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描述了产自云南彝良的竹类植物一新种——乌蒙山方竹。该种形态接近永善方竹和筇竹,秆环隆起成脊似筇竹,节内环生气生根刺又似永善方竹;叶大小界于永善方竹和筇竹之间,正面颜色深绿似永善方竹,背面颜色灰绿色似筇竹;笋期居方竹与筇竹出笋期之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对筇竹研究文献的数量、来源期刊、论文第1作者及其机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至2022年8月间共收集到93篇筇竹研究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主要分布于国内37种期刊中,其中以林业类期刊居多,《世界竹藤通讯》是载文数量最多的期刊;在论文第1作者中,董文渊和吴义远是筇竹研究文献的重要贡献者,西南林业大学是筇竹研究的主要机构;筇竹文献内容分布在资源分类、生长机制、生理生态、遗传多样性、引种育苗及产品加工等领域。基于文献分析,文章认为随着“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筇竹研究将逐步转向生态环境、丰产培育、加工利用等领域,将不断加强筇竹林培育管理、环境利用、绿色产品和文旅融合的研究力度,促进筇竹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大关县是筇竹的现代分布中心,筇竹是大关县“一县一业”的支柱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关县走出了一条从资源保护到竹林培育、全竹开发的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文章探讨了大关县筇竹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及取得成效,并对筇竹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大关县筇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原理,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80—2022年筇竹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多年来筇竹相关的研究文献呈增长趋势;文献作者总体较集中,以董文渊为核心形成了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也有少数学者独立选择筇竹为研究对象;西南林业大学是筇竹研究的主要机构;筇竹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和资源保护以及筇竹产业发展是筇竹研究的热点领域。随着筇竹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筇竹产业的不断发展,今后筇竹研究应继续深入探究筇竹的生物学特性,深化筇竹林生态学、遗传多样性、适应性等领域的研究,了解筇竹与其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以云南昭通的筇竹研究为示范,开展四川宜宾的筇竹资源研究。  相似文献   

5.
珍稀保护竹种筇竹引种育苗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个种源的筇竹种实开展引种育苗试验研究,对其发芽、保存和生长状况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筇竹种实在引种地的发芽率为50%以上,种实大小与发芽率和保存率未成比例.相对于裸地育苗没有保存率的情况,遮荫条件下筇竹苗均得以保存,不同遮荫度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以50%左右的遮荫度为好,遮荫度过高或过低不利于筇竹苗的生长和保存.筇竹种实能够适应引种地天然发育的山地黄壤,夏季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措施是保证筇竹成活保存的重要环节,冬季极短低温没有对筇竹苗的保存造成威胁.短时间(2 h内)浸种对发芽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时间浸种(5 h以上)会降低发芽势.GA3对苗高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适宜浓度的6-BA对地径生长有一定的效果,低浓度的矮壮素对叶宽生长有促进作用.筇竹实生群体苗高、地径的遗传力较高,而叶长、叶宽和萌孽的遗传力较低,群体性状存在一定变异,具有选育潜力.加强引种育苗技术探索,开展育苗和炼苗,培育优质苗木用于造林有望实现筇竹迁地保护和培育利用.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筇竹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筇竹(Qiongzhurea tumidinoda)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竹种,是国家三级保护的稀珍竹种,其笋品质上乘,被誉为“笋中之王”。云南省昭通市是筇竹的自然分布中心,其天然筇竹林面积占中国天然筇竹林面积的73.18%。由于管理缺失,大部分筇竹林长期处于低产、低效状态,资源浪费严重。为充分发挥筇竹资源优势,提高竹笋产量,对低产筇竹林开展了科学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使筇竹发笋时间提前,笋期延长,发笋数量增加,单位面积笋产量明显提高,肥料以尿素+复合肥+厩肥混合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筇竹杖的历史溯源与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筇竹是中国的特有竹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记载,不仅具有多种使用功能,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对有关筇竹及筇竹杖的历史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分析了筇竹杖的工艺造型和不同的使用功能,探讨了筇竹杖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滇东北筇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筇竹是国家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属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竹种,以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分布面积最大。本文在对滇东北筇竹资源生境特点、资源概况,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筇竹资源退化严重,目前存在认识不足、科技落后、管理粗放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筇竹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水富市是筇竹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当地将发展筇竹资源作为竹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文章通过调查水富市筇竹资源的发展现状,认为筇竹经营存在着发展动力不足、筇竹资源质量下降、管理不到位、经营水平低等问题,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筇竹林经营、促进筇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凋落物的持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储量及持水性能,从而为滇东北筇竹林生态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储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7.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6.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5.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5.23 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3.45 t/hm2) > 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3.22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2.89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2.69 t/hm2)。4种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吸水速率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逐渐趋于一致,筇竹混交林凋落物吸水速率高于筇竹纯林。凋落物的总有效拦蓄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9.74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8.95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7.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6.23 t/hm2)。  相似文献   

