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闽甜107栽培密度对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甜玉米新品种闽甜107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在5.7万株.hm-2时,鲜苞商品性状和产量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协调,取得好的效益。密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鲜苞商品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超甜玉米粤甜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在48000株/hm2时,鲜苞商品性状和产量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协调,取得好的效益。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鲜苞商品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主要研究甜玉米不同季节、不同栽培密度对其鲜苞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密度增大,玉米鲜苞次品率也随着增高,春秋两季产量则以28cm/株、33cm/株处理最好,夏玉米则以33cm/株和38cm/株最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6种密度对一年生黄芩籽粒产量和药材产量等经济指标的影响,结合密度与各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经济效益分析,以探索适于兰州地区黄芩栽培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密度为75万株/hm2时黄芩药材产量、干鲜比和经济效益最高,药材商品规格较好,籽粒产量适中,是适于兰州地区黄芩栽培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地膜覆盖栽培对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鲜食型甘薯品种普薯3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地膜覆盖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地膜覆盖栽培可提高甘薯主蔓长、蔓粗、分枝数和单株茎叶鲜重等地上部分的生长,还可提高地下部分的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鲜重、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和薯块干物率,增加纯收益615元,为崇左地区地膜覆盖栽培普薯32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重、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重、商品率等性状逐渐降低,晚熟品种青薯9号地膜栽培种植密度不宜高,以播种37 378株/hm2鲜薯产量最高,以播种34 478株/hm2商品薯产量达到最高、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用衢鲜5号为试验材料,于2013年在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秋季延后播种密度试验,试验分2个播种期、3个密度处理,采用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鲜食大豆秋季延后栽培在相同密度条件下,鲜荚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随播期延后而降低;在相同播期条件下,鲜荚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百荚鲜重、百粒鲜重等商品性状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鲜食型甘薯品种普薯32号作材料,研究地膜覆盖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地膜覆盖栽培可促进甘薯主蔓长、蔓粗、分枝数及单株茎叶鲜重等地上部分的生长,还可提高地下部分的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单株商品薯数、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及薯块干物率,增加纯收益9 225元/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甘薯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平栽、密度37 500株·hm~(-2)处理蔓茎干物重产量最高,种植密度对蔓茎干物重的影响高于栽培方式,且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具有极显著的互作响应;平栽、密度52 500株·hm~(-2)处理薯块干物重产量最高,直栽、密度52 500株·hm~(-2)处理最低,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对薯块干物重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互作响应;平栽、密度60 000株·hm~(-2)处理鲜薯干率最高,平栽、密度37 500株·hm~(-2)处理鲜薯干率最低,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对鲜薯干率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平栽、密度52 500株·hm~(-2)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T/R值均优于其他处理;不同栽培模式下各处理间主要农艺性状均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研究结果能为甘薯合理种植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糯玉米鲜产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以鲜食糯玉米品种泸玉糯9号为材料,基于"3414"肥效试验,增设2种种植方式(直播、移栽)、3种密度(45 000株/hm~2、52 500株/hm~2、60 000株/hm~2)处理。【结果】(1)与秸秆钵育苗移栽相比,直播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较秸秆钵育苗移栽分别平均增产6.12%和1.61%,穗长、行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5.28%、3.70%、20.31%;(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食糯玉米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呈增加趋势,穗长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3)直播低密度(45 000株/hm~2)、中密度(52 500株/hm~2)条件下,随着不同施肥模式中施氮量的增加,鲜食糯玉米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较大的行粒数、穗长、千粒重是鲜食糯玉米直播种植方式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泸玉糯9号在密度60 000株/hm~2和施肥N_2P_2K_2处理下获得最大的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华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鲜穗或籽粒产量角度考虑,华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而从鲜穗种植效益角度考虑时,最佳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省优质高产糯玉米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鲜食糯玉米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糯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行粒数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出籽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在鲜食糯玉米育种中,应以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等几个性状为主要目标,提高鲜食糯玉米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3.
