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克本 《蚕桑通报》1993,24(2):55-57
随着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思想观念的改变,蚕桑承包责任制不断地完善,规模经营不断地扩大,蚕桑生产原有推广的技术有些不大适应,突出的有六个问题,现提出加以探讨.一、品种布局纯栽湖桑还是以湖桑为主适当搭配本地良种桑的问题湖桑是湖州、嘉兴、杭州等地的桑树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的地方桑树品种.解放后,经过50年代科技人员的搜集整理,湖桑大约有50多个品种.60年代和70年代,经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科技人员的筛选和培育,确定桐乡青、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湖桑197作为四大良种进行推广.这些品种确  相似文献   

2.
对引进桑树新品种7681、嘉陵16号、嘉陵9号在我区的性状表现和综合成绩进行了为期2年的调查与鉴定,结果为:1.引进桑品种在我区表现为中晚熟桑品种。春期发芽期、开叶期、叶片成熟期、秋叶硬化期均比荷叶白、和田白桑晚。枝条冻稍率比荷叶白、和田白桑高。2.全年产叶量均高于荷叶白和和田白桑。3.引进桑品种春秋饲料品质均优于荷叶白,差或相似于和田白桑。  相似文献   

3.
1 新一代桑树配套品种的选育目的在过去的 30多年中 ,我国主栽桑树配套品种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桐乡青和湖桑 197四大良种的推广 ,对提高蚕茧的产质量 ,增加经济效益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计算 ,良种在亩桑效益中的贡献率2 4 %。但由于这四大良种桑叶产量形成高峰在 5月2 0日以后 ,因此春蚕饲养迟 ,而浙江省的杭、嘉、湖等蚕桑主产区的发种在 4月底 5月初 ,这样春蚕饲养到后期常遇高温多湿不良气候为害 ,使蚕茧的产质量受到影响 ;夏秋季多高温、干旱 ,桑树停止生长早 ,叶质老化 ,桑蓟马、红蜘蛛等生产上防治非常困难的暴发性害虫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4.
绩溪县栽桑养蚕始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宋、明清,鼎盛于改革开放。桑树品种从花桑及野生柘桑等小叶早生地方品种,到上世纪60~70年代引进的桐乡青、荷叶白、湖桑系列,发展至目前推广的农桑14、育711桑品种。  相似文献   

5.
农桑8号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1980年用异地人工有性杂交方法育成的桑树新品种,其母本为日本引进桑品种的一之濑,父本是广东品种伦教109号。农桑8号1985年进入省第二期桑品种区域性鉴定,同时参加该期鉴定的桑树新品种还有之江2号、之江3号、农桑9号、激桐5号和双头桑等5个品种,用荷叶白作对照种,在本省平原、丘陵、溪滩、海涂4种不同土壤类型的10个点进行特征特性、生长发育、产质量及抗病性的观察与鉴定。  相似文献   

6.
<正> 在桐乡县屠甸乡星星村小陆房组调查了桐乡青.团头荷叶白、湖桑197、湖桑199四个桑品种的桑象虫为害情况,每品种随机抽查60株桑树,每小区调查20株,三次重复,于1989年1月26日调查越冬虫量(挖穴观察),4月10日调查桑树开叶后的虫量。调查结果:不同品种越冬虫量,湖桑197虫口  相似文献   

7.
<正> 育成和推广桑树良种是提高亩桑产茧量和养蚕效益的有效措施。我市自1984年以来以优质丰产抗逆性为引种目标,试验鉴定出川852、7681和薪一圆三个良种,还推荐育2号和实钴11—6两个品种配套使用。通过大面积生产应用,由于川852叶质优,长势旺,丰产性能稳定而得到蚕农认可并在全市普及。但按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条件分类栽植,桑品种资源尚嫌缺乏,尤其是优质早生、超高产和扦插用的桑  相似文献   

8.
对桑树新品种薪-圆作了引种鉴定试验,与荷叶白相比,hm2桑产叶量提高6%以上,hm2头蚕产茧量增12%以上,hm2桑产茧层量增20.7%,每50kg桑叶桑产值高10~19%,强抗桑疫病,适于条桑收获与密植栽培,已成为当地主栽品种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9.
桑四倍体品种丰田5号(新塔桑)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树是蚕业基础生产资料,选育和推广桑树良种是蚕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蚕业经济效益最基本的高效措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充、江油两市曾选育和推广了塔桑和川852等良种桑,对四川蚕桑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这两个品种在叶质或高产性能方面不适应高效蚕业的需要。这是由于常规二倍体品种人工有性杂交的基因重组面较窄,以致育成品种很难在优质和高产等经济性状上达到统一。研究表明,桑的某些三、四倍体在优质和超高产等经济性状上有独特的优势。三倍体桑的高效水平已为陕桑305、嘉陵20号和丰田2号等品种所证实(增产30% ̄40%)。以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桑树新品种盛东1号育成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能成桑树品种盛东1号,通过省区域性鉴定,与荷叶白对比,全年桑产叶量高14.48%,春片叶量高16.30%,万蚕茧层最低0.1%,公顷桑茧层最高11.66%,百蚕良卵数高7.5%,抗桑黑枯性细菌病、黄化型萎缩病强。本文还介绍了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高效桑树品种的选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等从1980年开始,应用有性杂交,先后育成农桑8号、10号、12号、14号等4个农桑系列品种,桑叶产量比以往推广的我国主栽桑树品种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桐乡青和湖桑197增产20~40%以上,蚕茧张产增加10~15%,节省用桑量15~30%,对为害严重的桑黑枯型细菌病和桑黄化型萎缩病抵抗力强;同时也抗夏秋季为害严重的桑蓟马、红蜘蛛、桑粉虱等害虫。农桑系列品种还具有适应性广、农艺性状优良、培育管理省工省力,可用扦插繁殖便于推广等优点。现已推广约13334hm2,有10余个省区引种栽培,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2.
吴水明  吴巍 《中国蚕业》2001,22(3):66-67
桑是蚕业生产的基础,应用桑树良种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桑园栽种的大都为20世纪70年代推广的桑树品种,某些优良性状逐步退化,丰产性能下降,亟待有更好的桑树新品种来更换.近年来各研究单位已选育了一大批桑新品种,但这些桑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面尚不广.  相似文献   

