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香果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解决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种子萌发困难的问题.使用不同的光照条件较系统地研究了香果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香果树种子属典型的光敏感性种子,在黑暗中无论恒温或变温条件下均完全不能萌发;整个萌发过程需l000lx光照强度和每天照光16h;在光照条件下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25℃恒温,其次是30℃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  相似文献   

2.
不同光照及储藏温度对水杉种子萌发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种子为材料,设置全光照、全黑暗和光暗交替(各12 h/d)3种不同光照和室温、4℃干藏的储藏条件,研究这些条件下水杉种子的萌发特性、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变化。结果表明,在3种光照处理下,水杉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条件为全黑暗处理。在水杉种子储藏过程中,4℃干藏条件下的种子POD活性始终高于室温干藏;4℃干藏条件下的种子SOD同工酶变化幅度相对于室温储藏条件小,而两种储藏温度下种子的可溶性糖变化幅度都较小,所以4℃是比较适合水杉种子储藏的温度。  相似文献   

3.
香果树种子的光萌发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果树是珍贵的商品用材树种,由于对种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缺乏了解,种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萌发,在苗床中只有很低的萌发率。本文就香果树种子的光萌发反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香果树种子萌发必须有光,每天光照8小时,照光10天就有高的萌发率,苗床进行的成功的萌发试验也证实了香果树种子的光萌发特性。  相似文献   

4.
选择浙江、江苏连云港、福建3个不同种源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种子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盐分胁迫下构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比较光照、黑暗条件下3个种源构树种子的萌发差异,同时研究了构树种子幼苗的生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浙江种源不萌发外,光照对江苏连云港、福建种源构树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胚根生长有限制作用;低浓度盐碱处理能促进构树种子萌发,发芽率升高;而高盐处理则抑制构树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下降,且构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因种源不同而有差异,江苏连云港种源最高,福建种源次之,浙江种源不萌发;在盐分胁迫下,构树种子幼苗的SOD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MDA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构树种子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盐浓度为75 mmol/L时,含量达到最高,在100 mmol/L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而游离脯氨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综合分析,连云港构树种子在盐处理条件下发芽率较高,抗逆性较强,可作为改善盐碱地的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沙葱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以沙葱种子为试材,开展光照处理下不同温度对其种子萌发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光照处理下,20℃时发芽率极显著高于10与30℃;12和24 h光照处理时,10与30℃下种子发芽率仅为0。表明10和30℃均不能提高种子在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反而导致光对其抑制作用加剧。黑暗与12 h光照环境下,10和30℃处理时种子SOD活性在萌发后期明显高于20℃;各光照环境下,20℃处理时种子POD和CAT含量均高于10与30℃,而MDA含量则低于10与30℃,可见沙葱种子是典型的需暗性种子,适宜萌发温度为20℃,各光照环境下高温与低温均会限制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光照对青冈栎和浙江樟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光照对青冈栎和浙江樟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计算青冈栎和浙江樟种子的千粒重并观察其形态特征。研究4种温度处理和3种光照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在15~30℃范围内,青冈栎和浙江樟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青冈栎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其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低于光照条件,浙江樟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萌发率都超过了75%。[结论]青冈栎的最适宜萌发温度为25℃,而浙江樟则为20℃;青冈栎种子萌发需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在黑暗中萌发受抑制,浙江樟种子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均能萌发,但是12 h的光照可以明显提高其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香果树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AMY)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的变化。[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香果树种子萌发过程中AMY和SOD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香果树种子萌发过程中AMY同工酶主酶带颜色一直较深,萌发中后期出现新的酶带A2。萌发初期,有新的SOD同工酶合成;进入萌发中期,新合成的减弱或消失;萌发后期第6条酶带活性增强。[结论]香果树种子萌发过程中AMY和SOD的表达存在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光照对骆驼蓬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对骆驼蓬6个不同居群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骆驼蓬6个居群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都表现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趋7势,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但不同居群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不同。在10℃/30℃(黑暗/光照)周期性变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较高。光照不是骆驼蓬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对种子萌发有重要的影响,持续光照和周期性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全黑暗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9.
以大庆草原干旱生境下采集的南玉带种子为试材,利用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光照、温度及聚乙二醇-6000(PEG-6000)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构建南玉带种子育苗高质量的技术流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5~30℃条件下南玉带种子都能够萌发,种子萌发温度范围具有宽适性,其中25℃为种子萌发最适温度;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达92.78%,较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高59.45%,其差异显著,说明黑暗条件较光照更适于种子萌发;南玉带种子萌发过程中随PEG-6000质量分数的升高,其萌发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在PEG-6000质量分数为5%、10%处理下种子仍分别有22.78%、51.11%的萌发率,说明南玉带种子萌发阶段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就不同树龄种子、种子不同贮藏条件和发芽时不同光照条件对梓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冷藏比其他条件下贮藏的种子发芽率高;多年树龄的种子发芽率比短年树龄种子发芽率高,40年树种子发芽率达70%;在黑暗条件和光照条件下梓树种子都能够萌发,但在光照条件下萌发更好,最高发芽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香果树种子萌发过程中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香果树种子萌发过程中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香果树种子萌发过程中,EST从第四天开始出现新的酶带,表明酯酶代谢合成的增强;POD酶表达先减少后增加,在萌发后期出现两条新的酶带。这些同工酶的变化最终导致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amylase(AMY)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isozymes during the germination process of Emmenopterys henryi Oliv seeds.[Method] By employing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method,the expressions of AMY and SOD isozymes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process were analyzed.[Result] The main AMY bands remained strong during the whole period and a new band A2 appear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seed germination.Some new SOD bands occurred at the early stag...  相似文献   

