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繁殖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是利用茶籽进行繁殖:无性繁殖是根据茶树具有再生能力的特点,利用其根、茎、叶、芽一部分营养器官,在一定条件下采用扦插、压条、嫁接、分株等方法进行繁殖,使之成为一个能独立生活的植株。我县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方法为主,即茶树短穗扦插法。它具有成活率高,育苗时间短,繁殖系数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威廉斯8818香蕉为试材,采用整株挖掘、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其干物质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香蕉植株果实膨大期总干物质量为5.4 kg/株,其中叶片占36.1%,假茎占34.3%,球茎占15.1%,果实占10.6%,根占2.9%,果轴占1.1%。每株累积吸收N 61.65 g、P 4.40 g、K 49.65 g,N、P、K的吸收比例为1∶0.07∶0.81。此时期,N、P、K分配率规律为叶片>假茎>果实,果轴中则最低。叶片中N含量最高,其次为果实和果轴,假茎(叶鞘)最低。P以果实含量最高,叶片次之,球茎最低。K以果实含量最高,根次之,假茎(叶鞘)和球茎最低。叶片、假茎(叶鞘)、真茎(地上茎)和球茎中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N>K>P,而果实、果轴和根中则为K>N>P。  相似文献   

3.
苎麻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苎麻的繁殖方法,可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是用苎麻的地上茎、地下茎为材料繁育新个体的方法,又叫种根繁殖或营养繁殖;有性繁殖是采用成熟的种子进行繁殖,亦叫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4.
苎麻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苎麻的繁殖方法,可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是用苎麻的地上茎、地下茎为材料繁育新个体的方法,又叫种根繁殖或营养繁殖;有性繁殖是采用成熟的种子进行繁殖,亦叫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5.
剑麻生产大发展,良种壮苗应先行.千方百计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多快好省繁育大量良种壮苗,是发展剑麻生产的当务之急.剑麻的繁殖方法很多,主要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生产上采用的是无性繁殖.剑麻无性繁殖有吸芽、走茎、珠芽、剖苗、挖心、宿根等方法,目前普遍采用剖苗和挖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苎麻无性繁殖是保持品种纯度与良种特性的有效方法,在新品种选育和优质高产栽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不少科学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如细切种根、离体压条、嫩枝茎梢带叶水插及组织培养等,这些繁殖方法对楦麻生产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挖取麻蔸或者利用成熟麻茎进行繁殖对苎麻生产影响较大;或由于繁殖系数小,  相似文献   

7.
红锥是我国珍稀用材树种之一,具有诸多优良特性。现如今,红锥有性繁殖技术趋于成熟,但受其结果数量较少等因素的影响,无性繁殖研究的必要性逐渐凸显。目前红锥无性繁殖技术取得的进展:扦插生根率达90%;本砧嫁接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6%;经过改良培养基组织培养10-15 d生根率可达96.7%以上。同时,对目前红锥无性繁殖存在的嫁接"假活"、组织培养褐化等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红锥的良种繁育及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番莲的繁殖方法大体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有性繁殖方面,一些种类常表现出自交不亲和性或异交不亲和性.亲和性的反应主要在于绒毛组织的识别作用;它决定了花粉管的生长与否.不亲和性反应的花粉管生长缓慢、顶端膨大、中止于绒毛内.种子的萌发与种子贮藏时间及贮藏条件有关,甚至同产地也有联系.无性繁殖方法可以保持品种、特别是杂交品种的优良性状.就西番莲而言,无性繁殖包括了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目前西番莲的茎、叶和花药组织培养已获成功.在大量繁殖杂交优良无性系的种苗,预防种苗带毒等方面,组织培养方法的应用将有着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曹干 《广西蔗糖》1998,(1):23-24
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繁殖系数低。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技术可大大提高甘蔗的繁殖系数,对加速繁殖甘蔗良种意义重大,其实用性为生产实践所证明。由实验室培养出来的组培苗,需经过大田种植数糙才能完全恢复原种种性,所以一般只用作繁殖种源。因此,甘蔗组培苗大田栽培技术也是快速繁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只有将植物组培生物技术同组培苗大田栽培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快的繁殖速度和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种性,从而获得最大的繁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一些较为重要的商品番荔枝种的有性与无性繁殖方法。一般说来,多数番荔枝种可通过嫁接及芽接而繁殖。然而,实生砧木性能的变异乃是造成接穗产量及果质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无性繁殖可大大消除此变异。除少数品种外,对番荔枝、南美番荔枝及杂种番荔枝用扦插或高压法进行无性繁殖,成活率还不够高。用微形繁殖及改良压条技术对一些番荔枝品种进行无性繁殖,技术上是可行的。当前已开始通过在实生树群体中选择具有理想性状的种与品种,并结合杂交试验选育改良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唐守伟  严文淦 《中国麻作》1988,(2):15-17,F003
苎麻无性繁殖是保持良种特性的有效方法,但老法无性繁殖系数低,且影响老麻生产。我国许多学者先后研究,推广了利用地下茎细切繁殖,利用成熟地上茎离体压条繁殖和嫩枝茎梢扦插繁殖等,对生产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苎麻无性繁殖系数,减少对老麻园生产的影响,1985-1986年,我们成功地研究了苎麻叶(带芽原基)扦插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2.
魔芋的种子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大田生产上可采用种子繁殖。我所去年播了250克魔芋种子,收得小球茎4.1公斤,每个球茎平均重5克,大的15克。利用这些小球茎连续种植2~3年,就可获得商品魔芋。这种繁殖方法成本低,技术简便,是加速发展魔芋生产的一条新途径。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一、建立种子采集园 刚收回的魔芋,共球茎顶芽具有两类。一类球茎的顶芽粗大而长(一般3—5cm长),明显地伸出脐外,播种后长出来的是花葶(群众叫花秆),能开花结实,不长叶片,地下茎也不膨大,这类顶芽一般称花芽;另一类球茎的顶芽呈微凸状,隐藏在球茎的脐内,播后长出来的是一  相似文献   

