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出更适合北京北部山区高温季节种植的结球生菜品种,试验通过对5 个新品种进行了栽培品比。在定植后第60天对5个品种生菜的产量、形态及抗性进行测定,测定数据应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5个品种中,‘射手101’的产量表现最好;‘北生1号’的株型最紧凑,最适合密植;‘铁人’的叶球最大,商品形态最佳;‘北生1 号’的耐抽薹能力最强,最能抵抗高温;‘北生1 号’的耐烧心烧边能力最强,商品外观最佳。参试的4 个生菜新品种的综合表现均由于对照品种‘射手101’,均适合在北京北部山区的高温栽培季节进行推广。其中,‘铁人’的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一套快捷、方便、可靠的生菜细菌性软腐病抗性评价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软腐致病菌、接种方法、苗龄、接种后调查时间对软腐病发病的影响,对华北地区主栽的50个生菜品种,通过春、秋2茬试验对其软腐病抗病性进行了综合鉴定,为生菜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采用针刺法,接种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菌株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于7-8真叶期的生菜幼苗,并在接种48 h后调查病情,可有效地对生菜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对50份生菜种质资源的综合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裕生4号、橡生二号、意大利生菜等10个品种抗性级别为高抗;北生2号、汉堡、雷达等3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其他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无高感和免疫品种。不同类型的生菜种质对软腐病的抗性不同:相对于散叶生菜,结球生菜和直立型生菜抗性资源较为丰富;大部分紫色生菜品种比绿色生菜更具软腐病抗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6个结球生菜、18个散叶生菜和10个罗马生菜品种进行筛选试验,并对生菜的栽培环境条件、用水用药情况进行监控和记录,结果表明:16个结球生菜品种由于在高温天气下结球困难,均不适合在夏季栽培;从散叶品种和罗马品种中筛选出的芳妮、北散生2号、裕散生2号整体表现较好,不抽薹,可以在北京地区夏季栽培中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不同玉米品种抗旱性及产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适宜沧州地区旱碱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并为玉米抗旱性提供依据,选取了当地和引进的11个玉米品种,于室内芽苗期抗旱剂胁迫鉴定及田间旱地、水浇地两种生态环境种植鉴定比较其耐旱性。研究表明,萌发期玉米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大玉3号’最高,分别为0.92、91.91;苗期玉米株高和根长以‘大玉3号’的伤害率最小,其次是‘承玉23’;对‘秀青74-9’的伤害率最大;田间整个生育期的鉴定表明‘大玉3号’、‘承玉23’、‘中单909’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最高抗旱性最好,分别为1.22、1.23、1.07。由此可见,‘大玉3号’、‘承玉23’、‘中单909’较适宜沧州旱碱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育适宜在山西省食用向日葵生产区种植的抗旱耐盐碱、广适性强、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恢复系以及杂交种,本试验以国内的优良品种资源与自选育的不育系为材料,通过套袋自交成功选育出恢复系‘汾恢1号’、‘汾恢2号’、‘汾恢3号’,对3个恢复系进行农艺性状调查、抗旱耐盐碱鉴定和早代恢复力和配合力选择,结果表明恢复系‘汾恢1号’、‘汾恢2号’、‘汾恢3号’配合力高、花粉量大、恢复率100%、抗旱、耐盐碱、高抗黄萎病、耐菌核病,其中‘汾恢1号’表现突出,3个恢复系于2012年11月29日通过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验收。利用‘汾恢1号’培育的杂交组合FK-0918,2014年参加山西省区试平均产量达3726.56 kg/hm2,比对照YS809增产29.9%,排第四位。