11.
筇竹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属禾本科筇竹属植物,中国特有珍稀保护濒危竹种,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观赏价值。开展筇竹的开花、结实及其育种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筇竹的可持续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云南大关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筇竹生态环境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属禾本科筇竹属植物,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珍稀保护濒危竹种,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观赏价值。研究了云南大关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筇竹资源的生态环境及其保护措施,为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筇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又称罗汉竹,属于国家三级保护的两个珍稀竹种之一,为西南地区所特有。其笋味鲜嫩,营养丰富,是云南省主要的出口和创汇土特产品之一。目前昭通地区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每年打笋期大量打笋,增加其经济收入,导致当地筇竹林生长退化严重。通过对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当地生活、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有利于筇竹林周边社区村民发展生产,又促进筇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区共管对策,为保护和发展筇竹资源,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有“世界筇竹之乡”的美誉,拥有丰富的筇竹资源.在保护筇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筇竹资源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筇竹产业发展前景、筇竹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筇竹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筇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 ,从群落和个体两个水平上研究了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 :(1)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的生物量优化模型为 :W =344 .0 96 3D - 2 2 .6 0 12。(2 )筇竹无性系种群中各分株生物量在 1  5年生的分配为 31.94 %、37.0 1%、13.30 %、16 .2 4 %、1.5 1% ;生物量在各构件单位的分配为秆 4 2 .72 % ,枝 5 .82 % ,叶 6 .5 2 % ,根 6 .70 % ,鞭 2 7.13% ,篼11.11%。(3)筇竹无性系分株生物量在笋 -幼竹生长时期符合Logistic增长 ;叶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 ,其峰值出现在 10月份 ,最低值出现在 2月份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永安市濒危珍稀竹种迁地保存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2007年福建省永安市大湖竹种园从广东、四川、云南、浙江、贵州、福建省等地迁移引种了中国特产的濒危竹类植物21属35种,结果表明:短穗竹、酸竹、橄榄竹、南峤滇竹、香竹、南川镰序竹、乳纹方竹、花叶箬竹、霞山坭竹、锦竹、藤枝竹、龙丹竹、撑篙竹、摆竹(黄白竹)、毛算盘竹(满山跑)、少穗竹、糙花少穗竹、长叶苦竹、斑苦竹、百毛暗竹(面杆竹)、早园竹、富阳乌脯鸡竹、花毛竹、巴山木竹、泰竹(条竹)、金丝慈竹等适宜永安市引种栽培,长势较好;笻竹、薄竹、爬竹、金佛山方竹、狭叶倭竹种植后长势稍慢;珍稀竹种香糯竹、吊罗坭竹、天鹅绒竹、荔波吊竹在永安表现不适宜。因此,濒危珍稀竹种迁地保存应尽可能地从竹种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上选择竹种进行迁移引种保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针对松花江宾西工业园区所处的寒冷地区气候特点,以多点循环A2/O工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试验工艺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可望对污水厂在低温下的运行给出指导,进而保护冰封期松花江的水质。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试验工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COD、NH3-N及TN及TP的去除效果下降幅度均较小,在低至14℃时仍能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低质低效林判定标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低质低效林是指进展演替的初期或逆行演替的结果,森林合理的结构尚未形成或遭到破坏,林木个体质量低劣,自然生态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低下的林分。判定低质低效林的依据是林分的结构、林木个体质量、密度和郁闭度、灌木林结构和功能。残次林是林分逆行演替的结果。劣质林主要是人为破坏加上萌生繁殖造成主干质量低劣。低密林是处于进展演替过程初期尚未达到一定密度或由于人为过量采伐致使密度降低,前者林木质量尚好,后者则为砍伐剩余的劣质林木。低灌林与低密林的形成类似也分两种情形,前者一般立地质量低劣,后者则由于由乔木或乔灌混交林退化而来,立地尚好,植被恢复容易。  相似文献   

19.
石梓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证明:石梓天然林树高和直径生长有两个速生期,第一个在第10年左右,第二个在第40—50年。材积生长量则一直在上升,其生长旺盛期可延长50—60年;人工播种的苗木高、径生长在播种后第3个月出现高峰,随即下降。苗高生长峰期在第2—5(6)个月,其生长量占苗高总生长量的79—90%。苗径生长峰期有两个,主峰期在第2—4(5)个月,次峰期在第6(7)个月,两次峰期的生长量占苗径总生长量的72—80%,11年生人工幼林,树高生长高峰在第2年,胸径生长高峰在第4年,材积生长高峰在第7年。但树高在第8年后生长缓慢,胸径和材积正处在生长旺盛期。  相似文献   

20.
原条造材优化设计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应用遗传算法对原条造材进行优化设计。每个可能造出原木段为变量x_i,以造出各种规格材累计价值为目标函数值,当满足各种约束条件时目标函数值最大的造材方案为优化方案,算法设计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化造材效果极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