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楂按常规育苗方法从采种至嫁接成苗,一般需要4—5年。缩短山楂苗的培育年限、提供培育足够的优质苗木的方法,是发展山楂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山楂种子快速育苗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1988年秋季调查当年生苗平均高达0.83米,最高可达1.07米,平均地径可为0.7米。其方法主要是用浓硫酸浸蚀种子。具体作法如下。在11月上、中旬,将当地成熟的桔红山楂种子,在气温10—15℃条件下,以相当于种子重量一年的浓硫酸浸泡种子12—13分钟(及时搅拌)。再用清水冲洗揉搓去掉碳化层后浸  相似文献   

2.
山楂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是蔷薇科山楂属植物。核果状梨果,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它喜光耐寒耐干瘠,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其育苗方法包括培育砧木及嫁接两部分。一、砧木的准备 1、种子采集与处理野生山里红是嫁接山楂的砧木,当年秋季8、9月份,在山里红果实八分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用水洗净,然后立即混湿沙埋藏。翌春便可播种出苗。于种则可采用“两冬一夏”常规方法调制,隔年春季清明节前4~5天检查,见芽马上播种。  相似文献   

3.
光皮桦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容器育苗经验,以及光皮桦在5月份播种,7月份高温季节移栽的特殊性,总结出一套光皮桦容器育苗技术,培育出的光皮桦苗木成活率较高,苗木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山楂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锈病是山楂的灾害性病害。它的发生与气候、品种、地理环境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4~5月份的高温高湿气候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发展。其防治采用多环节控制病原数量。药剂防治以喷粉锈宁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巴西柳桉、巨桉青枯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81年底,我区引进了一批巴西柳桉(Eucalyptus saligna)和巨桉(Eucalr-ptus glandis)种子,分别种在区林科所、柳州广西林校附属林场、来宾维都林场、合浦山口林场、博白林场兰冲分场、东门林场等6个点。82年元月份各个点均用营养袋育苗,生长良好。4—5月份营养袋上山,7月份开始,有个别点反映出现有死亡植株,9月份死亡率较高,直至10月份仍有死亡现象。我们于10月15日—10月30日对各个点的  相似文献   

6.
毛竹是多年生一次开花结实的植物。开花时间在4—5月份,种子成熟时间在8—10月份。种子成熟后,不宜久藏,需随采随播,即需进行冬播。但冬播的种子要在土壤中越过慢长的冬季,这样,种子就要受到雨雪侵蚀和鼠兽危害,翌年春季出苗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动群众献计献策,集中群众智慧,成功地试验出了土温床育苗的方法。1973年采用土温床育苗,不但做到种子随采随播,提高发芽率,而且促进竹苗冬季生长分蘖,延长了竹苗生长期,加快了繁殖速度,培育出了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     
松树繁殖新途径据《林业科学研究》1989年4月报道,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陈孝英等人用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成年树嫩枝上的一束针叶为接穗,以25月龄幼苗为砧木进行嫁接,三年共试验嫁接2000余株成,功地总结出一套松针束嫁接技术。该嫁接方法显著优于沿用已久的松树枝接法,具有接穗利用和繁殖率高、接株生长快、省工省料、操作简便等优点,是嫁接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为松属无性繁殖开创了新途径,现开始应用于种子园和基因收集圃等良种基地的营建。山楂嫩枝插条育苗试验获得良好效果繁殖山楂优良品种采用实生苗嫁接,周期长成苗率低,插条育苗生根困难。河北林学院杨镇于1983~1987年进行嫩枝插条育苗试验,获得成活率90%以上的良好效果,具  相似文献   

8.
在乌鲁木齐引种水栒子,开展引种育苗栽培试验,采用了机械挫伤、硫酸浸泡、雪藏层积、浓硫酸+赤霉素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了育苗试验,总结出了水栒子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 “子苗嫁接”是我国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银杏的“子苗嫁接”是一种省时、快速、繁育优质苗木的好途径,1982年我们曾进行过油茶、板栗、银杏三个大粒种籽试验,均获得成功。1993年春季我们又进行了大面积的银杏“子茁嫁接”育苗,成活率高达92.8%。采用这种方法育苗比普通芽接法缩短育期1-2年,比在粗大砧木上劈接缩短育苗期3-4年,是银杏果园化栽培,实行矮化密植、早丰产的好办法。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板栗从播种到嫁接成苗,一般需3~4年时间,育苗期太长。为此,我们研究了板栗的快速育苗——子苗大田嫁接。板栗子苗嫁接的方法,国内外虽已有报道,但他们的工作均在优越的条件下进行,尚未进入大田试验,难于推广。为寻求在我县具体条件下板栗子苗大田嫁接技术,我们于1984年进行了试验,已取得初步效果。其方法不仅有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易于推广的特点,而且在包扎幼嫩子苗用的绑扎物研究方面有所创新。1985年嫁接的5400株,分  相似文献   

