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不同限喂方法对肉用种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隔日限喂、每日限喂、“周五·二”限喂三种不同限时饲喂方法,观察对AA父母代肉用种鸡(6—17周龄)体重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日限喂的肉种鸡体重均匀度最好,趋于标准均匀度,而每日限和“周五·二”限喂的体重均匀度差距较大。三种限时饲喂方法,其体重均匀度差距较大,分别是80%、59.5%和60.0%。可见,对6—17周肉种鸡而言,隔日限饲法不失为理想限饲法  相似文献   

2.
1 初生雏鸡质量 尽量选用同批祖代种鸡所产的种蛋孵化出来的父母代鸡雏,这样的鸡群初始均匀度就很好。如祖代鸡同批数量较少,也应选择同周龄或周龄相近的种鸡所产的种蛋。若体重大小不均,则应大小分开饲养,种雏体重最低不低于35克。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比樱桃谷育成种鸭借鉴肉种鸡限饲方式而采用的"5+2"限饲法与传统的每日限饲法对生产成绩的影响,选择4周龄同批次樱桃谷后备种鸭404只(其中360只母鸭、64只公鸭),公母鸭均随机平分成4个试验小组,其中2组采用传统的每日限饲方式,作为对照组,另2组采用非传统的"5+2"限饲法(一周5d投喂,2d不喂料)进行饲养,饲养到34周龄结束,比较分析这2种不同限饲方式下种鸭生产成绩的差异,以探究能减少人工劳动量及减少对鸭群应激的一种更优的非传统限饲法。试验结果显示,2种限饲方式下后备种鸭的死淘率、鸭群均匀度、种蛋受精率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5+2"限饲法却明显延缓了产蛋率上升的速度,育成期采食量增加了714g/只鸭。本次试验数据表明,这种"5+2"限饲法不适合樱桃谷后备种鸭的限饲。  相似文献   

4.
肉用种鸡育成期均匀度的高低决定着种鸡生产水平的高低。若均匀度高,种鸡的成活率、最高峰产蛋率就较高,高峰产蛋期维持时间长,人舍母鸡累计产蛋数多,种蛋受精率、孵化率高,后代的生产成绩好,因此取得较好的均匀度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影响种鸡育成期均匀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l日龄苗鸡的质五。如果苗鸡是由不同生产周龄且周龄相差很大的几批种蛋孵化而来,那么均匀度开始时必定很差。采取补救措施是将个体小的鸡只挑出来,加强饲养。苗鸡最好是用一批种鸡所产的种蛋或种鸡周龄相近的种蛋孵化。2.环境温度。不仅要求室…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济宁百日鸡繁殖性能及初生雏鸡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41~48周龄济宁百日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40周龄体重接近、产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的健康济宁百日鸡产蛋种鸡525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鸡。各处理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3%、14%、15%、16%和17%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极显著影响了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P0.01),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2)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了种鸡的产蛋总数、种蛋合格数和出雏数(P0.05或P0.01)。3)44周龄种蛋孵化的初生雏鸡,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仅显著影响了心脏指数(P0.05);48周龄种蛋孵化的初生雏鸡,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了小肠指数(P0.05),极显著影响了肝脏指数和血清尿酸含量(P0.01)。综合试验结果,满足41~48周龄济宁百日鸡种鸡最佳繁殖性能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4.81%。  相似文献   

6.
肉种鸡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蛋期的生产水平,均匀度高的鸡群开产后产蛋率上升快,高峰持续时间长,蛋重均匀,死淘率低,后代生产成绩好。所以培育肉种鸡的过程中,对均匀度的控制极为重要,它包括体重、体型、性成熟均匀度三个方面,其中以体重均匀度最为重要。笔者认为要控制好肉种鸡均匀度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11日龄雏鸡质量尽量选用同一批祖代种鸡所产的种蛋孵化出来的父母代鸡雏,这样的小鸡群开始均匀度就很好。如祖代鸡同批数量较少,也应选择同周龄和周龄相近的种鸡所产的种蛋,这样小鸡相差也不大。若种雏重量大小不均,…  相似文献   

7.
将 48 0只 15周龄AA父母代肉用种鸡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12 0只 ,设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40只。 4组试验鸡分别按每日限饲、隔日限饲、“五、二”限饲和“四、三”限饲 4种限饲方式进行饲喂 ,以研究不同限饲方式对均匀度的影响。试验期 7周。结果表明 :在育成后期 ,采用每日限饲方式 ,肉用种鸡均匀度最好 ,为71.6 % ,显著高于隔日限饲、“五、二”和“四、三”限饲方式肉用种鸡的均匀度 (P <0 .0 1) ;而采用隔日限饲、“五、二”限饲和“四、三”限饲方式 ,肉用种鸡的均匀度较低 ,分别为 5 5 %、5 6 .7%、6 0 % ,且它们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因此 ,在育成后期 (15~ 2 2周龄 )、笼养条件下 ,肉用种鸡采用每日限饲的方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1限饲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代种鸡母鸡自由采食2周,公鸡自由采食4周,母鸡从第3周、公鸡从第5周开始,一直到66周淘汰均实行限制饲喂。限制饲养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肉种鸡的生长速度,使体重稳步增长、体重符合标准要求、鸡体重均匀度和体况均匀度高,在25周前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适时开产,并达到高产、稳产,保持较高的种蛋合格率和受精率,提高入孵率、健雏率。争取每套种鸡生产健康雏140只以上,这样的鸡群证明限饲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一、种母鸡的培育目标0~12周龄为种鸡骨骼生长发育控制期。13~24周龄为种鸡性成熟控制期。1.育雏目标雏鸡4周龄体重应达到430克,胫骨长要求达到6.6厘米,胸骨长要求达到5.72厘米,体重以430克时体型较好。2.育成鸡目标较小的骨架、较短的胸骨,并有较丰满的胸肌。育成鸡和25周龄种鸡的体重、胫长及胸骨长度目标见表1。肉种鸡在13周龄以后性器官开始发育,而且骨架相对完成生长和定形。如果母鸡在12周龄以前限饲不当,骨架生长没有控制好,形成了大骨架,则会推迟开产,在产蛋高峰期还会采食较多的饲料。3.肉种鸡在育成期的限饲方法限饲方法很多,下…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取165、175和185日龄的"京红1号"商品代种蛋各3 024个,自48~53 g蛋重范围内,以每间隔1克为一组分别划分为1、2、3、4、5组,53 g以上为第6组,每组504个,共计9 072个,各组同时入孵。入孵前和孵化第18天分别称取各组蛋重,计算各组种蛋孵化18 d的失重率;出雏后记录各组的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和出雏鸡体重;饲养期间,记录各组种蛋所孵化雏鸡各周龄末的平均体重与每天的死淘只数,对试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雏体重与入孵蛋重呈线性相关,出雏体重为入孵蛋重量的68%~69%;蛋重和日龄两因素均对种蛋孵化和雏鸡饲养产生显著影响(P0.05),日龄因素直接影响了种蛋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和1周雏鸡体重的饲养指标,蛋重因素影响雏鸡出雏重、1~4周龄的体重与1~10日龄的死淘率等饲养指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利用率,建议需要运输时间在4 h以内的客户,"京红1号"入孵种蛋标准可界定为种鸡于175日龄后所产的51 g以上种蛋。  相似文献   

