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橡胶抗寒高产选育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适应我国在南亚热带地区橡胶栽培的需要,六十年代初开始了橡胶抗寒高产选育种的研究.经过20多年工作,选育出抗寒高产优良品种,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因地制宜种植,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建立了用人工低温与前哨点抗寒苗圃系比相结合的鉴定苗期抗寒力的方法.并从理论上探索橡胶抗寒性状的遗传规律与亲本选配原则.本文还总结了抗寒高产育种进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从三方面改进工作:即选择抗寒力特强的种质;培育幼态无性系;重视抗寒高产母树的优良性状;超亲育种.预计对提高橡胶树的抗寒力及产量水平均有较大推动.  相似文献   

2.
我国偏北植胶区五十年代初开始橡胶北移,1955年以后开始橡胶树的抗寒选育种工作,抗寒选育种的历史还不到三十年.通过抗寒选育种工作,从植胶初期的普通实生树群体中和国内外引进的无性系中,鉴定选择出相对抗寒品系,这些品系在六十年代作为新的种植材料,比早期的实生树有了提高,而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更显示了它们在选育种上的成效.七十年代,抗寒的次生代无性系和以抗寒品系为亲本的有性系提供了抗寒、严量更好的种植材料.八十年代,以抗寒无性系为基础的抗寒、高产三合树开始显示了它的使用价值;高产抗寒有性系在部分地区生产上推广种植;抗寒无性系出现了初露苗头的新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低温和冬季自然降温条件下,应用电导法测定不同耐寒力橡胶无性品系茎、叶细胞膜渗透性,结果表明:抗寒性弱的橡胶无性品系细胞膜透性高、变幅大,离子外渗量多,抗寒性强的橡胶品系则相反。电导法可作为鉴定橡胶树耐寒力的早期予测方法。 但是橡胶树有些品系存在茎、叶耐寒力的不一致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同时测定茎、叶细胞膜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1991~1993年全国橡胶树优良品种推荐书推荐品系的表现,并结合马来西亚现推荐的橡胶树优良品种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国目前推广橡胶品种的产量比较高,热研88—13、海垦2、大丰95和云研277—5等4个中推级无性系的产量显著高于 RRIM600。同时,由于主要选用抗风或抗寒杂交亲本,现推广品种的抗风或抗寒能力,都明显增强。但鉴于我国主要植胶区台风较频繁,风害较重,使用的橡胶抗寒品种较单纯,今后还必须挖掘新杂交亲本的潜力,使我国抗风高产和抗寒高产的橡胶品种的培育步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2007/2008年冬春寒害中橡胶树新品系湛试327-13的抗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冬春的长时间低温寒害后,笔者对广东及广西植胶区试种的湛试327-13和部分其它品系进行了寒害调查.结果表明:湛试327-13的抗寒性表现良好,开割树与93-114接近;比当前种植的其它橡胶品系抗寒性强,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植株的树龄与抗寒性显著相关;种植小环境对2 a以内的幼龄树有较大影响;建议采取合理的生产技术措施以有利于抗寒栽培.  相似文献   

6.
叶柄电导法鉴定橡胶无性系抗寒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橡胶叶柄切段比叶圆片更适于作电导法材料。0℃/45h低温强度能鉴定出品系抗寒力差异。电解质渗出率、伤害率及相对抗性指标适用于橡胶无性系抗寒性测定。  相似文献   

7.
我县种植橡胶树三十年来,经历了从试种到大面积种植的过程,全县现有胶园面积达6.3万亩,实践证明,诏安县橡胶树北移是成功的,橡胶已适应于本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诏安县不但能种胶,也能正常产胶,又有较稳定的产量水平.高产不抗寒品系RRIM600和PB36其单产分别为4.26公斤/株·年和2.55公斤/株·年,亩产106.5公斤和9.42公斤,建设农场从1958年办场至83年橡胶种植业共盈利368万元,其它种植业都亏损.种胶不但有经济效益,且效益延续时间长而稳定.  相似文献   

8.
巴西橡胶树两个不同抗寒力品系若干生理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橡胶树两个不同抗寒力品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下降,电导率 、丙二醛含量增加,抗寒性弱的吕系RRIM600比抗寒性强的吕系GT1 POD活性以较大的幅度升高,AsA-POD活性以较大的幅度下降,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大幅度增加。不同品系抗寒能力的差异,可能在于生物膜保护酶能力的差异。一些化学药物可以提高橡胶树的抗寒  相似文献   

