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0%、2%、3%、4%4种不同浓度的CaCl2浸泡果实,研究了苹果采后不同浓度钙处理对贮藏期间苹果果实硬度和不同种类果胶含量的影响,以期探明莱西地区"富士"苹果采后钙处理的最适应浓度。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苹果果实的硬度下降,水溶性果胶(WSP)含量增加,共价结合果胶(CSP)含量减少,离子型果胶(ISP)含量变化不大;苹果果实硬度与WS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S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离子型果胶(ISP)无显著相关性;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钙处理都能改善贮藏期间苹果果实的硬度,能减缓WSP含量的增加和CSP含量的减少;4种浓度的钙处理中以2%CaCl2处理的效果最好;采后钙处理能有效保持苹果在贮藏期间的硬度,有效减缓WSP含量的增加和CSP含量的减少,从而延缓了果实的软化,延长了苹果的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2.
钙处理对白凤桃果实冰温贮藏后细胞壁代谢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凤桃为材料,研究了生长期和采后喷钙(1%CaCl2+0.1%Vc混合液)对冰温贮藏后果实细胞壁代谢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果实的硬度,生长期喷钙和采后喷钙的果肉中钙质量分数比对照分别高34.3%和3%。高钙质量分数的果实在货架期期间可减少果实中可溶性果胶和松弛结合型多糖的质量分数,这可能与细胞壁水解酶纤维素酶和果胶甲酯酶活性较低有关。说明生长期钙处理对冰温贮藏后白凤桃果实硬度的保持效果较好,在生产中使用生长期喷钙处理,可以达到延长白凤桃果实货架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黄冠"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采后热处理(38℃热空气24h),钙处理(6%CaCl2浸果15min)及热+钙处理(6%CaCl2+38℃)对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果实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清水浸果为对照。结果表明,38℃、6%CaCl2及38℃+6%CaCl2处理对果实贮藏期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和果实硬度的下降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延迟了POD、SOD活性高峰,使其峰值显著高于对照,显著抑制了果实贮藏后期LOX活性的增加及POD、SOD活性的下降;38℃处理对果实O2-的生成速率、MDA含量和PPO活性几乎没有影响,6%CaCl2及38℃+6%CaCl2处理减慢了果实贮藏后期O2-的生成速率,减少了MDA的积累,降低了贮藏前期PPO的活性及其峰值。总体而言,热处理和钙处理通过维持果实硬度,延缓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抑制保护酶活性的下降,提高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保持活性氧代谢平衡,延缓果实衰老,其中38℃+6%CaCl2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涂膜处理对青椒采后品质及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保鲜膜液浸涂青椒果实,研究其对果实品质和延缓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鲜膜(2.0%海藻酸钠,0.15%魔芋精粉,0.70%CMC,0.10%CaCl2,1-MCP添加量0.0018%)配方涂膜处理青椒,在室温(20±5)℃贮藏,保鲜效果明显,在防腐、保质量、抑制呼吸作用和保护营养物质等方面作用明显,且能有效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水解酶(PE)活性,减缓不溶性果胶分解为水溶性果胶,不溶性果胶与水溶性果胶相交点比对照组延迟近7d,防止果实软化;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起到了防衰保绿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探讨叶面喷施维生素A和钙混剂对番茄果实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细胞壁水解酶(多聚半乳糖酶、果胶甲酯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2%维生素A(VA)+0.5%CaCl2和0.5%CaCl2均能有效延缓果实软化速度,推迟乙烯释放高峰出现的时间,还降低了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壁水解酶的活性。与0.5%CaCl2处理相比,2%VA+0.5%CaCl2处理更显著地降低了细胞壁水解酶的活性,从而使果实硬度下降的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6.