11.
提高笼养肉种鸡均匀度应从体格均匀度、体重均匀度和性成熟均匀度三方面去做,1~6周重点抓体格均匀度,7~15周重点抓体重均匀度,1~28周重点抓性成熟均匀度。1提高体格均匀度的措施 体格均匀度是指鸡只骨架大小的一致性。它只能靠眼观、手摸去衡量。1.1前期管理 夏季提前2d.冬季提前3d用暖气片全舍升温,;雏鸡运到育雏分场,把祖代场一批相同日龄种鸡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鸡运进一栋舍,放入中层鸡笼,每个雏鸡笼中放14~16只鸡,确保每笼中鸡数相同,不让雏鸡串笼;鸡放完后开始逐只逐笼地开水,把鸡嚎浸入水中,然后…  相似文献   

12.
1 选择优质的雏鸡 养鸡户在购买雏鸡时必须严格把关,雏鸡最好使用一批种鸡所产的种蛋或种鸡周龄相近的种蛋孵化;管理混乱、生产水平不高的种鸡场很难提供具有较高生产性能的雏鸡,因此应从技术力量强、孵化技术过硬、有相当饲养规模及未发生过疫情的种鸡场购雏.  相似文献   

13.
<正>雏鸡孵化有6项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种蛋的选择选择优秀、健康的种鸡所产的1周以内的种蛋,最好是3~4d的种蛋。2周以上的种蛋,孵化期推迟,孵化率低,孵出的雏鸡软弱。胚蛋表面要干净清洁,蛋重适  相似文献   

14.
谭文君 《水禽世界》2006,(10):18-18
1提供优质均衡的健雏优质的雏鸡是养好肉用鸡的根本,也是保证肉雏鸡均衡生长的首要条件。所以,最好选用同一批种鸡所产种蛋或种鸡的周龄相近的种蛋孵化的鸡苗。这样鸡苗大小均匀,便于管理。2加强育雏期的管理育雏期的管理是提高均匀度的关键,特别是要做好育雏阶段的保温工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雏鸡的均衡生长,在做好保温的同时应注意通风换气,勤换垫料等,以免育雏室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断喙是育雏阶段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断喙不当,直接影响采食,造成雏鸡生长不均匀。所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提高育雏阶段均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体重管理1限饲方法1—6周每日限饲。该阶段是给种鸡的均匀度和体形结构打基础的时期,尤其是前4周种鸡的蛋白积累量,会影响4周后的体重和均匀度,以及开产后蛋的大小、尺寸和产蛋率。7~12周四三限饲。通过严格限制饲喂避免鸡只超重,并维持良好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18.
一鸡群在其生长周龄的40周以后,由于公鸡龄期和体重的增加(另有部分淘汰和死亡),种蛋的受精率会下降,不能孵化出更多的雏鸡,这样就达不到饲养种鸡的目的,此时有必要在鸡群中补充一些后备公鸡,以提高种蛋受精率。在一批相对稳定的鸡群中补充一些后备公鸡,是一项有一定技术难度的  相似文献   

19.
均匀度是指鸡群生长发育的整齐程度,它包括体重、体型、性成熟等诸多因素,其中以体重的整齐性最为重要。均匀度达70%(推荐体重或标准体重±10%范围内)以上为合格种鸡群。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种鸡产蛋率上升快慢、高峰持续时间长短、全期产蛋数、蛋重一致性及种鸡产蛋期死淘率等。现代的肉用种鸡生长速度快,易沉淀脂肪,体重不易控制,均匀度较低。要提高肉用种鸡的均匀度,必须采用综合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1制定科学的限饲程序,严格控制体重肉用鸡的限饲方法很多,包括每日限饲、隔日限饲、二一限饲、四三限饲、五二限饲、六一限饲等方式。…  相似文献   

20.
AA父母代种鸡限饲期的新做法经过几年实践,笔者总结出AA父母代种鸡育成期几个关键环节的做法如下:一、适时限饲:为了提高种鸡的均匀度,减少应激反应,限饲时间应适当提前,母鸡可从2周龄末或3周龄初开始,以4周龄末个体体重不超过460克为宜;公鸡从4周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