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沿海稻区水稻生产上肥料投入总量平均每年递减4.7%,其中有机肥比例从1994年占总量的44.8%下降至1999年的13.8%,平均每年递减38.3%,化学肥料投入增加,其中氮,钾投入增辐较大,磷肥下降,肥料的投入对稻谷产量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沿海稻区的水稻生产不仅要提高肥料投入水平,更要增施有机肥和氮,钾化肥。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是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黑龙江、湖南、浙江三省的1568户稻农生产的实际情况调研,聚焦于超级稻发展对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影响、对稻农经济收益增长的影响、南北方生产成本与利润差异以及超级稻在生产、加工、销售三环节的利润比例等问题。结果表明,在稻农收益方面,稻谷的价格决定着稻农的收益:超级稻推广面积的扩大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预计到2015年和2020年,在保持其他作物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仅超级稻面积的推广,可为我国多生产粮食500和1 100万t:超级稻对稻农的经济收益增长明显,南方超级稻生产成本利润率高于北方,超级稻成本利润率平均达35.54%;从生产、加工、销售三环节利润来看,生产:加3-:销售利润=1:2:3/2;超级稻占水稻面积比例每增加1%,,在其他粮食作物产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为我国多生产粮食100万吨,相当于多节省耕地面积13.33万hm~2所产产量,可多养活人口350万人。针对超级稻生产重要性,笔者提出在加强超级稻品种研究的同时,要加快推广适宜地区超级稻品种的生产面积,由于超级稻的发展可承载我国人口增长的口粮需求,国家在粮食生产补贴方面,重点对粮食主产省、主产县超级稻推广实现"一亩一元"的财政补贴措施,国家需要建立超级稻专项推广财政计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稻农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对湖北省随州、武穴和孝感3个地区300户稻农的实地调查,通过对样本农户生产投入与产出数据描述性统计,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对稻农生产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稻农最优生产规模进行了估算,就稻农最优生产经营规模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促进稻农生产经济效益的对策与措施。[结果]肥料施用对稻农生产经济效益影响最大,其次是种植面积;粮食政策、务农人数和人均经济收入对稻农生产经济效益具有显著作用;经济效益利于成本控制。[结论]该研究对于稳定国家粮食生产、保障地区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江汉平原稻虾共作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3种新型肥料对直播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新型包膜氮钾复合肥,在一次性施肥条件下,随包膜肥所占比例的下降,水稻的产量表现出下降趋势,所有包膜肥处理相对于推荐施肥对照均未表现出明显增产效果,且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表现出缺氮症状;对于沃农生物有机肥,在化肥氮减少2.5%~6.3%、化肥钾减少35.4%~72.9%的条件下,相对于推荐施肥处理水稻增产2.1%~3.5%,且增产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实现的;对于PPF菌肥,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肥效试验研究稻油轮作体系有机肥对水稻、油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4 500 kg·hm -2)对水稻、油菜产量,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化肥配施中量、高量有机肥(9 000、13 500 kg·hm -2)有效提高了水稻、油菜产量及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化肥配施中量、高量有机肥是提高稻油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土壤综合肥力的有效措施,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土壤肥力和施肥成本等因素,建议稻油轮作体系有机肥用量为9 000 kg·hm -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国稻农生产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浙江、湖南两个省565户稻农2009年水稻生产实际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当前水稻生产的农户主体特征、水稻生产投入与产出、稻农生产条件与环境、水稻生产政策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水稻亩产量、生产成本与稻谷价格是影响影响稻农经济收益的3个最主要因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水稻生产技术的培训次数、稻农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高低以及一年种植水稻的次数对水稻生产收益有显著影响;水稻生产面积的大小、户主文化程度、农户田间管理是否及时到位、农技人员现场指导次数与是否是示范田对水稻经济收益影响不显著。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稻农生产规模的选择、国家水稻政策落实、政策补助措施、补贴机制及稻谷收购价格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我国水稻生产及提高稻农的生产经济效益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给黄土旱地经济合理施肥、粮食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小麦产量、各生育期钾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小麦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单施氮肥小麦增产75.3%,单施磷肥小麦产量则降低24.7%,NM、PM、NPM配施小麦增产75.9%~92.9%;小麦钾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前期,孕穗期以后因泌钾现象多表现为负吸收,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促进小麦吸钾作用明显,小麦植株各器官含钾量明显提高;单施N肥、NP配施小麦钾素的吸收量、吸收速率较高,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小麦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比对照也有明显提高;单施N肥小麦氮肥利用率较高为76.73%,单施P肥小麦磷肥利用率较低仅为14.20%,NP配施与单施P肥相比,吸磷量、吸钾量分别增加112.53%和79.36%。