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提高东台市油菜机械化栽培的产量和效益,在总结分析东台市弶港镇油菜产区的基本情况、油菜机械直播栽培较人工移栽的优势的基础上,对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基肥用45%硫酸钾复合肥或磷酸一铵450kg/hm~2、尿素150kg/hm~2、持力硼3kg/hm~2;选用耐裂果、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优良品种("盐油杂3号"、"沣油737")种植;东台沿海地区机直播油菜的最佳播种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适宜播种期内播种量一般为2.25~3.75kg/hm~2;在油菜始薹至见蕾期,根据苗情适时追施薹肥,用尿素150kg/hm~2、45%三元复合肥225kg/hm~2;在始花期喷1次油菜专用硼钾钼肥,用量为1.5L/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用早熟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集成高密低氮、缓控释肥和生物调控技术,研究迟播油菜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结果表明,选用早熟油菜品种圣光127,在湖北省10月22-30日进行播种,播种密度为60万~105万株/hm~2,施氮量(纯N)为120~240 kg/hm~2的条件下,可获得1 814.3~2 777.4 kg/hm~2的产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有效降低施氮量,起到以密省肥的作用,也能缓解因播期推迟引起的产量下降。实施种子处理、选用缓控肥、适度化学除草和叶面补肥等绿色技术能够促进迟播油菜生长发育,缩短全生育期至190 d左右,能够满足湖北地区油-稻-稻(再)三熟制生产的要求。10月22、30日播种的各处理平均产量2 278.9 kg/hm~2,比全省平均产量2 100 kg/hm~2增产178.9 kg/hm~2,按照油菜子价格4.0元/kg计算,增效715.6元/hm~2。  相似文献   

3.
宁杂21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05N336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99.0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9.79%,平均产油量1 421.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26.10%;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828.8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3.87%,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在长江下游国家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7.28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09%,平均产油量1 168.65 kg/hm~2,比对照增产7.68%,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14.50 kg/hm~2,比对照增产8.8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宁杂21号优质高产、含油量高、抗(耐)病性强、综合性状好、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角果较大,这些特性十分有利于油菜的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4.
优质油菜集约化轻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质油菜集约化栽培配套技术研究结果 :①筛选出适宜直播的双低品种。②根据茬口早迟灵活选用不同播种方式 ,可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应用静电辐射等综合技术处理种子可使稻油共生期延长到 15d以上 ,以 7~ 10d的油菜苗素质较好。适宜的套播期为 10月上旬 ,最迟不得迟于 10月 18日 ,播量增至 7.5~ 9.0kg/hm2 ,施氮量控制在 2 2 5kg/hm2 ,密度 3 7.5万~ 5 2 .5万株 /hm2 ,氮∶磷∶钾应为 1∶0 .47∶0 .5 5。④将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 ,进行机械播种和收获。机播时要注意浅播匀播 ,机械收获前 5~ 7天 ,用 40 %乙烯利 5 2 5 0ml/hm2 对水 75 0kg/hm2 均匀喷雾进行角果催熟 ,促进角果成熟一致 ,且选用油菜专用收割机 ,可将菜籽损失率降低到 8%以内  相似文献   

5.
选用3个不同类型的紧凑型油菜品系,以松散型杂交油菜秦优7号为对照,在6个密度下(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分析了紧凑型油菜的产量潜力、高产结构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油菜品系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60万~75万株/hm~2)可获得高产(4500 kg/hm~2以上),且产量水平与对照松散型杂交油菜在适宜低密度下(15万~30万株/hm~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高产紧凑型油菜的产量结构为,一级分枝3~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76~102个,其中主花序角果数和产量分别占单株角果数和产量的50%左右。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紧凑型油菜的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了高产类紧凑型油菜能获得高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在西藏机械化生产油菜,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藏油12号为试材,在常氮(285 kg/hm~2)和低氮(150 kg/hm~2)条件下,设置种植密度为30万、60万、90万、120万株/hm~2,分析氮肥水平与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主茎长度和有效分枝数明显减小,株高略有降低,而分枝高度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且常氮处理的各株型指标高于低氮处理。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产量减小,千粒质量持续增加,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油菜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常氮处理在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各值达到最大,低氮处理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各值达到最大。因此,施氮量正常时(285 kg/hm~2),种植密度应控制在60万株/hm~2左右;施氮量较低时(150 kg/hm~2),种植密度应控制在90万~120万株/hm~2范围内,这有利于油菜农艺性状的发挥和籽粒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控化肥投入,探索油菜轻简化种植优化高产施肥技术。本文设置了5个直播油菜不同施肥运筹处理,研究在油菜苗期、越冬期、薹期等关键需肥期不等次数追施不等比例肥料对油菜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肥料用量和施肥次数的增加,油菜产量随之提高。其中,以施纯N 286.50 kg/hm~2(基肥148.5 kg/hm~2、苗肥48.7 kg/hm~2、越冬肥40.6 kg/hm~2、薹肥48.7 kg/hm~2)、P_2O_587.75 kg/hm2(基施)、K_2O 135.00 kg/hm~2(基肥、薹肥各67.5 kg/h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达2 931.31 kg/hm2,较习惯施肥(施纯N 195.00 kg/hm~2、P_2O_556.25 kg/hm~2、K_2O 56.25 kg/hm2)处理增产45.95%;施纯N 286.50 kg/hm~2(基肥148.5 kg/hm~2、越冬肥69.0 kg/hm~2、薹肥69.0 kg/hm~2)、P_2O_587.75 kg/hm2(基施)、K_2O 135.00 kg/hm~2(基肥、薹肥各67.5 kg/hm~2)处理产量也处于较高水平,但这2个处理植株贪青、倒伏,不利于机械收获,投入成本大;纯N 148.50 kg/hm~2、P_2O_587.75 kg/hm~2、K_2O 67.50 kg/hm~2作基肥一次性施入,较习惯施肥增产2.95%,植株成熟一致,利于机械收获,适宜轻简化栽培肥料运筹。  相似文献   

