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几种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式脂肪酸(TFA)是所有含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已有研究表明食用油中大部分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为了比较常规浸提-精炼工艺和冷榨冷炼工艺提取的花生油、大豆油和核桃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采用甲酯化-气相色谱法对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冷榨冷炼工艺制取的油中未检测到反式脂肪酸,浸提-精炼工艺生产的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很低,两种工艺生产的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都低于欧美标准,是非常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市场上食品专用油脂的随机取样,分析了其甘三酯分子结构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从而得到食品专用油脂产品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的现状和甘油酯分布情况,有利于食品生产企业更好地使用专用油脂,也利于消费者对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近期,国内媒体关于植物黄油、氢化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有关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各种危害的说法已在普通消费者中引起恐慌。为了促进公众对反式脂肪酸和含有反式脂肪酸食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引导健康消费,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王瑞元会长于2010年11月20日在无锡主持召开了反式脂肪酸安全问题研讨会,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中国农机院、国家粮食局北京科学研究院、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研设计院、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研设计院等20多位与会专家在综合前期调查、研究工作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如下共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搅拌速率和催化剂用量对氢化速率以及棕榈油软脂的熔点、反式脂肪酸含量和SFC的影响,得出各因素对氢化反应影响均较为显著,其中反应温度150℃、反应压力0.3MPa、搅拌转速800r/min和催化剂用量0.15%的条件下氢化反应速率较快,棕榈油软脂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最低,熔点最高,SFC曲线最为平滑。  相似文献   

5.
食用油脂的营养与安全关系到人类健康。本文探讨了食用油脂中微量营养物质、油料中有害物、环境污染、溶剂残留、加工助剂、反式脂肪酸、氯丙醇脂肪酸酯、缩水甘油脂肪酸酯等对食用油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加工过程中油脂营养物质及不安全因素的变化情况,提出了保留营养物质,降低不安全因素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脂肪可分为4类: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前两类脂肪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脂肪。饱和脂肪则会增加心脏病风险,所以对成年人而言,饱和脂肪的摄取量要尽可能低。反式脂肪(含反式脂肪酸)是脂肪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种。反式脂肪通常是在油脂氢化过程中产生的。氢化工艺的目的是让液体油变成固体油,从而延长烘焙产品的保质  相似文献   

7.
食用油反式脂肪酸傅里叶红外光谱重组检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食用油、反式脂肪酸标样及矿物精油为试验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重组(SR-FTIR)技术检测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并与标准红外分析方法(SB-ATR-FTIR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R-FTIR模型反式脂肪酸含量预测值与实际加入量高度线性相关,斜率为1.02,标准差小于0.05;SR-FTIR模型的灵敏度要比标准方法模型高20余倍.  相似文献   