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旱性、耐盐碱、产量高,商品性好,生育期108天,适宜在山西省晋中及晋西北食用向日葵生产区种植,应用推广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通过克隆测序S基因,鉴定了14个新疆与中亚梨品种的S基因型,为‘库尔勒香梨’授粉树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经鉴定发现,‘麻梨’的S基因型为S16Se、‘库车阿木特’为S28S19、‘大果奎克阿木特’为S28S19、‘塔西阿木特’为S28S19、‘比凯2号’为ShS4、‘比凯3号’为S44S37、‘比凯4号’为S22Sd、‘比凯5号’为ShSe、‘比凯10号’为S4S37、‘比凯12号’为S22Se、‘卡杜斯可孜莫若’为ShSe、‘伊塞3号’为S22Se、‘伊塞1号’为SiSe、‘林中美人’为SdSe。其中,‘库车阿木特’、‘塔西阿木特’和‘大果奎克阿木特’含有与‘库尔勒香梨’相同的S28;‘比凯4号’、‘比凯12号’和‘伊塞3号’含有与‘库尔勒香梨’相同的S22。因此,上述6个品种不宜作为‘库尔勒香梨’的授粉树。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库尔勒香梨’授粉树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丰富了中国梨资源的S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白杨杂种三倍体‘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无性繁殖困难问题,以白杨杂种三倍体‘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的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对外植体消毒方法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启动培养最佳的消毒处理方法为20%浓度的84消毒液处理20 min;(2)激素6-BA以及TDZ对‘北林雄株1号’叶片不定芽再生率以及再生系数的影响显著,NAA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率影响不显著,对再生系数的影响极显著,筛选出‘北林雄株1号’叶片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 0.2 mg/L 6-BA+ 0.1 mg/L NAA+ 0.005 mg/L TDZ;(3)激素6-BA、NAA以及ZT对‘北林雄株2号’叶片再生率和再生系数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筛选出‘北林雄株2号’叶片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05 mg/L NAA+ 1.2 mg/L ZT。‘北林雄株1号’与‘北林雄株2号’高效叶片再生技术体系建立,为该品种的规模化无性繁殖以及后续的基因工程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参试茶树品种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和适应性鉴定,明确其适宜种植的范围和制茶类以及栽培过程中需防范的灾害,为品种的鉴定和推广提供依据。第4 轮茶树品种桂林点区试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8 个绿茶品种中‘湘妃翠’和‘花秋1 号’综合表现最好,产量和品质评分均高于对照,其中‘湘妃翠’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参加试验的3 个乌龙茶品种中‘鸿雁13 号’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质评分高于对照;各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多数表现为早生种,抗逆性较强,适宜在广西桂林及相似地区的绿茶和乌龙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白菜类蔬菜种子纯度SSR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纯度是种子质量的核心指标,是保障优良品种增产的关键因素。为了鉴定白菜种子纯度,本研究利用72对SSR分子标记检测种子纯度并结合田间植株形态观察,鉴定了5个白菜类优势品种的种子纯度,分别是‘珍绿6号’‘、津夏3号’‘、津研快绿1号’‘、速俊228’‘、速俊316’。结果表明,从7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能够将父母本与杂交种区分开。试验中SSR分子鉴定结果虽略低于田间形态学鉴定结果,但利用统计学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SSR分子标记可以用于白菜种子纯度的鉴定并通过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准确、有效的品种纯度鉴定体系。  相似文献   

10.
