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正绿竹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南部以及福建、广东、广西等区域,是我国中南亚热带地区著名的夏秋季笋用丛生竹,因笋体形似马蹄,又名"马蹄笋"。绿竹在浙南产笋期为6月至10月,恰值浙江省毛竹春笋、冬笋、雷竹笋等主要笋用竹的产笋淡季,笋期长达4个多月。马蹄笋属典型的泥下笋,笋体适中(300~650克),可食率高,笋肉厚  相似文献   

2.
绿竹属禾本科竹亚科绿竹属丛生竹种.是我国南方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之一.因其笋形似马蹄.故俗称“马蹄笋”。马蹄笋是食笋用笋家族中的上乘品种.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绿竹笋用林以促进产笋、提高笋产量为目的,现将绿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绿竹,别称毛绿竹,为著名丛生笋用竹种之一.其笋细嫩清脆,味甘美,因笋体呈马蹄形,故又称马蹄笋.绿竹主要分布在温暖地带,产笋期长,每年6~10月为出笋期,而这一时期正好是象山县鲜笋供应的淡季.  相似文献   

4.
浅谈平阳县马蹄笋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荣善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2):12-12,40
马蹄笋,又名绿竹是温州著名优良丛生食用笋竹种,因其笋形似马蹄,故俗称"马蹄笋"。马蹄笋为平阳县传统名优特产,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本文介绍了平阳县马蹄笋种植现状并指出今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马蹄笋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竹,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优良丛生竹种(指没有竹鞭,地下茎粗短,竹竿呈丛生状的竹子,也称合轴丛生竹)之一,主要分布在闽台、两广和浙江省平阳、瑞安、苍南等地.绿竹出笋期长,其笋形似马蹄,俗称"马蹄笋".其笋味鲜美,营养丰富,为笋中上品,深受群众喜爱,现已成为山区农民发展效益农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绿竹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优良笋用丛生竹,因其笋形似马蹄,故称“马蹄笋”。马蹄笋是食用笋中的上乘品种,笋期长(5-11月),笋质脆嫩,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含有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磷、铁、钙等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7.
从种植地选择、母竹准备、造林技术、竹林管理、采笋留竹技术、竹笋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绿竹(马蹄笋)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绿竹在瑞安市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蹄笋促成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分前后提早晒目并给予充足的晒目时间以及在笋芽萌发时(2月份)对林地进行覆盖虽然都能提早马蹄笋的出笋时间并延长笋期,但提早晒目能提高产量而林地覆盖产量却有所下降;此外,提早晒目技术投入少、操作简单,比林地覆盖技术更为实用。施肥虽然不能有效提早马蹄笋的出笋时间,但能显著增加马蹄笋的产量,因此在绿竹生长过程中要施加足量的肥料,特别要保证氮肥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绿竹,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优良丛生竹种(指没有竹鞭,地下茎粗短,竹竿呈丛生状的竹子,也称合轴丛生竹)之一,主要分布在闽台、两广和浙江省平阳、瑞安、苍南等地。绿竹出笋期长,其笋形似马蹄,俗称“马蹄笋”,笋味鲜美,营养丰富,为笋中上品,深受群众喜爱,已成为山区农民发展效益农业,  相似文献   

10.
绿竹是笋用丛生竹,竹笋呈马蹄形(俗称马蹄笋),产笋期是夏秋,故称夏季竹笋。其肉质脆嫩,食味鲜美,是笋类中的佳品。绿竹笋期长,产笋期6至10月,要优质丰产,必须集约经营。如平阳县水亭乡前爿村笋农蔡兴旺2.7亩竹园,1985年亩产笋206公斤,1986年通过集约经营后,产笋量逐年增加,1992年亩产笋745公斤。利用此法栽培能使产笋期提早和延长,产量成倍增长,且笋体肥大、细嫩。  相似文献   

11.
绿竹笋又名绿竹黄金笋、马蹄笋。绿竹属慈竹属,系地下茎合轴丛生.为多年生常绿禾本植物。南安市柳城街道办事处桑林村于2002从台湾省引进种植绿竹笋8.7公顷。2004年绿竹笋产出上市,产鲜笋78吨,  相似文献   

