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了解当前四川省家畜包虫病流行状况,为国家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和省包虫病综合防控工程规划的启动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通过眼观、触摸、刀切囊肿的方法检查定点屠宰场牛、羊的肝、肺包虫病感染情况,采用细粒棘球绦虫犬粪抗原抗体夹心ELISA检查犬感染情况,采用问卷、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基线调查。若尔盖、理塘和色达3个县的牛包虫病平均感染率、羊包虫病平均感染率、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1.27%(67/315)、29.52%(62/210)、14.57%(44/302);随机调查12个村,464个人中有12人曾患包虫病(2.59%)。"包虫病传播途径、动物能否传播给人、家犬如何驱虫、病畜内脏如何处理"4项包虫病常识的单项认知率分别为33.33%、44.17%、34.17%、38.33%。包虫病在我省部分疫区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和牛、羊的包虫病感染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采取加大财政专项投入,加强传染源的控制,加强家畜防治和屠宰监督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控包虫病。  相似文献   

2.
动物包虫病防控工作是包虫病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狠抓动物包虫病防控是治理包虫病危害的根本举措。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是我国包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2015年石渠县启动防控试点工作以后,四川省组织形成了在藏区可复制、可推广的"双灭源、三切断、八举措"的"238"石渠模式。即以犬只驱虫和家畜免疫为核心,控制传染源;切断犬只虫卵污染环境、环境虫卵感染牛羊及人、牛羊病变内脏被犬只误食等3个传播循环链上的关键点;抓好犬只管控、家畜免疫、检疫监管、流调监测、鼠害治理、能力提升、宣教培训和防控保障等第8项举措。石渠县动物包虫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犬和家畜平均感染率分别从2015年末的28.80%和42.95%降至2016年末的13.89%和37.83%。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青海省家畜包虫病防治原则,本县采取以控制规定了"驱虫日",各乡镇制定了符合各自的驱虫管理模式,传染源为主、降低中间宿主感染、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策略,积极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几年来的防治,减轻了家畜包虫病危害,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现将互助县近年来包虫病防治效果分析如下。1包虫病防治本县包虫病防治工作从2015年11月份全面启动,在防治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1 加强宣  相似文献   

4.
<正>家畜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泡型包虫病即泡球蚴病。家畜包虫病的防控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在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卫生、农业及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防治,才能取得有效的成绩。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结合高原牧区牛羊包虫病的流行特点,提出了防控措施,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包虫病的发生对于家畜的侵袭以及健康危害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各地区均需要积极加强对于包虫病的预防管理控制,加大对于包虫病的抵抗措施,通过区、市、县、乡、村5级联防工作的开展,降低包虫病的发病率缓和及传染情况,但是在实际包虫病抵制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阶段需要结合实际包虫病的预防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其防治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客观评估包虫病防控效果,掌握伊犁昭苏垦区家畜包虫病感染情况,从2011年至2015年,对新疆兵团第四师A团、B团等包虫病防治项目实施单位的羊和犬包虫病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该地区的家犬包虫病感染率由2011年的11.85%降低到2015年的4.16%;羊包虫病感染率由2011年的26.45%降低到2015年的4.52%。调查结果显示:新疆伊犁昭苏垦区的家畜包虫病防控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流行广、感染率高、防控难度大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人畜共患包虫病流行和传播的规律,通过以"切断病原循环链"为主的措施,制定了综合防控该病策略。防控原则:切断绦虫蚴和成虫在中间宿主牛、羊等家畜和终末宿主家牧犬、宠物动物之间的传播,由于终末宿主的数量远远少于中间宿主,犬的数量仅占家畜数量的几十分之一,因此,对包虫病的防控工作切入点、应该放在对终末宿主的控制上,控制棘球蚴成虫在犬体内的寄生是当地包虫病控制的主攻方向,对家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掌握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铁盖乡藏羊包虫病的流行现状,为包虫病净化和综合防治工作奠定坚实依据,于2018、2019年采用屠宰检查和血清检查的方式,对辖区范围内藏羊包虫病的感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通过对铁盖乡23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和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提供的藏羊及屠宰藏羊开展藏羊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2018、2019年研究的藏羊数量分别在2333、432和2456、321只。调查结果能看出当地包虫病的发生情况相对较为严重,整体防控形势较为严峻。2018、2019年屠宰场和养殖场的感染率在5.32%、9.37%和4.98%、8.31%,藏羊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还是需要继续加大对包虫病的防治投入力度,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包虫病防控知识,加强对犬科类动物的有效管理,定点屠宰牛羊,有效防范包虫病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叙述了皇城牧区的地理概况、犬包虫病的流行情况、防治措施、防治工作中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切实抓好畜间包虫病防控及鼠害治理,深入牧户及时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是当前防治犬包虫病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包虫病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尽管经过多年来的大力防控使该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在草食家畜养殖区,该病流行仍然还较为严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伴发伴侣动物饲养量的增加,流浪犬在城镇成为包虫的潜在主要终末宿主,是需要密切关注的主要流行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就包虫病的流行、危害、致病机制和综合防治技术等再做宣传普及。  相似文献   

