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探讨晋北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春播绿豆产量的影响,以晋绿豆9号为试材,对6种种植密度下绿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绿豆的产量与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适当提高分枝数和单株粒数,可提高绿豆产量;通过曲线估计得到绿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为二次曲线模型y=246.23+169.66x-5.67x2,最适理论种植密度为14.96万株·hm-2,产量为1 515.37 kg·hm-2。  相似文献   

2.
以绿豆品系1111-34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覆膜以及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绿豆产量及其相关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明显提高了耕层的地温,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作用;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也随之提高,均有利于旱地绿豆产量的提高。覆膜种植相比于露地种植产量提高了26.50%;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也随之增加,当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大。覆膜+种植密度22.5万株/hm~2的种植模式更有利于发挥绿豆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正>镇赉县地处吉林省西北部,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光照充足,部分瘠薄地块非常适于种植绿豆等杂粮杂豆作物。1.镇赉县绿豆生产基本情况分布状况。镇赉县绿豆常年播种面积13万亩,主要分布在镇赉镇、黑鱼泡镇、东屏镇、坦途镇、建平乡、莫莫格乡、哈吐气乡、大岗林场、九龙山马场、白音套海畜牧场等。主要种植品种。我县绿豆品种主要以白绿6、白绿8、吉绿系列为主及少数当地品种配合种植。产量状况。从调查看,我县绿豆产量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群体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直立型绿豆品种的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越大,绿豆的株高越高,单株荚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主茎节数、荚长、百粒重和单荚粒数则没有明显变化。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绿豆产量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绿豆在适宜的种植密度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同绿1号绿豆品种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是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绿豆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其具备有良好的种植经济性。但是部分农民在进行绿豆种植的过程中,其种植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对于绿豆的产量也没有保障,这也就需要对现有的绿豆种植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借此来让绿豆的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主要就绿豆高产栽培新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绿豆与果树间作,绿豆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考察密度对小区产量、单株产量、单株结荚数及株高、主茎分枝数的影响。试验表明:小区产量在行距37.5cm,株距13cm的种植密度时产量最高;单株结荚数、单株产量、主茎分枝数与密度呈负相关;株高与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与底磷肥用量对绿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因子4水平复因子试验与统计分析,研究了绿豆种植密度和底磷肥施用量对绿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种植密度和底磷肥施用量,是决定绿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明确了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和底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在江西红壤旱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施肥处理对桐江绿豆籽粒产量、生育期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的最佳密度、肥料组合条件为种植规格40 cm×25 cm,施用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钙镁磷375 kg/hm2;在此条件下,绿豆的籽粒产量最高,达1680.00 kg/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油葵绿豆不同行比间作的比较,探讨间作方式对油葵、绿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在间作条件下油葵的株高增高、单盘结实粒数增加、产量提高,绿豆的主茎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果数减少、产量降低;油葵与绿豆间作时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可显著增加总产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以2行油葵与4行绿豆间作的种植方式(A1处...  相似文献   

10.
<正>棉花绿豆间作技术是利用棉花从播种到封垄前这段时期间作一行生育期短的绿豆,在棉花封垄前收获绿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绿豆植株矮小、生育期短,根瘤还有固氮作用,既不影响棉花生长,也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间作绿豆,在不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前提下,每亩可增收绿豆30~45 kg,扣除绿豆追肥成本后亩收益125~200元。棉花与绿豆间作是河北省棉区  相似文献   

