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为研究四环素类药物对鲤P450酶系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制得鲤肝微粒体,Bradford法测定肝微粒体蛋白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CYP450酶系的活性,测定了土霉素(OTC)、四环素(TC)、霉素(CTC)、多西环素(DOTC)4种四环素类药物对鲤的肝微粒体蛋白含量、肝脏细胞色素P450含量以及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CYP450含量为(0.39±0.03)nmol/mg,OTC、TC、CTC、DOTC处理组CYP450含量分别为(0.22±0.02)、(0.28±0.02)、(0.21±0.03)、(0.25±0.03)nmol/mg;空白对照组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ND)活性为(1.27±0.09)nmol/(min·mg),OTC、TC、CTC、DOTC处理组其活性分别为(0.86±0.09)、(0.79±0.05)、(0.84±0.05)、(0.86±0.06)nmol/(min·mg);空白对照组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为(0.85±0.04)nmol/(min·mg),OTC、TC、CTC、DOTC处理组其活性分别为(0.63±0.03)、(0.57±0.02)、(0.49±0.04)、(0.52±0.02)nmol/(min·mg);空白对照组苯胺-4-羟化酶(AH)活性为(0.034±0.001)nmol/(min·mg),OTC、TC、CTC、DOTC处理组其活性分别为(0.026±0.004)、(0.027±0.003)、(0.025±0.004)、(0.028±0.004)nmol/(min·mg)。综上,四环素类药OTC、TC、CTC、DOTC处理会使鲤CYP450含量明显降低,对AND、ERND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对鲤肝微粒体蛋白和CYPb5的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40日龄依莎公鸡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 mL/kg,PB组:每日腹腔注射苯巴比妥80 mg/kg。连续处理5 d后,进行体外肝微粒体酶活性测定和体内探针药物安替比林(AP)消除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PB组的肝脏指数、肝微粒体蛋白含量和细胞色素P450含量、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ND)、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和苯胺羟化酶(AH)的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安替比林消除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苯巴比妥对鸡肝微粒体CYP450具有明显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鲫鱼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对马度米星铵的响应。[方法]采用半静态染毒法,分别设置0.112、0.224和0.448 mg·L~(-1)马度米星铵处理组和助溶剂对照组,在染毒后7、14、21和28 d,测定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 1A(CYP1A)、3A(CYP3A)及4T(CYP4T)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测定7-乙氧基异吩唑酮-脱乙基酶(EROD)、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苯胺-4-羟化酶(AH)、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NCCR)的活性及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含量;通过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法评价马度米星铵对CYP1A活性的影响。[结果]马度米星铵对CYP1A、CYP3A和CYP4T mRNA表达水平有一定诱导作用;0.448 mg·L~(-1)马度米星铵组CYP450含量在染毒后14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224和0.448 mg·L~(-1)马度米星铵组APND和NCCR活性在染毒后14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224和0.448 mg·L~(-1)马度米星铵组EROD活性在染毒后14和21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间,马度米星铵组ERN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各染毒组的AH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马度米星铵对CYP1A活性的抑制作用小于25%。[结论]马度米星铵对鲫鱼肝微粒体CYP1A活性无影响;马度米星铵对ERND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与CYP3A的转录水平无关;ERND对马度米星铵较为敏感,适合作为马度米星铵污染水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麦穗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分布及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谷胱甘肽S-硫转移酶(GSTs)的组织和亚细胞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脏、肠、鳃、卵巢、肾、脾脏、鳔、肌肉GSTs活性分别占41.73%,14.31%,12.11%,10.10%,8.62%,5.23%,4.33%,3.58%;差速离心结果表明,麦穗鱼GSTs活性大部分集中在胞质溶胶层中,其活性占43%~55%,而45%~57%的活性则分布于线粒体、细胞碎片、微粒体中,只有脾脏线粒体活性最高,约占42%.