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介绍了花生旋耕起垄秸秆覆盖播种、起垄播种、平作三种种植模式对比试验情况,探讨黏土条件下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机械化生产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花生作为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机械化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花生种植模式和规格各异,导致花生种植规范化程度低,对花生机械化收获造成了很大困难,影响了花生种植规模的扩大,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发展,实现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已迫在眉睫。为此,诸城市承担了农业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支持项目—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花生种植模  相似文献   

3.
一是改均匀垄作种植为宽窄行种植。在东北一般常规种植要求垄距和行距均为60cm或65cm。新的种植模式,将行距改为宽行90cm或80cm、窄行40cm,行距交替进行。二是改垄作为平作。常规种植模式整地时要起垄,播种时在垄上进行,中耕时起大垄。  相似文献   

4.
我国胡萝卜栽培技术与机械化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胡萝卜种植面积48万hm(2720万亩),约占世界总面积的40%,总产量908万t,约占世界产量的32.4%,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西北㈦东北的部分省份,其中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的种植面积分别为5.74万hm2、3.67万hm2和3.4万hm(286万亩、55万亩和51万亩)。种植模式有平作、垄作,平作有撒播、条播,行距多样;垄作有一垄单行、一垄双行、一垄三行、一垄四行等且垄距多样,  相似文献   

5.
小麦垄作播种机械化技术是与小麦畦作或平作不同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是将土壤用机械起垄开沟把小麦种在垄上的一种新的小麦栽培技术,是由与该技术相配套的小麦垄作播种机来实现的,它可一次完成施肥、起垄、播种、覆土等作业。  相似文献   

6.
<正>为提高花生生产效益,保护耕地,实现绿色农机化生产,山东省农机部门依托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在多年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探索了麦茬夏花生免膜播种机械化生产模式,逐步得到广大花生种植户的欢迎。以夏花生免膜播种机械化技术为核心的两熟制花生直播生产模式,能有效提高耕地和水肥利用效率,有效解决粮油争地矛盾,增加花生种植面积;利于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省肥环境友好农机化生产运用,是黄淮两作区粮油高效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夏花生免膜播种机械化技术,可以推进花生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花生田间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目前我国花生田间机械化生产水平低、装备可靠性与适应性差、农机农艺脱节等问题,分析了影响花生田间机械化生产的主要因素:花生品种、种植方式和收获方式等;提出了推进我国花生田间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主要途径:筛选和培育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规范农艺技术,研发和改进机械装备,建立花生生产技术模式和体系等。分析得到两点主要结论:一是能起垄就不平作或畦作,优先采用覆可降解膜栽培技术。二是花生田间机械化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品种选育、规范农艺技术、研发和改进机械装备三方面协调解决;必须针对主产区品种特点、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建立花生田间机械化生产的区域技术模式和技术体系,系统推进花生全程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夏玉米与传统平作栽培相比,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垄作均比传统平作大,最大差值为0.43,梯形垄作栽培的夏玉米叶面积指数高于V形垄,最大差值为0.23。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均高于传统平作,而梯形垄作种植模式优于V形垄作栽培的夏玉米,梯形垄作...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适宜本地实际的马铃薯种植模式,做好马铃薯生产机械选型、配套工作,邹城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科研力量,进行了马铃薯单垄单行全程机械化、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单垄单行人工种植等3种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从机械性能、作业成本、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出了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可供借鉴的技术模式和作业机具.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M形垄覆膜垄作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在中原二作区马铃薯种植通常采用在圆弧形垄上进行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为此,提出了M形垄覆膜垄作栽培模式.理论论证分析并通过田间试验表明,该模式具有地温提升快、不易伤苗等优点.此外,该覆膜垄作模式亦可应用于所有采用覆膜垄作栽培模式的地区,包括玉米、花生和棉花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对胡萝卜平作垄作种植方式和配套机械进行了简要对比,提出胡萝卜垄作有利于生产机械化,并对机播胡萝卜的效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花生是我县第一大经济作物,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和机械化程度较高。2016年,农业部批准我县承担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有效的将花生生产各个机械化作业环节综合到一起,通过不同作业模式的对比实施,归纳总结出适宜我县地域特点和种植习惯的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阐述了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一年两作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现状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渭河平原东部,耕地54.7万公顷,农业种植模式主要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不断摸索和总结,初步确定了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和技术模式,形成了基本适应关中灌区和渭北旱塬的机械化耕作体系,已取得了试验田和大田示范推广的全面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渭南  相似文献   

14.
<正>花生是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具有经济效益好、产量高、用途广、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是广东省第二大农作物及主要油料作物。据统计,2021年广东省种植花生面积约34.97万公顷(524万亩),其中粤西和粤北地区的花生种植面积较大。现提出广东省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荐模式供广东省内农民朋友和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技术参考,期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推动广东省花生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从花生生产形势、区域特点、栽培制度和主要种植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山东省花生种植基本概况。分析提出了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花生机械化生产各环节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了2种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各生产环节机具配套方案,并给出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盐碱地花生种植方式对土壤水盐动态、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中度滨海盐碱土区平作不覆膜、平作覆膜、垄作覆膜和沟作覆膜4种种植方式下,花生不同生育期0~100cm土壤水盐动态和0~25cm土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及其产量状况。结果表明,(1)盐碱地花生在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种植方式下,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大,垄作覆膜种植方式下结荚期前20~40cm土层含水率较沟作覆膜和平作覆膜种植方式分别降低了12.66%和9.35%。(2)垄作覆膜种植方式提高了盐碱地花生生育前期即开花期前0~2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平作覆膜种植方式则使全生育期0~60cm土层含盐量明显升高,沟作覆膜种植方式下全生育期剖面土壤含盐量均较低且变幅最小。(3)种植方式对花生苗期5cm和开花期0~10cm地温日变化和最高温度的影响较大,其主要通过提高土壤最高温度来影响土壤温度,开花期垄作覆膜和平作不覆膜2种方式下10cm土层最大温差达6.7℃;花针期后,种植方式对15cm以下地温的影响不明显。(4)中度盐碱土区采用垄作覆膜或沟作覆膜的种植方式可提高花生水分利用效率,并显著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7.
<正>8月18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组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花生专业组,在河南省正阳县举办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此次活动是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系列推进活动之一,旨在通过集中展示生产机具发展情况,进一步提升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花生是我国优质优势油料作物,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8.
正一、适用区域适宜于垄作设施绿叶类和甘蓝类蔬菜种植区域。二、技术模式按照垄作设施叶菜和甘蓝类蔬菜栽培技术要求,推广应用"净园→撒基肥→耕整地→起垄→种植(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灌溉追肥、植保)→收获→搬运→初加工"主要环节垄作设施叶菜和甘蓝类蔬菜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置垄作全膜、垄作半膜、平作全膜以及平作半膜4个覆膜耕作处理,采用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评价不同覆膜耕作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垄作全膜处理保水保温效果明显;干旱条件下,耕作措施较覆膜方式对地温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在水量充沛条件下,覆膜方式则表现出对地温更显著的影响.田间起垄耕作结合全膜覆盖的种植方式,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滴灌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形成,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干旱区农业节水和玉米高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连云港市赣榆区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技术规范及机具配套情况,并结合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分析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