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鄣山茶产于全国著名“茶乡”婺源县。这里群峰耸立,终年云遮雾罩,气候湿润,植被丰厚,土地肥沃,生态环境纯净天然。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婺绿”绝品———大鄣山茶。大鄣山茶条索紧结、重实,具有香高、汤碧、汁浓的独特品味,贵为历代贡品茶,被誉为...  相似文献   

2.
毕新丁 《农业考古》2005,(2):336-337
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之最优者”,曾获马拿马中国博览会金奖,婺绿珍品大鄣山茶荣获“‘98昆明世博会金奖”,天佑绿茶荣获“‘99诺贝尔世界发明成果博览会最高金奖”。2005年初,婺源这个千年茶乡,又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相似文献   

3.
婺源素有“茶乡”之称 ,这里所产绿茶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 ,明清时曾以“汤碧、高香、汁浓、味醇”等特色 ,获得嘉靖皇帝赏赐的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称 :婺源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如今的“婺绿”以适应世贸规则 ,生产高品位的“大鄣山”有机茶通过欧盟有机食品监测认证机构 (BCS)认证 ,在欧盟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同时 ,婺源还有“书乡”之誉 ,这里自唐代建县以来 ,文风昌盛 ,先后养育了理学家朱熹、明代篆刻家何震、清代经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现…  相似文献   

4.
茶乡合力推名茶——记AA级绿色食品大鄣山茶的开发严若虚张弛茶乡婺源北部的鄣山,峻岭环抱,瀑布飞流,云雾缭绕,古时便享有“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之赞誉。时下,鄣山更以其茶而声名陡增、享誉茶界。去年,“大鄣山茶”在全国首家荣获了中国绿色食品茶类...  相似文献   

5.
教授专家云集四方茶友欣逢共襄历史文化众星辉灿虫丹城千年古镇忽葱笼无佑朱熹故里滨江谈笑相闻发掘民间积淀言开所见皆同婺源风貌靓苍穹书乡茶乡今日喜借东风得扬弘注 :婺源县城紫阳镇旧称虫丹城 ,滨江即与会人员下榻的滨江宾馆贺婺源首届国际茶文化节!江西婺源@王广彬  相似文献   

6.
婺源绿茶     
婺源绿茶,简称“婺绿”,产于江西婺源。婺源县地处赣东北山区,为怀玉山脉和黄山山脉环抱,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山青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最适宜栽培茶树。这里“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产区。1996年5月,该县大彰山茶获得全国茶类唯一的“AA级绿色食品”证书;且在1999年的世博会上荣获金奖,省政府为此颁发了特别贡献奖。“大鄣山”商标已成为江西省著名商标。1997年8月,德国威伯自然食品公司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了解到大鄣山茶,特意邀请欧盟有机食品监测认证…  相似文献   

7.
江西日报婺源讯汪东海、卓君报道:婺源县不断加大“婺绿”品牌开发力度,努力拓展外销市场,昔日专为他人做“嫁衣”的婺源绿茶,今朝终于飘洋过海做起了“新娘”。截至5月底,该县已累计出口各种精制茶800余吨,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创外汇120万美元。“婺绿”以其“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被中外雅士荐为绿茶中的上品。然而,过去一直被各外贸口岸用以拼配中国绿茶方式出口。真正的婺源绿茶却因缺乏自己品牌被其余品牌名茶湮没了,致使“婺绿”茶园由16.7万亩减至12万多亩。婺源县痛定思痛决心重振“婺绿雄风”。…  相似文献   

8.
“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婺源绿茶,早在唐人陆羽的《茶经》里就清香荡澜了。1915年,婺源绿茶曾在国际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新中国成立后,婺源县是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婺源绿茶一直是外贸出口的骨干茶。不料时事变迁得这样快,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确立,使吃惯计划饭的婺原绿茶一时无所适从。销售渠道不畅,导致全县茶园从原来的16.7万亩萎缩到12万亩,茶叶税收也从高峰期的1000多万元下降到600多万元,如何重振婺绿雄风?茶乡人开始反思:婺源绿茶原先大量出口都以中国绿茶身份在国外市…  相似文献   

9.
叶静 《农业考古》2004,(4):62-63
2004年5月1日,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隆重开幕。本届茶文化节由《中华儿女》杂志社、婺源县人民政府、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婺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以“展茶乡风采,会四海宾朋”为主题,在为期半个月的节庆时间,举办了国际茶文化论坛、国际茶艺汇演、茶文化节纪念碑揭碑仪式、无我茶会、名茶展销会和婺源茶业发展战略座谈会、茶乡名人詹天佑精神研讨会等10项活动,  相似文献   

10.
大叶苦丁茶二首婺源名产苦丁茶,解腻去脂药用嘉。凉苦含甘汤汁美,深山瑰宝耀中华。茶中异品药中汤,祛病健身是上方。苦后回甘滋味别,人生妙境愿君尝。鄣山云雾茶擂鼓峰崇太子都,茶笼云雾叶虫书。香高汤碧味醇厚,四海蜚声品自殊。桂花树底茶砚山幽境蕴奇观,涧底风生六月寒。桂子荫浓香气永,曾多贡品动君颜。溪头梨园茶泉涌溪头壑有风,玉梨清露氵邑香丛。满园秀色春常在,耀眼银毫自不同。晓起兰花茶曙色迷人驻客踪,(1)钟灵毓秀得天风。一方乡茗传名久,兰气深融翠叶中。注:(1)据传唐乾符年间篁墩汪姓人逃乱至此天刚破晓在此始居,…  相似文献   