奇楠沉香为极具收藏及药用价值的上品沉香,其鉴定目前以化学方法为主,但其种苗从苗期至采香之间则难以用传统分类和化学方法进行鉴定,DNA条形码的发展为这一产业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在明确白木香良种‘热科2号’可产奇楠沉香的基础上,采用11对植物DNA条形码通用引物对‘热科2号’和普通白木香两个沉香品种进行分子鉴定探索,发现改良的CTAB法更适合白木香叶片样本的DNA提取,继而发现ITS、ITS2和源自叶绿体的8个DNA条形码在两个品种均无变异,而ITS1序列的第159个碱基在‘热科2号’中为T,在普通白木香中为A,多样本实验证明该变异位点可以作为‘热科2号’和普通白木香种苗鉴定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结果为白木香良种‘热科2号’及其幼苗的鉴定提供分子水平的技术支持,也为白木香良种的溯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笔者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获悉,由该中心黄丛林研究团队培育的茶用菊花新品种‘玉台1号’,日前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这是国内首个获得授权的茶菊新品种。‘玉台1号’是黄丛林团队于2004年以陈俊愉院士的地被菊‘玉龙’为母本、‘五九菊’为父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鉴定广东省甜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以及稳定性,本研究采用高稳系数和稳定性参数等分析方法,对2017年春植甜玉米区域试验15个甜玉米新组合区域试验数据的高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最高的前五位是‘华美甜9号’>‘优群甜1号’>‘金百甜15’>‘金百甜28’>‘新美甜818’;变异系数最小的前五位为‘优群甜1号’<‘江甜019’<‘微风甜6号’<‘天丰甜618’<‘新美甜818’;结合稳定性系数,表现出高产稳产的有两个组合分别为‘优群甜1号’和‘新美甜818’,综合表明15个区试中‘优群甜1号’和‘新美甜818’的高产稳产性最好。本试验为筛选高产稳产性甜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SSR标记鉴定甜瓜新品种纯度与真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甜瓜杂交新品种‘西州密25号’和‘西州密17号’及其亲本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并结合大田传统鉴定方法对其种子纯度及真实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8对SSR引物中筛选得到多对特异性引物可以鉴定出‘西州密25号’与‘西州密17号’杂交种的纯度。‘西州密25号’三批种子纯度分别为98.42%、99.41%、99.38%;‘西州密17号’的种子纯度为99.22%。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西州密25号’和‘西州密17号’的大田植物学形态特征鉴定结果符合率高达99%以上。SSR分子标记方法可以准确鉴定出杂交种纯度及真实性,且大大缩短鉴定周期,可为开展‘西州密25号’和‘西州密17号’甜瓜新品种的杂交种纯度室内鉴定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玉米杂交种‘吉祥1号’纯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车卓  常宏  石菁  张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8):28-32
纯度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吉祥1号’玉米杂交种是在甘肃省选育并大面积栽培的主推玉米品种。为鉴定该品种的纯度,本研究开展了‘吉祥1号’纯度鉴定SSR标记方法研究。通过比较快速提取法和改良CTAB法2种DNA提取方法在SSR分子标记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DNA均适用于SSR分子标记纯度检测,但快速提取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更适用于分子标记纯度鉴定。从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个标记bnlg2291k4和bnlg2305k4,用于‘吉祥1号’品种的纯度鉴定,2个标记均能明显的区分亲本和杂交种。在‘吉祥1号’杂交种中人为混入双亲,采用本研究确定的方法可准确鉴定出混入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绿豆品种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段义忠  张雄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125-130
研究绿豆萌发期抗旱指标,为绿豆品种抗旱性鉴定和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15% PEG6000作为渗透介质进行模拟干旱胁迫, 测定绿豆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所有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均呈显著下降,并抑制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发育。以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萌发抗旱指数以及相对活力指数为依据,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绿豆品种抗旱性分为三类,强抗旱品种为‘良丰1号’、‘HX04037’和‘榆绿1号’,中抗旱性品种为‘嫰绿1号’、‘兴绿1号’、‘天山大明绿’、‘西绿1号’、‘绿宝绿豆’、‘赤绿3号’、‘白绿1号’、‘中绿1号’、‘晋绿1号’、‘八宝绿豆’、‘中绿6号’、‘冀北12-1号’、‘鑫绿1号’和‘HX04050’,弱抗旱性品种为‘绿珍珠2号’、‘ZKY-2’、‘白绿522’和‘邯绿8号’。