13.
1材料和方法 1.1试材香果树种子由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保存提供,于2007年11月初采集于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门山.用脱脂纱布旬好埋进湿沙中后于4℃冰箱中贮藏。  相似文献   

14.
崔竹梅  袁菲菲  韩耀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37-17938
[目的]研究南瓜种子萌发8 d内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酶活力的变化,阐明其种子萌发机理。[方法]采用Brad-ford法测定南瓜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以酪蛋白、BAPNA及ATEE为底物测定了蛋白酶活力的变化。[结果]南瓜种子从萌发到第8天,蛋白质含量下降68.1%,尤其在第2~3天时含量急剧下降。萌芽3 d的子叶制备的粗酶液中的酪蛋白酶活力最高;粗酶液可催化水解BAPNA,而对ATEE无明显水解;胰蛋白酶活力在萌芽期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种子萌发时贮藏物质代谢过程中的酶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芝麻种子萌发过程的代谢生理变化,丰富芝麻种子生物学内容,在25 ℃暗培养条件下,以2个芝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萌发0~72 h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水分吸收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粗脂肪、游离脂肪酸和脂肪酶活性等代谢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在浸水后6 h吸胀,12 h萌动,24 h胚根开始快速伸长,48 h胚芽开始快速生长,72 h完成发芽。吸水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在 0~6 h和24~60 h 2个时间段表现为急速上升;吸水速 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过程,其中在0~3 h时下降最快,在胚芽开始生长(吸水后48 h)后再次出现较大幅度上升。随着萌发进程的推进,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降后升趋势,氨基酸含量不断下降,粗脂肪含量在24 h后有所下降,游离脂肪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脂肪酶活性不断增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成变化非常小。因此,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启动糖代谢,随后启动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研究结果为芝麻种子萌发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0.5MPaPEG6000水溶液胁迫下,经GA和Ca+GA浸种的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强,胚乳中非可溶性蛋白质降解加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增加,种子萌发效果好.经Ca浸种的胚乳中蛋白质降解并不增强.  相似文献   

17.
川续断种子发芽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续断种子为材料,研究川续断种子发芽过程中的部分生理指标变化,探讨盐胁迫对川续断种子发芽的影响,为川续断的生产和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逐渐下降;随着川续断种子萌发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含水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从第5天起迅速升高,之后缓慢下降;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体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过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都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杂交水稻亲本金23B和V20B种子进行了发芽与田间栽培试验,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种子萌芽与稻穗萌芽受可溶性糖含量的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含量越高越易萌芽。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稻穗萌芽过程中远远高于种子萌芽时期;而α-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在种子萌芽期与稻穗萌芽期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曼陀罗对大豆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分别测定曼陀罗根、果皮、种子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曼陀罗对大豆的化感效应存在不同供体器官的差异,总体表现为根>果皮>种子;受体器官所受到的抑制作用也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侧根>种子>根.曼陀罗对大豆的化感效应随其浸提液的质量浓度提高而增强.其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曼陀罗对大豆幼苗可溶性蛋白的分解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