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传统上为段木栽培,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功开展代料栽培后,代料栽培成为黑木耳的主要栽培方式。尤其是21世纪初创新的露地全日光代料栽培技术,颠覆了食用菌必须遮光栽培的传统,使黑木耳栽培在各地得到迅速推广。截止2010年,我国黑木耳产量已经达到120万吨以上,成为继平菇、香菇之后的第三大食用菌。  相似文献   

2.
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黑木耳,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我国最主要的食(药)用菌之一,有素中之荤的美誉。黑木耳传统上为段木栽培,1989年代料地栽黑木耳获得成功后,代料栽培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要方式。代料地栽黑木耳具有原料来源广泛、资源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管理方便、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等优点。代料地栽黑木耳需要划口才能出耳,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产黑木耳历史悠久。长期都是采用段木栽培。由于森林资源减少,段木紧张,黑木耳生产受到限制,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且段木栽培黑木耳生产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较差。为了解决黑木耳的供求矛盾,我们根据黑木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及稻草的营养成分,结合我省的气候特点,探索稻草栽培黑木耳技术初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申进文  郭恒  程雁  范迪宽 《食用菌》2006,28(6):40-41
黑木耳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黑木耳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黑木耳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以前,河南黑木耳栽培以段木栽培为主,随着禁伐森林力度的加大,耳木资源短缺,段木栽培量逐年减少。使河南黑木耳产量不断降低。因此,袋料栽培必将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要方式。虽然袋栽黑木耳技术在国内早已成功,但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相关的技术在河南一直未能得到大面积成功应用。我们结合河南气候特点,摸索出适于河南推广的荫棚层架袋栽黑木耳技术,必将促进河南袋栽黑木耳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产量和国际贸易额居世界首位。鲁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劳动力充裕,原材料充足,适宜栽培黑木耳,是山东省黑木耳主产区之一。黑木耳代料栽培生产周期较短,投入成本不高,而产量较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合规模化、集约化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6.
我国黑木耳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生产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9,(6)
黑木耳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是我国栽培产量第二大的食用菌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黑木耳产业现状、栽培模式及产业效益进行科学分析,以期为因地制宜地科学发展黑木耳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广大的产棉区,过去棉子壳是栽培食用菌的重要原料。利用棉子壳进行黑木耳代料栽培,生物效率高,是黑木耳栽培的优质原料之一。然而,棉子壳成本高,相比之下,棉秆价格低得多,棉秆产量是棉子壳的近20倍。为了拓展黑木耳栽培区域,开发黑木耳代料栽培新原料,降低成本,提高栽培效益,我们于1997年2月20日至6月30日进行了棉秆粉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的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林下栽培黑木耳高产高效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林下栽培黑木耳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研究了不同配方料黑木耳产量表现,林下栽培黑木耳应选择的最佳林果树种和留枝量,以及黑木耳的最佳摆放密度。  相似文献   

