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用种公鸡饲养管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言道“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这里的道理不言而喻。对于种禽业来讲,我们不能只是重视产蛋多少而忽略了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而应该把培育优良种公鸡当做更加重要的工作来抓。从现时的肉种鸡生产性能指标来看,母鸡的产蛋率及合格种蛋率的潜力挖掘已有限,而种蛋受精率从多批次鸡的情况来看相差较大,这正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种公鸡性成熟良好的标准是:腿长、平胸、羽毛光泽、鸡冠红润、目光明亮有神、行动灵活敏捷、叫声洪  相似文献   

2.
在此阶段主要目的是,培育坚固的骨骼,修长的腿和胫的种公鸡,为日后种公鸡的生长发育和限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1-20周龄公母分群饲养 0-5周龄(育雏期)饲养管理:佳和黄肉种鸡公鸡叶5周龄的培育目标是:体格健壮,腿长、平胸,睾丸发育良好,体重比母鸡高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的角度约成45度。为使种公鸡有较长的腿部,种公鸡早期不能过渡限制饲喂。因为8周龄前腿部骨骼生长较快。种公鸡在0-5周龄饲喂雏鸡料,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4.
我场饲养父母代种鸡约12万套,笼养,全部采用人工授精,年平均受精率达95%以上。笔者根据我场的生产实践经验汇总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要点如下,供同行参考。一、采精前的准备工作1.对种公鸡的要求:(1)符合品种特征。(2)康、冠大且鲜红、活动力强、眼睛明亮、有神。(3)生产性能优良,肛门能向外翻,生殖器要能勃起。适用于人工授精的种公鸡腹部柔软,泄殖腔大而松弛、湿润,两手提起翅膀尾巴上翘,性反射较好。(4)精液品质良好。另外种公鸡要有一定的营养保证。一般要求种公鸡日粮粗蛋白含量12%~14%,能量11.2…  相似文献   

5.
1种公鸡的选择 优质的种公鸡在使用之前,应第一次选择40日龄左右,挑选出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发育快且鲜红的小公鸡。第二次选择:17-19周龄,种公鸡上笼时,选择第二特征好,体格健壮。双腿结实,腹部柔软,体质量中等,按摩背部和尾部时,能尾巴上翘、有性反射的公鸡。第三次选择:22周龄,采精调教时,在正式使用前经过2w时间对种公鸡的训练,淘汰采不LH精液或精液品质差和生活力不好、有缺陷的公鸡,最后按一定的公母比例(1:30-1:50),并准备5%后备种公鸡留足后。把多余的公鸡进行淘汰处理。  相似文献   

6.
现代肉种鸡良好的孵化率来自于所采用的能够使其繁殖系统得到充分发育而其巨大的生长及胸肌肉储备能力得到合理控制的饲喂和管理方案。生长期的良好开端对获得均一的体重、良好的器官和骨骼发育是非常关键的,并且这也与公鸡以后的繁殖能力密切相关。1~8周龄时雏公鸡应达到其标准体重,8周龄时其骨骼的发育状况应达到成年种公鸡的75%。在黑暗的圈舍中,光照强度和持续光照时间应该能够充分满足0~4周龄雏公鸡的采食需要。4~6周龄时体重超标对仔鸡的繁殖性能会有不良影响。过渡超重的公仔鸡骨骼发育将很大,且为了维持繁殖期良好的体况,需要更大的体重和更多的饲料。  相似文献   

7.
蛋用种鸡的人工授精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场家采用。我场在人工授精实践中,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改进,使种蛋全年平均受精率保持在94%以上,最高受精率达98.4%,充分发挥了种鸡笼养的优势,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人工授精种蛋受精率的高低,除受遗传、饲养管理技术、营养水平、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与精液品质和授精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将这两方面的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种公鸡的培育、选留和训练育雏、育成期必须重视公鸡的体重及整齐度、控制体重,注意营养需求,为公鸡以后的良好表现打下基础。种公鸡的选留:在6-7周龄时…  相似文献   

8.
一、种公鸡的选择优秀的种公鸡在使用之前,应该至少经过三次的挑选。第一次选择:40日龄左右,挑选出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发育快且鲜红的小公鸡。第二次选择:17~19周龄,种公鸡上笼时。选择第二性征好,体格健壮,双腿结实,腹部柔软,体重中等,按摩背部和尾部时,能尾巴上翘、有性反射的公鸡。第三次选择:22周龄,采精调教时。在正式使用前经过二周时间对种公鸡的训练,淘汰采不出精液或精液品质差和生活力不好,有缺陷的公鸡,最后按一定的公母比例(1:30~50),并准备5%后备种公鸡留足后,把多余的公鸡进行…  相似文献   

9.
一种公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公母分饲 育雏期即开始实施公母分饲。母鸡为了获得良好的产蛋性能,一般都是在4~5周龄实行限制饲喂的方案;而为了使公鸡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长有坚实的骨骼和修长的腿胫,育雏期应采取自由采食,不可限制其早期生长,因为8周龄之后公鸡的腿胫生长会明显减慢,而腿胫的长短以及胸部的平坦程度对公鸡的交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只有使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才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11.
Fred H.Kao 《中国家禽》2008,30(10):36-37
1 种公鸡的管理目标 为提高种公鸡的利用率与孵化率,良好的种公鸡管理不可缺少,种公鸡的管理目标包括:提高下代孵化率与整齐度;采取良好的农场管理与生物安全措施以尽量增加下代总数.  相似文献   