并对麦穗鱼GSTs动力学特性作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黄河鲤对水体铜的积累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黄河鲤对水体Cu的积累效应,通过饲养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中Cu的含量,结果表明,Cu浓度为0.1 mg/L时,黄河鲤鳃、肌肉、肝胰脏、肾组织内Cu的蓄积量随毒性试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第13天均达到平衡,此时Cu的蓄积量为:肝胰脏(72.864 mg/kg干重)>肌肉(22.497 mg/kg干重)>肾脏(21.683 mg/kg干重)>鳃(8.914 mg/kg干重);染毒的黄河鲤放入清洁自来水中后,随着排放时间的增加,鳃、肌肉、肝胰脏、肾组织中的Cu含量逐渐下降,第13天达到排放平衡,此时Cu的排出率为:鳃(90.98%)>肝胰脏(66.31%)>肌肉(55.99%)>肾脏(42.93%)。随着Cu浓度增加,黄河鲤鳃、肌肉、肝胰脏、肾组织中铜蓄积量均明显上升,铜富集系数均逐渐降低;Cu浓度为1.00 mg/L时,富集系数最低,其鳃、肌肉、肝胰脏、肾组织铜富集系数分别为26.8、36.6、139.6和30.1。  相似文献   

6.
草鱼脆化过程中血液学指标及组织氧化还原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常规配合饲料和蚕豆饲喂平均体质量为(936.7±6.1)g的草鱼,测定了草鱼在脆化过程中血液学指标及肌肉、肝胰脏、鳃组织氧化还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受饲料种类和饲喂时间的双重影响,蚕豆组草鱼12 w时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蚕豆组草鱼4 w时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8 w时鳃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肌肉丙二醛(MDA)含量,12 w时肝胰脏、肌肉及鳃SOD活性,肌肉及鳃CAT活性,肝胰脏、肌肉MDA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蚕豆组草鱼在4 w时的肌肉、鳃,8 w时的肝胰脏、鳃,及12 w时的鳃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 w时的肌肉、鳃,8 w时的肝胰脏、鳃、肌肉,及12 w时鳃中的GSH/GSSG系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摄食蚕豆会对草鱼带来血液学指标及组织抗氧化机能的时间累积性损伤,提示在养殖过程中需采取措施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鲫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外源性MTBE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染毒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性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鲫鱼鳃、肝胰脏、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MTBE质量浓度和胁迫时间条件下,鲫鱼鳃、肝胰脏和肌肉中SOD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胁迫48 h时,鲫鱼肌肉和肝胰脏的SOD活性显著高于胁迫96,144 h;胁迫96 h时,鳃中SOD活性最高.在相同暴露条件下,鲫鱼肌肉中SOD活性与鳃中相近,但明显低于肝胰脏中(P<0.05).短时间(48 h)胁迫时,MTBE胁迫对鲫鱼肌肉和肝胰脏SOD的活性起诱导作用,长时间胁迫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6 h时MTBE胁迫对鲫鱼鳃中SOD活性起诱导作用.鲫鱼体内SOD活性的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水体MTBE的污染程度,可作为早期检测MTBE对水环境污染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大黑鳃金龟幼虫消化酶和解毒相关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筛选中肠特异表达基因。[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大黑鳃金龟幼虫中肠消化酶(胰蛋白酶、氨肽酶、羧肽酶)基因和解毒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所调查的大黑鳃金龟的6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中肠中都有表达,有3个基因在中肠中特异性表达。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CYP 6A20和CYP 4C1 2个基因在中肠中特异表达,3个氨肽酶基因(APN1、APN2和AP2)只在中肠中表达。[结论]大部分大黑鳃金龟的消化酶和解毒酶基因在中肠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确定细胞色素酶P450同源物(CYP,CYP450)参与了黄曲霉毒素B1(AFB1)转换成更高毒素代谢产物,即雏鸡和鹌鹑肝微粒体代谢物——黄曲霉毒素-8,9-环氧化物(AFBO)的生物活化过程。包括特定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剂的使用和AFBO生产的典型基底物质活性间的关系。此外,酶的定性测定采用免疫印记技术。结果表明,雏鸡和鹌鹑体内微粒体代谢物酶有CYP1A1、CYP1A2、CYP2A6和CYP3A4。CYP1A1和CYP2A6两个菌种的活性和AFB1的生物活化过程紧密相关。研究证明了CYP2A6在AFB1的生物活化过程中的作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CYP2A6和CYP3A4两个物种的同源物的条带清晰,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小程度上,CYP2A6和CYP1A1是AFB1生物活化成雏鸡和鹌鹑肝微粒体代谢物AFBO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马度米星铵对克氏原鳌虾肝胰腺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将192尾成年雄性克氏原鳌虾(体质量21 g左右)随机分为4组(每组48尾)。