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天气实况2010年12月4日,石河子垦区出现了入冬以来首场寒潮暴雪天气,垦区大部分地方出现中到大雪,其中安集海和下野地片区的部分地方出现大到暴雪,普遍形成7~25 cm的积雪,并伴随3~4级的偏西风,此次天气造成垦区大部分地方日平均气温降幅达12~16℃。此次寒潮暴雪天气,给石河子垦区的农林牧业生产、交通运输业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带来很大危害,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石河子垦区农村电网为例,分析了石河子垦区农村电网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垦区农电网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石河子垦区种植结构的大面积调整和栽培模式、耕作制度的改变,棉铃虫的发生和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都不同程度的给棉花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做好棉铃虫的防治工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是石河子垦区发展绿洲农业的重要保障。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合理优化种植业结构是实现垦区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石河子垦区水资源现状及种植业结构现状,分析了垦区种植业发展结构比较单一,同时也面临着种植业水资源利用的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从粮食生产安全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视角提出石河子垦区种植业结构的优化方案,以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资料分析了石河子垦区霜冻历史气象数据。选用终霜冻日出现在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初日之后的频率和初霜冻日出现在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终日之前的频率,分别作为终霜冻和初霜冻风险区划的指标。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终霜冻风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点。终霜冻的3个等级区域分别为东部的莫索湾、一五团、一四九团、一四八团和总场附近的一五二团、乌兰乌苏、一四三团、一四二团、一四四团是终霜重度冻害区;中部的一三三团、一三四团、一二二团、一四一团以及一四七团是终霜冻的中度危害区;垦区自西北到东南的一三六团、一三五团、一三二团和一二一团是终霜冻的轻度危害区。同时,石河子垦区秋季初霜冻风险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终霜冻基本一致,也总体呈现东北-西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点,初霜冻的3个等级区域分别为东北部的莫索湾、一五团、一四九团、一四八团以及石河子南部、乌兰乌苏、一四三团、一四二团、一四四团是初霜冻的重度危害区;中部的一三四团、一二二团和一四一团是初霜冻的中度危害区;西北部的一三六团、一三五团一三三团、一三二团、一二一团和一四七团是初霜冻的轻度危害区。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石河子垦区丰产、优质且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石河子种子管理站对引入的8个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为大豆品种在垦区内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石河子垦区1981—2010年灾情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本地区冰雹、低温冷害、大风和干旱等11类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片区的灾情发生频率和发生时间的特征规律,为垦区农业生产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石河子垦区的基础产业,垦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需要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文章通过对垦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了垦区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滴灌技术在石河子垦区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垦区节水滴灌面积达到16万hm^2,约占垦区灌溉耕地面积的75%,是全国最大的滴灌区。每年春灌期间,农业负荷季节性增长较快,严峻考验着电网运行及主设备负载能力。石河子电力供应呈现"基本平衡,部分时段偏紧"的特点,给电网的安全可靠供电带来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新疆石河子垦区2005—2017年冰雹天气的NCAR/GFS的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05—2017年发生在石河子垦区的37次冰雹天气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的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5种天气背景下;10.17℃≥θse (850~500)≥-6.59℃,平均在0.68℃左右;K指数最小值≥18℃,沙氏稳定度指数(SI)最大值≤5.62℃;T(850~500)值在27~36℃,平均在31℃左右;水汽源地为托里山区、乌苏和奎屯南部山区;低层(850 hPa)到高层(200 hPa)垂直风切变值都≥1.1 m·s~(-1)km~(-1);春季:0℃层高度2 699 m, 20℃层高度5 327 m;夏季:0℃层高度3 644 m, 20℃层高度6 485 m,上述物理量场特征对冰雹天气的产生和维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地区冰雹天气的天气背景和物理量场特征的总结分析,为新疆石河子垦区冰雹天气的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新疆石河子垦区沙漠边缘地带2005-2015年冰雹天气的MICAPS常规资料、探空资料、地面资料等资料,对2005-2015年发生在石河子垦区沙漠边缘地带25次冰雹天气的天气背景、物理场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1)石河子垦区沙漠边缘地带冰雹天气的天气背景主要有乌拉尔山东部低槽型、横槽型、前倾槽型、过境槽型;(2)冰雹天气的物理量参数特征为:θ_(se)(850~500)≥1.2℃,T(850~500)≥30℃,K指数≥26℃,沙氏稳定度指数(SI)≤1.2℃,低层(850 hPa)到高层(200hPa)垂直风切变值≥1.3m·s~(-1)·km~(-1),春季0℃层高度为2700m,-20℃层高度为5 390 m,夏季0℃层高度为3 700 m,-20℃层高度为6 596 m,为石河子垦区沙漠边缘地带的冰雹天气的预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垦区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石河子垦区滴灌冬小麦多年的生产实践,从选地、滴灌技术、肥料施用、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该垦区滴灌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1954—2015年新疆石河子垦区沙漠边缘地带8个团场近60年的人武部防雹作业记录资料、石河子地区灾害大典、石河子气象局炮台气象站和莫索湾气象站的冰雹记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石河子垦区沙漠边缘地带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和21世纪初为冰雹天气的高发期;5月第二侯、6月第五侯、7月第一侯、8月第一侯和第五侯为冰雹天气的高发时期;16~22时是冰雹天气发生的高峰时段,是当地人影防雹的主要预警时间段;降雹的概率和距离沙漠远近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地处新疆准噶尔盆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生长发育,尤其是葡萄成熟期的生态气候条件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其优质的果品深受国内、外的青睐.但由于规模化种植,集中连片,也为葡萄的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并成为石河子垦区鲜食葡萄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目前,石河子葡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毛毡病、根瘤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等,其中葡萄霜霉病、白粉病为害较重,2007年发病率达32%.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资料、FY-2C卫星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3年6月10~14日石河子垦区傍晚时分的持续性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境背景、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这次持续性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在西伯利亚冷涡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从冷涡底部不断分裂短波,是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2)对流层低层850 h Pa有逆温层和强垂直风切变形成,有利于对流活动的发生。(3)石河子处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有利于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通过探讨造成石河子垦区强对流天气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可提高对此类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认识水平,为今后此类强对流天气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石河子垦区的花生冀花四号覆膜滴灌的生产实践,从土壤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几方面阐述了该垦区冀花四号覆膜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霍城垦区玉米制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受气候、生产管理、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玉米螟的发生量及造成的危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文章简述了霍城垦区玉米螟在玉米制种田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特点,分析了玉米螟偏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64—2016年石河子垦区4个气象站的逐日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石河子垦区雾的气候变化特征,对2015―2016年能见度仪自动观测的雾的结果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雾的日数明显多于人工观测日数,这主要是因为人工和自动观测工作原理不同,使用能见度仪自动观测后消除了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19.
2011年,由于气候原因,塔里木垦区病虫害发生较历年偏轻,但苗期害虫危害有所加重。本文简要介绍了2011年塔里木垦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棉花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河子垦区棉花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在垦区棉花单产和总产的持续增长中,新品种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垦区棉花生产中仍然存在品种"多、乱、杂"现象,加剧了棉花品种的天然和机械混杂,导致原棉品质下降和生产中主栽品种不明确.为此,依据垦区生态条件,石河子市科技局和石河子市种子管理站于2007年组织了新品种试验,以确定早熟、优质、抗病、丰产陆地棉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