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耐)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李家荣(云南省植保站,650034)水稻条纹叶枯病近年在云南省常年发生和预防的面积约百万亩。我们于1990年在姚安,对水稻楚粳品系,在室内进行了强迫传(饲)毒后显症病株发生的观察,后经与云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病毒室在室内用血清...  相似文献   

2.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初探黄玉富张银贵李美珍(江苏省姜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5529)李宝灿陆为民(塘湾镇农技站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stripevirus,RSV)是由条纹叶枯病毒所引起的水稻病毒病。1995年以前在我市水稻上仅偶发为...  相似文献   

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细菌l生条斑病(简称细条病)属于重要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该病传播途径多,蔓延速度快,发病时间长,防控难度大,近年来湖北省水稻细条病的发生面积逐年在扩大,新疫情点在增加,如不采取得力措施,加大防控力度,将给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防止水稻细条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确保水稻生产安全,2009.2010年湖北省植保总站在潜江、天门、沙洋、枝江、荆州等地举办示范样板,广泛开展水稻细条病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堵防并重,扑控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该病由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一个建议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SRBSDV由迁飞性昆虫白背飞虱传播,所引发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已经在我国华南、华中、华东、西南等广大稻区以及越南、日本等国家的部分稻区发生。2009年,该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北部晚季稻上暴发成灾,我国的受害面积3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80年代江陵,石首等地水稻白叶枯病和气象资料的分析归纳和对原荆州地区1970-1993年白叶枯病资料和荆州1970-1993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揭示了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大流行的必要条件及白叶枯病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空心莲子草跳甲(AgasicleshygrophilaSelmanetVogt)1998年在荆州突然发生进行了调查和生物学观察,结果表明该虫对荆州护城河和周边水沟内的空心莲子草起到很显著的控制效果。6月~11月发生不完全6代,幼虫和成虫11月下旬这10℃以下低温时死亡。突然发生虫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上新发生的一种病毒病。在江西稻区过去只是零星发生,但近3年来.发生面积逐年上升.已成为为害水稻的重要病害。黑条矮缩病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发病后.一般减产5%-10%.重的30%-40%.个别田块甚至出现绝收。一旦发生该病,防治难度大,不少农户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把发病后的水稻认为是不育株(杂株).引发种子质量纠纷,影响社会稳定。为了正确识别田问症状和有效防治该病.笔者现介绍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花生病毒病是世界性的花生重要病害。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上重要的、侵染花生的病毒有9种,包括主要发生在美国的花生斑驳病毒(PMV)和番茄斑萎病毒(TSWV),在印度和南亚国家花生上发生的花生芽枯病毒(PBNV)和印度花生丛矮病毒(IPCV),在非洲国家发生的花生丛簇病毒(GRV)和花生丛矮病毒(PSV),以及我国花生上发生的条纹病毒(PSt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花生矮化病毒(PSV)。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国外对花生病毒的研究迅速深入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不仅加深了对病毒自身的认识,也提高了病毒检测、病害诊断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于2001年在我国广东首次发现,2008年被正式鉴定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新种,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命名已被确认。目前全国已有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9个水稻主产省(区)明确发生。2009年全国发生面积约33.3万hm2,基本绝收面积0.67万hm2。其中以湖南发生最重,约11.9万hm2,损失稻谷5000万kg。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再次肆虐湖南稻区,其中早稻发生4.94万hm2,中稻发生23.39万hm2,晚稻发生29.9万hm2。  相似文献   

10.
1发生防治概况水稻是遵义市主要粮食作物 ,年均种植面积16.67hm2 左右 ,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3.31 % ,而水稻螟虫(二化螟)在我区常年都有发生 ,1966,1972,1976,1978年发生较重 ,进入80年代后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 ,杂交水稻面积的加大 ,给水稻螟虫(二化螟)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化螟已上升为重要害虫。1.1发生范围越来越大危害我市水稻的螟虫主要以二化螟为主。三化螟在部分县(市)发生危害 ,常年全市危害面积在0.67~16.67万hm2 之间。1980年遵义市(原遵义地区)二化螟轻发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