12.
绿竹俗称马蹄竹,为合轴丛生型的笋用竹。竹笋鲜嫩莹白,营养丰富,清甜美味,具有明目开窍、凉血解毒、降压、降脂、清暑解腻之功效,是较为理想的美容保健食品。为夏秋季的上等蔬菜。加工的“马蹄笋”畅销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3.
马蹄笋,又名绿竹笋,是我国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所产,因其笋形似马蹄,故称“马蹄笋”。马蹄笋上市时间为6-10月.是夏令时节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填补了夏秋季鲜笋市场供应空白。  相似文献   

14.
马蹄笋是中国南方优良笋用竹种之一,在浙江省南部大规模栽植和经营.通过对马蹄笋生产技术的研究,确定了马蹄笋标准技术指标,制订了省级马蹄笋标准,促进了浙江马蹄笋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绿竹生态最适宜区福安市的绿竹施肥进行试验,并分析不同肥种、不同施肥次数对绿竹产笋量、笋体大小、 新竹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籽饼肥对绿竹产量的提高最好(每株绿竹产笋达0.81kg),其次为复合肥和尿素。施肥次数增加,笋产量及单个笋重增加明显。表明绿竹施肥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绿竹林丰产结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产笋量对比、丛立竹数和该丛当年笋产量的回归关系、以及绿竹丛立竹数 ( N)与丛冠幅 ( CW)的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量差异显著 ,由 1、 2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分别比由 1~ 3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和 1~ 4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多 0 .1 638kg和 0 .1 979kg.丛立竹数为 4~ 7(株 /丛 )的绿竹林 ,在相应最大密度下可获得最大笋产量 (笋产量大于 4650 kg/hm2 ) .研究结果提出了绿竹林丰产结构指标 ,可为绿竹丰产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绿竹低产林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福安市绿竹地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在现有的低产林中,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对绿竹低产林进行施肥、扒晒、绿竹竹竿年龄调整试验。结果表明,绿竹低产林改造对绿竹产笋量影响极显著,对竹材产量影响不显著;绿竹低产林改造后比低改前竹笋产量提高了358.67%~372.67%。绿竹经营保留1~2年生绿竹10丛左右,每年最好施肥2次,第1次在3~4月,第2次在9月中旬。每年3~4月扒晒20~30 d,有助于提高地温,促进芽目分化、早发育和笋个体的增大,有利提高绿竹单株的产笋量。  相似文献   

18.
霞早绿竹Banbusa oldhami‘Xia Zao’ ZSX是从霞浦县绿竹资源中偶然发现并选育出来的绿竹变异种,最主要特征是每年4月发笋,比普通绿竹提早一个多月;其形态变异是竹株高度比普通绿竹矮2~3m,更适合密植,具有增产潜力.霞早绿竹经过18a的繁育和多点栽培试验,鲜笋平均产量比普通绿竹增产20%~35%;经过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霞早绿竹发笋早、产量高、笋质优等优良性状相对稳定,成为变异新品种.2011年,福建省林木良种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福建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将霞早绿竹认定为优良品种.目前,已在霞浦县营建霞早绿竹良种繁育基地和笋用林基地140hm2,丰富了绿竹种质资源,并推广到福建省的连江县、厦门市同安区和广东省的珠海市等地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对浙南马蹄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种肥料组合研究施肥对马蹄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对马蹄笋出笋数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以春季施复混肥,夏季施无机配方肥的效果最好,较不施肥处理的出笋数量与产量分别增加68.00%和70.24%,较施用复合肥的高27.3%和26.5%,且春、夏二次施入较春季一次施入更有利于出笋;同时对笋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笋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改善了笋体品质。经综合分析认为:春季施复混肥(4.8 kg·丛-1),夏季施无机配方肥(尿素04 kg·丛-1,过磷酸钙0.59 kg·丛-1,硫酸钾0.44 kg·丛-1)对提高马蹄笋产量和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绿竹笋安全无害保鲜剂及气调贮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斌 《农业科技通讯》2003,(8):37-38,34
绿竹是南亚热带优良笋竹兼用竹种,主产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绿竹笋又称"马蹄笋",质地脆嫩、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其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磷、铁、钙等矿物质含量均高于毛竹笋及一些常见蔬菜,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