11.
正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包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对牧区来说,危害尤其严重。为了抓好包虫病防控工作,自2013年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着力强化责任考核、加大投入力度、细化防控措施,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积累了以下六个方面的防控经验。1以责任为统领,完善工作机制甘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包虫病防控工作,多次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专题安排部署,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就加强包虫病防控工作作出了明确批示。成立了  相似文献   

12.
包虫病是新疆地区人畜间流行的重要疫病之一。2005年以来,国家以及新疆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包虫病的防控力度,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成效。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新疆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主要为G1、G3和G6,多房棘球绦虫有16个单倍型。囊型包虫病在儿童、1岁以内绵羊的感染率分别由控制前的6.7%和4.5%下降到2.2%和1.3%;家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由11.6%下降至1.6%。对终末宿主犬主要采取“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策略;对中间宿主绵羊实行强制免疫的防控措施;对患病脏器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大宣传、科学防范、加强联防联控等措施。泡型包虫病在野生动物为主的病原循环链间传播,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措施用于泡型包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阐述了羊包虫病的发病症状,接着分析了羊包虫病的诊断技术,进而针对羊包虫病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旨在说明羊包虫病对牛羊等牲畜的重大危害,为羊包虫病的防治和控制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由寄生虫引起的一种重大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B类动物疾病,在我国被列为人畜共患二类动物疫病。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000万头只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而每年患上包虫病的患者达到38万人之多,在牧区被称为"虫癌"。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就羊包虫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提高家畜包虫病防控质量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5.
正包虫病是可以控制和消除的,这已通过冰岛和新西兰成功控制并消除包虫病得以证明。这些成功的实例说明,只要严格执行防控技术措施,切断病原的循环链,就可以控制和消除包虫病。一、控制简史及成功防控范例1854年德国科学家Kuchenmeister发表了"包虫病控制原理",确定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青海省包虫病现状及流行特点,农业部调研组深入果洛州和海北州开展包虫病宣传干预调查。据了解,青海省包虫病流行范围广,流行强度大,类型多样,泡型和囊型均有。目前政府重视宣传教育、狠抓传染源控制,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防治经费投入不足,流浪犬管理难度大等。建议政府统一部署流浪犬管理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加大对包虫病防治的投入,充分发挥动物防疫部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调查了青海省门源县包虫病的感染情况,探讨了从控制传染源、免疫、屠宰检疫等多方面采取预防手段来综合防治包虫病,并提出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全县犬类"月月驱虫、犬犬投药",全面提高农牧民防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做到群防群控,以减少包虫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供防治包虫病的科学依据,在调查黄南地区家畜包虫病的同时,我们对黄南地区部分野生动物包虫病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8月17~18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赴青海省刚察县调研畜间包虫病防控试点工作,并与出席全国包虫病防控现场会的代表一起研讨当前防控工作。于康震强调,包虫病防控试点工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挑战性,相关参与单位要切实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进一步完善犬投药、羊免疫及综合防控等三种防控技术模式,共同把试点工作抓好,力争在包虫病防治工作上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包虫病防治宣传片《格桑花开》对提高试点地区农牧民包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防治态度及防控措施意向所产生的影响,为开展包虫病宣传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利用便利抽样,选取农牧民在《格桑花开》播放前后填写调查问卷,比较包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防治态度转变和防控措施意向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1)包虫病防治知识的获得途径依次是医生、宣传资料、电视和广播。(2)干预前后的调查对象包虫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32.21%和7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不同性别的知识知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之间的知晓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3)干预前后,调查对象中对于担心自己或家人感染包虫病等问题持正向态度的人数上升(P<0.05);支持对野犬进行处置的人数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防控措施呈现出支持和赞成等正向态度的调查对象比例,由干预前的37.01%上升到6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包虫病防治宣传片《格桑花开》有效提高了高危人群的包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了其对包虫病防治的积极性及防控措施的正向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