13.
茶树微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浩  李素芳 《中国茶叶》1996,18(2):29-31
微繁殖技术也就是植物的离体无性繁殖技术,其目的是在有限的培养时间内,通过体外无菌培养获得大量的植株.这项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用尽可能少的外植体培养材料,例如一个茎节切段,通过不断的继代培养,繁殖出尽可能多的植株体.微繁殖研究历史在茶树生物技术领域中,微繁殖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起步最早,取得的成就也最大.通过过去几十年无数研究者的努力,可以说一个比较可靠、实用的茶树微繁殖系统已经建立,可以在某些不必考虑繁殖成本的情况下使用.最早的茶树微繁殖研究报道见于1984年Phukan和Mitra对茶茎节外植体的培养,之后,Arulpragasam和Latiff也报道了茶茎尖和带腋芽茎段培养中新梢的形成.Nakamura在1987年第一次报道了在茎尖培养中得到了生根和再生植株,1988年又在腋芽培养中得到生根植株.1990年,Sarathchandra和Arulpra-gasam采用来自田间植株的茎节作为外植体,建立了实用的茶树体外繁殖方法,一年中从50个外植体得到36153个新梢.  相似文献   

14.
菠萝繁殖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近代用体细胞组培繁殖,亦属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在良种繁殖和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简易繁殖法则是指无性繁殖中的几种简单、方便,易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繁殖方法.菠萝是一种适于密植高产的半阴性作物.目前生产性种植密植为每亩2600~3500株,随着生产的发展,对苗木的需求量是相当庞大的.尤其是对一个优良品种的繁殖,  相似文献   

15.
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花蕙兰的茎尖先诱导形成原球茎,再通过球茎→原球茎→丛生芽→完整植株,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种苗。在原球茎或丛生芽的继代增殖过程中,在培养基中加入0.5 ̄1.0g/L活性炭,可抑制培养物产生红色的多酚氧化物,从而提高繁殖速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稻米》2001,(5):43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下列种子应当加工、包装后销售:(一)有性繁殖作物的籽粒、果实,包括颖果、荚果、蒴果、核果等;(二)马铃薯微型脱毒种薯。 第三条 下列种子可以不经加工、包装进行销售:(一)无性繁殖的器官和组织,包括根(块根)、茎(块茎、鳞茎、球茎、根茎)、枝、叶、芽、细胞等;(二)苗和苗木,包括蔬菜苗、水稻苗、果树苗木、花卉苗木等;(三)其他不宜包装的种子。 第四条 种子加工、包装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五条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  相似文献   

17.
苎麻无性繁殖是保持良种特性的有效方法,但老法无性繁殖系数低,且影响老麻生产。我国许多学者先后研究,推广了利用地下茎细切繁殖,利用成熟地上茎离体压条繁殖和嫩枝茎梢扦插繁殖等,对生产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些麻无性繁殖系数,减少对老麻园生产的影响,1985~1986年,我们成功地研究了  相似文献   

18.
茶树扦插生根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立 《中国茶叶》1993,15(5):2-4
目前,我国多数茶园茶树遗传特性还未得到很好改良的群体品种中,混杂有性状不良的个体,即使表现型优良的个体,在异花授粉过程中,由于接受来自遗传性状不良个体的花粉,隐藏着各种不良的遗传因子。因此,如果进行种子繁殖,某些个体将会出现比亲本性状更差的后代。新开垦或换种改植的茶园,从长远利益出发,不能继续采用种子繁殖而必须采用无性繁殖方法。无性繁殖与种子繁殖不同,不改变遗传特性,可将亲本的优良遗传性状继承下来。尤其是茶树短穗扦插繁殖,其方法简便,苗木成本较低。然而,随着我国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定量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DNA1组分在香蕉组织中的分布和含量,建立以SYBR Green-I荧光染料为标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方法。利用B1-F/B1-R引物扩增海南BBTV DNA1组分并构建到pMD18T sample载体,再以B2-F/B2-R引物测定该质粒的标准曲线,其线性方程为Y=-3.247×LOG(X)+8.01,相关系数r2=0.997,扩增效率为103.2%,标准质粒检测灵敏度约为214 copies/μL。分别选取染病香蕉的嫩叶、叶鞘、假茎和球茎各100 mg,提取DNA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病株各部位均含BBTV病毒,但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嫩叶(3.08×108 copies/mg)叶鞘(2.50×108 copies/mg)假茎(1.29×108 copies/mg)球茎(1.67×107 copies/mg),呈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植物器官人工培养,快速繁殖名贵、稀有植物和优良品种,已在花卉、林木、蔬菜以及其它作物上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关于芝麻的无性繁殖,据报道,Caldas,L.S.等(1981)曾从下胚轴和子叶获得了愈伤组织和球状结构物,河南农科院刘瞒(1986)从茎尖获得了再生植株。我们以茎段为外植体也得到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