8.
茶树菇油脂的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茶树菇中的油脂,并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油脂的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将油脂水解后再进行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茶树菇油中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不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到总脂肪酸的43.70%,茶树菇油中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22.08%)、油酸(9.03%)、亚麻酸(7.22%)等,茶树菇油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蛋黄油甘油三酯脂肪酸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其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42.86%、亚油酸22.95%、棕榈酸19.91%、硬脂酸7.89%、棕榈油酸2.25%、亚麻酸0.94%,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69%。蛋黄油的功能成分表明,蛋黄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0.
蛋黄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蛋黄油甘油三酯脂肪酸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其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42.86%、亚油酸22.95%、棕榈酸19.91%、硬脂酸7.89%、棕榈油酸2.25%、亚麻酸0.94%,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69%。蛋黄油的功能成分表明,蛋黄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1.
多种改性结构脂质已商业化生产。众所周知,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在甘三酯中的位置分布直接影响食用油脂的物化特性、氧化稳定性和保质期等。事实上,结构脂质工艺不仅降低原料油脂所含天然抗氧化剂,同时不同程度降低结构脂产品抗氧化性能。采用抗氧化剂能显著改善结构脂及其产品的在食品体系抗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现有的脱臭技术,采用一种二次换热汽提蒸馏脱臭塔,进行试验。以反式脂肪酸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脱臭工艺参数:脱臭温度238℃、脱臭时间34min、蒸汽用量1%和残压226.65Pa(1.7Torr),最终成品油中反式脂肪酸相对含量仅为0.83%。脱臭过程中总蒸汽用量2%,较传统工艺节约蒸汽能耗20%,脱臭效果也更好,是一种节能、绿色的新型脱臭设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周建民 《农业机械》2013,(20):38-41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大豆油脂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格局,认为可从新技术引进与吸收和延伸精细化加工两方面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新技术研发、引进与吸收方面,研发新技术提升和完善油脂装备,从降低能耗和提高效率等方面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得率,改善设备性能、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在延伸精细化加工方面,在立足油脂加工主业基础上,开发油脂副产品,延长加工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如大豆油脚和皂角提取磷脂,皂脚制备成混合脂肪酸,豆皮制成大豆膳食纤维,脂肪酸分离天然维生素E、甾醇、脂肪酸甲酯,以及开发新产品,从大豆中分离皂甙和大豆异黄酮、制取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肽等大豆蛋白系列。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解、衍生后同位素稀释三重四极杆串联气相色谱质谱多离子反应监测技术建立了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总量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试验条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3-MCPD脂肪酸酯最低检出浓度为20μg/kg。回收率在80.3%~10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3.45%。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能够满足实际油脂分析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大豆油和花生油为原料,分别研究了甲酯化温度、时间、试剂用量及浓度对反式脂肪酸酯化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萃取试剂正己烷、乙醚-石油醚(3:1)萃取效果对测定的影响,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进行分析不同温度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结构,得出此反应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钾-甲醇试剂浓度0.5mol/L、用量1mL、甲酯化温度40℃、甲酯化时间20min,并且选用乙醚-石油醚(3:1)作为溶油试剂。FT-IR谱说明,在966cm-1处吸收峰强度大,并随温度升高强度不断增强。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脂肪酸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煎炸油热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8度棕榈油和精炼大豆油为原料制备了调和煎炸油,并以烟点和氧化诱导时间(转化为活性氧(AOM)法标准时间)为指标研究了调和煎炸油的脂肪酸组成及一些微量成分对其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油脂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主要受油脂中脂肪酸饱和程度的影响,油脂的碘值越高,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越差;微量成分中游离脂肪酸和过氧化物对油脂的热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呈负相关;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30%迷迭香提取液对煎炸油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呈正相关;卵磷脂对煎炸油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煎炸条件对玉米油品质裂变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富含亚油酸的玉米油为原料,探讨煎炸条件对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氧化脂肪酸、维生素E及羰基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油在170~210℃条件下煎炸食品2~6h,其理化特性及品质均发生显著变化;玉米油在190℃及210℃煎炸6h羰基值由5.4meq/kg分别上升到61.5meq/kg及93.5meq/kg;生成的反式脂肪酸不但有t18:2、t18:3也有t18:1,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达到2.34%,为原样的近1倍;玉米油中维生素E含量由94.55mg/100g下降为190℃37.14mg/100g、210℃22.11mg/100g,煎炸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油中维生素E热氧化破坏越大,结果说明:玉米油不易在190℃以上的温度长时间煎炸食品。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猪油和棕榈硬脂混合油体系经酶法酯交换反应后其组成和性质发生的变化,得出混合体系经酯交换后脂肪酸组成基本无变化,无反式脂肪酸生成;甘三酯组成变化显著,其中不对称甘三酯含量显著增加;体系晶型由以β型结晶为主转变为以β′型为主,结晶更加均匀细腻;体系酪化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大豆油脚的产生、主要成分,概述了国内对大豆油脚的综合利用途径。以大豆油脚为原料,可以用于生产脂肪酸,制备复合肥、饲料、天然皂粉、生物柴油、表面活性剂、铸造胶粘剂和松香改性醇酸树脂,分离和提取系列大豆磷脂、中性油脂、VE及辅酶Q10等。并对其综合利用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养猪饲料知识三则一、仔猪颗粒料可适当添加油脂油脂是一种理想的饲料能量补充料。在仔猪颗粒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脂有以下好处: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适口性;提高饲料能量水平,调整和改善营养结构,供给仔猪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脂肪酸;促进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提高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