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兴市水稻“3414”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3414"完全肥效试验可知:泰兴市水稻产量与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均呈抛物曲线关系。通过"3414"分析器分析,泰兴市中等肥力淤泥土地区水稻最佳经济产量627kg/677m~2(9 405kg/hm~2),最佳配方为施N 23.32kg/677m~2(349.8kg/hm~2)、P_2O_53.95kg/677m~2(59.25kg/hm~2)、K_2O7.63kg/677m~2(114.45kg/hm~2)。  相似文献   

2.
当涂县机插秧水稻"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3414"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机插秧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N)量为346kg/hm~2,施磷(P)量为57kg/hm~(-2),施钾(K)量为72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10.31t/hm~2。  相似文献   

3.
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4.50万株/hm~2、6.75万株/hm~2、9.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和0.0 kg/hm~2、112.5 kg/hm~2、225.0 kg/hm~2和337.5 kg/hm~24种施氮水平,分析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供试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6.75万株/hm~2。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和干物质重,当施氮量为337.5 kg/hm~2时,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不施氮和112.5 kg/hm~2施氮处理,但是与施氮量225.0 kg/hm~2处理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供试品种粗脂肪含量和粗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当施氮量为337.5 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施氮水平。方差分析显示,种植密度、施氮量以及两者互作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杂交籼稻冈优725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90、180 kg/hm~2)和施硅量(0、150、300 kg/hm~2),研究氮硅配施对冈优725干物质积累和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水平下,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水稻根系干物质的积累和地上部氮的积累,施氮量为0、90 kg/hm~2时,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与不施硅相比,施硅量为150 kg/hm~2处理可显著增加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水稻千粒质量;施氮为0时,与不施硅相比,施硅可显著增加每穗粒数;各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均随施硅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施硅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各施氮水平下,施硅能显著降低根、茎、穗、精米中镉的含量及地上部镉的积累量,但叶片中镉含量升高,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施硅量为15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精米中镉的含量差异不明显。综合本研究结果,施氮量180 kg/hm~2+施硅量150 kg/hm~2对冈优725的增产降镉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芹菜为供试材料,在呼和浩特农牧业科学院进行不同施氮量对芹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亚硝酸盐含量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480kg/hm~2时,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480kg/hm~2时产量为最高,但与360 kg/hm~2时的产量无明显差异,施氮量达到600 kg/hm~2时,产量反而出现下降趋势。芹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施氮量为0~360kg/hm~2时芹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安全食用范围内。当施氮量达到480kg/hm~2、600kg/hm~2时芹菜体内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出现超标现象。综合考虑经济合理产量和良好品质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温室大棚芹菜最佳合理施氮量为360kg/hm~2。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因素不同水平裂区设计试验,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探明了不同种植密度、施氮量对通粳98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为113.8万/hm~2、施氮量为327.4 kg/hm~2时,通粳981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12160.74 kg/hm~2。产量大于1125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82.5万~135.0万/hm~2、施氮量300.00~356.25 kg/hm~2。  相似文献   

7.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伊犁河谷红花最佳施肥方案。[方法]采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和钾肥对红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最佳施氮量为尿素355.50 kg/hm~2,最佳施磷量为过磷酸钙245.25 kg/hm~2,最佳施钾肥量为硫酸钾99.9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红花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彭阳县覆膜玉米氮肥施用量不明确、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开展地膜玉米氮肥效应研究,设不施任何肥料,施N肥0、105、210、315、420 kg/hm~26个处理。结果表明:6个处理中,施氮量为31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达15 038.1 kg/hm~2,净收益最高,达12 507.00元/hm~2。通过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分析可知,施氮量为333 kg/hm~2,玉米产量最高为15 225.0 kg/hm~2;施氮量为306 kg/hm~2,玉米产量为经济产量,达15 186kg/hm~2。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平均为44.8%,每百公斤籽粒吸收氮量平均为1.879 kg。因此,在宁南山区地膜玉米生产中氮肥施用量的适宜范围为306~333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崇信县马铃薯最佳施肥量、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数据和马铃薯氮肥施用总量及产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马铃薯"2+X"肥料效应试验,修正和完善马铃薯优化施氮技术。结果表明:在基施有机肥60 000 kg/hm~2的基础上,配施尿素480 kg/hm~2、12%普通过磷酸钙750 kg/hm~2、50%硫酸钾375 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经济效益也更好。在一定施氮总量内,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也成正比提高,但超过最优施氮量,再增加施氮量,马铃薯增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两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栽培密度和海拔高度及其交互效应对利川烟区烤烟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1 000~1 100 m最适施氮量为97.5 kg/hm~2,栽培密度为15 150~16 650株/hm~2;海拔1 100~1 200 m,施氮量为97.5 kg/hm~2时栽培密度15 150株/hm~2,施氮量为112.5 kg/hm~2时栽培密度16 650株/hm~2;海拔1 200~1 300 m最适施氮量为97.5 kg/hm~2,栽培密度为16 650株/hm~2。氮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密度,两者交互效应较小。海拔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排在施氮量和密度之后,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施氮量与密度最大。总之,利川烟区在海拔1 000~1 300 m条件下,合适的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分别为97.5 kg/hm~2和15 150~16 650株/hm~2。  相似文献   