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氮、磷、钾吸收量,但肥料利用率却不高。[结论]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轮作周期中不同肥料高效施用技术,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不施肥(T1)、常规化肥(T2)、缓控释肥(T3)、稳定性肥料(T4)、BB肥(T5)和在T2的基础上增施生物有机肥(T6)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肥料施用对稻(Oryza sativa L.)-油(Brassica campestris L.)轮作制度下作物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施用缓控释肥和在常规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均可提高水稻和油菜及周年产量,大部分轮作年份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肥料处理均能提高稻-油轮作水稻季、油菜季及周年作物氮、磷、钾的吸收量和农学利用效率,其中以T6处理效果最好,氮、磷、钾吸收量和农学利用效率均与施用常规化肥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T3处理效果次之,除油菜季磷吸收量外,其他均与施用常规化肥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综合来看,湖北省稻-油轮作制中施用缓控释肥和增施生物有机肥效果较好,施用BB肥和稳定性肥料的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机肥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有机肥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酸性土壤施用有机肥均能获得增产,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下的产量较高,比对照增产8.92%;在化肥的基础上施用生物有机肥,促进了苹果树的生长发育,成熟期果实中可溶固形物、Vc、固酸比均有所提高;施用有机肥能明显降低土壤酸性,与对照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H上升了8.3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5.10%,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了30.80%.[结论]使用生物有机肥可使酸化土壤实现苹果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于2005—2015年进行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长期定位施肥可以使作物增产;单施有机肥、无机化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上效果相当,差异不大;无机-有机肥混合施用可增产78.6%,效果显著。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有机肥可更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结论]该研究为小麦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西瓜生产中化肥减施措施.[方法]利用农业废弃物木薯酒糟沼渣和菇渣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栽培西瓜,设定减施化肥25%和30%2个目标,研究增施生物有机肥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化肥减施后,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西瓜产量及品质均显著提高,减施化肥25%各处理均优于减施化肥30%处理;化肥减施25%时,施6000和7500 kg/hm2生物有机肥对西瓜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施7500 kg/hm2品质略好.[结论]化肥减施25%、施微生物菌肥6000~7500 kg/hm2可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河北省中南部旱薄沙壤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后棉田土壤养分状况、棉花产量性状与肥料投入收益情况,为有机肥替代减施化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设置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与增施有机肥配合减施10%、30%、50%化肥共5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位3 a后,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调查棉花产量性状,分析肥料投入收益情况。【结果】定位3 a后,增施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增施有机肥后,随着化肥减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降低趋势,但减施10%、30%化肥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减施50%化肥后显著下降;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后,通过影响棉花单株铃数影响棉花产量,减施10%与30%化肥后籽棉产量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而减施50%化肥后籽棉产量显著降低;肥料投入收益以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10%与30%2个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结论】在河北省中南部旱薄沙壤棉区,增施有机肥1 500 kg/hm2,减少化肥用量30%,可提高棉田土壤有机质,稳定棉花产量,实现肥料投入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温凉稻区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措施.[方法]研究水稻机插秧品种、秧龄、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影响.[结果]在温凉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宜选用生育期不超过180 d的中早熟耐寒品种,秧龄控制在30~35 d,纯氮总量不超过300 kg/hm2并适当减少氮肥后移比例.[结论]在此条件下,可确保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并实现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4.