甜糯玉米鲜食商品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3414"试验设计,以甜糯玉米万糯1号为试材,研究了氮肥、钾肥、密度3因素对甜糯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鲜穗粗和鲜穗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商品穗长和鲜穗产量增加,鲜穗粗则先增后降;当密度增加时,鲜穗产量增加,但商品穗长和鲜穗粗降低;密度是影响甜糯玉米鲜食商品性的主要风险因素;参试3因素分别与鲜穗粗、商品穗长和鲜穗产量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以标准商品穗长17 cm为目标穗长,通过数学模型模拟分析,获得了万糯1号鲜食商品化最优栽培措施组合,即施用N(130.3±14.3)kg·hm-2,施用K2O(74.4±6.8)kg·hm-2,种植玉米(52 759±1 017)株·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条件下糯玉米产量及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鲁糯6号玉米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下降,秃尖增加,鲜穗产量和商品穗数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6.0万株/hm2时鲜穗产量最高,达到20 022.0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密度间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油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鲁糯6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产量及相关农艺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甜玉米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方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玉米鲜穗产量与14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甜玉米的鲜穗产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控制的,农艺性状中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穗粗>穗行数>生育期>鲜百粒重>空秆率>秃尖>株高>黑粉病率>行粒数>穗长>穗位>鲜出籽率>倒伏倒折率>双穗率.[结论]为了更好的提高甜玉米育种效率,应着重对与产量关联度大的生育期、穗粗、穗行数、鲜百粒重、空秆率等性状的选择,进而选育高产甜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环境稳定性,为糯玉米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江苏省两个典型的糯玉米品种(苏玉糯5号和连花糯2号)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年份、不同试点的生育期、产量性状、植株性状、果穗性状、抗病性和品质性状,并对其环境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品种效应、年份效应、年份×地点互作效应、年份×品种互作效应和地点×品种×年份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鲜穗产量(P<0.01,下同).不同试点两个参试品种的平均鲜穗产量从高到低排序为:连云港>吴江>丹阳>泰兴>淮安>东台>海门>南京.连花糯2号不同试点的平均鲜穗产量(12927.31 kg/ha)比苏玉糯5号(10680.53 kg/ha)极显著增产21.04%,表明连花糯2号丰产性优于苏玉糯5号.但苏玉糯5号稳产性(变异系数3.74%)略优于连花糯2号(变异系数5.10%).糯玉米柔嫩性、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鲜出籽率、生育期、茎腐病抗性和大斑病抗性等性状的环境稳定性较好,但皮渣率、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秃尖长、千粒重、纹枯病抗性和粗缩病抗性等性状的环境稳定性较差.[结论]不同年份间的气候差异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外在因素,且穗部性状中的秃尖长和千粒重可能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内在因素,可将其作为糯玉米稳产性、广适性育种的重要指标,并兼顾区域化育种.  相似文献   

17.
施肥及密度对甜玉米果穗商品性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适宜山西晋中地区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优化组合,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施肥水平(A1单施化肥、A2化肥农家肥混施)和种植密度(B154 000株/hm~2、B257 000株/hm~2、B360 000株/hm~2、B463 000株/hm~2)对迪甜6号产量、果穗商品性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鲜穗产量A2B3A2B2A1B2A2B1A1B3A1B1A2B4A1B4。穗长随着密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化肥农家肥混施在高密度条件下可显著降低秃尖长度,增加穗粗和鲜穗质量。A2比A1籽粒含糖量高3.2%,缩短籽粒糖分积累的时间0.69d。A1在57 000株/hm~2时商品果穗数最高,为53 445穗/hm~2;A2在60 000株/hm~2时商品果穗数最高,为55 405穗/hm~2。A2土壤容重显著低于A1,土壤孔隙度极显著高于A1。土壤容重与穗长、商品果穗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穗粗、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土壤孔隙度与商品果穗数、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施化肥(A1)最适种植密度为57 616株/hm~2;化肥农家肥混施(A2)最适种植密度为61 892株/hm~2。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5个播期对4个糯玉米品种生长动态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对不同播种期的物候期、生育状况、穗部形状、植株性状、产量、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夏播糯玉米各个品种的适宜播期为7月上旬,在这个时段内播种,鲜穗产量可达到最高,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也相对较好,可以获得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条件下,泸玉糯9号各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方法]以鲜食糯玉米品种泸玉糯9号为材料,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2种种植方式(直播、移栽)、3种密度(45 000、52 500、60 000株/hm2)处理,对6个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秃尖长、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与鲜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直播条件下,穗长、穗粗与鲜穗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移栽条件下,各性状与鲜穗产量间的相关性表现各不相同;糯玉米高产目标性状要建立在不同品种、栽培措施基础上进行抉择。[结论]该试验为糯玉米高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