12.
以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N 0、86、124、161、248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规律、氮素累积规律、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氮素累积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马铃薯最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24 kg/hm~2(N_2处理),与N_0处理相比,N_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增加了19.8%。通过曲线回归分析得出,马铃薯的最佳施氮量为137.6 kg/hm~2。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率以施氮量124 kg/hm~2处理最高,为37.1%,其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均以施氮量86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293.1、35.7、97.4 kg/kg。在安徽稻茬田马铃薯生长中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30~150 kg/hm~2。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冬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冬马铃薯的合理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0、80、160、240 kg/hm~2)对马铃薯费乌瑞它出苗率、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马铃薯出苗率总体降低;在块茎膨大期至收获期,马铃薯茎干物质积累量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160 kg/hm~2处理最高,马铃薯叶、块茎及总干物质积累量升高,均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马铃薯商品薯比率、商品薯产量及鲜薯产量均总体提高,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其中鲜薯产量较不施氮肥处理提高51.28%,施氮160 kg/hm~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马铃薯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蛋白产量、淀粉产量均升高,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施氮160 kg/hm~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粗蛋白产量除外)。综上,费乌瑞它适宜施氮量为160 kg/hm~2。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烤烟贵烟2号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配套贵烟2号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贵烟2号烤后烟叶经济性状、主要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范围内,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施氮量135 kg/hm~2的处理最高,为2 553.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值及等级质量方面均以施氮量105 kg/hm~2的处理表现最好,其中产值、均价和上等烟率分别达51 250.5元/hm~2、21.0元/kg、37.9%,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碳水化学合物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糖碱比、施木克值有逐渐下降而含氮化合物及氮碱比呈逐渐增加趋势,还原糖、总糖略偏高,蛋白质、烟碱、总氮和石油醚提取物较适宜,处理间化学成分综合评价差异不大但以施氮量105 kg/hm~2的处理相对更为协调;香吃味随施氮量有逐渐下降趋势,但施氮量75 kg/hm~2的处理与施氮量105 kg/hm~2的处理差异不显著。总体来看,贵烟2号以施纯氮10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南疆机采棉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南疆机采棉配置模式下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10+66)cm机采棉种植模式为例,在阿克苏市阿瓦提县丰收二场设置了施氮水平为纯氮0、150、300、450和600 kg/hm~2 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机采棉光合产物积累分配、产量构成因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施氮量能够有效促进棉株生长发育,增加蕾铃数,从而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棉花单株结铃数及产量提高,施氮量为300、600 kg/hm~2时,棉花产量较高,分别为5 821.79、5 860.16 kg/hm~2,但在施氮量为600 kg/hm~2时的氮肥偏生产力(10.22 kg/kg)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2.66 kg/kg)显著低于施氮量为300 kg/hm~2时的氮肥偏生产力(20.00 kg/kg)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4.90 kg/kg)。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阿克苏市阿瓦提县丰收二场施氮量为300 kg/hm~2较为合理,能达到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固定道垄作栽培方式下小麦适宜的氮肥投入量,分别设置4个施氮水平(0、120、180、240 kg/hm~2),研究了固定道垄作栽培方式下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能够明显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施氮量为180 kg/hm~2时,小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较高;籽粒产量最高,为5 883.3kg/hm~2;氮肥吸收利用率高达52.10%,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8.77 kg/kg,均显著高于施氮量240kg/hm~2的处理。综合分析认为,河西绿洲灌区固定道垄作栽培方式下小麦的适宜施氮量为180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氮肥对麦田碳汇能力的影响,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配施氮肥(0、260 kg/hm~2)和全量过牛腹还田配施氮肥(260、220、190 kg/hm~2)条件下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小麦植株固碳量,分析麦田碳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干质量、固碳量和根系呼吸、微生物呼吸、总呼吸碳排放量;相同施氮量(260 kg/hm~2)条件下,秸秆过牛腹还田处理较秸秆直接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固碳量,从而增强了麦田碳汇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为0.14 kg/m~2。秸秆过牛腹还田配施氮肥220 kg/hm~2处理碳汇能力较弱,NEP为0.05 kg/m~2;秸秆过牛腹还田配施氮肥260、190 kg/hm~2处理碳汇能力均较强,NEP分别为0.14、0.13 kg/m~2,且260 kg/hm~2氮肥处理籽粒产量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生态效益和作物产量,豫北地区麦田推荐玉米秸秆还田方式为全量过牛腹还田,且施氮量为260 kg/h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中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与不同施氮量(250、260和270 kg/hm~2)对还田稻秆氮素的释放量、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250 kg/hm~2和260 kg/hm~2施氮量下土壤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小麦全生育期稻秆的总氮素释放量以及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接种AM真菌对260 kg/hm~2与270 kg/hm~2施氮量下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均显著高于250 kg/hm~2施氮量和空白对照下的。因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260 kg/hm~2施氮量+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剂为本试验的最佳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施锌量、施锌方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抗病性、初烤烟叶外观质量、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锌量7.50 kg/hm~2的叶面喷施处理的株高达107.8 cm,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施锌量7.50 kg/hm~2的灌根处理。施锌量7.50 kg/hm~2的叶面喷施处理的发病率比对照降低了6.85%,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施锌量7.50 kg/hm~2的灌根处理次之,其发病率降低了6.13%。施锌量7.50 kg/hm~2喷施和土施处理的产量、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都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从施锌量来看,施锌量7.50 kg/hm~2对烤烟的改善效果较好好;从施锌方式来看,喷施优于土施。  相似文献   

20.
大田条件下,以春小麦为试验材料,通过设定0 kg/hm~2、52.5 kg/hm~2、105 kg/hm~2、157.5 kg/hm~2、210 kg/hm~2五个不同施氮水平,研究氮素对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黄绵土土壤中,随施氮量的增加,春小麦不同剩余时期干物质量呈先增后降趋势,连续施用氮肥可以提高植株不同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尤其是到后几年(第3和4年)施氮处理与不施氮肥的对照处理之间的干物质差异呈显著水平,综合分析,本试验大田条件下春小麦最佳的施氮量为10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