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对比分析了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2种放牧制度下草地牧草营养及绵羊对牧草营养的摄食情况.结果表明划区轮牧草地牧草生产力较高,且能够提供较多的牧草营养;在牧草供应充足时,连续放牧绵羊能够摄入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牧草,但牧草短缺时,由于采食量的不足,会导致家畜摄入营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试验于2010年6~9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的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试验分为划区轮牧组和连续放牧组,轮牧组与连续放牧组各设3个重复,轮牧区每个重复各有5个小区,每个小区放牧时间为6d。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放牧制度对各组草地牧草的干物质产量影响不显著;对各组草地牧草的营养物质影响差异显著(P<0.05);划区轮牧组牧草的粗蛋白质(CP)含量有高于同期连续放牧草地牧草的趋势,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低于连续放牧草地的牧草;对绵羊增重影响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联合旗哈雅牧场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夏秋季节绵羊划分轮牧和连续放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划分轮 的草地现存量及绵羊活量均较连续放牧有增加的趋势,轮牧开始时,可适当缩短小区的放牧天数,以缓解草地牧草供应不足,。保证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草地放牧制度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期国外发表的有关资料和刊物关于草地放牧制度评价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对连续放牧与划区轮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家畜增重,牧草生长,家畜营养摄入和家畜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认为影响草地牧草生长及家畜表现各方面的并不同放牧制度本身,而与其载畜率及采用的放牧技术手段和放牧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5.
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研究—产羔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监测了在划区轮牧条件下的放牧系统中两种产盖期中的牧草生长速度、绵羊采食量以及绵羊生产性能等有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两种产羔期对放牧系统中草地和绵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北方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人工草地,采取连续放牧(CG)、划区轮牧(RG)两种管理方式放牧苏尼特羊,用内源指示剂法研究放牧羊采食量、牧草干物质消化率,通过放牧羊体重、代谢体重预测牧草采食量。结果表明,划区轮牧羊只采食量显著高于连续放牧(P<0.05),其牧草干物质消化率与连续放牧差异不显著;由放牧羊体重(W)预测人工草地牧草日干物质采食量(DMI)时具有较高可信度,1岁龄、2岁龄、3岁龄羊预测模型分别为DMI=17.32W+60.15、DMI=35.82W-881.92、DMI=64.61W-2427.50。  相似文献   

7.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典型草原区封育恢复中天然放牧草场,于2008年6~10月进行毛肉兼用细毛羊的暖季放牧试验.采用2×5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定不同放牧方式(不放牧,连续放牧,四区、五区、六区轮牧)及2种放牧强度,研究围封过程中放牧绵羊对封育草场牧草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放牧区牧草初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轮牧和连续放牧区,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放牧区;随着放牧季节的延续,不放牧区牧草营养价值下降速度最慢,轮牧区次之,连续放牧处理下降最明显;四区、五区和六区轮牧处理间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放牧方式与放牧强度对草场营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瓦作效应.因此,在放牧强度适中时,划区轮牧能够体现其优越性,随着牧草生长季的延续,较好地保存牧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强度划区轮牧和连续放牧的对比研究,初步探讨了,草甸划原在牧草生长期放牧,不同放牧制度,强度,频度和始牧时期,以及这些因素的任何一个,或它们中的不同组合,影响草地生产量和家畜消耗牧草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近期国外有关资料和刊物发表的关于草地放牧制度评价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论述了连续放牧与划区轮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家畜增重、牧草生长、家畜营养摄入和家畜行为的影响。认为影响草地牧草生长及家畜表现各方面的并不是放牧制度本身,而与其载畜率及采用的放牧技术手段和放牧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
草原划区轮牧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划区轮牧技术应用研究”是科技厅“十五”重点攻关项目。主要研究根据不同类型草地生物量、牧草再生率,计算出合理的载畜量进行自由放牧与划区轮牧的对比研究,制定出不同草地类型轮牧小区数目、放牧天数、放牧频率、放牧周期等主要技术参数。该项目边研究、边推广,结合承包到户的家庭牧场在全区20个旗县200余万亩草地上推广应用划区轮牧技术,效果显著。本文论述了划区轮牧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效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典型草原区封育恢复中天然放牧草场,进行毛肉兼用细毛羊的暖季放牧试验.采用2×5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定不同放牧方式(不放牧,连续放牧,四区、五区、六区轮牧)及2种放牧强度(1.0,1.4 hm2/un.sh),运用酶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围封过程中放牧绵羊对封育草场牧草细胞壁成分月动态变化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暖季放牧期内,不同放牧区牧草营养物质含量主要受到放牧方式的显著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不放牧处理牧草细胞壁有机物(OCW)含量始终显著低于各放牧处理,不同放牧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划区轮牧处理牧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消化性部分且显著高于连续放牧处理;不放牧处理牧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Oa和较低的Ob,而连续放牧处理与其相反,各轮牧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轮牧处理总可消化养分(TDN)和代谢能(ME)含量较高,尤其在牧草生长旺盛期(八月份),六区轮牧放牧场牧草可利用营养物质含量最高,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2.
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牧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试验于1985年6月至1987年5月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哈雅教学牧场,选用成年杂种羯羊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牧进行了比较试验,旨在探讨荒漠草原地区适宜的放牧制度,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研究结果表明,划区轮牧的草群盖度显著高于季节连牧(P<0.05),牧草质量较季节连牧好;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牧的土壤物理性状没有明显差异(>0.05);划区轮牧的绵羊比季节连牧有较长的休息时间和较短的采食、游走时间(P<0.05或 P<0.01);放牧第三年,划区轮牧的绵羊夏秋增重量显著高于季节连牧(P<0.01)。  相似文献   

