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青海省肉牛杂交改良效果,筛选适应高寒地区肉牛最佳杂交组合,为今后开展肉牛杂交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6年的试验研究,测定分析了蓝本、皮本、利本、夏本、德本F1牛和青海黄牛的初生、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体尺指标及杂交后代对青海高原高寒气候的适应性观察。结果显示:5个杂交组合F1代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显著优于青海黄牛(P<0.01),说明良种肉牛改良效果显著。其中蓝本F1的杂交优势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青海黄牛及其杂交改良牛的生长发育性能观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测定分析了西本、皮本、利本F1和青海黄牛的初生、6月龄和12月龄体重、体尺指标,结果表明,皮本F1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重,体尺指标显著大于青海黄牛,比西本、利本F1也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测定分析中国西门塔尔牛、黑白花牛、安格斯肉牛F1代牛和青海黄牛的初生和3、6、12月龄体重及体尺指标,发现不同品种牛各阶段体重及体尺指标显著高于青海黄牛,同时对15月龄犊牛进行育肥,育肥期3个月。结果表明:在青海互助县(农区)农户常规饲养管理条件下(放牧+补饲),进行肉牛杂交改良的最佳杂交组合排序为中国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黑白花牛,其中西杂牛的育肥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利木赞牛细管冻精对本地黄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本试验测定了利本F1代牛初生、6月龄和12月龄的体尺、体重,并与本地同龄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本F1代牛的各项被检指标均比本地黄牛有明显的提高,表现出了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豫北黄牛及其杂交改良牛的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测定分析了西利本杂交牛、利本F1杂交牛和豫北黄牛的初生-24月龄体尺、体重指标,结果表明,西利本三元杂交牛生产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体重显著大于豫北黄,比利本F1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高原环境下,用引进的良种肉牛蓝白花、利木赞、西门塔尔和皮尔蒙特改良当地黄牛。结果显示:四个杂交组合F1代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青海黄牛(P<0.01),说明用良种肉牛改良青海黄牛效果明显;在不同杂交后代的比较中,皮×黄F1代各年龄段体重均高于蓝×黄F1、利×黄F1和西×黄F1(P<0.01),皮×黄F1代还保留了青海黄牛抗逆性强,耐粗饲等优良特性,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皮尔蒙特牛可作为当前高原环境下改良青海黄牛的理想父本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皮埃蒙特牛对黄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2月龄皮本F1代的体尺、体重,并与本地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皮本F1代牛的各项被检指标均比本地黄牛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合当地的育肥肉牛杂交组合,试验对德国黄牛和比利时蓝牛与本地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进行了测定.在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12月龄德本F1和蓝本F1牛的生长发育性能比同龄本地牛均有明显提高:12月龄公牛的体重德本F1为228.80 kg、蓝本F1为233.46 kg,比本地牛提高了48.49%和51.52%(P<0.01);12月龄母牛的体重德本F1为223.80 kg、蓝本F1为229.46 kg,比本址.牛提高了38.81%和42.32%( P<0.1).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合当地的育肥肉牛杂交组合,试验对德国黄牛和比利时蓝牛与本地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进行了测定.在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12月龄德本F1和蓝本F1牛的生长发育性能比同龄本地牛均有明显提高:12月龄公牛的体重德本F1为228.80 kg、蓝本F1为233.46 kg,比本地牛提高了48.49%和51.52%(P<0.01);12月龄母牛的体重德本F1为223.80 kg、蓝本F1为229.46 kg,比本地牛提高了38.81%和42.32%(P<0.01).  相似文献   

10.