12.
韩枫 《山东家禽》2004,(8):14-16
在世界范围内。只要使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就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然而,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13.
饲料的生物学全价性对种公鸡的繁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也与能否搞好种鸡人工授精,生产出合格的种蛋有关。产蛋母鸡的饲料生物学全价性问题目前研究的较多,也比较成功;现在还没有较科学的种公鸡饲料体系,一般使用产蛋母鸡饲料,这样不是很科学的。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参照一些相关的资料,谈一些看法。1蛋白质  种公鸡要求在各种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平衡的条件下,日粮含蛋白16%。在必需氨基酸中,精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直接参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因此,在种公鸡日粮中,适量补充精氨酸(不超过0.5%)对增加精子密度是很有效果的。2能量…  相似文献   

14.
刘胜军  杨隽 《中国家禽》2001,23(15):25-26
近几年来我院实习牧场种蛋的人工受精率一直保持在 92%以上,入孵蛋孵化率不低于 82%,总结经验如下: 1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精液品质的好坏是决定种蛋受精率的先决条件,而种公鸡饲养条件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精液的品质和数量,因此种公鸡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说健康的雏鸡是养好种鸡的基础的话,则育成期的管理则是保证公鸡质量的关键一步。在公鸡的管理中运动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种公鸡的饲养也是如此,育成时期有条件的鸡场最好不要把公鸡和母鸡一起放在中雏笼中饲养,公鸡的体型较大,生长发育也比母鸡快,中雏笼空间狭小,公鸡…  相似文献   

15.
我场饲养父母代种鸡约12万套,属笼养方式,全部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年平均受精率达95%以上。笔者根据本场的生产实践经验汇总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要点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采精前的准备工作 1对种公鸡的要求 ①种公鸡的选择要符合品种特证。②要生长健康、冠大、鲜红、活动力强、眼睛明亮、有神。③生产性能优良,肛门能往外翻,生殖器要能勃起,适合人工授精,腹部要柔软.泄殖腔大而松驰,湿润。两手提起翅膀尾巴要上翘,性反射较好。④精液品质要好。另外种公鸡要有一定的营养度。一般要求种公鸡日粮粗蛋白含量12%-14%,代谢…  相似文献   

16.
邢攸荷 《山东饲料》2004,(10):39-40
肉用种公鸡配种潜力的发挥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和农户养鸡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上作实践和各地的一些先进经验,特将发挥肉用种公鸡配种潜力的三期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种公鸡选留 采精公鸡必须来自双亲健康、高产、具有品种优良特征性状的后代。外观发育良好、体质健壮、肌肉结实、前胸宽阔、眼睛明亮有神,灵活敏捷,叫声清亮;腿脚粗壮,脚垫结实富有弹性;羽毛丰满有光泽,第二性征明显,鸡冠和肉髯发育良好,颜色鲜红为佳,因该性状与精液品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前,肉种鸡笼养、人工授精的技术应用已经普及,但是笼养种鸡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肉种鸡笼养人工授精技术,经过多年来生产实践和研究,种蛋受精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这与科学的饲养管理和人工授精人员掌握的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一、种公鸡的饲养与管理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公鸡的精液品质和精液量,从而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因此,在种公鸡的饲养管理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1.种公鸡的选择种公鸡一般要经过三次选择:(1)在育雏结束(6周龄末)转入育成舍时,选留健康、…  相似文献   

19.
谭国冰 《中国家禽》2000,22(3):24-25
笔者在种公鸡培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所主持的平养条件下种蛋受精率水平全期平均为91 2 % ,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现将种公鸡生长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归纳如下 ,仅供同行探讨和借鉴。1育雏期管理的目标是取得较高的成活率、较好的均匀度和较理想的体重(见表1和见表2)。1 1做好进鸡前的准备工作防止种公鸡早期感染疫病是提高成活率的前提。进鸡前要对种公鸡的饲养环境包括鸡舍、设备、用具、垫料进行立体化、多层次、多批次的严格消毒处理 ,经化验合格后方可进鸡。由于种公鸡群体小而弱 ,要将公鸡的育雏围栏安排在栋舍中最佳位置 ,…  相似文献   

20.
种用公鸡繁殖期最佳营养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38周龄伊莎褐蛋用型父母代种鸡,研究了种公鸡繁殖期最佳营养水平。方法:选取30周龄体重接近伊莎褐蛋用型父母代种公鸡54只、种母鸡576只,种母鸡饲喂同一产蛋鸡料,种公鸡分别饲喂以下3种日粮,1号料高蛋白(18%)、高氨基酸(赖氨酸092%、含硫氨基酸066%)、高钙(36%),2号料低蛋白(132%)、低氨基酸(赖氨酸059%、含硫氨基酸046)、低钙(10%),3号料同2号料仅更换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结果:1、采用低营养水平日粮时同高营养水平日粮相比,种公鸡的精液品质、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种公鸡的体况无不良影响;2、采用种公鸡专用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使种蛋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提高215%、3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