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Oliyier)和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均属鞘翅目,象虫科,属蛀干害虫,二者常混合发生,其食性专一,主要危害臭椿及其变种千头椿,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发生。近年来,随着宁夏城镇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苗木外调品种、数量急剧增加,来源渠道广泛。1998年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以下简称沟眶象)随苗木的外调内引传入宁夏,截止2008年沟眶象的危害面积已达0.5万hm2。为了解该虫在宁夏的消长趋势,并适时采取措施控制其为害,特进行本次研究。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根部施药、钻孔注药、插药瓶、挂药袋以及从虫孔注入药液和药膏等方法对蛀干害虫的防效.挂药袋仅对孵化初期的臭椿沟眶象防效较好,从虫孔注入药液对向下或上下串食的害虫防效较好,SGY药膏对向各种方向蛀食的害虫防效均高于90.0%,其他方法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3.
栗雪片象又叫栗雪片象虫,是板栗上新发生的一种害虫,分布于陕西、河南等地的栗产区.寄主主要是栗属植物,板栗受害最重,油栗也可受害.主要以幼虫危害栗实.在陕西镇安、柞水等栗产区,坚果受害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达70%.其成虫可取食花序、栗苞、嫩枝及皮层、叶柄等.  相似文献   

4.
桃蛀野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又名桃蠹螟、桃斑螟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杂食性害虫。该虫能危害桃、杏、李、核桃、板栗、葡萄、苹果、梨、荔枝、龙眼、石榴、柑桔等果实,还危害向日葵、玉米、高梁、蓖麻等作物。 1984年6月笔者在湖北省宜昌市郊温州蜜柑树上发观桃蛀野螟幼虫危害幼果,从果蒂附近蛀入果内食害,蛀孔呈椭圆形、光滑,比虫体稍粗;蛀孔周围及其下方叶腋、果柄处,堆积浅褐色(久后变为灰色)粒状虫粪,并夹杂丝网,果内也有少量虫粪。幼虫蛀入  相似文献   

5.
用浸水法驱除板栗蛀食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浸水法驱除板栗蛀食害虫板栗的果实易遭桃蛀螟等蛀食性害虫的蛀食,被蛀食的栗实外表出现孔洞并以颗粒状虫粪和丝状物沾在一起,降低栗实的商品和食用价值。据调查一般为害率在25—30%之间,严重的高达55%以上。为了减轻害虫对栗实的蛀食,笔者经过多次试验,认...  相似文献   

6.
用浸水法驱除板栗驻食害虫板栗的果实易遭受桃蛀螟等蛀食性害虫的蛀食,被蛀食的栗实外表出现孔洞并以颗粒状虫粪和丝状物沾在一起,降低栗实的商品和食用价值,据调查,一般为害率在25-30%之间,严重的高达55%以上。为了减轻害虫对栗实的蛀食,笔者经过多次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桃蛀螟别名桃蛀野螟、桃蛀心虫、果斑螟蛾等,属鳞翅目螟蛾科蛀野螟属,在我国大多数省份均有发生。该虫食性较杂,可为害桃、石榴、杏、李、梅、梨、苹果、板栗、山楂、柿、无花果、柑橘、荔枝、龙眼等多种果树。近年来,我们发现桃蛀螟在火龙果  相似文献   

8.
正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tis(Guenee)],也称桃蛀野螟,属鳞翅目草螟科,幼虫俗称蛀心虫,属重大蛀果性害虫,主要危害板栗、玉米、向日葵、桃、李、山楂等多种农林植物和果树。在我国主要分布10余个省。近年来桃蛀螟在迁安市发生呈严重趋势,虫果率为20%~40%,最高可达60%。山场大面积栽植板栗,山下农田近年来以栽植玉米为主,致使桃蛀螟危害日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调查、行为学和电生理学测定研究了小蛀果斑螟对农大1号板栗和河源油栗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小蛀果斑螟在农大1号板栗上的蛀果率为9.7%~14.4%,而在河源油栗上的蛀果率均小于2.3%,河源油栗对小蛀果斑螟的侵害表现出较强的抵御能力。农大1号板栗结果枝气味对小蛀果斑螟雌蛾有吸引作用,但对雄蛾无吸引作用,而河源油栗结果枝气味对雌、雄蛾均无吸引作用;农大1号板栗果实气味对雌蛾有吸引作用,而该品种叶片气味对雌蛾无吸引作用。雌蛾对农大1号板栗果实挥发物的EAG反应比河源油栗果实强烈,但雄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丁志  张志红  谢琼 《现代园艺》2013,(23):107-108
萧氏松茎象是江西钻蛀性害虫,该虫2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国外松,对6龄松就开始危害,有虫率可达到90%。针对该虫的生活史、生长习性和危害规律,对采取的营林、药物、诱捕、捉虫等主要防治措施进行了效果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控制该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板栗皮夜蛾 (CharacamaruficrraHmpsa)属鳞翅目 ,夜蛾科 ,是板栗果实主要害虫 ,近年来在浙江中部地区发生为害严重。据设在武义县的省级板栗病虫害测报点调查 ,近 3年坚果被害率平均每年达38 3% ,全县 2 6 6 7hm2 板栗受害面积平均每年达16 32hm2 ,每年造成损失达百万余元。为了寻找有效防治途径 ,我们于 1998~ 2 0 0 0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1 为害状为害栗蓬的幼虫多从蓬刺缝隙和基部蛀进蓬内 ,被害栗蓬上有幼虫吐丝结成的丝网 ,在蛀孔处的丝网上有粪便。被害蓬基本被吃空 ,蓬刺变黄、干枯 ,顶端呈放射状开…  相似文献   