复合保鲜剂对灵武长枣贮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10%KDZ浸泡2~5分或10%KDZ+2%CaCl2+50 mg/kg GA3浸泡30分,结合微孔保鲜膜包装,灵武长枣室温放置贮藏效果。结果表明采用10%KDZ+2%CaCl2+50 mg/kgGA3处理,可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抑制酒化作用和对糖分的呼吸消耗,减少贮藏过程中的损失;贮藏到20天,好果率仍能维持在83%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绿熟番茄果实为试材,贮藏前用-200kV/m和200kV/m的高压静电场处理2h,在(13±1)℃,湿度85%~90%试验冷库中贮藏24d,定期测定果实的硬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以及果肉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静电场(200kV/m或-200kV/m)对番茄果实预处理2h可显著抑制果实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有效延缓果实原果胶水解,表明高压静电场预处理有利于保持番茄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8.
以“里约红”葡萄柚果实为试材,用3% CaCl2、50℃热水单独、复合浸泡处理5 min,在 室温(18±2)℃、相对湿度85%~90%的环境条件下贮藏,研究采后钙、热处理对葡萄柚果实的贮藏效果及细胞壁物质代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后钙、热处理有效控制了果实硬度下降、失重率上升,维持果实共价结合型果胶(SCSP)、24%半纤维素(24KSF)含量,降低了果实水溶性果胶(WSP)、果实离子型果胶(ESP)、4%果实半纤维素(4KSF)含量.其中,以3%CaCl2+50℃处理效果最佳,贮藏75 d果实硬度、乙醇不溶物、果实共价结合型果胶(SCSP)、24KSF分别比对照高出21.31%、6.44%、22.60%和50.46%.此外,钙处理效果优于50℃热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硬度与细胞壁各组分呈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知,采后钙、热处理可提高贮藏期间葡萄柚果实质地综合品质,抑制细胞壁物质代谢降解,从而延长葡萄柚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9.
以薄皮甜瓜果实为试材,用外源乙烯、脱落酸以及乙醇对采后薄皮甜瓜果实进行处理后于常温(23±1)℃条件下贮藏,研究贮藏期间各组薄皮甜瓜果实硬度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情况,以期为薄皮甜瓜采后果实品质的维持及保鲜技术的完善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贮藏期间,薄皮甜瓜果实硬度呈降低趋势;脱落酸(ABA)处理的果实硬度与果实中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酯酶(PME)、β-半乳糖苷酶(β-Gal)、β-D-葡聚糖酶(EGase)、淀粉酶活性升高相关,且ABA主要促进了贮藏前期果实中EGase以及淀粉酶活性,加速了原果胶、淀粉的分解,促进了贮藏前期果实的软化;而乙烯(ETH)处理果实硬度的降低与果实中PG、β-Gal活性明显呈负相关,且ABA和ETH处理均能通过提高果实贮藏前期LOX活性和电导率影响了果实硬度,可能存在羟自由基氧化作用对果实硬度的影响.在贮藏后期,ABA和ETH处理对果实软化的作用相似.乙醇(EtOH)则通过抑制PG、PME、β-Gal、EGase、淀粉酶以及LOX活性,延缓了果实可溶性果胶和可溶性糖以及电导率的升高,维持了薄皮甜瓜果实硬度.综上可知,ABA和ETH调控薄皮甜瓜果实软化的酶调系统存在差异,而EtOH能通过降低果胶及淀粉代谢酶活性抑制羟自由基的作用,进而减缓了果实软化进程,维持了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10.
