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闽北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在客观分析当地生态公益林现状构成、建设发展成绩及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总结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发展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闽北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发展对策,为今后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南方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经营方法,实现科学、高效的生态公益林管理模式,本文以贵州省习水县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对习水县生态公益林进行经营类型划分。在分析习水县生态公益林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森林起源、优势树种(组)、立地类型及经营目的为划分依据,应用层次分类法将习水县生态公益林共12338个小班划分成54种经营类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体系研究,归纳总结了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体系研究的指导思想、划分原则、划分理论依据以及划分方法,指出了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研究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综合分析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类法划分经营类型及其配套经营措施。最终研究区生态公益林有林地9 295个小班,划分为37种经营类型;生态公益林灌木林地10 480个小班,划分19种经营类型,经营措施有封山育林、管护型、特种经营型、抚育间伐、低产低效林改造型、幼林抚育型、补植型7种;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均以管护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辽西北油松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结合辽西北油松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油松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的原则、依据和划分及命名方法,并将辽西北油松生态公益林初步划分为17个经营类型,对于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宁德市(闽东)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宁德市生态公益林的主要植被类型与特征和生态公益林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为指导,提出宁德市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6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71-178
以广西武鸣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为数据支持,将原划分的18种经营类型进一步整合归并为10种经营类型,扩大类型间的差异;采用Microsoft Excel数据透视表软件,对该县生态公益林资源状况和结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武鸣县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2921个小班设计为封山育林(灌)型、幼林抚育(补植)型、低产低效林改造(造林)型、管护型、经济利用型、渐伐(疏伐)利用型、特种经营型7种经营措施类型,并按龄组制定具体经营措施。拚弃了传统方法的主观、繁琐、脱离小班属性等弊端,符合当地的林地生态公益林实际和经营实际。为广西武鸣县集体林区经营管理生态公益林、编制公益林经营方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辽西北油松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在对辽宁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油松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原则和依据划分出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17种经营类型。结合经营目的以及其他经营类型组成因子的差异,为每种经营类型匹配主要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闽北天然林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闽北天然林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从加强森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以及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等方面,加快天然林建设与发展,实现天然林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辽西北地区油松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辽西北地区油松生态公益林存在的主要问题:林种结构不合理、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下、龄组结构不合理、经营类型有待划分、森林经营粗放,林地生产力下降;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加大造林力度、优化林种结构、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强中幼龄林抚育、科学划分经营类型等,加强有林地的经营管理,实施油松公益林多效益利用,完善公益林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油松公益林的潜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梁维平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3):14-16,21
田林县是广西重点林区县之一。在当前实施分类经营的新形势下 ,对需要确定的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比例、范围、布局、经营方针、目标、林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总面积为4 35 5 32 9hm2 ,其中生态公益林 16 2 94 2hm2 ,占 37 4 % ;商品林 2 72 5 90 9hm2 ,占 6 2 6 %。并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玉林市远郊库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森林资源状况 ,提出了库区森林分类区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 ;在分析库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总体布局规模及构成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若干分类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在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灵敏性原则的指导下,以森林生态学和系统论为基础,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整合国内外森林健康和水源涵养林研究新成果,结合北京地区自然条件和森林植被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套评价北京地区林分级水源涵养林健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雾灵山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双江县竹类资源具有种质资源丰富;天然竹林面积大、产量低、开发利用投资大;人工竹林面积小、种植分散、集约化经营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商品;优势竹种甜龙竹的发展潜力较大等特点,提出双江竹产业发展措施:①按两类林的规划成果实行分类经营管理;②加强现有竹林的管护,为竹纸系列产品加工等提供工业原料;③加快甜龙竹笋材两用林的人工造林步伐;④按照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构想,树立并强化赶超先进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划分公益林经营类型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乡镇作为公益林经营类型区划分的基本单元,阐述了划分公益林经营类型区的原则,提出了采用变异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公益林经营类型区的划分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与过程。提出了采用以星座图法为主、以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为辅相结合的方法对公益林经营类型区进行划分的方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甘南州为例,介绍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意义及实施情况,就如何完善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天然林择伐经营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永川 《森林工程》2006,22(5):7-9,18
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从天然林生态保护角度出发,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利用森林分类经营方法对天然林经营进行科学分类,提出天然林因林因地实行合理的择伐方式是实现天然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天然林择伐经营的具体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从 1998年开始实施“天保”工程以来 ,在调减商品材产量、落实森林管护面积、公益林建设、妥善分流富余人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保护意识尚待提高 ;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被忽视 ;林业基础研究不够 ;尚未制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监测系统有待完善和提高 ;宣传力度不够 ,缺少国际合作等 ,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美国有林森林经营计划制定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林业较发达国家之一,国有林经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中对比分析了中美国有林森林经营计划的发展历程、法律基础、制定过程以及森林计划内容。针对我国国有林森林计划中的不足,提出:1)加强国有林森林经营计划制定中的公众参与;2)细化国有林管理,重视可获取的最佳科学信息;3)加强计划评估、制定、监测的适应性管理;4)以可持续经营为核心制定国有林森林经营计划;5)转换立法思路,完善国有林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ities of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s in South China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common and special management patterns. Th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pattern of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zonal vegetation in the key eco-zon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pattern of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s in the general eco-zone with multi-form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authors also point out, based on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that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s should be oriented to multiple benefit utilization to maintai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7, 31(2): 97–100 [译自: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