12.
刘开春 《落叶果树》2004,36(4):31-31
山茱萸蛀果蛾又名石枣虫、萸肉虫、药枣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在陕西省秦巴山区的山茱萸产区发生尤为严重,受害果率一般为30%~40%,严重园片达70%以上。2000~2003年笔者在丹凤县流岭山区的寺坪镇、月日乡、花园乡、竹林关镇等重点山茱萸产区,对山茱萸蛀果蛾的发生及为害特点进行了观察和防治,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1)为害特点。主要危害早中熟桃果的果肉,初孵幼虫先在果梗周围吐丝蛀食果皮,逐步蛀入果肉,也可危害嫩桃核。桃果受害后,蛀孔中流出黄褐色透明胶液,蛀孔周围留有大量红褐色虫粪,幼虫老熟后在蛀孔周围结茧化蛹,也有在被害果内化蛹的。一个虫果内有时有23头幼虫,部分幼虫也转果为害。最早5月15日即发现虫蛀果。后期主要危害桃园附近的向日葵、高粱、玉米、板栗等。2)发生规律。以老熟幼虫结茧在主干、主枝杈的  相似文献   

14.
国内尚未见小滑材小蠹(XylosandruscompactusEichhoff)为害板栗的报道。1997年春,福建省沙县板栗试验场20hm2的2年生板栗树开始抽梢展绿,可还有几百株树迟迟不见萌芽现绿。笔者现场检查发现,这些树多已枯死,稍微用力一推,在离地面10~30cm处的主干即断裂,断裂处均是交错蛀空的虫道、虫室,虫室中有一种甲虫及其幼虫、卵和蛹。把主干纵向剖开也有众多的虫道、虫室和甲虫的成虫、幼虫、卵、蛹。笔者随即对已萌发抽梢的板栗树进行调查,发现许多树的主干上有数量不等的虫孔,受害率高达776%。该虫的危害特点:成虫…  相似文献   

15.
甘薯长足象,又称甘薯大象甲,属鞘翅目象虫科。它有许多俗名,成虫在浙江称猢狲蜩、硬壳蜩、摘头蜩,在福建称薯猴、铁马、藤龟等;幼虫在浙江称空心虫、空藤虫;在福建称蛀节虫、食节虫、大肚虫等[1]。从众多的俗名看出,甘薯长足象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不同地区的种植者,依据其不同的特点或习性,给予了不同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杨干象属鞘翅目,象鼻虫科。为害杨柳科植物,此虫是速生杨的毁灭性害虫,为检疫对象。幼虫在韧皮部内环绕树干蛀道为害,并在木质部内钻蛀遂道,由树皮针状小孔排出红褐色线状虫粪,常由虫孔处渗出树液。虫孔四周色较深,呈油浸状,后期树木表皮出现刀砍状纵裂和横裂,幼虫随着龄期增长,渐渐蛀入木质部深层以至于髓心。由于切断了输导组织,轻者枝梢干枯,重者整株死亡。绥棱县2000年在后头乡、克音乡,双岔河乡发现有杨干象为害,因其是蛀干害虫,隐蔽性强,不利防治,为此我们在重点发生地块进行调查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萧氏松茎象是江西本地钻蛀性害虫,该虫2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国外松,对6龄松就开始危害,有虫率可达到90%。针对该虫的生活史,采取监测、营林、药物、诱捕、人工捉虫等防治试验,分析效果,并提出对其天敌进行调查和寻求生物防治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兴隆县是全国板栗主产区之一,年产板栗600—700万公斤,年创外汇700—1000万美元,居全国县级板栗产量的第二位。然而,自1986年以来,该县栗树普遍发生了一种蛀蓬害虫,经中国动物研究所白九维先生鉴定,暂定名为“栗蓬麦蛾”。这在我县尚属首次发现。此虫的成虫体长3—4  相似文献   

19.
板栗蛀果害虫包括板栗象鼻虫和桃蛀螟,其危害是影响板栗品质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豫南地区危害更加严重。要想提高栗园的经济效益,只有降低蛀果害虫的发生率,提高板栗的品质。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现将板栗蛀果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栗花麦蛾(Stenolechia rectivalva )属鳞翅目,麦蛾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燕山栗区发生普遍,危害较重,成为当地板栗园主要害虫.此虫以幼虫蛀食板栗雌花柱头和幼果,在果皮下串食,使柱头和幼果嫩蓬刺变为褐色,并从被害处排出黑褐色颗粒状虫粪,极少数幼虫可蛀入板栗果心,串食种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