济薯25、秦薯5号两个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使用不同肥料后产量之间差异显著,施用控钾型腐殖酸控释肥较农大生物有机肥及当地施肥(豆粕有机肥)(CK)增产极显著,使用农大生物有机肥比当地施肥(豆粕有机肥)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5.
化肥与有机肥及两者配施长期定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式谷  张辛未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2):161-163,181
本文研究了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肥料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的地力贡献具有持久性的特点,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2.7%。不同施肥组合产量总趋势是:MNPK、NPK>MNP、NP>MN、M>N>CK。说明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产量最高,氮磷钾化肥配施也能获得高产稳产,提高土壤肥力。在等氮量条件下,有机肥的增产作用主要是携入磷钾养分所致。氮肥单施肥料效应逐年下降,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时磷钾肥效应则呈上升趋势。化肥与有机肥配施,随着配合的完全程度增加,肥料效应也依次上升。氮肥利用率化肥大于有机肥,钾肥则相反,磷肥两者基本相同。从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及土壤肥力变化,可为施肥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活性腐殖酸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活性腐殖酸有机肥对水稻产量、生长状况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分别设置活性腐殖酸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用量处理。[结果]施用活性腐殖酸有机肥比等养分量化肥明显提高水稻经济系数;施用活性腐殖酸有机肥主要通过增加水稻的穗粒数来提高经济产量;活性腐殖酸有机肥明显提高水稻磷吸收量,化肥处理明显提高钾吸收量,而都对氮吸收无明显影响。[结果]在腐殖酸肥料处理中,水稻的株高、总分蘖数、有效分蘖、生物产量等指标随着肥量的增大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⑥均达到最大值。在施用化肥的处理中,水稻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同腐殖酸肥料处理,但处理⑨的有效分蘖和生物产量为最大值。[结论]施用活性腐殖酸有机肥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氮磷钾肥料需求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针对氮、磷、钾3种肥料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 kg/hm2 5个用量梯度,调查小麦分蘖、成穗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钾肥无增产效果.[结论]在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麦棉套作小麦适宜肥料用量为氮肥225~300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肥-稻-稻轮作制下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江淮地区在紫云英-早稻-晚稻轮作制条件下紫云英与无机肥料的合理配比及施肥效应。[方法]以早稻品种早籼7038和晚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试材,研究了江淮地区肥-稻-稻轮作制下,化肥与紫云英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早稻试验中,化肥施用量减少30%时,早稻产量随紫云英配施量的提高而明显增加,配施22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的早稻增产效果最佳,比用100%化学肥料处理的高8.2%;晚稻试验中,晚稻产量随着前茬紫云英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前茬配施30000 kg/hm~2紫云英处理的产量最高,且略高于完全化肥处理。[结论]增施化肥或配施紫云英致使水稻产量构成参数均有相应提高;前茬配施高量的紫云英对促进晚稻产量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化肥及其配施对生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有机肥、化肥及其配施对生菜产量及品质、效益的影响,在相同肥料成本的基础上,设无肥、NPK化肥、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菜施用化肥、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均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应;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增产16.85%,比单施有机肥增产82.87%;单施化肥处理的生菜硝酸盐含量比单施有机肥处理的高9.59倍,比有机—无机配施处理高4.3倍;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还能促进生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养分利用率提高23%(绝对值)。  相似文献   

20.
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玉米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夏玉米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改善过量化肥施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方法]以浚单20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生物有机肥、化肥不同替代比例(CF,100%化肥氮;BF5,95%化肥氮+5%生物有机肥氮;BF10,90%化肥氮+10%生物有机肥氮;BF20,80%化肥氮+20%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