8.
[目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协调各栽培因子之间的关系,挖掘油菜生产潜力,寻找高产、稳产的直播油菜栽培模式。[方法]以杂交品种黔油30号为试材,研究相同磷、钾、硼用量下不同播期、种植密度、施氮水平对直播油菜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播期的推迟,冬至前平均单株绿叶数、地上部干(鲜)重、有效分枝数减少,全生育期缩短;在相同播期和施氮水平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逐渐变小,根颈粗、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下降;同一播期和种植密度下,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株高增加。[结论]在9月30日~10月10日播期内施纯氮90~270 kg/hm~2、种植密度15万~60万株/hm~2时油菜平均单产可达2 400 kg/hm~2以上,节本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乙烯利催熟油菜角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对提高油菜籽产量有效果,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施乙烯利处理的油菜籽含油量下降,但全田油菜角果成熟一致,有利于减少机械收获损失。80%油菜角果成熟时喷施1000mg/kg乙烯利药液,油菜籽产量和含油量分别为2050.1kg/hm2、39.28%,比对照增产3.7%、减少1.52个百分点,成熟期比对照提早1d;70%油菜角果成熟时喷施500mg/kg乙烯利药液,油菜籽产量、含油量分别为2044.5kg/hm2、40.11%,比对照增产3.4%、减少0.69个百分点,但对成熟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汉油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机直播油菜产量和抗病性(菌核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在30万~36万株/hm~2范围时,汉油8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210.04~215.91 kg/667m~2);继续增加密度,油菜菌核病发病严重,倒伏明显,对产量有直接影响,也加大了机械化收获的难度。从经济角度来看,建议机直播油菜汉油8号的最适栽培密度为30万~36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缺素试验的甘蔗专用肥三要素参数及配方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N、P、K缺素试验.测算出三要素土壤原料蔗生产能力每公顷分别为69 510kg、61 650 kg、65 640 kg.根据广西旱地甘蔗模式施肥公式,计算出针对该蔗区目标产量每公顷达到90000 kg时,N、P2O5、K2O三要素吸收参数分别为179.27 kg、274.94 kg、217.56 kg,根据GB15063-2001复混肥料技术标准,初步设计针对该蔗区甘蔗专用肥配方养分总量为30%,N:P2O5:K2O=8:12:10.依此配方生产样肥在该蔗区进行肥效验证.比对照增产、增糖分别为21.4%、0.43%(绝对值).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冬作马铃薯高效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N∶P2O5∶K2O为1∶0.5∶2的肥料配比,氮素基准设4个水平:90、1351、80和225 kg/hm2,不施N肥为CK,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主茎数、株高、块茎数量与产量的差异。[结果]不同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主茎数、株高、块茎数量与产量差异显著。主茎数与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随着施肥量增加,株高表现出"U"形变化趋势,N肥水平为180 kg/hm2时植株最矮;N肥水平为135 kg/hm2时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64.9%。其次是90 kg/hm2,增产8.0%。[结论]该配方肥中N肥水平为90~135 kg/hm2时,对马铃薯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江淮地区稻油二熟制水稻秸秆还田后的油菜免耕生产力保持技术。[方法]通过选择油菜种植品种,调控播种密度、运筹肥料等栽培技术开展研究。[结果]水稻秸秆还田下油菜免耕直播,选择分枝数少的品种便于油菜机械收割;相同施肥条件下,棉油11号15.0万棵/hm2处理比24.0万棵/hm2处理的有效分枝数多38.96%,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时,理论产量比15.0万棵/hm2处理高81.41%,实际产量高47.44%。在油菜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情况下,不同施氮量对油菜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均有影响,以施氮量210 kg/hm2理论产量最高,达3 671.70 kg/hm2。[结论]适当调控油菜直播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油菜生长,适当密植能提高油菜产量,同时便于油菜机械收割。  相似文献   

