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慈溪市龙山镇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选取10个因子组成评价指标。基于RS和GIS分析平台,对评价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完成了龙山镇生态脆弱性相关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空间脆弱性总体一般,以轻度脆弱、中度脆弱和强度脆弱区域所占比例较大。极强度和强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镇域中部建成区区域,微度和轻度脆弱则主要分布在城镇西南部丘陵区域。随着城镇化发展,人为活动和土地利用增加,将进一步加剧镇域中部生态脆弱性,对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有着显著影响。控制人口密度、增加森林植被面积、提高生态廊道连接性、及控制建设用地范围等措施将成为改善城镇生态脆弱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对区域未来产业选择与空间分布、建设发展规模控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以东莞市32个乡镇(区)为例,从影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经济活动因素、社会活动因素、生态环境因素3个方面来构建State-space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东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东莞市土地资源的承载状况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呈现出由中心城镇向周围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特征,极化效应促成了承载力现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承载力格局形成,规划的调控作用强化了承载力格局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俊伟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3):48-52,81
为评价研究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资源环境压力、土地利用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以县域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477 9,整体处于第Ⅲ级临界安全水平,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高东低的区域差异;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与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天山-帕米尔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在中国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作用,但近30 a来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展基于自然及人为压力状态下天山-帕米尔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为区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以及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山-帕米尔地区作为研究区,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方法,选取20个关键指标,对天山-帕米尔地区1990—2018年的生态安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天山-帕米尔地区区域生态安全的分布格局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不同市(县)的生态安全等级差异较大;1990—2018年天山-帕米尔地区生态安全处于Ⅲ级及以上的面积占比始终在60%及以上,2010年达80%,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显著;其中有5个因子对天山-帕米尔地区生态安全的影响较为稳定,其他各因子的影响各有差异;3个子系统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响应、压力、状态,状态指数和压力指数变化趋势相似。【结论】天山-帕米尔地区生态安全状况逐步向好,但也存在一些生态破坏的现象。其中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生态安全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结合EES模型从环境、经济及社会3方面选取23个评价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2000—2019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呈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安全等级从Ⅴ级提升到Ⅱ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指数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地垦殖率、工业"三废"等指标是影响环境指数的重要因素;经济指数持续上升,增幅最大;社会指数呈现小幅波动总体平稳上升趋势,科研、教育投入指标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遴选16个评价指标构建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利用遥感及统计数据,对吉林省西部地区进行基于空间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各县级行政单元生态安全处于较安全、临界安全和较不安全3个等级,生态安全指数最高的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0.76),最低的为通榆县(0.37)。较安全等级区包括前郭尔罗斯、镇赉、洮南和乾安4个县(市),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小,但自然本底条件相对欠佳;临界安全等级包括扶余、大安、宁江、洮北和长岭5个县(市、区),生态环境一般,自然本底条件较好,但人类活动干扰大,生态建设能力不足;较不安全等级为通榆县,地热指数高,人类活动干扰小,但自然本地条件差,生态建设能力低,生态环境较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确立了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的理论与指标体系,探索出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此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生态功能特征指标的异同,按照气候与地貌特征的一致性,对重庆市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具体化分为:4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3个三级区.这对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工农业生产布局及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研究 --理论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确立了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的理论与指标体系。探索出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此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硬生态功能特征指标的异同,按照气候与地貌特征的一致性,对重庆市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具体化分为:4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3个三级区。这对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工农业生产布局及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对呼和浩特城市空间扩展特征进行分析并构建其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定量分析呼和浩特市1990~2014年城市空间扩展与生态安全演变的耦合关联度。结果表明:(1)呼和浩特城市空间扩展迅速并具阶段性特征;(2)呼和浩特市生态安全从中等水平下降到较差水平;(3)呼和浩特城市空间扩展与生态安全演变有较强的耦合作用,其中对生态安全演变影响最显著的指标是分形维数,其次分别为人类干扰指数、紧凑度和扩展强度指数;(4)呼和浩特城市空间扩展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阶段长期处于颉颃时期,二者的耦合机理表现为城市空间扩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及生态环境对城市空间扩展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客观准确地评价和预测滁州市农业生态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选取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预测。