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安徽滁州地区特有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滁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Chuju’)为试材,采用根尖细胞压片技术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并与引种到外地的滁菊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滁菊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染色体基数x=9,为异源六倍体植物,其核型公式为2n=6x=54=42m+12sm(4SAT),核型类型为2A型,第10和21号染色体上均有1对随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1.99,臂比>2的染色体比例为18.51%。与已公布的引种到外地的滁菊核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引种后的滁菊较原生境滁菊染色体核型发生了微变异,表现在具随体染色体数量由4条减为2条,染色体多态性更为丰富,提示滁菊染色体核型与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采自静宁的葫芦巴为材料,研究了1 mol/L的盐酸在60 ℃下的不同解离时间对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确定染色体数目和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静宁葫芦巴根尖最佳解离时间为2.0~2.5 min。染色体数为16,核型公式为2n=2x=16=8m+8sm(2SAT),臂比值变化在1.07~2.88,平均臂比为1.926,随体在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核型类别为2A。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根尖压片法,对3种不同肉质根皮色的萝卜种质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以获得准确的细胞遗传学信息。研究结果表明,Nau-dqp08,Nau-txbyw07和Nau-chhong108这3种不同皮色萝卜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8,核型公式分别为2n=2×=18=14m+4sm,2n=2×=18=18m和2n=2×=18=16m+2sm,且核型都属于1A型;核不对称系数分别为59.48%、55.39%与58.08%;核型不对称性大小为Nau-dqp08>Nau-chhong108>Nau-txbyw07,其中Nau-txbyw07核型较为原始。本研究结果可为萝卜种质鉴定、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叶籽银杏幼叶为试材,对来自河南、广西、云南、湖北以及山东等省的10个种质进行核型分析及倍性鉴定,并对核型与进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该10个种质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4,核型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共有2A、3A、2B和3B四类核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中以中短(M1)、中长(M2)染色体为主,稀有长(L)染色体;邓肯检验表明:山东叶籽实生子代(未表达)和湖北种质的染色体长度比(3.97、1.87)及广西种质和山东叶籽实生子代(未表达)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平均臂比值(68.65%和2.36,62.14%和1.72)差异显著;四川种质较原始,广西种质的进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小梨竹(Melocanna humilis Kurz)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梨竹染色体数为2n=2x=72,全组染色体总的绝对长度为99.87μm,平均绝对长度为2.78μm,属于小染色体类型;其核型公式为2n=72=28m+8sm(SA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72=4L+12M2+17M1+3S,染色体组型为“2A”型,属于原始类型。这一细胞学结果不仅填补了小梨竹相关理论空白,而且可作为小梨竹与其它种的区分依据,同时也为竹类植物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以高粱恢复系“0-30”幼穗作外植体,用10Gy60Co辐照处理,离体培养得到89株再生苗(R0)。R1代株系27.9%出现7种可见性状的变异,从第2代(R1)中筛选出稳定或分离的优良变异株,经多代选择最终选育出高粱恢复系“011”,用其配制的杂交种“7050A/011”产量高且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直接敲片法制作紫万年青植物染色体标本,通过体细胞染色体计数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12条,核型分析表明紫万年青植物染色体总长度为57.35μm,全组染色体平均长度9.56μm,其核型公式为K(2n)=12=3m+3Sm。同时通过观察、测量发现其染色体绝对长度变异范围为11.36~7.72μm,其相对长度细成为2n=12=6M2+6M1;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1.47:1,臂比的变异范围为1.01~2.56,臂大于2的染色体占全组染色体的33.33%,属于“2A”类型。另一方面,是期附加核型特征确定紫万年青属于复杂染色中心型。本研究将对紫万年青植物的起源、系统演化及品种改良等提供必要的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小叶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试管苗茎尖为材料,采用压片法获得2倍体染色体2n=16.其核型公式为2n=2x=14m 2sm=16.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藿香核型特征及不同产地间藿香的进化关系,以来自河南商丘(HNSQ)、四川成都(SCCD)、河北邯郸(HBHD)、河北安国(HBAG)、吉林长春(JLCC)5个产地的藿香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的方法进行核型分析,并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产地的藿香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8,染色体类型为sm、m、st、M,核不对称系数分布在59.48%~65.43%之间。仅HBHD藿香核型为3B型,其余产地藿香核型均为2B型。JLCC与HBAG藿香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大为0.9982,核型进化距离为0.0018,亲缘关系最近;SCCD与JLCC藿香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小为0.9720,核型进化距离为0.0280,亲缘关系最远。不同产地藿香在核型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JLCC藿香的核型最为原始,SCCD藿香的核型较为进化。本研究初步确定了不同产地藿香的核型差异及进化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藿香细胞分类学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一种高效可靠的芸薹属植物核型分析方法,本文以甘蓝和白菜为实验材料,分别提取甘蓝基因组DNA用地高辛标记为探针,提取白菜基因组DNA作为封阻剂,对甘蓝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每对同源染色体上显示出了特定的原位杂交信号,将甘蓝的9对染色体进行了精细的分型。为区分像甘蓝这样的小型染色体提高了一条可行且精确的方法,并为研究甘蓝自交不亲和性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广西三个黄瓜品种(梧州黄瓜、百色早黄瓜和张黄黄瓜)和一个北方黄瓜(津研4号)作了核型比较分析,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4,但核型稍有差别,其中梧州黄瓜的核型分类为1B,百色早黄瓜的核型分类为1A,张黄黄瓜和津研4号的核型分类为2A。津研4号的第2号染色体上具次缢痕,这种次缢痕似乎可作为黄瓜品种分类的标志之一。对它们的进化和亲缘关系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王彩霞  杨志玲  欧阳彤 《核农学报》2011,25(6):1164-1168
以外植体母株为对照,利用ISSR标记对来自同一忽地笑鳞茎诱导,通过不定芽和体胚发生途径形成的再生一代和二代植株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ISSR位点变异,表现为新增加带和缺失带。体胚发生途径出现的ISSR位点变异率高于不定芽形成途径。第二世代的变异率高于第一世代。体胚发生途径形成的第...  相似文献   

13.
