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烯利是促进果实成熟的良好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用于催熟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多见于果实采后处理。为了探索乙烯利在温州蜜柑树冠上使用的方法和对果质、落叶、花量、座果、产量的影响,1990~1991年在隆回进行了温州蜜柑果实催熟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9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对温州蜜柑果实催熟是其出口加拿大的必要环节之一。笔者近年来参加了温州蜜柑出口工作,进行了温州蜜柑果实催熟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 供试温州蜜柑品种为早熟的宫川、兴津和中熟的松山、龟井。以上海彭浦化工厂生产的40%乙烯利作为催熟剂,吉林化工厂生产的72%2,4-D丁酯为保鲜剂。将采收的果实连果筐一起浸入一定浓度的催熟剂与保鲜剂混合液30秒,捞起沥干后,用果筐堆叠成3-4层的果堆,用塑料薄膜密封果堆。分层随机抽取果实,观察果实的催熟效果。催熟剂与保鲜剂不同浓度配比…  相似文献   

3.
温州蜜柑贮运中存在着腐败损耗严重、品质下降快的问题。目前,采用杀菌剂浸果基本上控制了温州蜜柑果实的腐烂,而薄膜单果包装可大大降低果实的失重,因此寻找一些贮前处理以延缓温州蜜柑果实衰老,改善其贮后品质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温度预处理的温州蜜柑果实在不同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的的变化,来探讨不同温度预处理改善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效果,为提高其贮后品质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为尾张温州蜜柑果实,1998年 11月 25日采自黄岩浙江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果园。 温州蜜柑采后第二天运回实验室,剔除…  相似文献   

4.
果实成熟是一种老衰老化现象,采收后果实的老化,乙烯(成熟激素)起主要作用。最近有用乙烯或分子堆吸收乙烯。在日本为促进温州蜜柑的着色,已采用此法。又有用酯(Elherelsalr)为乙烯的发生剂,以偿熟梨及蕃茄的,效果也很好。在乙烯发生前,用甲流丁氨酸(Methionme)作前驱物质,对促进果实成熟,也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在果实贮藏中抑制乙烯的发生,以提高其贮藏性的研究尚不多,因而作果实贮藏中乙烯发生对贮藏性影响的试验,其简要经过如下: 一、试验方法 用适期采收的苹果(富士、国光、印度)在4℃温度下贮藏。 1.不同品种果实的乙烯生成量;苹果于1…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收期对尾张温州蜜柑果实品质影响汤汉波(湖南省益阳市农业局413000)目前,柑桔生产中普遍存在不顾品种特性提前采收的现象,致使尾张温州蜜柑果小、味酸、色黑,品质差。为了探讨采收期对尾张温州蜜柑果实品质影响,我们于1986~1987年进行了此项试...  相似文献   

6.
乙烯利催熟果实根据加工的需要,可以调节果品加工时问,既可赶前加工;还可以调节市场需求,提前上市,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催熟方法;当桃子长到预定大小,足够加工的大小时,一般约在桃子成熟前15—25天。对桃果实喷布250ppm的乙烯利,使其催熟。 催熟效果:凡是喷乙烯利的桃子比不喷的提前5-8天成熟。催熟规律是:喷药早的,催熟慢,效果低,喷药晚的(接近成熟期)催熟快,效果高。经过两年的试验,一般在果实成熟前20天左右喷药为宜。乙烯利的浓度不宜过高,高了易发生药害。如落叶,落果,甚者枝条死亡。一般以不超过625ppm为限,最好在250ppm上下.利用乙…  相似文献   

7.
试验自1971~1974年,于每年9月至翌年1~3月,对柑桔果实进行观察,研究温州蜜柑果实的成熟与果实生长发育、果实的化学成分、果皮颜色、呼吸作用和乙烯产生的季相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供试验品种为16~19年生兴津早生和普通,的“银丘”(Silver-hill)温州。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对水果的成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半年来在梨、苹果、无花果及柑桔类果实上的催熟方面均有不少报道。据1972年我们对早桔和尾张温州蜜柑的试验证明,应用乙烯利300~500PPM 不论在采收前喷洒或采收后浸果处理,都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但在树上喷洒的结果,会导致落叶现象,而采收后的处理,对果实的品质和果皮色泽还不够理想。因此在生产上大量应用以前,还需做更多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铺设反光膜提高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温州蜜柑为试材,研究反光地膜覆盖对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提高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州蜜柑果实成熟期进行反光地膜覆盖可显著提高果实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降低果皮的厚度,果实外观色泽光洁;对其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乙烯利催熟过程中温州蜜柑果皮色泽及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庆一号”温州蜜柑为材料,比较催熟与自然成熟下果皮色泽与色素变化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乙烯利浸泡的果实变黄较快,变黄果色淡且缺乏光泽。无论是乙烯利浸果还是挂树自然成熟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叶绿素总含量均逐渐减少,而且下降极显著或显著。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则不一致。经过乙烯利处理的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挂树自然成熟的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但前后差异不显著。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都是先降后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乙烯利浓度对油梨果实催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梨果实催熟较为理想的温度及乙烯利浓度为20℃、500mg·kg^-1。  相似文献   