以绿芦笋为试材,在低温贮藏条件下,通过测定呼吸强度等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CaCl2对绿芦笋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CaCl2处理可有效地延缓绿芦笋衰老进程,贮藏至12d时,商品率为84%;4%CaCl2处理较好地抑制了呼吸强度,但在延缓叶绿素分解、粗纤维累积等方面不及6%CaCl2处理。3个浓度(2%、4%、6%)的CaCl2处理在抑制水分散失方面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槜李’果实为材料,分别进行外源乙烯、减压浸钙和低温贮藏处理,研究各处理条件下‘槜李’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硬度、乙烯释放量、ACS和ACO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槜李’果实软化过程中,硬度逐渐降低,乙烯释放量和ACS活性的峰值同时出现在软化后期;外源乙烯(0.5μl·L^-1)处理后,果实硬度迅速下降,乙烯跃变提前,乙烯释放量增大,ACS活性增强,促进果实迅速软化;用2%CaCl2溶液浸泡处理显著减缓果实软化,降低乙烯释放速率;低温贮藏显著抑制果实硬度下降,表明一定条件的低温贮藏对乙烯释放速率及其相关酶活的控制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2012~2013年研究采后浸钙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果实Ca、Mg、K含量及萼端黑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浸钙处理提高了香梨果皮和果肉中的Ca、Mg含量和Ca/Mg,其中6%CaCl2处理对提高Ca含量的效果更显著,同时,浸钙处理降低了K含量和K/Ca,其中6%CaCl2处理对降低K/Ca的效果更显著。浸钙处理,能够明显降低萼端黑斑病的发生,在3个处理中,以4%CaCl2溶液处理对防治萼端黑斑病的效果最好,发病率为0,6%CaCl2和8%CaCl2溶液处理的发病率比对照分别降低74.4%和79.3%。  相似文献   

13.
 以‘黄冠’梨为材料,研究了采后热处理(38 ℃热空气24 h),钙处理(6% CaCl2浸果15 min)及热加钙处理(6% CaCl2 + 38 ℃)对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钙形态及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以清水浸果为对照。结果表明:果胶钙为果实中主要的钙形态,其含量占全钙的49.7% ~ 55.8%,钙处理、热加钙处理果实的总钙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2.95和31.58 µg · g-1;钙处理、热加钙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纤维素、原果胶、水溶性钙及果胶钙含量的下降,促进了草酸钙含量的增加,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热处理、热加钙处理显著降低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和纤维素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硬度与纤维素、原果胶、水溶性钙和果胶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G和纤维素酶与果实硬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ME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钙处理、热加钙处理通过抑制可溶性钙向难溶性钙转化、细胞壁组成成分降解以及降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延缓果实软化,其中以6% CaCl2 + 38 ℃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钾对猕猴桃果实品质与贮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提高猕猴桃果实品质与耐贮性,以7年生美味猕猴桃品种米良1号(Actinidiadeliciosacv.Miliang-1)为试材,进行果实生长发育期施钾处理对果实品质与贮藏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钾能提高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含量,降低果实含酸量,提高果实耐贮性。在0-4℃贮藏条件下,以株施纯K2O80g+叶面喷施0.3%硫酸钾处理果实贮藏效果最佳,贮藏73d时,其软果率最低(15.56%),果肉硬度最高(0.27MPa)。同时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果实贮藏寿命延长。贮藏6个月时,株施纯K2O80g+叶面喷施0.3%硫酸钾处理的果实好果率(68.89%)明显高于对照果实(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耐贮性的效果,为其绿色采后保鲜技术的提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红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0.8 mg·mL~(-1)中药提取物分别处理好果和病果,实验共分为4组,分别为药剂处理组、对照组、菌+药剂处理组和菌处理组。贮藏在(4±1)℃冷库中,每10 d测定1次相关指标。【结果】两类果实经提取物处理均可(1)延缓果实软化、降低果实失重率、提高果实好果率,如贮藏80 d时,4组好果率分别为86%、65%、70%、6%。(2)延缓果实维生素C、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以及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果胶、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在贮藏前期的增加,例如在贮藏10 d时,4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233.71、204、175.19、130.62 mg·100 g~(-1)。(3)提高氧自由基清除酶SOD酶、CAT酶和POD酶的活性,抑制或降低淀粉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4)延缓呼吸和乙烯最大强度出现时间,以及降低其呼吸、乙烯释放量,例如菌处理组果实在贮藏20 d时乙烯释放量达到峰值(2 440.36nmol·kg~(-1)·h~(-1)),而其余3组在第30天时才达到峰值,此时药剂处理组最低,仅为1 939.61 nmol·kg~(-1)·h~(-1)。采用转录组分析,各组果实代谢通路的转录水平与所测定理化指标基本一致。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猕猴桃耐贮性,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变化规律与测定结果的变化规律一致,每个处理均得到2个主成分,主成分1贡献率为55%左右,主要体现果实体内一系列生化指标,总体上呈现"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主成分2贡献率为40%左右,主要体现在果实体内个别生化指标出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结论】菌处理组果实耐贮性效果最差,对照和菌+药剂处理组果实耐贮性效果一般,药剂处理组果实耐贮性最佳,中药提取物有利于提高果实的耐贮性,是一种较好的植物源防腐保鲜剂。  相似文献   

16.