11.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var.major)又叫红果,一般是由山里红(C.pinnatifida Bun.)嫁接而成。由于它的用途广,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各地掀起了栽培山楂的热潮。用山里红种子快速育苗,是著名的“红果之乡”河北省兴隆县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在实践中创出的一条新路。取得了山楂栽培史上的重大突破,二年就出圃,比常规育苗方法提前两年,是目前一条治穷致富的最快最好门路。山楂快速育苗的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12.
山楂又名红果。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人多喜食,又可制干药,若加工成山楂饼、糕、酱等制品,色泽鲜艳,风味极佳。山楂树,适应性强,在沙石山、青石山区和平原均可栽培。结果早,产量高,经济价值大,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果树之一。山楂种子,当年不易发芽,过去山楂栽培多用根蘖苗,不仅苗木不足,且生长不良。因此解决山楂种子当年发芽的问题,对发展山楂生产极为重要。我们自一九七七年以来,连续进行试验并应用于生产,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育苗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于桦木种子细小,所以播种以及移植前的幼苗管理是育苗成败的关键环节,对播种苗床和水分管理要求特别细致[1].我们通过西南桦和光皮桦的杂交试验,获得了一批杂交种子.由于一些杂交种子数量非常有限,先选择一部分相对较多的杂交组合种子,按照常规方法育苗[1],发现发芽率不高,而且芽苗容易死亡.考虑到用培养皿发芽比场圃效果好,为了提高杂种子的出苗率,我们将室内发芽和场圃育苗结合起来,摸索出一套精细的桦木育苗方法,以便培育出尽可能多的杂种苗,也希望为类似情况下其他植物的苗木培育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所有石头山宜林地2,000多亩。林地土质属砂岩或砾岩。过去,由于没有掌握当地的气候和石头山土质特点,结果年年造林,不见林。1968年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们认真地总结了过去造林失败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县早春有雨,4-5月份和秋后干旱的特点,把过去当年采种,当年(春节前后)育苗,隔年造林的方法,改为隔年采种,秋播(中秋节后)育苗,当年或次年初造林。由于提前造林,使植株在干旱期到来之前,已形成了比较发达的根系,有了一定的抗旱能力,因而能顺利地渡过4、5月和入秋后的高温、干旱季节,造林得到成功。现在2,000多亩石头  相似文献   

15.
为了培育优良的山楂砧木苗,笔者用了3年时间,采用当地山上的野生山楂种子,进行了繁育试验。试验分以下两个内容:(1)针对山楂种壳坚硬、透水性差、播种出苗困难、出苗时间长的特点,对种子进行了冷水法、碱水法、变温法三种处理。每个处理设两个重复,播种面积9平方米,供播种子3公斤。(2)针对旱原地区春季干旱缺商的特点,进行了低床覆地膜与不覆地膜育苗试验,播种面积20平方米,播种种子5公斤。  相似文献   

16.
果树扦插育苗试验果树繁育,历来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嫁接法,为了拓宽果树繁育途径,缩短繁育周期,增大苗木产量,我们采用中国林科院研制的“ABT生根粉”作为生根促进剂,并将磁处理应用于扦插,开展果树育苗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树种核桃、大枣、山楂、苹果、...  相似文献   

17.
鲜食山楂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楂资源调查的基础上 ,从 37份品种 (品系 )中 ,经 10多年的栽培调查试验 ,选育出具鲜食特色的山楂新品种甜红子、面红子和毛红子。 3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均超过 10 % ,糖酸比值大 ,营养丰富 ,鲜食甜酸适口、香味浓郁、风味极佳 ,是我国稀有的适于鲜食的山楂珍品。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栽培丰产性能进行了观察研究 ,并对果实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金秋十月,正是山区人收金撮银的收获季节,笔者访问了山楂之乡——南湾子。走村串户,虽然没能看到山楂树上挂满红灯笼似的果子,但所到之处,好客的主人都拿出又大又红的山楂叫我们尝鲜。我品尝着酸甜可口的  相似文献   

19.
山楂是山西省重要干果之一,品种多,资源丰富,平原山地均有栽培,本文介绍了山西省山楂的优良品种及其特性,并结合本省的实际经验阐述了山楂的育苗方法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山楂是我国北方地区优良的经济林树种,种子播种育苗较为困难。本文介绍了先采挖野生苗木进行培育、然后再嫁接改换优种的育苗方法,该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