利木赞肉牛改良沿河本地黄牛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利木赞肉牛细管冻精改良沿河本地黄牛,结果表明:利本F1牛体型趋向父本,各月龄的体尺、体重指标及屠宰率比本地黄牛分别高10%、45%和5%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验证优良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方法]运用三个杂交组合在民和县用引进的良种肉牛西门塔尔、利木赞和皮尔蒙特牛改良当地黄牛。[结果]表明F1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于本地黄牛(P〈0.01),说明良种肉牛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明显;在不同杂交后代的比较中,皮×黄F1各年龄段体重均高于西×黄F1、利×黄F1,杂交组合最为理想。[结论]说明不同的杂交组合具有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夏海黄三元杂种牛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分析了夏海黄三元杂交后代(公牛34头,母牛37头)与豫北黄牛及海黄F1初生-24月龄体尺与体重均较豫北黄牛有较大幅度提高,较海黄F1提高明显,利用夏海黄三元杂交发展肉牛生产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BMY牛杂交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BMY牛为父本,云南黄牛、西本杂、短本杂等为母本的多元肉牛杂交,以期为云南省肉牛改良及其肉牛生产模式提供发展基础。[方法]通过应用BMY公牛及冻精与云南黄牛及其杂交母牛进行杂交改良中试。[结果]截止2009年底累计完成杂交改良14 734头,产犊12 738头,产犊率86.45%。进行了1 485头次体重体尺测定,BMY牛对云南黄牛及云南现有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初生体重为12.40 kg,较云南黄牛(YY)高1.64 kg,提高幅度较小(P〉0.05),但6月龄体重为108.96 kg,较YY高74.99 kg,有明显的改良效果(P〉0.01),估计的BMY牛对云南黄牛改良后代的初生重与6月龄体重杂种优势率分别是-8.02%和2.91%。[结论]以BMY牛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各生长性能都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初生重、6月龄体重体尺有较大提高,为云南省、南方肉牛改良及其肉牛生产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西藏黄牛生产性能,使其成为当地的优良品种,利用优秀奶牛冻精使用胚胎移植的方法,或引进优质的种公牛对西藏黄牛进行改良.结果表明,改良后的黄牛经济效益显著,相当于两头以上当地母牛的产奶量,每头改良母牛增加收入1 755元,而且提前一年半投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州改良牛的优选品种.对不同区域内的南本、南西本、德本、德西本杂交牛进行称重(空腹)和体尺测定(361头),对59头杂交牛的屠宰性能进行测定,对86头牛的经济效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南德温杂交改良牛初生重、3、6、12月体重、日增重和体尺均高于德国黄牛杂交改良牛,初生重、日增重、体斜长、体高、胸围均差异显...  相似文献   

16.
新疆褐牛是我国自主培育的乳肉兼用品种,具有耐寒、耐粗饲、适应性和抗逆性强、适宜草原放牧等特性。试验选择新疆褐牛(BD)与肉用品种牛——南德温牛(ND)、红安格斯牛(AG)、肉用西门塔尔牛(XM)进行经济杂交,以确定其是否可以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很好的配合力。结果表明,ND×BD组出生重较其他2组高,AG×BD组出生重最低;随着月龄的增加,AG×BD组的体重迅速增加,表现为生长早期强势发育,但随着月龄的不断增加,从6月龄开始,AG×BD组与其他2组体重逐渐接近;到12月龄时,AG×BD组胸宽显著高于其他2组,但其他指标没有差异。试验显示,最佳杂交组合为ND×BD组,其次为AG×BD组,最后为XM×BD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掌握皮尔蒙特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的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采用称重和测量体尺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饲喂条件下皮黄F1代杂种牛在初生重、3月龄、6月龄、12月龄重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本地黄牛(P〈0.01)。[结论]说明利用皮尔蒙特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明显,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南德温肉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德温肉牛对乐都县地区本地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南德温肉牛改良牛的体形外貌多数牛犊为红色,占统计数的83.33%,棕红色占16.67%.6月龄增重以南×黄速度最快,比皮×黄和本地黄牛分别多增重77.89和96.03,差异极显著(P<0.01);胸围比皮×黄和本地黄牛分别大于26.47和47.54,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南黄F1体重、体尺生产性能等方面都比本地黄牛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和志丹两县,对农村散养模式下的秦川牛改良延安本地黄牛杂交F1代,公母牛各80头分3日龄、6月龄、12月龄、24月龄四个年龄段的体高、体斜长、胸围、髋宽体尺指标和体重进行测量和计算,通过与同龄延安本地黄牛的体尺和体重比较分析发现,秦川牛改良延安本地黄牛杂交F1代在体重上有显著提高,增长幅度在22.15%~71.19%,在4项体尺指标上也有明显的提高,增长幅度在6.49%~63.53%之间。在毛色、适应性、繁殖力等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调查分析表明改良方向正确,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观察试验不同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效果.[方法]选择胎次、膘情和年龄接近,健康无病、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同的经产西杂母牛80头,随机分为Ⅰ和Ⅱ两组,每组40头.Ⅰ组的40头基础母牛选用南德温牛冻精授配改良,即:南德温(♂)×西杂(♀)杂交组合(简称南西杂组);Ⅱ组的40头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授配改良技术,即:西门塔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