离子注入法获得大豆-小麦分子远缘杂种及后代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56,自引:4,他引:56  
吴丽芳  余增亮 《核农学报》2000,14(4):206-211
通过能量 30keV、剂量 7× 1 0 1 6 离子 /cm2 的Ar+注入 ,将两个大豆品种的全DNA(4 0 0 μg/ml)分别导入两个小麦栽培品种皖 92 1 0和扬麦 5号。经过离子注入和大豆DNA处理的种子发育成为植株后 ,当代未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受体的变异性状。经转化处理的植株成熟后 ,按株分别收获脱粒 ,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等性状进行分析 ,发现有两个单株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 2 0 46 %和 2 5 35 % ,明显高于受体。说明通过离子束介导外源DNA转化技术 ,可以绕过复杂的组培过程而由成熟种子直接发育为植株 ,也可获得带有目的性状的转化后代 ,为远缘物种间遗传物质交流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小麦幼穗培养的植株再生及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个基因型冬小麦护颖分化期的幼穗进行诱导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接近100%。经120余天继代培养后再生植株,再生率达73.7—100%。将SC1代植株移入田间,在219株植株中观察到育性、株高、抽穗期、穗形、芒形、籽粒(大小、形状和颜色)、颖色和腊性等广泛变异。经测定,籽粒α-淀粉酶和醇溶蛋白也出现变异。11个不同基因型的变异频率不等,各性状的变异频率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孙振元  韩蕾  李银凤 《核农学报》2005,19(6):479-484
本文综述了有关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类型、机理、筛选与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在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四倍体刺槐种子进行观测和解剖,结果证明:四倍体刺槐种子单粒重、有胚率和萌发率分别是二倍体刺槐的26.3%、30.1%和6.3%;单粒重10mg以上的种子(比例4.41%)萌发率达62.28%,小于7mg(比例84.97%)的种子就完全失去了萌发力。四倍体刺槐种胚重量、胚乳重量、种皮重量及三者的构成比例均明显不同于二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水稻M1代性状与M2代变异频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M2的总变异频率,以M1代结实率40—50%组、抽穗晚的组和秧苗矮的组出现的频率较高。M2代早熟变异则以M1代结实率90%以上组、早熟组和秧苗矮的组出现的频率较高。M2代矮秆变异则以M1代结实率20%以下组、迟熟组和矮苗组出现的频率较高,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按不同的育种目标,从M1代中选取相关性状的植株,提高M2代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8.
超低温小麦种子和幼苗保存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芳  王子成  何艳霞  曲先 《核农学报》2009,23(4):548-554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周98165和开18的种子与幼苗为材料,对它们超低温(液氨中)保存前后的发芽和成活率及田间生长指标进行了研究,并采用AFLP和MSAP技术对其遗传稳定性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经超低温保存后,其发芽率和成活率与对照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但田间生长,除分蘖数稍低于对照外,其他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区别。而超低温保存后的幼苗,各项生长指标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AFLP技术分析了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样品,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的AFLP带型一致,统计的1500多条带中未见明显差异带型,表明在超低温保存前后无论是种子还是幼苗,其基因组DNA序列均没有发生变异。进一步用MSAP技术分析了超低温保存后的样品的甲基化水平,13对引物共扩增出590多条清晰的带,与对照相比,超低温保存后的材料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变化。其中变异带最多的达83条,变异率高达13.67%,且脱甲基化变化是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9.
将来自同一粒种子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品种德比(Derby)的胚性愈伤组织利用神舟7号飞船搭载进行空间诱变处理,采用相同的诱导培养方式获得了搭载和未搭载愈伤组织2个再生株系群体。通过测定再生株系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片相对含水量、叶宽、单位叶面积鲜重及单位叶面积干重等生长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