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温室辣椒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温室辣椒田间应用,采用分区对比法研究该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证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不仅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还能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蔬菜增施秸秆与有机肥的方法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施秸秆和有机肥是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直接影响着温室蔬菜的效益。河北省高邑县在发展日光温室蔬菜过程中 ,强化该项技术的推广和落实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 秸秆的施用新建温室有两种施用方法 ,一种是普遍混施。即 1层秸秆 1层土 ,再加少量有机肥或碳铵 ,然后灌足水 ,隔一定时间翻倒 1次 ,以加速秸秆的腐烂和分解。另一种方法是底施。将全部秸秆一次性地填入 ,上覆 2 5~ 30cm熟土。秸秆施用量 :一座标准温室 (长 50m ,宽 9m ,下同 )要求施入 1hm2 地收获的麦秸。两年以上的温室也有两种施用方法 ,如果劳…  相似文献   

3.
石红 《蔬菜》2012,(5):55-56
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温室甜瓜上的应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能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更能改善作物品质,增产增效,为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科学利用作物秸秆资源,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的现代农业生物工程新技术。棚菜是辽宁省黑山县四大主导产业(玉米、花生、棚菜、果树)之一,全县棚菜面积20余万亩。2009年,通过在温室黄瓜上应用定植行下内置玉米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栽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陕西省农技推广总站引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进行试验,2010年该技术在陕西省已示范推广10 000余棚,并已在番茄、黄瓜、辣椒、西瓜、甜瓜、西葫芦等作物上应用。实践证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增产增效显著,不仅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而且明显减少了由于滥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等。  相似文献   

6.
选用已进行4 a温室夏季种植甜玉米、菜豆及其秸秆还田试验的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于2009年继续进行相同的处理,研究了温室夏季填闲作物及秸杆还田对黄瓜连作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甜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能减小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透性。夏季填闲及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在秋冬茬表现较明显,能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种植菜豆处理(秸秆还田和不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效钾含量。填闲作物及秸秆还田处理还能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改变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0-2001年,我们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六项蔬菜栽培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2年,部分新技术在我区的应用普及率已达80%,深受广大蔬菜种植者的欢迎。这些技术均可不同程度促进作物生长,增强其抗性,减少病虫害,达到不施或少施农药的目的,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现简要评述如下。1大棚蔬菜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该项技术2000-2001年开展试验,试验品种分别为黄瓜、水藤菜。施气肥时期:黄瓜在开花结果期连续施用20天(2000年4月1~20日);水藤菜在旺盛生长初期连续施用15…  相似文献   

8.
棚室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高产高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大连市甘井子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日光温室中分别进行了樱桃番茄、黄瓜、大樱桃等作物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平均增产20%~30%以上,667m2增值3000~5000元,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GR6、7、8号新剂型,在大通地区温室播前处理黄瓜种子后,苗期对黄瓜根重进行测定,处理比对照增加30%~47%,增产率10%~22%。浓度在10mg/kg浸种8h.效果最佳。GGR8号对黄瓜的促根和增产效果均优于GGR6号和GGR7号。  相似文献   

10.
陈彬 《北方果树》2014,(3):38-38
正棚室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指在温室和大棚等设施农业生产的低温季节,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等秸秆过程中产生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的生态农业创新技术,有着提高地温、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用量的作用。2011年东港市孤山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在四门张村王店组温室草莓上做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试验,效果十分理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微肥对番茄及黄瓜作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陕西主要土壤类型土 娄土、黑垆土上,单施、配施、微量元素及不同使用方法对番茄、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微量元素锰、锌、硼能促进番茄、黄瓜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单施增产10%左右,配施增产20%左右.肥料效果:配施>单施>不施,增产效果:番茄>黄瓜;施微量元素锰、锌、硼降低番茄、黄瓜中NO-3-N含量,提高Vc及糖含量,同时施锌肥的黄瓜果实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锌含量明显增加.微量元素肥料喷施或土施对增加番茄、黄瓜产量改善品质有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锌是蔬菜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土肥所试验,施锌肥比不施锌肥的青椒亩增产25%,黄瓜增产21.8%,菠菜增产14%,番茄增产5.8%,大蒜增产4%;经上海市农科院土肥所化验,黄瓜、辣椒、番茄等蔬菜施锌后VC的含量可提高18%~54%,可使豌豆、花椰菜中的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可见蔬菜施用锌  相似文献   