9.
亚马逊野生橡胶种质资源的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 ̄1993年以人工气候箱模拟辐射寒害方法,对5164份野生橡胶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寒性鉴定。选出55份抗寒力比我国目前最抗寒的无性系93/114还强的种质。其中241号和168号兼抗辐射和平流两种寒害;能耐最低温-2℃15小时的种质5份;兼其他优良性状如生长快或预测高产,或抗风/病,或多乳管等性状的种质18份。试验表明模拟辐射寒害处理与大田寒害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介绍闽林71—22无性系的选育和鉴定.自1972年建立无性系后,经过十六年各种类型寒害考验,其抗寒性强于目前国内外无性系.在正常管理条件下,7~8年可达开割标准.经4~5年的正式割胶测产,其产量居现有抗寒品系之首,是一个有希望的抗寒、速生、高产的新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低温胁迫下,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不同组织的抗寒性情况以及品种间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树的冷敏感性或耐受机制奠定基础。以橡胶树‘云研77-4’和‘热研8-79’无性系幼苗为材料,进行不同低温类型的室内低温胁迫处理,对橡胶树不同叶片和茎杆组织进行电导率测定,并结合恢复生长法进行不同组织器官及无性系间抗寒性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生长实验结果与电导法鉴定橡胶树幼苗不同组织及品种间抗寒性强弱的结果一致,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温度的下降,橡胶树2个无性系叶片和茎杆的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热研8-79’的增幅大于‘云研77-4’,恢复生长后‘热研8-79’植株受害程度重于‘云研77-4,‘云研77-4’的抗寒性强于‘热研8-79’;橡胶树幼苗不同组织器官对低温胁迫响应的敏感度不同,表现为叶片受害早于茎杆,两蓬叶稳定期的幼苗第2蓬叶耐寒性强于第1蓬叶。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品种抗寒性鉴定及进一步研究抗寒机制提供了材料选择和低温处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巴西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耐低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橡胶树新型种植材料——自根幼态无性系与同源老态芽接无性系的耐低温能力,本研究将1蓬叶稳定的热研7-33-97老态芽接苗和自根幼态无性系苗5 ℃低温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叶片受害调查。结果显示,自根幼态无性系叶片相对电导率低于老态芽接苗,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老态芽接苗。此外,对5 ℃处理4 d后叶片受害情况调查发现,自根幼态无性系大部分叶片未受害,而老态芽接苗叶片几乎全部干枯或脱落。因此,室内低温模拟实验表明,自根幼态无性系在耐低温能力方面较老态芽接无性系更强,这为自根幼态无性系的生产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质圃橡胶树根寒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根段统计,x2测验法分析发现,20 cm以下较深土层中根的受害程度明显轻于较浅土层中的。地上部分寒害级别相同的同一品系,不同砧木的根受寒害程度差异显著。一至三级寒害树中,直径大于等于0.25 cm的根段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三级寒害树细根根段死亡率极显著高于二级寒害树的。本次调查结果对橡胶树寒害后处理、高产抗寒品种推广应用及其抗寒力保持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热激转录因子(Hsf)是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重要调节因子。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93-114叶片中克隆到一个Hsf转录因子,命名为HbHsfA4a。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215bp,编码404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量为46.40 ku,等电点为4.9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低温(4℃)胁迫下HbHsfA4a在抗寒性强的橡胶树无性系93-114树皮中受低温诱导大幅上调表达,而且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橡胶树无性系热垦501。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HbHsfA4a在抗寒性强的2个橡胶树无性系中的本底表达量和低温胁迫8 h内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2个橡胶树无性系。HbHsfA4a基因可能在橡胶树应对低温胁迫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橡胶树自育优良新品种,以5个自主培育无性系为研究材料,结合历年的风、寒害调查资料,对无性系的生长、乳管分化和抗性等性状展开系统的早期鉴定,结果表明:热试87-1和热试87-4整体表现良好,生长较快,乳管分化能力优于对照,抗风性、抗寒性较好,需要重点关注。热试87-5抗逆性突出,但乳管分化能力较弱;热试93-5和热试87-6生长较快,乳管分化能力强,但抗风性和抗寒性表现较差。因橡胶树较长的生长周期及我国多变的植胶区环境类型,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对滇东南植胶区2007/2008年冬春橡胶树寒害后的实际损失和恢复状况进行回访调查认为,目前使用的各橡胶品种抗寒力和寒害后的恢复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各植胶单位主要品种的配置仍很单一,以致削弱整体的抗灾减灾能力,灾后各单位的减灾措施各行其是,没有严格按技术规范去做,不能实现胶林应有的恢复效果。建议加强抗寒减灾救灾技术研究和应用,合理配置品种,严格执行和实施规程,才能建立和完善滇东南植胶区长效防御灾害科技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海南橡胶特大寒害类型区划及 灾后重建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2008年初海南省的气候特点,调查此次寒害对海南垦区橡胶的破坏程度及造成的经济损失,按寒害的影响程度将垦区分为4个类型区,进而提出了优化橡胶抗寒种植的区域布局、建立和健全抗寒防寒技术体系、选育橡胶树抗寒新品种等灾后重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橡胶树胶木兼优无性系寒害适应性调研初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深入了解目前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系在海南垦区中心试验区和广东垦区协作试验区的寒害适应性,以及为品种选育提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依据,2008年笔者对两地试区无性系的寒害情况进行了针对性调查.结果表明:此次平流型寒害中两垦区无性系受害均较严重,中心试验区的热试17和热试2的抗寒性很差,寒害级别在5.88以上,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无性系,寒害指数高于97.87,4~6级寒害率为100%,无性系成片死亡;热试21、热试10的抗寒性较强,仅存在部分枯枝和掉叶现象:热试3、热试5等的抗寒性较差,热试9、热试11等的抗寒性中等.从抗寒性看,热试17和热试2可作为科研中不抗寒的对照材料,而抗寒性好的热试21和热试10分别适合在琼、粤等植胶区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