13.
放牧强度和放牧制度对草地土壤及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30年来国内外放牧制度、放牧强度、放牧频率和放牧季节对草地土壤和植物生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论述。结果表明:1.轮牧制并非在任何地方都优于连续放牧制。2.增减放牧制或可变连续放牧制较为理想,尤其适用于热带和亚热带人工草地。3.选择放牧制度时须考虑草地环境的多样性,并注意控制载畜量。4.在草地状况较好时,划区轮牧的效果与传统的连续放牧相差不大,而当草地状况较差时,则以划区轮牧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划区轮牧是一种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先进放牧管理制度,也是其他更加先进放牧方式的基础。它与自由放牧相比,其优越性表现为:①减少了牧草的浪费,节约了草地面积。在划区轮牧中,一定数量的家畜只在规定的日期内采食,对牧草的选择机会大大减少,草地利用更加均匀,一  相似文献   

15.
划区轮牧是科学合理利用草地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分析贵州草地资源、气候资源出发,探讨贵州省大方草地划区轮牧对春季草地成分的影响,按照划区轮牧的放牧方式,笔者在2015年在该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划区轮牧,大方草地蕨类植物大量减少,中华厥降低了57.5%.其它杂草减少了34.6%,使得杂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放牧家畜在草地上排出粪便,给草地施加天然有机肥,增加了草地土壤的有机质成分,给草地添加了养分,草地生产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改变牧草品质,增加家畜的采食量,提高轮牧小区的载畜量,家畜在采食过程中,踩踏杂草,有蹄耕作用,控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和牧草竞争,为草地牧草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放牧采食,要给人工牧草留大约是6 cm茬高度,不能过牧,使放牧草地有休养生息的条件,让被家畜践踏的草地得到有效的修复,防止草地退化,提高人工改良草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宁夏干草原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群落经济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紧密结合宁夏中部地区草原的实际,系统地开展了不同放牧方式下草地植物特性、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牧草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及放牧家畜的生产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实行6区的划区轮牧方式是科学利用该类草地的最佳方式。轮牧比对照草地生产力提高73.84%。羊只体重轮牧组分别比对照(传统舍饲)、连续放牧和季节放牧组提高4.7kg、0.35kg和1.6kg。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紧密结合宁夏中部地区草原的实际,系统地开展了不同放牧方式下草地植物特性、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牧草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及放牧家畜的生产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实行6区的划区轮牧方式是科学利用该类草地的最佳方式。轮牧比对照草地生产力提高73.84%。羊只体重轮牧组分别比对照(传统舍饲)、连续放牧和季节放牧组提高4.7kg、0.35kg和1.6kg。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暖季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牧草的生长特点,为制定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于2001~2003年开展了暖季放牧牦牛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放牧2年后轮牧人工草地播种牧草比例为95.27%,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86.15%,无放牧人工草地为58.01%。轮牧人工草地牧草月风干重最高值3 198.8 kg/hm2,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3 023.2 kg/hm2。放牧可以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率,轮牧人工草地的牧草生长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放牧还影响着第2年播种牧草的生长,轮牧能促进种子出苗数,播种牧草的鲜重,风干重和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5 088.88 kg/hm2,3 053.33 kg/hm2和480 kg/hm2,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和无放牧草地,轮牧人工草地杂草鲜草产量最低,为193.33 kg/hm2。适宜的放牧是保持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 建立围栏系统划区轮牧是合理利用人工草地的重要手段。围栏放牧可节约劳动力,减少家畜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然而,围栏放牧最主要优点是可以提高草地的载畜量,并使土壤—牧草—家畜生态系统达到平衡。增加草地载畜量,可使家畜粪便较为均匀地排回草地,促进了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有利于牧草的再生;增加了载畜量可控制家畜对专一牧草的选食,有利于豆科牧草固氮,并保持牧草一定的可消化性;较高的载畜量使家畜个体营养摄入量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放牧制度大针茅草原群落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制度是调控草地植物群落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提高草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有效措施。根据锡林郭勒大针茅草原划区轮牧和连续放牧的比较,分析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植物群落种类丰富度、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变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在适度牧压下,划区轮牧的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度、多样性都高于连续放牧,群落内种群数量结构关系比连续放牧复杂,群落植物均匀度下降幅度小于连续放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