11.
《农业考古》2005,(4):388-390
尊敬的各位茶友: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以其独特的活、甘、清、香而有“中国绿茶味精”之誉。如今,首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茶类AA级证书的“大鄣山茶”又畅销欧盟诸国,谱写婺源绿茶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咏“婺绿”     
叶文毓 《农业考古》2005,(2):356-356
茶乡风貌异他乡,入目冈畴尽绿妆。露润枝头抽嫩翠,津生舌底溢醇香。曾称绝品宫廷贡,又获殊荣世博彰。今日名牌尤胜昔,跻身A级更增光。咏“婺绿”!江西婺源@叶文毓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千山竞秀、百花盛开的时节 ,我们聚集在这绿色的茶园中 ,为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纪念碑揭碑并举行国际茶会。值此机会 ,我谨供表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对海内外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婺源是茶乡 ,是全国绿茶的出口基地县 ,种茶、制茶有 1 2 0 0多年的历史 ,茶叶是这里最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项目。婺源茶叶 ,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良好的自然生态 ,使这里生产的茶叶“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 ,一直受到世人的推…  相似文献   

14.
吕维新 《农业考古》2001,(4):356-357
婺源古属徽州 ,后划归江西。地处赣东北 ,与浙江开化 ,安徽休宁为邻。境内峰峦重叠 ,古木参天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茶树遍山满野。“婺之壤则山踞八、九 ,水与土逼处其间才一、二耳。”“岁概田收入通邑十分之四 ,乃并力作于山。”(《婺源县志》)这是婺源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一、“婺绿”始自唐代唐·建中四年 (783) ,五十一岁的陆羽 ,曾移居上饶城北茶山寺 ,筑宅建亭 ,凿石得泉 ,环居植茶。他在《茶经·八之出》中写道 :茶“生婺源山谷”。唐代 ,婺源就是著名的产茶区。唐末 ,杨华《膳夫经手录》有“婺源方茶 ,置制精好 ,不杂木叶 ,自梁、…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4月24日,我刚参加陆羽的第二故乡浙江湖州的“陆羽《茶经》问世1220周年纪念活动。”今天,又来到了被陆羽亲自命名为“天下第一泉”举行的新世纪国际茶会。为此,我代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并以我个人名义,对新世纪国际茶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予祝新世纪国际茶会圆满成功! 这次,我趁来星子参加新世纪国际茶会之际,先期顺道参观和考察了称为绿茶“金三角”的中国绿茶之乡江西婺源和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所到之处,茶园生态环境优越,重视茶叶科学研究和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专家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火红的五月 ,绿色的婺源。在春潮涌动、茶香弥漫的季节里 ,“大鄣山有机茶”茶文化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今天 ,名家荟萃 ,群贤毕至 ,欢聚一堂 ,共同为中国茶文化事业的发展献策献力。在此 ,我谨代表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婺源是“茶乡”。产茶历史悠久 ,茶文化源远流长。境内山明水秀 ,终年云雾萦绕 ,优美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 ,明清入贡”绿茶王国中的精品———婺源绿茶。婺源绿茶…  相似文献   

17.
茶联片叶     
《农业考古》2005,(4):280-280
婺源县首届茶文化节书味薰人有幸寻游朱梓里;茶香醉客不劳遥指杏花村。远客骋怀万里云程聊寄迹;良朋聚首一盅雾茗好论文。——郎革成瑞霭金山迎上客;香浮玉盏试新茶。会茶座上多知己;同道天涯若比邻。——朱德馨婺源茶博府题赠天下无双茶博府;书乡独一景观园。迎宾厅韵士挥毫轩焕彩;嘉宾莅座室生辉。二楼茶宴厅淳风招远客;美味宴嘉宾。茶乡神韵厅(嵌“丫玉”品牌)丫含元气乘时茂;玉出天然举世珍。茶道表演厅发苏子豪情卢仝豪兴;仰文公遗韵陆羽遗风。——朱德馨二楼吧台联座间无俗气;楼内有清风。——叶文毓茶乡缘厅品世间茶韵;赏四海风情。…  相似文献   

18.
产于婺源县的“婺绿”茶,以独特的色翠、汤清、香馥、味醇而驰名审外,列为茶中之珍品。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婺绿”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茶叶金奖。1935年纽约出版的威廉·乌克斯所著《茶叶全书》,把“婺绿”誉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  相似文献   

19.
婺源二首     
王锺友 《农业考古》2006,(5):286-286
2006年6月12日至13日,民进江西省委“三胞”委员会和机关支部组织赴婺源参观游览,重点到上晓起村和严田古樟民俗园。婺源上晓起村江湾古村上晓起,美仑美奂诗画意。小桥清流水车声,徽居作坊揉捻机。(1)江氏宗祠敦彝堂,进士荣禄大夫第。(2)老树遮荫品婺绿(3),人间仙境在此觅。注释:(1)婺源房屋多为徽式建筑。作坊、揉捻机为古代制茶工具,上晓起村还保留使用。(2)该村有江氏宗祠(名敦彝堂)和进士第、荣禄第、大夫第等古建筑,保存完好。(3)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宋史·食货志》将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严田古樟民俗园驱车观光到婺源,…  相似文献   

20.
各位茶友 :婺源绿茶 ,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 ,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 ,以其独特的活、甘、清、香而有“中国绿茶味精”之誉。如今 ,首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茶类AA级证书的“大鄣山茶”又畅销欧盟诸国 ,谱写婺源绿茶走向世界的新篇章。婺源自古文风鼎盛 ,名人辈出 ,是宋代大教育家家朱熹、清代著名学者江永和近代杰出铁路专家詹天佑的故乡。境内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筑 ,具有浓郁的徽州文化特色 ,是建筑史上的瑰宝。婺源又是全国百个生态县之一 ,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层峦叠嶂 ,古树参天 ,飞瀑喷玉 ,云蒸霞蔚 ,彩蝶恋花 ,鸳鸯戏水 ,置身其间 ,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