1-MCP对柿果实软化及果胶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罗自生 《果树学报》2004,21(3):229-232
以扁花柿为试材,研究了20℃下10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柿果实成熟软化及其果胶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不仅可推迟柿果实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而且还推迟了柿果实PE、PG和β-Gal酶活性的增加,从而延缓原果胶降解以及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保持果肉硬度,延长贮藏期限。  相似文献   

17.
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2%氯化钙处理、0.2%壳聚糖涂膜处理及2%柠檬酸处理对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及钙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氯化钙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柠檬酸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果皮中总钙含量,延缓了总钙含量的下降;果胶酸钙是果皮中的主要钙形态,约占全钙的53.4%~75.1%;氯化钙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和柠檬酸处理显著抑制了果皮中水溶性钙、果胶酸钙下降,促进草酸钙的增加;贮藏末期,氯化钙处理"南果梨"果皮褐变指数为5.556%、壳聚糖涂膜处理果皮褐变指数为16.667%、柠檬酸处理果皮褐变指数为25.000%,对照果皮褐变指数高达88.889%。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褐变与水溶性钙、果胶酸钙和草酸钙呈显著负相关,与磷酸钙呈显著正相关;氯化钙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和柠檬酸处理等3种处理都能通过控制可溶性钙向难溶性钙转变,抑制了果皮褐变的发生,其中以氯化钙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采后NO处理对冷藏期间板栗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以'金优2号’板栗果实为材料,采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溶液浸泡处理果实,观察处理对冷藏条件下板栗果实腐烂率的影响,分析测定SNP处理后果实抗病相关酶、果胶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贮藏期间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SNP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冷藏期间板栗果实腐烂率,贮藏180 d时,SNP处理果实腐烂率为18.89%,显著低于对照,为对照的43.60%;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SNP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板栗果实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降低了贮藏期果胶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少了果实丙二醛的积累。【结论】NO采后处理可提高板栗果实冷藏期间抗病相关酶活性,抑制果实PG酶和PPO酶活性,减少果实MDA的积累,进而降低板栗果实的腐烂率。  相似文献   

19.
果树的钙素营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58年南非平斯福在苹果树上喷钙,发现可以减少果实苦痘病,以及1970年发现苹果果实中钙的含量与其贮藏性有关后,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钙素营养问题。 一 钙的功能 钙与细胞壁的结构有重要关系,钙是果实中胶层中果胶钙的重要成分,可使相邻的细胞互相联结,增大细胞的坚硬性。果实用钙处理后可增多不溶性果胶的比例。钙还能减少果实中乙烯的生成,推迟成熟,提高果实硬度和果实内Vc含。量,以及延长贮藏时期和减少贮藏期间病害。果实的呼吸作用与果实的含钙量密切相关,对这种相关有人用膜透性的改变来阐明。他们认为:钙可以通过限制底物从液泡内…  相似文献   

20.
贮藏温度对藤牧1号苹果果实保鲜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藤牧1号苹果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温度对果实酶活性及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和5℃温度条件下果实纤维素酶、PG、LOX、淀粉酶活性变化均表现前期逐渐增加,出现峰值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20℃条件贮藏的果实不但纤维素酶、PG、LOX、淀粉酶活性始终高于5℃条件的果实,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也较早。果实贮藏期间,果肉原果胶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逐渐增加,纤维素含量逐渐下降。20℃条件贮藏的果实的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的含量变化率均高于5℃条件贮藏的果实。随着果实中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的变化,果实逐渐软化,果肉硬度降低,失重率增加,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