分析将81份材料分为了五个类群。24号和80号品种柱头外露最长,异交概率高,64号品种柱头外露长度最小,为负值,异交率低,三个品种均具有一定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温敏核不育水稻N8S作工具,选用长江流域早籼品种怀早4号、香2B和早优1号做材料,在兼顾综合性状的基础上,对温敏核不育水稻柱头外露率进行群体改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体改良方法对水稻柱头外露率的改良效果不同.二次随机多交的改良效果最好;一次随机多交后混合选择的效果次之;单纯混合选择的效果最差.柱头外露率、包颈率和闭颖率3个异交习性都较理想的单株的频率以2次随机多交群体最高;1次随机多交后的混合选择群体次之;单纯混合选择群体最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3个野败型新型水稻不育系华川4A、华J2A、华S40A的生育期、叶龄、柱头外露率、开花习性、农艺性状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在不育期内的育性稳定,可育期内不育系具有较高的结实率;3个不育系的生育期在60~70d之间,主茎叶片数为13~14片,张颖角度一般在30~40°之间,柱头外露率在39.1%~46.8%之间,花时较为集中,且农艺性状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赵光明  朱原平  李中华  田军 《种子》2005,24(3):77-78
水稻三系法杂种优势的缺点是可利用的亲本有限,及时发掘并利用已有的或新创造出来的优质种质是品种改良的前提.笔者根据南方稻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当前生产不育系所存在的问题,育成了柱头外露率高、易繁易制、败育彻底、不育性状稳定遗传、米质优、配合力强的,适于四川及相似生态区使用的籼型水稻不育系"Z 833 A".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3个野败型新型水稻不育系华川4A、华J2A、华S40A的生育期、叶龄、柱头外露率、开花习性、农艺性状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在不育期内的育性稳定,可育期内不育系具有较高的结实率;3个不育系的生育期在60~70d左右,主茎叶片数为13~14片,张颖角度一般在30~40°之间,柱头外露率在39.1%~46.8%左右,花时较为集中,且农艺性状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温敏核不育水稻柱头外露率的群体改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武小金 《作物学报》1998,24(1):68-73
用温敏核不育水稻N8S作工具,选用长江流域早籼品种怀早4号、香2B和早优1号做材料,在兼顾综合性状的基础上,对温敏核不育水稻柱头外露率进行群体改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体改良方法对水稻柱头外露率的改良效果不同。二次随机多交的改良效果最好;一次随机多交后混合选择的效果次之;单纯混合选择的效果最差。柱头外露率、包颈率和闭颖率3个异交习性都较理想的单株的频率以2次随机多交群体最高;1次随机多交后的混合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