除对照组外,各处理组的克氏原螯虾分别采用低剂量(0.7 mg·L~(-1))、中剂量(3.5 mg·L~(-1))和高剂量(7.0 mg·L~(-1))的马度米星铵连续药浴给药28 d。分别在给药后7、14、21和28 d每个处理处死12尾克氏原鳌虾,取其肝胰腺,制备微粒体后,测定细胞色素P450(CYP_(450))、细胞色素b5(CYP b5)含量,Ⅰ相药物代谢酶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活性和苯胺-4-羟化酶(AH)活性以及Ⅱ相药物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N-乙酰基转移酶(NAT)的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CYP_(450)、gst、CYP b5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28 d内,7.0 mg·L~(-1)处理组各时间段CYP_(450)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CYP b5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7.0 mg·L~(-1)处理组的Ⅰ相药物代谢酶ERND、APND、AH活性和Ⅱ相药物代谢酶GST、UGT和N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3.5 mg·L~(-1)处理组的ERND、UGT和NAT活性显著升高(P0.05),0.7 mg·L~(-1)处理组ERND活性显著升高(P0.05);马度米星铵对肝胰腺药物代谢酶相关的gst、CYP_(450)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CYP b5基因除7 d显著上调外(P0.05),其余时间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马度米星铵可以诱导克氏原鳌虾肝胰腺药物代谢酶,其中ERND和GST对马度米星铵较敏感,可以作为早期马度米星铵污染水体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以鲫鱼(Carassius aztratus Linn.)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和十溴联苯醚(PBDE-209)后鱼肝微粒体中CYP450同工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鲫鱼在0.10-5.00 mg·L~(-1)的PBDE-47和5.00~50.0 mg·L~(-1)的PBDE-209中暴露15 d后,其肝脏微粒体中CYP450系的同工酶CYP1A1被诱导,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CYP1A1的活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续而上升,到试验第15 d时达到最高,但上升速率最快的阶段为试验后的0~5 d.而CYP450系的同工酶CYP1A2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即低浓度PBDEs试验组对CYP1A2无显著影响(P>0.05),但5.00mg·L~(-1)PBDE-47、30.0和50.0mg·L~(-1)PBDE-209浓度组的鱼肝微粒体CYP1A2活性受到了轻微的抑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48%、3.48%和7.23%.研究表明,鱼类肝脏微粒体中CYP450的同工酶可作为污染生物标志物来评价PBDEs的早期污染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刀鲚不同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及DNA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工酶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了刀鲚肝脏、眼睛、肾脏、肌肉、鳃和血清6个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及尾鳍、鳃、肌肉、性腺和肝脏5个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旨在为刀鲚遗传背景和种质标准的建立提供技术参数。结果显示:(1)刀鲚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呈现一定的组织特异性,眼睛是LDH表达较为典型的组织;除肌肉和血清没有LDH2条带外,其余组织均出现了5条同工酶酶带,并且相对迁移率一致,各组织中均未见LDH-c基因的表达。(2)刀鲚鳃、肌肉和肝脏3个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低于尾鳍、卵巢细胞DNA含量(P0.05);测定的鳃、肌肉和肝脏组织细胞核的DNA含量与单倍体的精子细胞的比值依次为2.16、2.19和2.22,即刀鲚为二倍体鱼类。此外,肝脏细胞容易从组织上脱落,较易制成单细胞悬液,是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分析的适宜试材;如果要保持生物体健康存活状态,则剪取小部分尾鳍进行倍性分析为宜。研究亮点:首次报道了刀鲚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带相对迁移率、组织分布、活性扫描及细胞核DNA含量。研究发现,刀鲚眼睛是LDH表达较为典型的组织;刀鲚是二倍体鱼类,肝脏细胞是进行倍性分析的适宜试材,这为刀鲚遗传背景和种质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各个组织(脑,鳃,肝,肾,脾)的SOD和GSH-Px酶活性的影响,将大小一致的鲤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暴露在0.1、1、10、100mg·L-1的γ-Fe2O3纳米颗粒悬浊液中,同时设有空白对照组,暴露30d后,测定各个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从而评价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各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0~100mg·L-1),各组织对纳米颗粒的相对敏感性不同,与对照组相比,鳃、肝和脾组织中的SOD活力降低;而脑、肝和肾组织的GSH-Px含量降低,该结果表明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内脏组织的抗氧化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肝组织中SOD和GSH-Px含量变化与γ-Fe2O3纳米颗粒染毒浓度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上述结果说明肝脏为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氧化损伤中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外源钙介导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的互作关系,用浸种法对小麦进行外源氯化钙处理,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为对照,检测小麦植株遭麦二叉蚜取食0、24、48、72 