因此,绿豆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可作为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优化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冠层光合效率。第三期超级稻品种‘Y两优2号’(YLY2)是由父本‘远恢2号’(YH2)与母本‘Y58S’杂交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YLY2’与其父本‘YH2’叶片均具有低叶绿素含量的特性。为鉴定控制‘YLY2’叶绿素含量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以‘YLY2’构建的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方法构建了该群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通过多年测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开展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本研究鉴定出了控制叶片SPAD的15个潜在QTL,并确定了其遗传效应值。研究发现的15个QTL中有4个与以往的研究位于相似位点,同时也发现了全新QTL位点,为鉴定控制‘YLY2’叶绿素含量的关键基因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为研究适合在青藏高原种植的Cd污染土壤修复植物,以11个青稞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d (0, 5, 10, 20, 40, 80, 160和320 mg/L)胁迫对青稞种子萌发情况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重金属Cd对青稞种子萌发表现出低浓度[ρ(CdCl2)=20 mg/L]促进和高浓度(ρ(CdCl2)≥80 mg/L)抑制效应;Cd胁迫对青稞幼苗生长过程的抑制效应强于种子萌发过程。(2) 11个品种青稞种子耐Cd胁迫能力加权隶属函数D值依次为‘昆仑14号’‘昆仑10号’‘黑青稞’‘柴青1号’‘门农1号’‘门源亮兰’‘昆仑15号’‘北青3号’‘昆仑12号’‘肚里黄’‘北青6号’。结果表明:‘昆仑14号’及‘昆仑10号’对重金属Cd的耐受性最强,能较好地适应重金属土壤环境,具有作为青藏高原地区Cd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挑选出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优良蓖麻品种或优异的育种材料,以‘云蓖2号’为对照,根据物候期、抗性、株高、单株有效穗、单株蒴果数、百粒重、每公顷产量等多项指标,对国内21个蓖麻主栽品种在云南省的表现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蓖麻5号’、‘云蓖麻4号’、‘通蓖麻8号’、‘淄蓖麻9号’、‘通蓖麻6号’5个品种的生育期在124~153天之间,与对照品种相仿,产量为2644.5~3934.35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蓖麻产量贡献因素最大的蓖麻农艺性状为单株总蒴果数与单株有效穗数。聚类分析将21个蓖麻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根据不同特点为育种提供依据。初步鉴定出‘云蓖麻5号’、‘云蓖麻4号’、‘通蓖麻8号’、‘淄蓖麻9号’、‘通蓖麻6号’5个高产蓖麻品种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快速、准确鉴定马铃薯不同品种。本研究以14个马铃薯品种的芽部、茎部、叶片为实验材料,分别提取其过氧化物同工酶,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过比较不同品种马铃薯同工酶的酶谱差异,来确定马铃薯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芽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可以作为区分马铃薯品种的一个重要指标,14个品种中4、7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晋薯11号’和‘晋薯14号’;6、9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晋薯21号’和‘晋薯18号’;5、12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同薯22号’和‘同薯20号’;13、14号品种酶带相似,品种分别为‘05-32-7’和‘同薯23号’;表明这些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周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改良,利用当地主栽‘周麦’品种(系)‘周麦22号’、‘周麦32号’、‘周11550’为母本,‘宁麦9号’、‘生选6号’、‘扬麦21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抗赤霉病材料为父本配制一系列杂交组合,经过选择获得621份F3~F6后代材料。在田间选用来源于江苏和河南两地不同的赤霉病菌株,通过单花滴注法接种小穗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紧密连锁的诊断性标记His-InDel对后代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江苏的赤霉病菌株接种后代材料田间鉴定为高抗和中抗的占总数的23.9%,而河南的赤霉病菌株感染后代材料田间鉴定为高抗和中抗占比为35.1%,说明后代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比感病亲本有明显的改良,而且材料对江苏的赤霉菌菌株的抗性比河南的赤霉菌菌株的抗性低。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携带Fhb1和不携带Fhb1的材料之间赤霉病抗性差异极显著。这表明利用Fhb1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用于改良‘周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