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紫外线消毒的机理,通过试验考察粪大肠菌群的灭菌效率与紫外剂量的关系、粪大肠菌群的复活和再生现象及紫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为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沼液是沼气工程发酵后的产物,可作为肥料在大田中消纳,但中国大部分猪场缺乏足够的土地用于沼液的贮存和消纳。文章重点研究利用臭氧灭菌技术杀灭沼液中的粪大肠菌群,使经过处理的沼液中粪大肠菌群数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达到回冲猪舍标准,节约水资源同时实现沼液二次利用的目标。研究结果表明,当臭氧溶水浓度达5 mg·L-1时,灭菌率增长迅速,且灭菌效果与臭氧溶水浓度之间存在滞后现象。采用5 g·h-1和20 g·h-1的臭氧发生器分别处理20 L和50 L沼液,作用60 min后,可分别杀灭沼液中95.74%和75.93%的粪大肠菌群。该研究可为沼液的无害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次氯酸钠发生器电极有双极和单级两种,双极性电极应用较少,目前国内多为单极性电极次氯酸钠发生器。本文通过盐水浓度、电流密度、盐水流量三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电解参数对单极性电极和双极性电极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运行效果影响。结果表明盐水浓度和盐水流量对单极性电极和双极性电极的发生器运行效果影响趋势一致,电流密度对单极性电极和双极性电极的运行效果影响有差异,但差异较小;双极性电极效果好于单极性电极,建议水厂消毒尽可能采用双极性电极次氯酸钠发生器,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有机基质的绿色、高效消毒,设计了有机基质臭氧消毒设备。基于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了有机基质颗粒模型,根据有机质物料输送及抛撒动力学特性与臭氧消毒工艺流程,利用Solid Works软件构建了有机基质臭氧消毒设备结构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接触参数标定。以有机基质倾尽角为评价指标,以抄板弯折角、转筒转速、填充率为试验因素,进行了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仿真试验。根据仿真结果,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回归分析法建立倾尽角回归数学模型,对有机基质臭氧消毒设备模型中的抄板弯折角、转筒转速、填充率进行了参数优化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各因素取值范围内,抄板弯折角对有机基质倾尽角影响极显著,转筒转速对倾尽角影响显著,填充率对倾尽角影响不显著;有机基质臭氧消毒装置最优作业参数组合为:抄板弯折角124.23°、转筒转速6.29 r/min,此时物料倾尽角仿真值为89.3°。臭氧消毒灭菌性能试验验证结果为:臭氧初始质量浓度64.2 mg/m~3,消毒60 min后,细菌灭菌率88.9%,真菌灭菌率97.9%,能够满足有机基质消毒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筛选适宜的消毒技术是保障农村饮用水微生物安全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影响农村供水消毒技术综合性能的相关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含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13项指标的农村供水消毒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求解各项指标权重。对6项消毒技术方案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无论对于规模化供水工程,还是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综合排序前五名中共有的消毒技术均包括次氯酸钠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农村供水消毒技术的选择除了可参考基于层次分析与灰色关联度的综合评价结果,还应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农村供水特点,因地制宜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消毒技术。  相似文献   

6.
臭氧消毒在供水工程中有应用逐步扩大的趋势,但其持续消毒效果差。针对饮用水臭氧消毒后供水管网中的微生物再生问题,在全面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供水管网中微生物再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剖析了臭氧消毒工程中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控制供水管网中生物稳定性为目标,提出了采用臭氧消毒时应从规范应用范围、控制臭氧投加量、限制营养元素浓度、采用优质供水管材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用户终端水质的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预防“非典”的需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消毒柜,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您该如何选择呢?目前市面上的消毒柜按照消毒方式基本分为三大类:臭氧消毒、红外线高温消毒和紫外线照射消毒。它们各有优缺点:臭氧型消毒柜可以在常温下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但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芽细胞的破坏比较困难;远红外线要求温度在125℃以上保持15min才能达到消毒目的,却不能适用于塑料等不耐热材料餐具的消毒;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较好,但对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区域消毒效果不能达到要求。最近推出的一种紫外线和臭…  相似文献   

8.
适宜山丘区分散供水的消毒技术模式尚未系统建立。为进一步保障分散式供水水质,按照前置净水与紫外线消毒相结合的原则开发桶式紫外线消毒装置。桶式紫外线消毒装置以低压高强度的紫外灯为核心,以前置PP棉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为水质保障单元,并在华北地区某山丘区分散户进行安装应用。结果表明,桶式紫外线消毒效果可靠,原水总大肠菌群90 CFU/100 m L情况下,紫外灯开启5 min/h可有效保障出水微生物安全性,年运行成本仅110.56元,运行维护简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臭氧消毒近年来为各地农村供水工程所广泛采用,但其带来的副产物溴酸盐超标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北京若干区县的实际水样进行臭氧投加试验,考察了副产物溴酸盐的生成情况,探讨了臭氧消毒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地下水采用臭氧消毒时溴酸盐超标的风险较高,建议在选择臭氧消毒前首先对原水进行臭氧投加试验,并考察生成溴酸盐的浓度水平;臭氧投加方式对于溴酸盐生成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超声协同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及微生物致死动力学,选取大肠杆菌、考克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典型菌为试验菌株,研究超声协同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采用一级动力学、Weibull和Logistic模型,对以上3种典型菌株超声协同次氯酸钠失活曲线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并对杀菌前后菌体形态结构的破坏程度及细胞内物质损失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超声功率150 W、Na Cl O质量浓度200 mg/L、处理时间180 s时,对3种菌的致死率绝对值分别为4.54、4.28、3.97个对数值,较相同时间下单独次氯酸钠的杀菌对数值提高了13%~67%。超声协同次氯酸钠杀菌过程更加符合非线性的动力学曲线,且随超声强度及次氯酸钠浓度的增加,Weibull模型较Logistic模型更适于描述该杀菌的动力学过程(R2 0.95)。由扫描电镜结果及菌体细胞内物质损失情况发现,超声协同次氯酸钠会破坏菌体细胞外层结构,使细胞质溢出,部分细胞器溶解及细胞皱缩,最终致使细胞死亡。本研究可为超声协同次氯酸钠广泛用于微生物杀菌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