[结果]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长期处于III级,且波动幅度较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和农业环境污染指标对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有很大改善空间,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DPSIR模型,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总结相关研究经验,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华池县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华池县土地生态安全得到一定的改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2)森林覆盖率、人均建设用地、环境保护占GDP比重等因子对华池县的生态安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浦江县西部山区是浦江重要的水源区和生态屏障,生态服务功能十分明显,为保障该地区及周边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森林生态资源安全,需要建立起资源统一配置、生态统一补偿的机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积极部署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管理工作,这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浦江西部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转变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有效缓解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南方水土流失区治理成果的巩固与提升,以福建省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为例,分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的农业发展现状与循环农业发展成效,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与生产实际,提出了进一步维系生态平衡、农业良性循环和特色产业提升的技术对策与措施:(1)把握重点,打造精品示范基地;(2)发挥优势,建设循环农业园区;(3)阐明规律,增加地表植被覆盖;(4)创新驱动,培植新型朝阳产业;(5)多元投入,夯实综合防控基础;(6)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治活动是一个打破原有生态环境系统,然后重建新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地整治区域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该研究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预测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最后提出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重建新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土地整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长汀土壤侵蚀核心区的治理效果,为长汀未来水保政策的制定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合RS、GIS技术,利用RUSLE模型,对侵蚀核心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结合侵蚀治理措施探讨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2013年土壤侵蚀总面积较1999年降低49.02%;侵蚀以轻度为主,轻度侵蚀区面积占76.91%;1988-2013年,侵蚀治理效果呈由强度侵蚀区向轻度侵蚀区推进的趋势,2007-2013年,除中度侵蚀等级外,其他各侵蚀等级的面积比例变化1%;长汀土壤侵蚀治理效果显著,侵蚀空间分布格局逐渐趋于稳定,侵蚀治理转为巩固措施,出现整体好转的同时仍存在局部恶化,未来的侵蚀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昌乐县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昌乐县2003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计算和分析了生态足迹.结果表明,昌乐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1099hm2,而昌乐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422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771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6328hm2.昌乐县的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2倍,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昌乐县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的增加,区域生态系统已经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状态之下.  相似文献   

17.
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揭示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规律,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在500 m×500 m栅格单元内实现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测度及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林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长,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呈波动式增长,水域面积大幅度缩减,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由剧烈趋于平缓;(2)1990~2015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警情级别由中警转化为轻警,逐渐向预警区间过渡,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性投入取得成效;(3)区域生态安全警情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市辖区安全水平较低,中部地区、主要流域及林区水平较高,25年间警情综合指数低值分布范围逐渐缩减,高值范围持续扩张,轻警面积逐渐取代中警居于优势地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监测治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索如何构建一种生态与经济发展兼顾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工作体系。以扬州市为例,选择防洪、水土保持、生物保护、乡土文化保护和游憩安全5个要素构建区域多层次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利用神经网络CA模型模拟无生态约束下的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格局,将二者耦合得到优先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调整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并为每类管制区编制相应的管制规则。结果表明:①利用景观安全格局与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格局耦合来进行建设用地管制区划分,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再进行建设用地的安排,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②通过调整建设区的划定,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新增建设用地适宜调整的区域,在建设用地管制的基础上,给予地方政府充分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9.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长汀县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水土流失典型区域——长汀县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汀县近11 a植被覆盖度以每年4.11%的速率增加,其中2005年植被覆盖度最低(0.12),2010年植被覆盖度最高(0.70),且2006年之后植被覆盖度均发生正向突变;随机森林模型对植被覆盖度主要驱动因子的拟合效果较好,其观测值和预测值的方差解释率均在78.30%以上,相关性为0.885~0.939,极显著相关(P0.01),且均方残差都小于0.001;当地财政支出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地表比辐射率、年平均风速等人为因子和自然因子是影响长汀县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