h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1,3葡聚糖酶(β-1,3-GA)活性的变化,及麦二叉蚜取食不同处理小麦植株0、24、48、72 h时体内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CYP450)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麦二叉蚜取食显著(P<0.05)诱导了小麦叶片POD、PAL和β-1,3-GA活性,但对PPO活性无显著诱导。氯化钙浸种处理进一步显著(P<0.05)增强了POD、PAL和β-1,3-GA的活性,且PPO活性也显著(P<0.05)高于未经氯化钙处理的小麦植株。麦二叉蚜取食氯化钙浸种处理的小麦植株后,其体内解毒酶GSTs、CarE和CYP450的活性显著(P<0.05)高于取食对照植株的麦二叉蚜。这说明,外源钙对小麦叶片中的防御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取食经外源钙处理的小麦叶片后,麦二叉蚜也相应提高了其体内解毒酶的活性,以应对小麦植株增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胶原酶二步灌流法获取原代大鼠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速眠新和保定宁处理,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细胞中细胞色素酶P450 3A1(CYP3A1)和细胞色素酶P4502E1(CYP 2E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通过胶原酶灌流法,每只大鼠可获得2~4×108个肝细胞,成活率约为95%.用速眠新、保定宁处理后,肝细胞CYP3A1和CYP2E1的表达随速眠新、保定宁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的趋势.原代大鼠肝细胞可用于速眠新药物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为其临床上合理地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多氯联苯(PCB)对翡翠贻贝肾中细胞色素P450第4亚族(CYP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野生翡翠贻贝cDNA中扩增得到了翡翠贻贝CYP4基因和β-actin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并根据所得序列设计定量PCR引物,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以SYBRGreenI为荧光染料,利用荧光定量PCR对经PCB暴露处理后的翡翠贻贝肾中CYP4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测定。[结果]PCB暴露处理对翡翠贻贝肾中CYP4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并且这种诱导作用对CYP4表达水平的影响与PCB暴露处理的时间以及浓度有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CYP4基因作为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支持,同时为海水双壳类动物体内CYP4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大黄鱼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利用,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在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姜黄素,研究其对大黄鱼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试验组(D1-100 mg/kg、D2-150 mg/kg、D3-300 mg/kg)和1个对照组,并分别在第30天、45天取样并测定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当姜黄素的添加量为100 mg/kg时,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及鳃、胃、肌肉、肝脏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150 mg/kg时,肌肉、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显著提高,鳃、胃、肌肉、肝脏及前肠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添加量为300 mg/kg时,除后肠中的ACP、AKP活力及中肠中的AKP活力无显著影响外(P0.05),其余各组织中的磷酸酶活力均显著提高。(2)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添加量为100 mg/kg时,仅TNF-α含量显著升高。添加量为150 mg/kg或300 mg/kg时,GM-CSF、IL-2及TNF-α含量均显著提高。3个试验组IFN-γ含量虽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但2段时间内均呈下降的趋势。