13.
在温室蔬菜生产中,人们往往忽视锌肥的施用。试验表明,施锌肥既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又能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在喜锌蔬菜(如黄瓜、番茄、西葫芦等)上施用锌肥一般可增产10%~20%。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温室生态经济系统氮、磷、钾营养物质流动规律,以“津优1号”黄瓜和意大利耐抽苔生菜为试材,在江苏大学农业工程研究院实验温室进行了基于配方施肥的“黄瓜-生菜-黄瓜-生菜”一年四茬复种试验.结果表明: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分别为56.04%、55.48%、42.40%,对氮、磷、钾的损失率分别达到40.38%、31.18%、56.17%.  相似文献   

15.
在温室、塑料大棚内增施二氧化碳,最早始于北欧的荷兰、丹麦等国,六十年代逐渐扩大到西德、美国、日本,应用在黄瓜、西红柿的生产上,增产20-30%,效果较显著。我国从六十年代起开始进行这项试验。我所于1982年起经过三年试验,增产增收效果较明显。 试验方法 一、田间试验 大棚为  相似文献   

16.
李兵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4):137-138
承德市引进CO2缓释富氧秸秆发酵技术试验示范,在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应用该技术,1个生长周期农药用量减少约45%、节约用水30%、减少化肥投入40%、增产幅度达50%,是一项节支的绿色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许多农民认为秸秆没有肥力,不把它当成肥料,任其烂掉和将其烧掉。不懂得1kg秸秆可转生10奴新鲜秸秆和果实。不少农民施秸秆不与人粪尿、鸡粪、牛粪、碳铵或EM生物菌混合,致使碳元素不能充分释放,易产生地下害虫。新建温室表层阳土往往多被打墙所用,在整地填土前往地下埋入15cm厚、切成10cm左右的秸秆段,每667m2再泼施人粪尿、鸡粪500kg或碳铵30kg.然后浇水覆土,  相似文献   

18.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温室番茄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全新概念的农业增产、增质、增效新技术。为确切了解其在保护地蔬菜上的应用效果,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笔者于2006-2007年在五莲县许孟镇科技示范园进行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温室番茄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能提高棚温2-3℃,最高可达4℃;可提高大棚内CO2浓度,蔬菜产量提高24%左右,同时质量显著提高,上市时间提前5d左右;且能提高蔬菜抗病能力,减少用药量60%;每个标准大棚可消化作物秸秆3000-5000kg,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碧全,即,碧全植物健生素,产于台湾,我国部分省区有应用,东南亚及日本应用普遍。碧全施用于多种蔬菜上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我们在1990年至1991年两年时间对温室黄瓜施用碧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比对照增产35%。增产量达到3710斤/亩。试验设三次重复、5个处理,试验区总面积170m~2,黄瓜株距25公分,行距50公分。试验处  相似文献   

20.
秸秆发酵技术是指在温室或大棚设施蔬菜(或果树)生产的低温季节,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等大田农作物的秸秆过程中产生作物生长所需的热最、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的技术,生产上也有称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该技术2006年引入辽宁,2008年推广533.3 h㎡,2009年推广了3333.3 h㎡,平均每667 ㎡产量增加1311 kg,增产23%;产值增收5284元,增幅29%,典型户增幅达40%左右.推广3个棚室的新增效益相当于新建1个棚室.2010年预计推广面积突破6666.7 h㎡,产值增收5.3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