9.
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开始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早在公元7世纪的唐朝就有黑木耳古法人工培育的系统描述。较长时期内,我国黑木耳采用原始的伐木后借助黑木耳孢子的自然传播、老耳木菌丝蔓延、浇施洗木耳的水等方法进行栽培,产量低而难以保证。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发的黑木耳纯菌种和段木打穴接种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黑29'黑木耳为试材,以稻草为栽培基质,研究了稻草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对黑木耳菌丝生长、产量及污染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稻草的最佳添加比例.结果表明:稻草代替部分木屑栽培黑木耳是可行的;供试配方中,配方2(木屑58%、稻草20%、麦麸20%、石膏1%、葡萄糖1%)栽培的黑木耳产量与配方1(传统配方)接近,可以作为适宜配方进行黑木耳栽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木屑栽培黑木耳的效果,筛选出适宜栽培黑木耳的配方。方法:以商洛市常见核桃木木屑、苹果枝木屑、榆木木屑、板栗木木屑、柿木木屑、柞木木屑原料设置栽培料配方栽培黑木耳,考察试验配方黑木耳菌丝生长情况、抗杂能力、催芽结果、出耳产量与质量、生物转化率。结果:核桃木木屑、苹果枝木屑栽培黑木耳产量较高,生物转化率也较高,尤其是核桃木木屑栽培的黑木耳营养价值高。试验为商洛市资源化利用当地木屑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属中温型食用菌。我国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产黑木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黑木耳产地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黑龙江、吉林、湖北、云南、四川、浙江等地黑木耳生产规模大,产量高。我国年产量超700万吨(鲜),占世界黑木耳总产量的96豫以上。我国黑木耳产量和质量居世界首位,黑木耳出口泰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地。1黑木耳菌包生产及出耳关键技术1.1选料购种1.1.1选料淤木屑:木屑种类(柞木产量高、小规模栽培、精细管理,杂木屑发菌快、产量一般、大规模栽培、粗放管理),木屑干湿程度(干干木屑、鲜木屑)和颗粒大小规格为0.5~0.8厘米、0.5厘米以下粒径和0.5厘米以上粒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黑木耳段木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首位。由于长期进行段木栽培,耳木资源已日趋减少,远远不能满足栽培的要求。多年来,国内许多地方曾进行了大量的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黑木耳子实体丛生,产品质量较差,不受市场欢迎;二是出一批耳后培养基易酸化霉烂,产量及效益欠佳,从而影响黑木  相似文献   

14.
薛向阳  陶军 《食用菌》2006,28(2):38-39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食用菌拳头产品,原以段木栽培模式获取黑木耳干品。“天保工程”实施后。林木禁伐,段木木耳产量锐减。市场空缺较大,我们从2002年3月到2004年9月进行了黑木耳仿木立体栽培研究,取得了高产优质的效果,黑木耳产量提高(单位重量)50%以上,占地缩减70%以上。并使栽培季节延长1~3个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北方长棒小口栽培黑木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黑木耳栽培历史悠久,2009年我国黑木耳产量2697316t(中国食用菌协会提供),是仅次于香菇、平菇的第三大菇种,生产规模在日渐扩大,造成黑木耳主产区生产原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和土地租金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在我省黑木耳主产区成本核算中原料、人工、土地租金分别占生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营养丰富,兼具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我国黑木耳产量居世界之首,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由于林木资源的相对短缺,椴木栽培食用菌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利用杂木屑、麸皮、棉籽壳等农副产品资源进行代料栽培,已成为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新途径。黑木耳916为浙江省主要黑木  相似文献   

17.
稻草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草为原料栽培黑木耳,拟选出用稻草栽培黑木耳的最适配方及高产菌株。结果表明:稻草代替部分木屑栽培黑木耳是可行的;供试配方中,配方B(木屑63%,稻草21%,麸皮13.5%,石膏1.5%,蔗糖1%)栽培的黑木耳产量最高,筛选为适宜配方;在选用的3个菌株中菌株Ⅲ产量最高,筛选为最佳菌株。  相似文献   

18.
初步研究了春季全光5个地摆栽培时间对黑木耳出耳、产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黑木耳最适栽培时间为4月末~5月中旬;表现为耳芽发生快,耳片生长整齐,出耳质量好,产量高的特点。地摆时间过早(4月16日)或过晚(5月26日)均影响黑木耳耳芽发生和耳片生长,尤其是过晚地摆,遇高温黑木耳耳芽发生困难,出耳期易感染杂菌,影响黑木耳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适宜的栽培时间是全日光栽培方式下提高黑木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小孔袋栽培黑木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木耳是著名的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产业。近年来,代料栽培黑木耳形成了一套栽培技术措施,在产量上、经济上均获得较大的突破。但仍常出现菌袋出耳期刺孔烂袋率较高,减产甚至绝产的现象。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进行了小孔袋栽培黑木耳新工艺试验。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品种供试菌种为浙耳508,此品种由武义牛头山野生黑木耳菌株经人工驯化育成,2015年通过浙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天然林保护力度的加大,木屑原料的供应问题日益严重。农作物秸秆来源广、产量大、种类多,并且价格低廉、营养丰富,是栽培食用菌的理想原料。目前,利用秸秆栽培黑木耳已成为相关部门研究的热点。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秸秆栽培黑木耳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