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杰  张谊 《中国家禽》2005,27(10):18-18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种蛋发生的传染源性胚胎病,不仅胚胎死亡率高,而且孵出带传染源的病雏,通过病雏将病原微生物扩散传播.要控制传染源性胚胎病发生和流行,必须从种禽、种蛋和孵化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2.
<正>1发病原因当胚胎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就有可能发生各种传染性胚胎病。按照病原微生物感染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两大类。内源性感染是指由母体直接传递的胚胎感染。由于母鸭患某种传染病,或长期携带病原微生物,当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卵巢和输卵管时,  相似文献   

3.
禽类胚胎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综合性疾病,可造成禽胚的发育受阻,胚胎死亡,孵化率降低等现象,导致养禽业的重大经济损失。其又可分为内源性感染(由母体直接传递病原)和外源性感染(环境中的微生物侵入蛋内)。其中最常见细菌性感染包括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波氏杆菌、假单胞茵、变形杆菌以及一些球菌等。  相似文献   

4.
<正>传染性胚胎病按病原类型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和霉菌性3类。按传染途径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胚胎病有鸡白痢、副伤寒、波氏杆菌病、结核病、传染性禽脑脊髓炎、白血病和慢性呼吸道病。由外源性微生物引起的胚胎疾病有葡萄球菌病、大肠  相似文献   

5.
家禽胚胎病是一类很值得重视的疾病,该类疾病可分为遗传性胚胎病、营养性胚胎病、传染性胚胎病以及由于孵化条件不当引起的胚胎病等。给养禽业造成的危害主要有:(1)导致部分胚胎死亡,降低出雏率;(2)病胚孵出的病雏、弱雏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远不及健雏;(3)种鸡带有的某些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种蛋带菌—病胚—病雏的途径广为扩散。传  相似文献   

6.
家禽(主要指鸡)的胚胎病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导致一部分胚胎死亡,降低出雏率;二是病旺孵出的病雏、弱雏,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远不及健维;三是种鸡某些传染病(如白痢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种蛋带菌──病胚──病雏的途径广为扩散。胚胎病可以分为三类,即由种蛋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引起的营养性胚胎病;由母源或外源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胚胎病;由孵化措施不当引起的胚胎发育不良或异常。目前,胚胎病的治疗措施不多,重点在于预防。1营养性胚胎病表现为胚胎发育不良,严重时造成死胚。程度较轻的可以孵出雏鸡,但体质较…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胚胎病按病原类型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和霉菌性三类。按传染途径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胚胎病有鸡白痢、副伤寒、波氏杆菌病、结核病、禽脑脊髓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雏鸭病毒性肝炎、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败血霉形体病。由外源性微生物引起的胚胎病有球菌、大肠杆菌病、绿脓杆菌病、多种霉菌病,临床上最常见的胚胎疾病是鸡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败血性霉形体病。现将吴忠市最常见的三种鸡传染性胚胎病发病情况与预防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禽类胚胎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综合性疾病,可造成禽胚的发育受阻、胚胎死亡、孵化率降低等现象,导致养禽业的重大经济损失。其中最常见细菌性感染包括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波氏杆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以及一些球菌等。  相似文献   

9.
母牛慢性子宫内膜炎通常分为:卡它性、卡它脓性和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三种,其症状是子宫粘膜发生粘液性或脓性炎症。由于炎症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致死精子和胚胎,成为母牛不孕的原因之一。1病因1.1病原微生物牛子宫内膜炎的直接病因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霉形体、病毒及寄生虫等。  相似文献   

10.
谭国冰 《中国家禽》1998,20(8):26-26
孵化场适宜的孵化温度和湿度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病原微生物一旦感染了胚胎或雏鸡,就会造成胚胎的早期死亡及雏鸡产品质量的低劣,轻者造成孵化场经济效益的下降,重者威胁孵化场的生存。可见加强孵化生产过程中的病原微生物控制,已成为孵化场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杨丁 《动物保健》2006,(5):28-30
乳房炎的发生一般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乳头,侵入乳腺所致。这些病原微生物导致乳腺细胞损害,抑制产奶,并引起体细胞数升高。虽然导致乳房炎的微生物是多种多样的,已分离出的致病性微生物达百余种(半数以上系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此外还常发现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假单胞菌,病毒、真菌,甚至藻类等)。但根据它们的存在和感染方式,可把它们分为两个类群,即:环境(条件性)病原菌和传染性病原微生物.以利于指导我们对奶牛乳房炎的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12.
家禽(主要指鸡)的胚胎病应是一类值得重视的疾病,其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导致一部分胚胎死亡,降低出雏率;二是病胚孵出的病雏、弱雏,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远不及健雏;三是种鸡某些传染病(如白痢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种蛋带菌→病胚→病雏的途径广为扩散.  相似文献   

13.
胚胎病可分为3类:即由种蛋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引起的营养性胚胎病;由母源或外源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胚胎病;由孵化措施不当引起的胚胎发育不良或异常。造成的危害有:一是导致部分胚胎死亡,降低出雏率;二是病胚孵出的病雏、弱雏,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远不及健康雏;三是种鸡某些传染病(如白痢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某父母代孵化场影响孵化的内外源性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种类、分布及各自所占的比例,我们对一父母代孵化场做了三次共计160枚(只)18-21日龄的残、死、弱雏的细菌分离调查,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为此规模化鸡场及孵化场的细菌性胚胎疾病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猪的高热综合征(以下简称猪高热病)是猪只因受多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发生混合感染或单一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发的、以高热症候群为主征的高热性疾病。它是多年来在猪病诊疗中常见的、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特征多呈突发高热,且病程较长。因此对本病后期的诊疗同样显得重要。前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毛皮动物发生传染病有以下五大特征,由此可做出诊断。 传染病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存在,如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感染引起的,狐脑炎是由犬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水貂阿留申病是由阿留申病毒感染引起的,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这些都需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免疫学诊断方法等证实。  相似文献   

17.
对禽类胚胎病要做出正确的诊断,有赖于对种蛋的生成过程、胚胎的生长发育、孵化条件、病原微生物造成胚胎病理形态学变化等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只有对上述诸多因素和条件做深入调查.才能得出切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生物安全是指在生物体外杀灭病原微生物,降低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会和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的一切措施总和。这些措施能达到降低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压力,阻止疾病传播和提高饲养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常见家禽细菌性胚胎病的病原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禽的胚胎病按其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在传染性胚胎病中又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类,由细菌通过蛋内或蛋外途径引起的胚胎病导致孵化率低下,雏鸡生长发育迟缓,发病率、死亡率增高,养殖效益下降。现简单介绍一下引起家禽胚胎病的8种常见细菌病原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广大农村 ,存在众多的家庭孵化场 ,这种作坊式的土法生产方式 ,造成胚胎早期死亡和弱雏率相对较高。据笔者多年调查发现 ,对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技术相对落后是一重要原因。因为孵化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而病原微生物一旦侵染了胚胎和雏鸡 ,就会造成胚胎的早期死亡及雏鸡产品质量的低劣 ,轻者造成孵化场经济效益的下降 ,重者威胁孵化场的生存。可见 ,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控制 ,已成为家庭孵化场生产中重要的内容。  孵化前的病原微生物控制孵化前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有两个 :种蛋和孵化用具 ,现分别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