综合考虑,以300 mg/kg姜黄素的添加量对大黄鱼各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The 7-ethoxycoumarin O-deethylase (ECOD) activities of cytochrome P450s an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six cytochrome P450 genes induced by the volatiles from both damaged and undamaged maize pla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The ECOD activity changed with time of exposure to maize volatiles. At 36 h after cotton bollworm larvae exposure to maize volatiles, the ECOD activities in cotton bollworm damaged and artificially damaged groups were 2.36 and 4.53 time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CYP4S1, CYP6B2 and CYP6B7 in the cotton bollworm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rtificially damaged plant group, which was 2.93, 5.09 and 10.6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YP6B2, CYP6B6, CYP9A12, and CYP9A14 were much lower in the larvae exposure to volatiles from both healthy and pest damaged maize seedling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12 h after larvae exposure to maize volatiles. For the cotton bollworm damaged maize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CYP4S1 and CYP9A14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小麦灌浆期籽粒次生物质含量与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ena)幼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细胞色素P450 酶系(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次生物质在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中的作用及麦红吸浆虫的解毒代谢机制。【方法】2016年5月采用剥穗调查法对陕西省周至县试验田种植的4个抗虫和4个感虫小麦品种(系)进行麦红吸浆虫幼虫危害调查,并收集各品种(系)灌浆期籽粒及取食各品种(系)灌浆期籽粒的麦红吸浆虫幼虫;采用比色皿法、香草醛法、Folin-Ciocalteu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法分别测定收集的小麦籽粒阿魏酸、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qPCR方法分别检测收集的麦红吸浆虫幼虫GST、CarE和CYP450活性及其编码基因GST1、CarE2CYP6A1 mRNA表达水平,分析次生物质含量与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以及麦红吸浆虫解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系)灌浆期籽粒阿魏酸、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明显,其中阿魏酸和单宁含量以抗虫品种科农1006最高,总酚含量以抗虫品种晋麦47最高,总黄酮含量以感虫品种西农88最高;取食不同品种(系)小麦的吸浆虫幼虫GST、CarE和CYP450活性及GST1、CarE2CYP6A1表达水平差异亦明显,GST和CarE活性分别以取食抗虫品种科农1006和陕麦139的最高,CYP450活性以取食感虫品种小偃6号的最高;GST1CarE2表达水平在取食抗虫品种的幼虫中均高于取食感虫品种,CYP6A1表达水平在取食抗、感性品种的幼虫中表现无规律。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籽粒阿魏酸含量与穗被害率、粒被害率、单穗虫口和估计损失4个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4个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取食不同品种(系)小麦的吸浆虫幼虫GST和CarE活性与小麦籽粒阿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YP450活性与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3种解毒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GST1CarE2表达水平分别与其GST和Car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CYP6A1表达水平与CYP450活性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阿魏酸是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的主要次生物质,能够诱导麦红吸浆虫幼虫GST、CarE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它们共同作用参与麦红吸浆虫对小麦次生物质的代谢和适应。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处于不同进化地位的两种动物(鲈鱼和小鼠)肝功能指标的异同,分别采用Lowry法、CO还原差示光谱法和比色法,对鲈鱼和小鼠肝组织重要细胞器(线粒体和微粒体)蛋白、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和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鲈鱼肝脏线粒体蛋白、细胞色素P450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低于小鼠,而微粒体蛋白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小鼠差异不明显。这些结果提示,肝功能指标在不同进化地位的动物(鲈鱼和小鼠)间存在着差异,其中肝脏细胞色素P450和丙氧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可能与肝功能尊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