13.
曹德全 《蚕桑通报》1992,23(3):60-61
农桑8号是省农科院蚕桑所新育成的早熟、丰产、优质的早生桑新品种。1991年2月通过了省级鉴定。1985年底我场参与省桑树品种第二期区域鉴定,发现该品种明显的比对照桑品种尖头荷叶白有许多优点,即发芽早、产叶量高、抗逆性强、硬化落叶迟。1988年春,我场成片种植6亩,为了加快繁殖该品种步伐,我们将该品种的强剪梢枝条,作为接  相似文献   

14.
根据陕西南北不同自然区气候特征和多年桑树品种栽植的表现和新推广良种桑的特性,提出了以秦巴山地、关中渭北、陕北丘陵沟壑区和长城沿线风沙区发展蚕桑的桑树品种选择的对象;根据蚕种生产用桑的特性和春伐区对桑品种的要求提出了选栽桑品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桑品种是经长期的人工选择而形成的。我省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地方桑品种极其丰富,解放以来,我所在省农林局等单位的支持下,调查、征集和整理了湖桑火桑等地方品种100多个。然后对这些品种通过栽培、叶质分析和养蚕的评选,于1959—1972年先后提出了桐乡青、荷叶白、乌皮桑、白皮火桑、荷叶桑、睦州青、大种桑、团头荷叶  相似文献   

16.
桑树有性繁殖是我县传统的育苗方法。在六十年代初期,省科研部门,提出了等十多个桑树优良品种,在农村进行试验,表证,示范,鉴定推广“伦40,因要用嫁接育苗,影响推广的速度。为解决这个问题,省农科院蚕业系的帮助下,在我县沙潛、力流、龙江,杏坛、均安等公社,先后引进良种桑杂交的种子,种苗,(当时称之为良种桑  相似文献   

17.
苏超 《北方蚕业》2000,21(4):28
连续几年种条种苗被蚕农抢购的超高产桑树三倍体新品种陕桑305近日又荣获第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金像奖,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桑树新品种。 陕桑305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以优良的二倍体新一之濑为亲本,采用独创的体细胞诱变分离生物育种技术培育成的国内外首例人国同源三体桑树新品种。该品种的育成不仅突破了桑树多倍体常规育种方法,极大缩短了育种周期,更重要的是在极大提高丰产性的同时,其他性状也得到加强,改变了以往育种中出现的丰产不优质,丰产不抗旱不耐寒的状况。经在山东、山西、河北和陕西等多年多点试验和生产鉴定,产叶量比荷叶白等增产30%~80%,叶质和抗旱耐寒性均优。为西部蚕桑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该品种1999年通过了陕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张正国 《蚕桑通报》1999,30(1):33-34
对桑树新品种薪-圆作了上鉴定试验,与荷叶白相比,hm^2桑量提高6%以上,hm^2头蚕茧量增12%以上,hm^2桑产茧层量增20.7%,每50kg桑叶桑产值高10-19%,强抗桑疫适于条桑收获与蜜植栽培,成成为当地主栽品种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9.
桑树夏秋叶产量的高低和夏伐迟早与气象条件的优劣等因素关系密切。我们从1984年开始设点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设点和调查方法(一)设点全县选8个农户作为常年调查点。供调查桑树类型有亩栽750株的中干桑4块,苗栽1000株的低于桑2块,亩栽1500株的无干密植桑2块,共计桑园面积2.666亩;桑品种系为荷叶白;每块桑园抽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桑品种育71-1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利  潘一乐 《中国蚕业》2003,24(4):86-87
育71-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该品种枝态直立,发条力强,长势较旺,叶形大,叶肉厚,叶色深,光泽强,产量高,叶质优。经多年多点鉴定,全年产叶量比湖桑32号高15%以上。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50kg桑产茧量显著高于湖桑32号。中抗黄化型萎缩病,抗桑蓟马、红蜘蛛等微体昆虫为害。是一个综合性优良,适于在长江流域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广的桑树良种。该品种自1996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迅速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在江苏、浙江、山东、陕西、江西、河南、安徽、四川等蚕区已推广4万hm~2以上,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