15.
黔苦2号苦荞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黔苦2号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黔苦2号为试材,根据播种量(x1)、氮肥施用量(x2)、磷肥施用量(x3)、钾肥施用量(x4)对黔苦2号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荞麦产量与各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2 155.60-94.03x1-76.73x12-53.25x22-65.18x32-68.29x42。通过模拟研究,黔苦2号在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为2 172.90 kg/hm2。其相应的播种量、纯N、P2O5、K2O分别为41.25、60.00、195.00和52.50 kg/hm2。产量≥2 025.00 kg/hm2的相应的播种量、N、P2O5、K2O为:45.36~52.14、52.50~67.50、173.16~216.84和46.62~58.38 kg/hm2。各因素对黔苦2号产量的影响为播种量>磷肥>钾肥>氮肥;不同因素的互作表现为播种量氮肥互作>播种量钾肥互作>磷钾肥互作>氮磷肥互作>氮钾肥互作>播种量磷肥互作。[结论]建立了黔苦2号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并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长期施用磷肥对冬小麦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21年的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测定了冬小麦每株有效小穗数、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和干物质量以及植株和土壤中的氮、磷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磷肥(45~135 kg/hm2)能提高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并能显著提高每株有效小穗数、成穗数和冬小麦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继而显著提高产量,其中当磷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2 869.0kg/hm2,但磷肥施用量过大(达到180 kg/hm2)时,成穗数和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降低,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冬小麦的氮素累积动态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增施磷肥能增加冬小麦吸氮量,但到成熟时,冬小麦地上部分出现氮素损失,损失量达13.4%~44.2%;长期施用磷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土壤磷素含量,其中全磷含量增加10.7%~64.5%,速效磷含量增加234.6%~667.3%。长期合理施用磷肥,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吸氮量以及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农艺措施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统计分析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特点,研究机插密度和肥料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以优化机插水稻农艺配套措施。[方法]分别设置3种机插秧规格和3种氮肥作基蘖肥与穗肥配比田间试验,考察产量及其构成差异。[结果]结果表明,机插水稻增产增收明显,单产在5737.5~10315.7 kg/hm2时,产量与总颖花量及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适宜的机插规格应掌握在11.7~13.3 cm×30.0 cm,基本苗75万~105万/hm2。土壤肥力中等,单产要求在9000 kg/hm2以上时,投入总氮(纯)应为270~300 kg/hm2,N∶P2O5∶K2O为1.0∶0.3∶0.5,氮素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宜为5∶5或6∶4。[结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策略适宜走建立适中群体、抬升后期肥料运筹比重、提高成穗率、主攻大穗、增加千粒重之路,穗数型增产与穗重型增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种量和肥料用量对青稞子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有霖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536-1539
利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青稞播种量、钾肥、磷肥和氮肥施用量与青稞子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青稞不同播种量、氯、磷、钾肥施用量对青稞子粒产量的影响为氮肥>磷肥>钾肥>播种量.青稞播种量、钾肥、磷肥、氮肥施用量过高时,产量下降的程度为钾肥>播种量>磷肥>氮肥.在一定范围内,钾肥低施用量在低播种量的情况下,青稞子粒的产量低,钾肥高施用量在高播种量的情况下,青稞子粒的产量高.在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和播种量单因素情况下,随着青稞播种量、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青稞产量逐渐增加,当增加到一定值后,又逐渐下降,过低、过高的青稞播种量、氮肥、磷肥、钾肥的施用量均可降低青稞产量.青稞子粒产量最高时的最优组合为播种量350 kg/hm2,施纯N 75.0 kg/hm2、P2O560.0 kg/hm2、K2O 22.5 kg/hm2,此时青稞子粒最高理论产量为3817.73 kg/hm2.  相似文献   

19.
氮肥施用对杂交大豆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探索杂交大豆在不同氮肥因素水平下的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杂交大豆杂优豆1号为试验材料,以常规高产大豆蒙91-413为对照,设置5个水平3次重复的氮肥处理,进行杂交大豆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终花期时杂优豆1号的分枝数在氮肥水平为90 kg/hm2的C、E处理中分别为7.0和7.4,在氮肥水平为45 kg/hm2的B、D处理中分别为6.4和6.8,在未施氮肥的A处理中仅为6.2;杂优豆1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在氮肥水平90 kg/hm2的C、E处理中分别为104.0个和105.4个、188.0粒和201.0粒2、9.8 g和31.3 g,在氮肥水平45 kg/hm2的B、D处理中分别为95.8和98.8个1、65.7和166.6粒2、6.6和27.0 g,未施肥的A处理中分别为83.9个、141.3粒2、4.8 g。杂优豆1号在C、E和B、D处理中的小区产量分别为4.284、.38和3.813、.82 kg,比A处理增加21.2%、24.1%和7.9%、8.2%。[结论]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杂交大豆单产,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晋甘薯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4~1997年,对晋甘薯3号的施肥量、密度、扦插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晋甘薯3号的最佳施肥量为N1131~1386kg/hm2,P2O511625~12855kg/hm2,K2O3681~4359kg/hm2;合适的密度为52500株/hm2,适宜的扦插期为4月25日左右。执行这套方案,甘薯产量可达450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