11.
祁国良 《新农业》2015,(3):18-19
<正>绿豆,原产我国,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广为种植,其生育期短,喜温喜湿,对日照长短反应迟钝,适种时间较长。耐干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均能种植。我国绿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前列。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绿豆种植面积发展很快,现已形成规模生产,商品化经营。这一地区的建平县每年种植绿豆2万~3万亩,平均单产在6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甘蔗间套种模式下绿豆适宜的播种期,完善绿豆间套种技术相关数据,为生产上间套种合理种植提供参考。在甘蔗-绿豆间套种模式下对绿豆品种中绿5号和桂绿豆L74号进行连续2年播期试验,调查其全生育期、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蔗-绿豆间套种模式下,绿豆播种时间越早越能获得高效益,B1(甘蔗种植当天)播种绿豆能获得最高绿豆籽粒产量和较高的综合效益,是甘蔗-绿豆间套种最适宜的播期,在甘蔗种植后14 d内尽早播种绿豆才能达到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晋北地区绿豆适宜的种植方式,以晋绿豆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绿豆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要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绿豆花荚期至鼓粒期必须要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合理的群体透光率,在密度18万株/hm~2等行(D3H1)、18万株/hm~2宽窄行(D3H2)以及20.25万株/hm~2宽窄行(D4H2)3种种植模式下,群体叶面积指数较高,群体光照分布较为合理,能够有效保证花荚生长的营养需要;绿豆的净光合速率(Pn)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密度下,宽窄行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等行距种植;不同处理间绿豆籽粒产量最高的是密度18万株/hm~2宽窄行(D3H2)种植模式(1 556.7 kg/hm~2),其产量较20.25万株/hm~2宽窄行(D4H2)和18万株/hm~2等行(D3H1)2种模式分别高38.4,41.0 kg/hm~2,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余5个处理;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粒质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宽窄行种植单株产量略高于同密度等行种植。综合比较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光合生理及产量相关指标,认为绿豆18万株/hm~2,宽窄行种植60 cm∶40 cm是较为理想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轮作倒茬绿豆为重要的肥地作物,是禾谷类作物的优良前作。在轮作中有重要地位。古籍《齐民要术》中记有“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凡谷田,绿豆底为上。南方多在稻作前后种植,北方多在小麦前后种植,高海拔冷凉地区多与棵燕麦(莜麦)马铃薯轮作”。 绿豆忌连作。“豆地年年调,产量年年高”。绿豆轮作模式有: 1.一年一作 绿豆——谷子、高粱或玉米; 2.一年两作小麦——绿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冬小麦—绿豆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产量以及小麦播前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18和2019年2个年度,以安绿07-2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种植密度8万、12万、16万和20万株/hm2,研究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含水量、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绿豆的株高和主茎节数均呈增加趋势,而主茎分枝数、千粒重则逐渐降低。当绿豆种植密度为12万和16万株/hm2时,绿豆的产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而在20万株/hm2时出现下降趋势。绿豆茎秆和籽粒对氮、钾元素的吸收累积高于磷。此外,随着绿豆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综合绿豆产量和冬小麦播前土壤理化性质,在晋南绿豆—冬小麦一年两熟区适宜的绿豆种植密度为12万~16万株/hm2,可以起到绿豆经济效益与土壤肥力综合提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玉米与绿豆或红小豆间作对玉米、绿豆、红小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济南及周边地区玉米、绿豆、红小豆的最优种植模式。[方法]设置玉米间作绿豆、玉米间作红小豆、玉米单作、绿豆单作、红小豆单作共8个处理,分别以玉米单作、绿豆单作和红小豆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玉米6.75万株/hm~2+绿豆5.55万株/hm~2为最优处理,收获玉米产量为6 567.0 kg/hm~2,收获绿豆产量为583.5 kg/hm~2,经济效益为18 384.0元/hm~2,比绿豆单作增效12.3%,比玉米单作增效26.9%。通过缩小株距,将玉米密度固定在6.75万株/hm~2能使玉米产量水平降低不显著。绿豆在间作条件下较绿豆单作产量降低59.1%;红小豆在间作条件下,玉米和红小豆产量均显著降低,经济效益低于玉米单作或红小豆单作。[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济南及周边地区最适宜的间作方式为2行玉米6.75万株/hm~2+2行绿豆5.5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绿豆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晋绿豆9号在不同密度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同时对绿豆栽培密度和施氮水平的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呈减少的趋势,单荚粒数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绿豆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与施氮量对绿豆百粒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密度与施氮量互作时,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量为150 kg/h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冀西北地区绿豆生产单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以当前常规品种张家口鹦哥绿豆不覆膜种植为对照,研究了覆膜种类对张绿1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使绿豆产量增加10.6%~28.2%,覆黑膜较白膜增产幅度大;覆膜可增加绿豆千粒重和单株荚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绿豆的商品性;覆膜可明显提高经济收入,张绿1号覆黑膜较常规品种不覆膜种植增收6741元/hm 2。张绿1号覆黑膜将成为生产上主要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绿豆由于其产量低下,种植面积不大,使得绿豆价格居高不下。笔者从如何提高绿豆的产量以及病虫病害防治做以简要浅析。  相似文献   

20.
<正>赤峰市是全国杂粮杂豆主产区之一,绿豆在全市杂粮杂豆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赤峰市是典型的潜山丘陵旱作农业区,干旱少雨是绿豆种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最大障碍。由于本区绿豆多种植在旱地,产量普遍较低,年际间波动大,平均亩产47 kg,2012年最高亩产达到80 kg,2009年则几乎绝收。2011年赤峰市开始实施绿豆全覆膜种植试验示范,2015年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国公府村村民于俊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