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干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  相似文献   

2.
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 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鱼类的品种转向了以摄食鱼类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养殖模式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的有机质污染加剧,养殖水体缺氧而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鱼类病害增多,养殖成本上升,效益下滑.  相似文献   

3.
<正>夏季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也是水产养殖管理上最复杂的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气温和水温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质增加而使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所以鱼病增多,直接影响了全年的产量和效益。1.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1)水质调控。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  相似文献   

4.
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 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  相似文献   

5.
夏秋高温季节,极易导致养殖水体恶化,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引起各种疾病高发。因此,在鱼病高发期从事水产养殖的首要任务是要搞好水质调控,有效预防鱼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1.秋季鱼病偏多的原因(1)养殖密度大。鱼类经过春、夏季节的生长,进入秋季个体渐渐长大,随着养殖密度上升,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水质会出现不稳定或变坏,导致鱼病增多。(2)水质条件差。在持续高温的秋季,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池底总处于缺氧状态,导致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水质调控困难,极易暴发各种鱼病。(3)投入品增多。进入夏秋季节,鱼用饲料、肥料及鱼药等投入品使用  相似文献   

7.
从加强鱼池管理、调节好水质、加强投饵管理、进行鱼病防治以及灾后补救等方面介绍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管理技术,以确保鱼类安全度过生长旺盛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17,(7)
<正>夏秋季节由于水温适宜,饵肥充足,鱼类摄食旺盛,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但是,由于时有气温偏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排泄物增多,水体水质变化无常,往往可导致鱼病多发,安全隐患较大,直接影响养鱼效益。1.鱼病多发原因(1)养殖密度较大夏秋季节由于水温偏高,水体可控程度较差,如果放养密  相似文献   

9.
曾令兵 《新农业》2011,(6):51-52
夏季是一年中渔业生产最为关键的时期。但是,由于夏季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水体上下温差明显,水质变化快,病原菌滋生,特别是持续高温天气时,养殖鱼类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造成经济损失。在夏季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发生持续高温时,在水产养殖管理与鱼病防治方面需要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鱼类养殖过程中可能会暴发水质性鱼病,危害性较大,流行范围也比较广泛,对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针对新疆南疆地区池塘鱼类的水质性鱼病,提出水质性鱼病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养殖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养殖情况下,水质的好坏与鱼的健康生长息息相关。水质调控好,鱼类生长快、发病率低、饲料利用率高。若水质管理不善,就容易造成有害物增多,溶解氧下降,使池水老化,导致泛塘和鱼病暴发,轻则抑制生长,造成饲料系数上升,重则引起死亡。"要想养好一塘鱼,先要调好一塘水",现将精养鱼池水质调控关键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鱼类养殖过程中可能会爆发水质性鱼病,危害性比较大,流行范围也比较广泛,对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针对新疆南疆地区池塘鱼类的水质性鱼病,提出水质性鱼病的防治措施,保障养殖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薛晖 《农家致富》2009,(16):42-43
入秋后水温逐渐下降.水质稳定.是养殖鱼类的主要上市期.自露期间进入鱼病高发季节。这时许多养殖户已准备进入捕捞期间.频繁的拉网捕捞、并塘和放养等操作易使鱼体受损伤,同时鱼池经过大量的投饵、施肥.腐殖质增多,病原菌大量繁殖.极易引起各类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正值高温雨季,也是网箱养鱼快速生长的季节。网箱养鱼水体流动,消毒难度相对较大,网箱养殖的草鱼、鲤鱼、罗非鱼、乌鳢等鱼类,容易在高温季节或大雨过后发生暴发性鱼病,造成网箱养殖鱼类大量死亡。因此,应在此时间采取一些必要措施,防止暴发性鱼病发生。1.及时对鱼体及养殖水体消毒。高温期间及大雨过后,立即采用挂袋法消毒,此法适合大面积网箱  相似文献   

15.
高温季节,既是各种海淡水名优特鱼类食欲旺盛、快速生长的黄金时期,但也是最容易造成水质污染和发病死亡时期。为解决两者矛盾,扬长避短,达到名优特鱼类养殖高产增效的目的,必须抓好以下几项特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春连旱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池塘水质是决定养鱼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质管理不善,易导致池水缺氧,造成池鱼泛塘和暴发鱼病。所以,干旱时期应进一步做好池塘水质的调控工作。1.保障水源水源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决定着水质条  相似文献   

17.
夏季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也是养殖管理上最难的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鱼类的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质增加,使水质发生重大变化,鱼病增多直接影响了全年的产量、质量和效益。"鱼儿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鱼,没有良好的水质就养不好鱼。在当今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颗粒饲料精养高产技术进一步推广的情况下,有机  相似文献   

18.
夏季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也是养殖管理上最难的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鱼类的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质增加,使水质发生重大变化,鱼病增多直接影响了全年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在水产养殖生产中,鱼类的病害防治是困扰养殖户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池塘老化和普遍采用高密度养殖,造成鱼类病害频频发生,给养殖业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何减少鱼病的发生,促进养殖鱼类健康生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切实加强鱼类病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高温季节,对高密度养殖池塘每10 d泼洒1次EM复合菌,施用量为每次600 g/(667 m2.m),使用后试验池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及总磷、总氮含量显著下降,溶氧量增加。水质改善后,鱼类的体质增强、发病率下降,水质调控效果较显著。经测算,试验池养殖成本降低354.0元/667 m2,鱼病发生率降低32.2%,增产28.0 kg/667m2,7-9月平均节水1 036 t/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