12.
乙烯利在番茄催熟中的应用纪方(山东省鱼台县农业局)现在利用乙烯利进行番茄催熟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在应用中乙烯利的催熟效果不是绝对的,它的效果与乙烯利的浓度、处理方法及温度等有关,如使用不当就会引起植株矮小、早衰、叶片发黄及落叶、落花等现象。近年来,在番...  相似文献   

13.
柑桔采前使用乙烯催熟应慎之又慎,尤其应注意使用浓度。据有关报道,温州蜜柑两成着色时使用500×10~(-6)乙烯利,五成着色时使用300×10~(-6)乙烯利,可提早成熟5~10天。而本文所介绍的事例,乙烯利使用浓度约800×10~(-6),显然偏高。此外,为防止使用乙烯后发生落叶落果,最好与2,4-D配合使用。另据日本报道,在乙烯利喷液中加入1%醋酸钙,可抑制落果和落叶。  相似文献   

14.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柑桔提早成熟、改善质量是一项经济而有效的技术。尤其应用于特早熟温州蜜柑和柑桔早熟品种,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乙烯利对果实的催熟作用早有定论,但它只能使柑桔外皮着色,而不能改善内部品质(lwahori,1978);且有造成落叶,易使果皮干瘪和果蒂周围变褐而引起落蒂或腐烂等弊端(Grierson等,1972;浙农大园艺系,1974)。因而,乙烯利除柠檬外在柑桔上少有应用。  相似文献   

15.
乙烯利催熟对番茄果实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爱东 《北方园艺》2011,(10):181-184
针对我国番茄生产中乙烯利的广泛应用及人们对催熟番茄的疑惑心理,从决定番茄果实营养品质的指标因子番茄红素、VC、有机酸、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并阐述了乙烯利催熟对番茄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指导人们对乙烯利催熟番茄的营养品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为科学合理地使用乙烯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调节温州蜜柑采收季节,满足市场需求,我们采用环割技术,促使果实提早成熟。从1985年起,选用宫川温州蜜柑进行环割处理,与喷施乙烯利和空白对照比较。 据观察,6月中旬环割后,果实8月下旬就开始退色,9月上中旬呈淡绿色,9月底至10月初呈黄绿色、果实襄辦变成橙黄色,汁胞变软,已完全可食。据9月30日测定,环割处理的果实糖、酸含  相似文献   

17.
因在花期受连绵阴雨天气的影响,今年浙江金华地区的早熟温州蜜柑比往年减产五成左右,而且所结的果实都受疮痂病的危害,优质果比例不到1/5,故今年的早熟温州蜜柑优质果收购价(10月10日)同比上扬27%,达0.96元/kg。同时,由于中熟温州蜜柑挂果量少,果实普遍贪青,造成早、中熟温州蜜柑断档,故今年当地早熟温州蜜柑售价仍有上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使用PP333减少温州蜜柑皱皮果温州蜜柑幼旺树极易产生皱皮果实,由于其皮厚不光洁,极不受消费者欢迎。生产上传统的控制方法是摘去4片叶以上枝的顶端果实,这样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皱皮果,但不能控制幼树旺长,不利于幼树早结丰产。为此,笔者连续两年来用PP3...  相似文献   

19.
温州蜜柑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其外观与内质都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本文通过不同时期采收测定果实品质,以探明温州蜜柑成熟过程中品质变化的规律。试验于1991年10~11月进行。研究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试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早熟温州蜜柑在采前半个月左右,其内在品质已达食用价值,但因果皮表面叶绿素还未分解消失而延迟采摘的问题,笔者于1996年对温州蜜柑作了喷布“15%柑桔催熟增糖灵”提旱成熟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